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湖南休閑農業發展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發展現狀
湖南休閑農業始于20世紀90年代,截止到2010年,有一定規模的休閑農業企業4000余家,其中“長株潭”有一定規模的休閑農莊1366家。其中,年經營收入50萬元以上的有189家;環洞庭湖區1488家,年經營收入50萬元以上的有309家;湘中南區556家,年經營收入50萬元以上的有203家;湘西山區159家,年經營收入50萬元以上的有58家。
(2)存在問題
目前,湖南休閑農業開發管理涉及農業、林業、旅游、鄉鎮企業、環保、國土、規劃、工商、稅務等多個部門,存在著明顯的體制不順、對休閑農業發展缺乏較強的調控能力等問題,使得在休閑農業開發過程中涉及多部門利益時,協調工作量大,很難付諸實施。休閑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實現形態,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對休閑農業的性質和特點認識不足,旅游的投資建設都集中在風景名勝區和文物古跡方面,忽視或脫離農業生產經營,靠賣門票來維持,結果越辦越差。更有甚者,開辦農業旅游時大興土木建設,片面追求短期經濟效益,過分依賴非自然、非農業技術手段,人工化痕跡明顯。現有的休閑農業活動大多是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作用下自發形成的,休閑農業基本上是以涉農單位、鄉村企業、農民自主開發為主,沒有行業標準,缺少整體規劃和科學論證,項目設計雷同、布局不盡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場定位不明確,在開發建設上存在著一定的無序性和盲目性。此外,絕大多數休閑農業企業經營者缺乏品牌化經營意識和科技創新意識,有的還存在圈地占地和掠奪性經營的現象。休閑農業大都位于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村地區,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要求。景區基礎設施在數量和檔次上都滿足不了游客在食、住、行、游、購、娛等多方面的需要,使游客享受不到相應的服務,影響了游客的休閑熱情。
湖南休閑農業發展的主要條件
(1)自然環境和鄉村景觀資源豐富
湖南境內地質構造復雜、地表組成巖類多樣、地貌類型齊全,其中山地丘陵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80.49%,尤其巖溶山水、砂石柱狀峰林、丹霞風光和花崗巖高山雄景等特有地貌景觀地位突出。湖南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區域,氣候的季節性和暖濕性特征明顯。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全省森林植被覆蓋率達52%,森林景觀季相變化明顯。全省水系以湘、資、沅、澧四水為骨干,以洞庭湖為匯聚中心,長度在5km以上的河流達5341條,且徑流豐富,水位季節性變化相對較小,河湖水體四季豐盈,共同構成了“瀟湘”山水風光長軸畫卷,為湖南的鄉村休閑和綠色消費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湖南鄉村農業景觀資源豐富。如,洞庭湖的大水面養殖和捕撈、大面積的糧、棉、桑、麻種植,以及大型農業機械操作等,體現了魚米之鄉的現代農業色彩;湘西、湘南、湘東的山地立體農業,以及筒車吸水、石碾加工糧食等傳統農耕文化,展示了山鄉的古、土、特、真、野風情;湘中河谷平原和丘陵盆地,特別是大中城市郊區的精耕細作農業,以多樣、優質、高效為特征,使人感受到人類改造自然并與大自然協調的魅力;湘西少數民族村寨、湘東的客家村寨等,體現了鄉村的民俗風情。
(2)農業基礎良好
湖南是一個農業大省,在我國農產品安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雜交水稻、超級稻居國際領先地位;優質稻、雜交棉、“雙低”油菜、湘研辣椒、湘云鯽(鯉)、蠶桑等在全國有明顯優勢。大宗農產品產量位于全國前列,其中水稻和苧麻全國第一,柑橘和生豬全國第二,烤煙全國第四,淡水產品全國第五,茶葉全國第六,棉花和油料全國第八,蔬菜全國第九。湘南臍橙和湘西椏柑納入全國柑橘產業帶,有國家糧食生產基地縣14個,國家棉花生產基地縣4個,國家淡水養殖基地縣4個。
(3)交通網絡較完善
湖南現已形成覆蓋面大、通達性強的立體交通網絡,民航、火車、汽車等交通運輸條件得到大大改善。省會長沙到其他13個市(州)高速公路已通車,從長沙到各市州的時間不超過4h。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4)潛在客源市場巨大
經濟的快速發展,能為休閑農莊的發展提供可靠的經濟基礎。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旅游需求(主要指觀光性旅游)急劇膨脹;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時,將基本形成對休閑的多樣化需求和多樣化選擇;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度假需求就產生。而長沙市2010年人均GDP達到1.04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92美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20美元。湖南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566元,人均消費性支出11825元,增長9.2%,其中人均旅游支出、交通通訊支出分別增長42.2%和24.99%。城鎮居民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以后,其消費傾向將逐步轉向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的多樣化、高級化和個性化,且消費群體會日漸增大,將會成為鄉村現代農業觀光休閑的主要客源。從湖南區位來看,南面有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同時港澳游客也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北面有以武漢為核心的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市場和以京、津為中心的華北市場,雖然距湖南相對較遠,但也不可低估其潛在市場。
