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實施,近幾年寧化縣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迅速蓬勃發展。為全面了解寧化縣休閑農業發展狀況,科學制定休閑農業發展戰略,作者深入到寧化縣的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進行休閑農業調研,分析當前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發展思路。
關鍵詞:寧化縣;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對策
休閑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業態,是以農業資源為基礎,以休閑觀光為目的,以市場服務為手段,以城鎮游客為目標,將農業資源與田園景觀、生態觀光、休閑旅游、文化體驗深度融合的一種農業新興產業[1]。發展休閑農業,是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就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措施之一,是增加城鄉之間的交流聯系、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有效舉措,是帶動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推動農村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2017年12月27日修訂通過并于2018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擴大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的業務范圍,新增了“農村民間工藝及制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經營”等項目。隨著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實施,寧化縣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迅速蓬勃發展。為全面了解寧化縣休閑農業發展狀況,科學制定休閑農業發展戰略,筆者深入寧化縣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進行了休閑農業調研,深入分析當前寧化縣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發展思路。福建省三明寧化縣是中央蘇區縣之一,縣境內溪河縱橫分注四方,是閩、贛、韓三江之源。寧化縣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耕地面積28000hm2,林地面積174000hm2,森林覆蓋率74.4%,負氧離子豐富,是久負盛名的全國最佳呼吸小鎮之一。寧化縣擁有福建省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分布最密的溶洞群-天鵝洞,有我國最深的內陸淡水湖-神秘的蛟湖,有“兩米、兩茶、一稻種”等特色農業產業。近幾年,伴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和現代農業多樣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莊)充分發揮鄉村各類資源優勢,依托本縣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畬鄉文化,充分利用現代設施農業、茶園、果園、花卉基地等,發展成“生態+農業+旅游”模式的休閑農業,從而帶動自身的品牌效應,擴大產品的傳播和銷售渠道。寧化縣休閑農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林業、牧業、漁業與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了農業產業升級版,帶動了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了農村脫貧致富。
1寧化縣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1.1休閑農業的類型豐富多樣
截至2020年,寧化縣有鄉村特色小鎮7個,休閑農業經營主體35家,其中:休閑農場(莊)21家、農家樂14家,規模500萬元以上的有11家。寧化縣休閑農業面積達1015.33hm2,年接待游客70萬人次,年收入超過4000萬元,吸收當地農民就業1600多人,帶動1130戶農民受益。2020年,寧化縣為了帶動休閑農業發展,舉辦鄉村旅游節16場,農產品展銷會1場,舉辦“重走長征路自行車賽”一場。隨著現代休閑農業優化升級,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重價值深度發掘,寧化縣休閑農業由原來單一化的采摘、餐飲為主的農家樂,先后發展形成了形式多樣、功能多元、特色各異的休閑農場(莊)。休閑農場(莊)通過特定的表現形式展示了寧化縣特有的客家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地質文化、綠色生態特色文化,如:湖村蛟湖小鎮蛟湖生態莊園,利用獨特的自然資源開發多種休閑類型,既有采摘觀光、休閑垂釣、越野爬山、野炊露營、自行車騎行、真人野戰、現場打糍粑和包水餃、渾水摸魚等農事農耕體驗,又有鄉村食宿、紅色教育、學生戶外手工活動、科普研學、戶外攝影等多種形式的休閑類型,還提供休憩、度假、餐飲、娛樂等多重功能服務,使游客在采摘游玩的同時,可了解客家傳統文化,品嘗客家傳統美食,體驗各類親子游活動等豐富多樣的休閑健身生態旅游。
1.2休閑品牌的質量逐步提升
