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沿黃地區休閑農業有利條件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豐富的休閑農業資源與悠久的歷史文化。黃河流經新鄉,由于泥沙淤積,形成了大面積的灘區淤地,灘區總面積達1290平方公里,涉及原陽、封丘、長垣三縣,是黃河下游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灘區。新鄉黃河灘區擁有十分豐富的農業生態觀光旅游資源,名優特產眾多。地處原陽縣的灘區萬畝刺槐林,東西綿亙十余里,一至春夏,遮天蔽日,郁郁蔥蔥,“香雪橫飛亂江月,酷暑涼爽潤心肺”,為避暑乘涼的好去處。封丘縣作為金銀花原產地,全縣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在全國享有大田種植面積、單位產量、管理技術、品質和出口數量等“五個第一”。封丘縣陳橋萬畝石榴園,“五月榴花紅似火,中秋佳節掛紅燈”,春可觀花夏可賞果。此外,灘區還有中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基地、黃河濕地麋鹿散養基地、大杏種植基地、油桃生產基地、萬畝魚蟹養殖基地、萬畝金銀花生產基地等農業生產基地,為開發農業生產觀光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在養殖業方面,近年來,該市沿黃各縣充分利用灘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并成為灘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現已成為了河南省黃河灘區規模最大的綠色奶業基地。新鄉市沿黃各縣歷史悠久,文化旅游資源也極為豐富。原陽縣自秦漢至元代,先后出了陳平、周勃、周亞夫等12位官抵宰相顯位的著名歷史人物,留下了“毛遂自薦”、“細柳屯兵”等千古美談,現有毛遂故里、陳平祠、博浪沙遺址、張蒼墓,博浪沙,張良渡、玲瓏塔、明清民居建筑夏家院等一批歷史文化遺存。封丘歷史也十分悠久,曾上演過諸侯爭戰、楚漢爭霸和陳橋兵變等驚天動地的歷史話劇,春秋時期的黃池會盟處、楚漢之爭時劉邦遇翟母贈飯處、北宋開國之君趙匡胤黃袍加身處等都在此地。長垣古稱蒲城,秦時設縣,有多處仰韶、龍山文化遺址,是夏朝諫臣關龍逄、春秋先賢蘧伯玉的故里,是孔子杏壇施教、子路“三善”治蒲、戰國齊魏桂陵之戰、唐末王仙芝首舉義旗之所在,還是“中國廚師之鄉”,烹飪文化源遠流長且影響深遠。
2.便捷的交通。新鄉沿黃地區的交通十分便捷。原陽縣與省會鄭州一河之隔,三橋相連,前往省會鄭州的路程約30分鐘,距新鄉市路程僅需20分鐘,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僅需約40分鐘。平原新區是鄭州都市圈核心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鄉與鄭州實現無縫對接的重要節點,也是鄭州向北經濟輻射帶動發展的橋頭堡,距鄭州市中心僅20公里,新鄉市中心45公里,焦作市中心35公里,居三市交會中心,是豫北地區,聯系鄭州的重要節點,也是鄭州輻射豫北的“橋頭堡”。封丘南隔黃河與開封市相望;長垣東隔黃河與山東省東明縣相望。區內有京廣澳高速、107國道、大廣高速縱貫南北,鄭焦晉高速、濟東高速、310、311省道橫穿東西,京廣、隴海、新菏等鐵路穿境而過石武高鐵客運專線即將建成通車,地方公路四通八達,,形成了與省會鄭州、新鄉市、開封市、焦作市以及全國各地的交通網絡,交通十分便捷,方便游客集散。
3.龐大的客源市場。該區域緊鄰鄭州、開封、新鄉、焦作等河南省重要城市,有利于吸引游客。省會鄭州總人口863萬人,其中市區人口425萬人;開封總人口527萬,新鄉總人口591萬人,焦作總人口361萬,四市相加總人口超過了2000萬,周邊客源市場十分龐大。而且,鄭州、開封、新鄉、焦作等市都是旅游業發達城市,高品位旅游資源富集,擁有嵩山、少林寺、清明上河園、八里溝、萬仙山、云臺山、焦作青天河、神農山等著名景區,是河南省吸引旅游客源最多的地區,休閑農業的潛在客源市場空間巨大。
4.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2001年,國家旅游局把推進休閑農業開發列入當年工作要點之一,下發了《關于對農業旅游和工業旅游開發進行典型調研的通知》,確定了首批農業旅游示范點侯選名單,頒發《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檢查標準(試行)》。2006年制定的“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國務院于2009年12月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提出要開展各具特色的農業觀光和體驗性旅游活動,規范發展“農家樂”、休閑農莊等旅游產品。2010年的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要“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森林旅游和農村服務業”。2011年出臺的“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利用農業景觀資源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等農村服務業,使農民在農業功能拓展中獲得更多收益”。[3]