(5)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民間資本投入積極
湖南在全國首開先河,出臺政策文件,引導、扶持休閑農業產業發展。2006年,湖南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快發展休閑農業的通知》,明確將休閑農業企業納入新農村建設統一規劃和政策支持范圍;湖南率先成立省級休閑農業協會,成為聯系廣大休閑農業企業和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更是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載體。休閑農業的廣闊市場前景吸引了多種投資主體的介入,而且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投資群體。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休閑農業的投資構成中,農民家庭投資約占16%,民間私人資本和工商資本約占84%。民間資本已成為休閑農業投資主體,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湖南休閑農業發展的對策
(1)用創意手段改造提升休閑農業
休閑農業通常是依托于大都市發展起來的,都市休閑圈不斷提升的消費理念對休閑農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休閑農業的發展面對資源同質、產品雷同等一系列問題而漸漸呈現下滑趨勢的今天,為了促進休閑農業的創新升級,也為了在休閑農業中營造優質生活的高雅氛圍和體現休閑農業的時尚氣息,在規劃設計時除需要滿足人們對鄉野生態風情以及休閑的需求外,還必須改變打造手法,融入創意元素,使休閑農業能夠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潮流,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休閑需求,從而成功轉型升級,引發新一輪休閑農業發展的浪潮。
(2)在休閑農業發展中發揮創造性的重要作用
休閑農業應以創造休閑農產品為核心價值,以創造為激活要素。面對同一類型的休閑農產品,創造的獨特性和原創性越強,產品的市場影響力也就越高;如果沒有新穎創造性的激活,即使擁有再好的農業資源(包含其衍生資源,如農業文化資源、民俗資源、農村人文景觀資源等),也很難將其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創新方式千變萬化,但沒有創新性的休閑農產品將很難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
(3)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休閑農業是推動農業轉型、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建設新農村的有效途徑,是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推動農業產業化建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站在加快富民強省的高度認真貫徹落實好《關于加快發展休閑農業的實施意見》,大力扶持和引導休閑農業的發展,使休閑農業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4)科學規劃,突出特色
一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做好省、市、縣級的休閑農業發展規劃。二是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在“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重點發展以農業科技主題園和體驗性強的休閑景觀群,結合農業產業帶,發展特色休閑農業;湘中南區重點發展丘陵生態觀光農業、風景區觀光農業和農耕文化休閑農業;環洞庭湖區重點發展水鄉特色的農漁風光等特色體驗休閑農業,建設觀光、保護于一體的濕地休閑基地;湘西山區大力發展森林生態休閑,開發特色種植、養殖業,充分挖掘民俗風情,體驗民俗文化。三是重視鄉村文化資源的開發,突出鄉村特色,增強休閑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
(5)完善管理體制,加強從業人員培訓
理順休閑農業的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旅游、農業、國土、規劃、文化、交通等部門的作用,分工負責,協調管理。制定休閑農業發展地方標準,進一步完善星級休閑農莊評定辦法,從資源、環境、市場、服務、交通、效益等多方面進行規范管理;建立各種規章制度,從項目審批、人員上崗、安全和衛生保障、價格制定、經營管理、接待服務等各方面都按規章辦事;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業務能力及服務水平。
(6)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投資力度
拓寬休閑農業發展所需資金的融資渠道。一是加大政府財政投資力度,應把區域性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投資的重點。二是充分發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支持休閑農業發展的信貸積極性。三是制定優惠政策,采取“誰投資、誰收益”的方式吸引國內外涉農公司、社會閑散資金投資休閑農業的開發。
(7)加大宣傳,塑造休閑農業品牌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不僅要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宣傳媒體進行宣傳促銷,也要利用農村節慶假日組織觀光旅游、舉辦展覽會和科普培訓等活動進行宣傳;加強與旅行社的合作,與周邊景點、景區相結合,擴大旅游市場,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二是要注重塑造休閑農業品牌。不僅要注重休閑農業公共品牌的培育,還要注重休閑農業企業品牌的塑造。
(8)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休閑農業得以興起和發展的源泉,也是休閑農業賴以生存的根本。因此,休閑農業發展必須巧妙利用現有的各種資源,如利用太陽能、風能、沼氣等,既增加景觀和教育內容,又增加能源,保護環境,從而實現階段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