寧化縣依托美麗鄉村建設和特色小鎮建設,按照“農業園區就是精品景區,農業基地就是旅游景點,特色農產品就是旅游商品”的發展思路,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等價值,初步形成服務能力好、休閑功能強、顧客認同度高的休閑農業品牌。目前,寧化縣有省級特色小鎮1個:石壁客家文化小鎮;省級最美休閑鄉村1個:寧化縣石壁鎮楊邊村;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2個:寧化縣鷲峰寨生態農莊、石壁現代農業觀光園;省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水鄉漁村”3個:寧化縣鷲峰寨“水鄉漁村”、寧化縣閩盛源“水鄉漁村”、寧化縣南田“水鄉漁村”;三星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2個:石壁現代農業觀光園、鷲峰寨生態農莊;“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旅游項目6家:寧化石壁現代農業觀光園、鷲峰寨休閑農莊、伴月潭生態園、石壁人生態園、安遠牙梳山森林人家餐館、閩盛源生態農業觀光園。寧化縣休閑農業品牌質量得到進一步認證,如:蛟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注冊的“蛟湖”品牌,被譽為福建省省級鄉村旅游重點項目、福建省“森林人家”、三明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三明市“綠野鄉居”的稱號。
1.3休閑農業經營模式逐步轉型
休閑農業經營模式逐步從零散分布向規模化集約轉變,從單一采摘觀光的農家樂向休閑、體驗、餐飲民宿、研學等多功能轉變,從單一產業向多產業一體化經營模式轉變,從農民自發經營向政府規劃引導轉變。如:石壁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已從發展之初單一的葡萄、哈密瓜和草莓的種植、采摘觀光,發展成了集綠色果蔬種植、采摘、餐飲、休閑垂釣、旅游觀光、農業科普及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現代農業觀光園。石壁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科研”的模式,休閑農業功能與毗鄰的客家祖地文化園形成信息互通,資源優勢互補,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其觀光旅游功能。在政府的引導下,石壁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下設的寧化縣民富葡萄專業合作社,融合楊邊村美麗鄉村建設,打造成了休閑、觀光、旅游、餐飲、娛樂、住宿為一體的多功能休閑度假村。石壁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葡萄農產品已釀成“石碧紅”葡萄酒,“石碧紅”葡萄酒的投產,不但可讓游客參觀果園,體驗采收瓜果的樂趣,而且解決了農產品的儲存、加工難題,促進了農業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2目前寧化縣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用地審批困難,用地成本高
一是休閑農業配套設施用地審批困難。許多業主反映在發展休閑農業過程中,都遇到過配套的農產品加工、展銷廳、餐飲住宿、休憩娛樂場所等設施建設用地審批困難的問題。一方面,大多數業主對土地法規不了解,對設施農用地界定范圍模糊不清,有些耕地看似難以耕作的拋荒地,但實際又屬于農保地,有些看似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和保護的山地卻又是生態公益林地。對用地界限的模糊不清,導致有些業主碰觸用地紅線。另一方面,土地受政策的限制,難以辦理用地審批手續,用地的限制造成該有的游客中心、農產品加工用房、產品展示展銷廳等休閑農業的配套設施不能按規劃建設,影響了休閑農業的總體建設布局和農業休閑檔次的提升。二是用地成本高。根據現有《土地管理法》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需要通過征地的方式將集體用地轉變為國有建設用地才能使用。即使在休閑農業項目符合整體土地利用規劃,又有建設用地指標的情況下,要將農用地通過征收、掛牌、拍賣等程序轉化為建設用地,用地成本將大幅度增高,很多休閑農業經營者難于承受[2]。
2.2品牌宣傳意識不強,布局不合理
調研中發現許多經營主體缺乏品牌宣傳意識,不舍得在品牌宣傳上花成本,造成藏在深山人不識的狀況,影響了休閑農業的經營效益。在設計布局方面,休閑經營業主沒有制定中、長期科學規劃方案,發展存在一定盲目性。有的園區距離縣城和縣域主要旅游景點及主要交通干道較遠,吸引力大打折扣;有些園區布局很隨意,種植區、養殖區、休閑區、食宿區等劃分不科學。休閑項目雷同問題也較突出,有相當部分休閑農業都是以觀光、采摘為主,沒有體現特色和差異性,不利于聚集人氣。
2.3籌資難,資金運轉不靈
一是籌資難問題。因休閑農業前期投入資金量較大,回收周期較長,多數經營主體反映資金周轉壓力較大,有些設施老化急需技改,卻苦于缺乏技改資金。二是過度投資問題。如鷲峰寨休閑山莊、貽然園家庭農場均存在這一問題,盲目過度投資,造成資金鏈斷裂,影響到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三是農業生產成本的增加。近年來由于工人工資和生產資料成本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經營主體的負擔。
2.4缺乏專業管理人才,管理不到位
一是管理者素質偏低。調研中發現,很多經營主體管理技術較簿弱,管理人員專業水平較低,持證上崗率較低,造成很多技術落實不到位。二是管理經驗積累不足。主要表現在管理者缺乏長期規劃經驗,如石壁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在葡萄品種換代問題上克服不了代與代之間土地閑置問題。三是管理人員對溫室大棚的建設標準把握不準。寧化處于亞熱帶氣候,極端氣溫夏季高達38℃,冬季氣溫低至-8℃,普通溫室大棚在冬季遇到極端低溫時,許多農作物無法越冬,夏季高溫時棚內溫度太高又不利于作物生長。如永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的溫室大棚,既沒有開天窗,頂棚又不能卷起,夏季棚內溫度過高基本不能種作物,造成資源重大浪費。