5.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提倡。休閑農業的發展得到了河南省和新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提倡。2010年年初,河南省啟動實施了“百村萬戶”旅游富民工程,河南省旅游局按照“有名氣,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礎”的“四有”標準,確定了首批包括欒川縣重渡溝村、臨潁縣南街村等在內的128個“百村萬戶”旅游富民工程特色村。2011年5月,河南省旅游局分別與省農業廳、中共河南省委農村辦公室、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省農村信用社簽訂了相關協議,聯手推動河南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新鄉市市委、市政府也高度休閑農業的發展,將休閑農業納入到了“現代農業推進計劃”中。新鄉市旅游局、農業局于2011年5月聯合引發了《關于發展全市鄉村旅游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到2015年,培育1個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的發展目標。在2011年6月印發的《新鄉市“十二五”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重點建設一批高效農業旅游精品園區,打造集生態、農家樂園、鄉村休假于一休,內涵豐富的鄉村旅游產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4]對于沿黃地區的休閑農業發展,早在2009年,新鄉市政府就將其納入重點打造的品牌,提出要“強力開發沿黃生態旅游,著力打造新鄉南太行山水生態休閑度假和沿黃農家生態休閑度假兩大品牌。”[5]在2011年初召開的新鄉市旅游工作會議上,確定“十二五”時期全市將大力實施“山水帶動,強西促東”的旅游發展戰略,構建一條環城旅游休閑圈,打造三條旅游觀光帶,其中的一條旅游帶即是東部沿黃旅游帶,提出要依托黃河的濕地、險工、灘地、人工林、田園風光等資源,打造沿黃流域最大的濕地公園、最具欣賞價值的黃河懸河奇觀、沿黃流域最大的天然垂釣基地、黃河流域最大的森林度假基地、最具黃河風情的農家體驗基地等。[6]
二、新鄉市沿黃地區休閑農業開發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新鄉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休閑農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新優奇特品種繁多、經濟效益顯著的休閑農業示范園區,如集生態餐飲、住宿、中小型會議、果樹種植、畜牧養殖、休閑觀光于一體的新鄉市四季同達生態園,成功創建成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的新鄉市北站區耿莊村、新鄉小冀京華園、新鄉七里營劉莊、輝縣市回龍村等。目前全市擁有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6個,是全省數量最多的城市。其中位于河南省新鄉縣七里營鎮的龍泉苑在2011年還成為了農業部、國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100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之一。目前,新鄉沿黃地區的休閑農業開發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原陽縣以沿黃灘區為中心,充分發揮灘區林業、濕地、麋鹿散養基地、黃河古渡口等資源優勢,著力把黃河灘區建設成為城市居民旅游、休閑、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基地;地處原陽南部黃河北岸的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是集農業科學研究、農業科技成果中試、現代農業科技展示以及培訓、科普等功能和現代化的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以及設施農業、精準農業、節水農業等為一體,兼顧農業旅游觀光綜合開發的大型高效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封丘縣陳橋鎮建成了河南省最大的“萬畝石榴園”,是廣大游客度假休閑的好去處。長垣縣則涌現了魏莊萬畝蔬菜示范園、益禾農業公司的千畝蔬菜標準園、蒲田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林下香菇栽培、丁欒萬畝冬棗示范園、張三寨眾和合作社的千畝冬棗園、蒲田千頭肉牛養殖小區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目前新鄉市沿黃地區休閑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現有休閑農業園區品味不高,品牌建設不夠。新鄉市沿黃地區的休閑農業整體建設水平較低,規模較小,缺乏科學規劃,設施比較簡陋,配套設施不完善,內容單調,基本上處于低、小、散亂狀況,高品位、高檔次、多功能、知識型的園區不多。休閑農業企業出售的商品多為初級農產品,包裝簡單,缺乏視覺沖擊力,有紀念意義的休閑農業產品幾乎空白,難以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7]
2.經營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缺乏。現有的休閑農業項目大多是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作用下自行發展起來的,特色不夠明顯,設計較隨意,功能不配套,簡單仿效,經營粗放;多數休閑農業的經營者自身組織能力及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才缺乏。[7]
3.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競爭。新鄉沿黃地區及其周邊地區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知名旅游景區數量眾多。鄭州的少林寺、嵩山、黃河風景名勝區,焦作的云臺山、青天河、神農山,新鄉的八里溝、萬仙山,開封的清明上河園、龍亭、開封府等,都是自然風光秀麗,山水景觀獨特、人文底蘊深厚的著名景區。這使得鄭州、開封、新鄉、焦作等周邊城市的居民外出旅游休閑有著較多的選擇和方式,分流了休閑農業的客源。而且,與新鄉沿黃地區臨近的鄭州、開封、焦作等市都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較好的地區。特別是省會鄭州,休閑農業發展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鄭州市惠濟區入選了首批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以黃河農牧場花園農業觀光園、豐樂農莊、黃河富景生態世界、金地人家生態園等為代表的企業已經成為了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的品牌。相比較之下新鄉沿黃地區的休閑農業整體優勢并不明顯,特色也不夠突出,客觀上給其發展造成巨大的威脅。
