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湖南休閑農業崛起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休閑農業是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民眾休閑、增進民眾對農業及農村之生活體驗為目的之農業經營。[4]近幾年湖南休閑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將影響到湖南休閑農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具體而言,問題如下:
(一)觀念認識上存在誤區
誤區一:誤讀了休閑農業的本質。休閑農業是休閑經濟時代的產物。休閑經濟是一種體現著以人為本內涵的人性化經濟形態,它與以追求財富最大化為目的的“勞動型經濟”不同,是以追求人生價值最大化為核心的。也就是說,休閑農業是在人們生活達到一定水平,更多地關注自身生存狀態的情況下催生的,它的本質是以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為目的的一種休閑方式。而長期以來,無論是學界,還是政府、經營管理者、從業人員,都普遍認為發展休閑農業是以提高農民收入、增加就業機會、繁榮農村經濟為目的,而滿足城市居民觀光、休閑要求是實現其目的的一種手段。這種觀點誤讀了休閑農業的本質,使休閑農業的發展裹足不前。
誤區二:狹隘地理解了休閑農業的功能。湖南的休閑農業基本上都停留在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院,再附一些采摘活動的低層次服務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社會各界都把發展休閑農業看成一種經濟行為,缺乏一種大文化意識,過分專注于農民收益的提高,忽視了農業文化開發的經濟意義,忽略了休閑文化對社會發展的意義。實際上休閑農業不僅是一種生產,更是一種文化。休閑農業不僅是增加農民收益的抓手,更是展示農業文明、本土特色文化的窗口。發展休閑農業不僅是縮小城鄉差距、提升生活品質,使人們感受生命的快樂和美好、促進社會整體和諧和人的自身和諧的途徑,而且也是使異地游客感受農業文明以及獨具特色的鄉土文化的手段。觀念認識上的偏差引起了行動上方向的迷失,導致休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品牌意識不強、不重視品牌建設的長線投入,可持續發展乏力;文化內涵不深、科技含量不高等等方面。因此,觀念上的問題是我們發展休閑農業首先亟待端正的問題。
(二)產業發展體式不夠完備且專業化程度不高
湖南休閑農業資源非常豐富。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秀麗的自然山水奇觀,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植被等使湖南具有獨特的瀟湘自然生態環境;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址、獨特的鄉村民俗、風土人情、民間工藝、名人逸事、地方傳說使湖南具有獨特的文化氛圍。[5]2010年湖南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04.47億元,其中農業產值2071.55億元,林業產值212.43億元,牧業產值1118.20億元,漁業產值232.70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9.60億元。[6]立足于豐富多樣的休閑農業資源,湖南休閑農業可以呈多產業體式發展。休閑農業主要有垂釣餐飲型、觀光觀賞型、參與體驗型、休閑度假型、科技示范型、民俗節慶型等幾種類型。湖南休閑農業發展主要集中于其中的垂釣餐飲型和觀光觀賞型,而另一些休閑農業產業體式,如科技示范型、休閑度假型等發展緩慢,不成氣候。而且湖南休閑農業各經營企業功能定位不明確,往往是發現誰做什么效益可觀就一哄而上,不注意做精做專,不注意建立產業鏈條關系,使湖南休閑農業呈粗放型發展。
(三)整體規劃不力導致無序發展
休閑農業整體規劃應該包括其產業地位的突出、保障體系的建立、資金投入的保證、區域規劃的設計、發展模式的籌劃等方面。但是目前湖南休閑農業的整體規劃沒有到位,使湖南休閑農業呈無序發展趨勢。首先湖南對休閑農業的產業地位沒有突出,休閑農業目前還是農業和旅游業的“副產品”,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休閑農業向縱深發展;其次雖然省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但只涉及到原則與意見,沒有建立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以及相應的軟硬環境保障如對休閑農業從業人員的資格規定以及從業資格和執業證書的獲得,鄉村可進入性條件和接待條件的優化等等;再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湖南省休閑農業的投資構成中,農民家庭投資約占16%左右,民間私人資本和工商資本約占84%左右。[3]據悉湖南旅游投資也大都集中在風景名勝區和文物古跡方面而對休閑農業支持較少,這些說明湖南對發展休閑農業扶持力度不夠;最后,湖南對休閑農業的區域分布、經營模式設計和產業鏈條設計缺少統一規劃或者說規劃還停留在粗放階段。政府和經營者往往沒有站在全省的大局看問題,沒有站在大旅游的角度看問題,沒有站在大文化的角度看問題,導致對本地的資源優勢和客源市場研究規劃不夠科學,往往就地取材利用現有農田、果園、牧場、養殖場低層次開發,其結果是使目前休閑農業的發展遭遇瓶頸,很多農莊逐漸衰落而停業。
二、湖南休閑農業發展的努力方向