3加快休閑農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3.1規范用地管理,建立用地審批制度
一是建立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資格的審批制度。在土地使用上,對于合規的經營主體予以必要的辦公、休閑建設用地審批指標,在土地用地審批上進行特事特辦,營造比較寬松的土地審批程序,使符合條件的休閑經營業主能夠快速、合理規劃建設;二是建議政府出臺有關扶持休閑農業發展的利好政策。在保持全縣基本農田面積總體不變的情況下,對于已經拋荒的山壟田、沒有農業耕作條件的拋荒地,土地修編時建議調整農保地范圍,使休閑農業的經營業主可根據各自的經營發展要求合理規劃布局;三是鄉村兩級領導應積極協調用地,盡可能解決用地難問題。通過積極引導村民將空心房、閑置房用于出租給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改造成農產品加工、儲存、展示展銷等場所。通過宅基地騰退、有償使用等,既能解決休閑農業經營業主的用地問題,又能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使農村人居環境、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善,從而激發鄉村產業發展活力,促進休閑農業的健康發展。
3.2合理布局,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合理布局,打造精品休閑旅游線路。按照“東西南北”打造四條精品休閑旅游線路的規劃布局,東線應依托天鵝洞景區,做大做強蛟湖小鎮,打造寧化天鵝洞風景區-湖村生態果蔬采摘園——蛟湖小鎮——洪光生態茶葉基地——融翔生態農業產業園——延祥古村落休閑旅游線路;西線依托客家祖地,做強石壁現代農業觀光園、楊邊美麗鄉村、老鷹山莊,打造老鷹山莊——客家祖地——石壁現代農業觀光園——陳塘紅軍醫院舊址群——鳳凰山紅軍長征集結地出發地遺址——善德農業采摘園休閑旅游線路;南線重點打造鷲峰寨休閑山莊——安樂花卉基地——下曹古民居——寧化第一黨支部遺址——雞公棟風力發電站休閑旅游線路;北線依托河龍大洋梯田、安遠牙梳山自然保護區,打造山水田園——新綠金現代農業園——鶴翔春生態茶園——大洋梯田——安遠海豐采摘園休閑旅游線路;二是努力開發旅游休閑食品:從產品生產和包裝入手,把客家小吃,河龍貢米、寧化薏米、延祥貢茶、客家娘酒、寧化辣椒干、寧化茶油等特產打造成便于攜帶和食用的特色產品。
3.3整合資源,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建議整合資金、資源,制定出臺休閑農業扶持辦法。鼓勵發展休閑農業,整合農業、林業、旅游、水保、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等多元素的規劃建設資金,政策支撐共享配套基礎建設,進行優化組合投入休閑農業的規范建設;二是創造平臺,加強學習交流。首先,通過創立休閑農業的“互聯網+休閑農業+旅游”推薦平臺,宣傳推介寧化縣的休閑農業景點,提高寧化休閑農業的知名度,吸引八方來賓的資金投入。其次,通過召開休閑農業現場促進會、園區負責人經驗交流和研討座談會,以及現場參觀休閑農業示范點,為示范園區授牌、開展星級評定等形式,激發休閑農業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加大政策資金的扶持力度。政府應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具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鼓勵創辦鄉村旅游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游企業,并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4規范行業管理,引導有序發展
休閑農業是傳統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順應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新趨勢、新需求而在功能上進行的延伸。為保障休閑農業的持續發展必須充分認識到休閑農業是市場規律發展的必然,認識到休閑農業對優化農業資源配置、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的重要性[3]。政府要把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把規范行業管理和服務始終貫穿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建議主管部門重視休閑農業管理和經營人才的培養,組織專業人員進行休閑農業規劃設計、經營管理、風土人情知識、誠信意識及行業服務規范等方面的引導和培訓,提高休閑農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同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也要根據自身營業地點、產業特色,強化管理,突出重點創收主業,提高自身生產和創收能力,確保持續經營發展。政府可利用新聞、媒體等多種途徑加大品牌宣傳、品牌推薦的力度,開展鄉村旅游示范點和最美休閑鄉村創建活動,推動形成沿線成廊、連片成帶、集群成圈的休閑農業格局,吸引更多外來休閑觀光游客,提高休閑經營主體的經濟效益,促進現代休閑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勝利.中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4.
[2]廖永松.中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3]梁明珠.觀光農園旅游開發問題探討[J].旅游管理,2004,(1):26-33.
作者:黃東福 單位: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