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休閑農業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制約因素
通過發展集“吃、住、行、游、購、娛”旅游6要素的要求于一體的休閑農業,可以帶動農副產品加工業、餐飲業、旅館業、交通運輸業、零售業、文化娛樂業、建筑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拉動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保定市的休閑農業與北京、天津、省內其他環京津的城市相比發展較緩,與建設旅游大市的要求差距很大,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1起步晚、規模小、硬件不足
與周邊城市相比,休閑農業從業企業的數量、規模和接待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沒有充分發揮我市環京津的區位優勢。在283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企業中,以家庭為主的農家樂就有246家,占總數的86.9%,其它一些較大規模的企業,也普遍經營面積小、游樂項目少、設施不完備,來客而留不住客。在經營項目上基本多為觀光、采摘、垂釣、餐飲等,同質化嚴重,而農事教育、現代農業科技展示、傳統農業發展史等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方面的內容很少。
1.2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軟件有待提高
目前,全市僅滿城縣青山綠源荒山開發有限公司的龍門山莊生態園、易縣狼牙山中凱大酒店集團有限公司被評定為全國四星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企業(園區),管理、服務比較規范;而多數企業的管理、服務人員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比例低,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特別是以餐飲、住宿為主業,以家庭、夫妻為主要管理服務人員的農家樂,各種管理制度很難規范,隨意性較大,環境衛生、服務質量有待改善和提高。
1.3宣傳不夠,客源不足
保定市旅游資源豐富,一些新開發的休閑農業景區或鄉村自然風光其實更適合短線度假,既不會出現游客“人滿為患”的情況,又避免了知名景區交通的擁堵,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出現了城市游客不知到哪兒游,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企業又爭取不到足夠客源的現象。
2對策與建議
根據保定市休閑農業發展實際,統籌考慮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規劃布局,為服務城市需求、富裕一方農民、提升保定形象,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2.1加強行業指導
一手抓宣傳推介,一手抓政策扶持。把發展休閑農業作為各級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轉變工作作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來抓。加快制定休閑農業發展規劃,積極引進休閑農業開發項目。籌備組建我市的休閑農業協會,指導其與中國旅游協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分會、北京觀光休閑農業行業協會、天津市休閑農業協會的對接。通過電視、廣播、報紙、期刊雜志、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搞好休閑農業的策劃、組織、包裝,創新營銷方式,廣泛利用門戶網站、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官方微博及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媒介和區域性、專業性會展,有計劃、有重點、多渠道的宣傳推介保定。要因地制宜,精心籌劃和舉辦農事節慶、節會活動,如白洋淀荷花節、狼牙山山花節、順平桃花節、滿城草莓節、神星鎮柿子節和阜平紅棗節等,擴大休閑農業的知名度和群眾參與度。結合不同休閑農業企業(園區)的特點,分類指導、強化管理、合力打造,使休閑農業企業(園區)的硬件和軟件明顯提高,接待能力上一檔次。休閑農業涉及多領域、多部門,要樹立“一盤棋”思想,以我為主,主動作為,加強與財政、發改、國土、旅游、金融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研究制定推動我市休閑農業發展的財稅、融資信貸和土地流轉等支持政策,協調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部門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休閑農業發展到哪里,基礎設施建設就服務到哪里,多部門互動協作,形成發展休閑農業工作的合力。
2.2注重提升內涵
既要鼓勵創意設計,又要注重文化傳承。堅持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農村為特色,圍繞農業生產過程、農民勞動生活和農村風情風貌,統籌規劃設計,強化特色創意,抓好示范基地創建、知名品牌培育、服務體系建設、鄉土文化挖掘,著力培育一批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休閑農業示范點和集聚村,開發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商品,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游的融合。建立特色精品農業區,發揮鮮活農產品的供應功能;建立參與體驗農業區,發揮休閑觀光功能;建立生態景觀型農業區,發揮生態平衡功能;建立現代農業區,展示新品種、新技術、特色作物和高標準現代農業設施,發揮農業的文化科普功能。加大農業文化遺產歷史、文化、景觀價值的發掘,把其作為休閑農業的重要資源來傳承利用,推動遺產地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2.3優化產業布局
豐富類型和形成產業集聚區。在產業布局上,要立足當地特色和現有旅游資源,以農業功能的拓展、農耕文化的傳承為思路,提供農事體驗、度假休閑服務,讓游客摘點新鮮菜(果),釣點鮮活魚,吃吃農家飯,睡睡農家炕,參照保定市編制的《環首都休閑度假旅游總體規劃》和《古北岳大茂山歷史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總體規劃》,逐步形成環京津和沿京港澳、榮烏、保阜、張石、張涿高速公路等幾條各具特色、互為補充的休閑農業精品線路。在產業類型上,要進一步創新發展形式,促進休閑農業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特別要重視支持農民以自家庭院為載體發展農家樂,鼓勵發展農家樂聚集村。支持經營主體協作聯合,打造精品線路,推動休閑農業產業集聚。鼓勵企業(園區)參加全國和河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星級示范創建以及休閑農業創意精品大賽等活動。鼓勵有條件的縣參與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創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和中國美麗田園推介活動。
2.4提升休閑農業軟硬件水平
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和改善服務設施。要著力培養一批規劃設計、創意策劃和市場營銷人才,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要充分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平臺,加強對休閑農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業技術、接待禮儀、游客服務等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引導休閑農業經營管理者更新發展觀念,分層次、分類別開展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同時,注重規則、規范制定,強化監督管理,完善退出機制。引導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在統籌考慮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的情況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結合正在開展的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基層建設年)、美麗鄉村建設等活動,推動休閑農業經營場所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路標指示牌、停車場等輔助設施。
3結語
休閑農業是新形勢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建設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保定休閑農業要主動“走出去”,一方面學習借鑒京津先進經驗;另一方面,要吸引京津投資,大力開發京津客源市場,將休閑農業與現代農業園區、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產業化建設融為一體,帶動保定農業經濟全面發展。
作者:馮浩 周彥忠 沈銘偉 單位:河北省保定市原種場 河北省保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