三、對策與建議
1.科學規劃,加強整合,加強休閑農業人才的培養和培訓。要堅持規劃先行、布局合理、開發有序的原則,科學編制新鄉沿黃地區的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實現合理有序開發。在規劃時,要堅持因地制宜、突出主題、生態優先、“農游”結合、體現民俗性和參與性等原則,注重改善提高基礎設施,合理安排休閑農業的功能布局和分區。要將區域內的民俗風情、農家生活、黃河風光資源統一規劃整合,將其打造成為面向鄭州、新鄉,輻射全省,集種養、觀賞、住宿、餐飲、娛樂、休閑、保健、教育等內容于一體,體現黃河風情的休閑農業產品。人才是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加強休閑農業人才的培養,重點培養休閑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大力提高休閑農業從業人員的服務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要將休閑農業人才培養納入培訓計劃,本著“分類、分批、分級”的原則,通過送教上門、辦培訓班、結對幫扶等方式,進行休閑農業經營管理、風土人情知識、誠信意識、服務接待禮儀、餐飲和客房服務、食品衛生安全、鄉土文化講解等培訓。
2.突出特色,加強重點。特色是吸引游客的生命線。休閑農業開發必須根據當地的農業資源、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經濟條件、風俗習等特點,盡量體現沿黃地區的資源和季節特點,因地、因時制宜,突出區域特色,加強分類指導,引導個性化發展,打造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休閑農業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沿黃地區的灘區土地肥沃,適合發展農林科技型的休閑農業園區。要重點開發建設一批主題鮮明且經濟、社會、生態效益良好的休閑農業園,注意培植精品園區,使之成為整個沿黃地區休閑農業的龍頭和名片。
3.加強休閑農業商品開發。新鄉沿黃各縣的名優特產眾多。原陽大米米質晶瑩透亮,軟筋香甜,香味純正,適口性強,經國家權威部門化驗對比,富含蛋白質、淀粉以及銅、鐵、鈣等微量元素,有“中國第一米”之美譽。封丘石榴栽培品優質佳,個大色艷,籽飽核小,汁多味正,清代曾作為貢品進獻,尤其是陳橋鎮裴樓村素有“裴樓石榴甲天下”之美譽。金銀花是國家二類貴重藥材,花、蕾、葉均能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熱止痛之功效,封丘金銀花種植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全國最大的金銀花種植基地,2003年獲得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原產地標記注冊證。封丘芹菜俗稱“封芹”,也是聞名全國的土特名產,具有根冠肥大,稈莖短矮,含鈣量高等特點,食之青脆無渣,質優味美,生熟亦可。早在明清時期封丘芹菜即被列入宮廷貢品,清乾隆皇帝食后曾御筆題詞:“封芹飄香宴嘉賓”。長垣則為聞名全國的廚師之鄉,全縣有66萬畝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獲得國家認證,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52個。要加強旅游商品開發,以原陽大米、封丘金銀花、封丘石榴、封丘芹菜等為主打產品,加大對其的包裝和營銷力度,大力提升其美譽度和知名度,盡快形成新鄉乃至全省、全國的特色旅游商品,促進旅游購物的發展。
4.提升管理水平,加強品牌建設。要大力提升休閑農業企業的管理水平,促進休閑農業健康有序發展,具體來說,要制定休閑農業的管理機制,針對休閑農業開發中的服務設施用地、準入資格、經營范圍、活動內容、經營單位的服務質量標準、收費標準、星級評定等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品牌建設是休閑農業提升的關鍵,品牌就是形象和生產力。要積極推進沿黃地區休閑農業的品牌建設,加大宣傳促銷的力度,廣泛利用電臺、電視臺、報刊、網站、手機等多種手段,打造一批有影響的休閑農業知名品牌,引領休閑消費熱點,提升休閑農業的產業影響力、社會認知度和產品知名度。
5.積極培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示范點創建活動是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聯合開展的通過以典型引路,進一步推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全面拓展農業的觀光休閑、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功能,實現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帶動經濟增長。新鄉沿黃地區要積極培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不斷增強休閑農業在全省、全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提升休閑農業的發展水平。原陽縣地處黃河北岸,與鄭州市隔河相望,被稱為“鄭州市的后花園,新鄉市的南大門”。擁有河南省面積最大的黃河濕地和灘區,灘區自然形成的萬畝槐林被譽為“天然氧吧”,原陽大米被譽為“中國第一米”;黃河灘區的畜牧業也很發達,以奶牛養殖規模最大,為三元、蒙牛等國內重要乳制品企業的重要奶源基地。綜合看來,原陽縣發展休閑農業的條件和優勢十分明顯,具有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的潛力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