2006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正式頒布,近年來又相繼出臺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等多項政策措施,中部地區由此獲得了諸多政策“紅利”。其中中央財政5年來對中部地區安排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就達1.35萬億元,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8.6個百分點。交通運輸部也普遍提高了中部地區交通建設項目投資標準,以進一步改善中部交通基礎設施。為適應新時期新任務的需要,國家仍將進一步加大對中部地區的政策支持力度。[7]“中部崛起戰略”為湖南省休閑農業的發展創造了契機。同時近年來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案的出臺和完善、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流回本省的具有較高素質的農民工、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擴大內需的新舉措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眾多有利的條件,我們應抓住這難得的機遇,同時從根本上改善自身,使休閑農業的跳躍式發展成為可能。
(一)提升思想認識
湖南休閑農業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快速、粗放發展以后,目前已經進入必須調整才不致謝幕的時期。如前所述,湖南休閑農業之所以裹足不前,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直把提高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作為發展休閑農業的目標,把提供周邊城市居民休閑場所作為農民增收的手段,從而過分專注于農民收益的提高,忽視休閑文化對社會發展的意義,最終導致企業不注意提升檔次、專門逐利的短期行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只有在觀念認識上有了大的提升,才能看到更長遠的發展方向。我們必須有大旅游、大文化的概念,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把休閑農業重新定位。一要把它作為大旅游業的一部分,其客源不僅定位于近距離城市居民,還要把世界各地游客作為目標客戶;二要把它看成是一種文化,休閑農業是一種提供人們身心休憩、獲取知識的文化陣地,而不只是農民增收的手段。不管是政府主管官員,還是休閑農業從業者,都必須牢牢樹立這一觀念,只有如此,休閑農業才有長足發展的可能。
(二)確定具體管理主體
休閑農業要健康有序發展,除了要明確觀念、提升認識外,政府部門的管理和服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明確一個具體的管理主體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休閑農業是一個融農業、旅游業、服務業等多種產業于一體的新興產業,其經營管理涉及農業、旅游、環境、工商、質檢、建設、國土、公安等眾多政府部門。湖南省目前休閑農業分屬農辦、旅游局、農業部門管理和協調,涉及到休閑農業發展急需的政策法規支持、資金支持、門檻認證、行業規范和技術指導卻沒有統一的管理部門。由于缺乏統一管理部門的監管、引導與服務,湖南省休閑農業的發展處于一種無序狀態。建議省政府明確一個具體單位為休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休閑農業的引導、監管和服務。
(三)充分發揮政府管理和服務功能
良好的政府管理和服務是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政府管理和服務應該包括這么一些內容:制定有利于休閑農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在調研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目標客源、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布局;設立政府專項支持資金、規范投融資體系;導入標準化管理體系、制定行業規范;對管理者和具體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對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進行指導;搭建信息流通平臺,利于休閑企業與外界進行信息傳播;與其他部門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如與公交公司協調解決公交車直達問題。且凡涉及休閑農業企業與其他部門的聯系都統一由專門的行政管理部門協調處理,企業不必單獨受其他部門控制。
(四)實行企業化運作的經營管理模式
第一,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實行股份制,可以以土地和資金入股,管理者擁有自主的經營管理權。第二,注重內部質量服務管理與外部營銷推廣相結合。質量服務是關鍵,要以行業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營銷推廣也必不可少。除了吸引本地城市居民外,要有大旅游的觀念,依托景區景點,借助旅行社,搞點線營銷。第三,規范企業文化建設。以產品中的物質文化、生產服務過程中的行為文化、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彰顯企業風貌。第四,打造企業品牌。要注意保持鄉村本色,創鄉村特色品牌:展示勞動過程、還原傳統技藝、學習勞動方法、體驗勞動快樂。
(五)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
其一,要注意保證農業基本用地。開發整理荒山、荒坡、荒灘,提高土地利用率;要以農為景,不毀農造景;不打著發展休閑農業旗號進行超范圍建設經營。其二,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發展休閑農業必須重視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提升鄉村環境質量,防止農業污染,杜絕“開發性”破壞;還要注意對游客帶來的廢物、污染進行處理。其三,為游客提供無污染、無公害、安全、優質、營養型的綠色食品;提供安全、健康、快樂的體驗方式。其四,為省內中學提供夏令營、第二課堂場所,為中華農業科學知識的傳承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