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休閑農業園區建設規劃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休閑農業是貫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的新型產業形式,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途徑。休閑農業園區是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和重要載體。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休閑農業園區呈現發展加速、規模擴張的良好態勢,但許多園區建設水平不高、規劃發展模式雷同、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造成的。先進的規劃理念及合理的規劃布局,是提升園區建設水平、促進園區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強對休閑農業園區規劃理念及方法的研究,對于促進休閑農業園區可持續發展,實現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及指導意義。
1休閑農業內涵
關于休閑農業的內涵定義,學者基于不同視角有不同的詮釋,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界定的概念。駱高遠提出休閑農業是指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范秋貴指出休閑農業發展以農業為基礎,以經營活動為重要特征,以旅游活動為發展原動力,關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休閑農業研究現狀
休閑農業作為一種旅游業與農業融合的新型產業形態,受到了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關注。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休閑農業發展中的經營主體、影響及社區居民行為等方面。而國內學者更側重于休閑農業類型、發展效率評價、空間特征、規劃設計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逐漸從定性向定量研究方向發展,取得了頗多成果。但針對休閑農業園區規劃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相關規劃理論及方法的研究深度不足。賀坤認為現代休閑農業園區規劃需從多個學科多個研究視角出發,綜合考慮產業、生態、景觀等多個功能體系融合規劃。朱小軍深入剖析江蘇省休閑農業園區發展規劃現狀,提出體現科學性、總體性、特色性、效益性的可持續發展規劃思路。
3休閑農業園區規劃現狀
3.1園區主體規劃意識薄弱
目前,休閑農業園區的經營主體群大多以中小型企業、合作組織、農民大戶等為主,其規劃意識普遍薄弱,開展園區建設前缺乏合理的規劃及科學的論證,造成項目選址不當、發展定位不明確、發展模式單一、產品同質化嚴重、功能布局不合理、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較為突出。
3.2規劃成果質量不高
由于缺乏系統的規劃理論及方法體系的指導,許多規劃的科學性、可操作性、指導性不強,規劃成果質量不高。由于規劃未能有效整合本地自然資源、農業資源、生態資源、文化資源等特色,鮮少能提出特色鮮明、可操作性強、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理念的規劃方案。
4規劃案例
4.1園區規劃背景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系列重大部署,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于2014年啟動了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創建工作,并于2018年實施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2018—2020年)三年行動計劃。為響應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號召,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環江縣”)政府決定選址于環江縣大才鄉,在原有縣級示范區的基礎上,通過擴大規模、提質升級,實現自治區級示范區的升級蛻變。
4.2園區基礎條件分析
4.2.1優勢條件(1)自然稟賦優越。示范區內自然環境良好,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風景宜人,適宜生態觀光、康養度假等休閑農業產品的構建。地下河流、巖溶洞穴等特色景觀資源在示范區分布較為豐富,自然地貌資源優勢突出,發展生態休閑旅游得天獨厚。(2)區位交通便利。示范區鄰近環江縣中心城區,核心區有205省道貫穿而過,鄰近環德二級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有利于吸引客源擴大市場。(3)產業基礎較好。項目區一帶沃柑、砂糖橘及夏橙種植連片,初具規模。核心區已實現柑橘標準化種植2000多畝,推廣高位嫁接繁育技術,栽培技術先進科學,產品高產優質,產業基礎扎實。示范區內各景區旅游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休閑體驗項目不斷豐富,游客量持續攀升,為示范區休閑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基礎。(4)發展機遇好。示范區地處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盛地,地形奇特,山清水秀,自然景觀資源豐富。近年來,環江縣以“世界遺產,大美環江”,積極創建“世遺地”旅游特色品牌,著力打造區域性的國際旅游目的地,大力推動當地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為示范區休閑農業的升級發展提供有利契機。
4.2.2制約因素(1)優勢資源有待進一步開發利用。項目區自然資源、農業資源、民俗文化資源豐富多樣,許多優勢資源有待進一步挖掘整合利用,民俗文化、鄉村景觀、農業景觀等元素有待進一步創新融合,園區主題特色有待進一步塑造。(2)休閑農業產品有待深入挖掘。項目區缺乏科學統一規劃、部分配套設施建設水平不高、休閑農業產品較為單一,旅游項目開發深度不足等問題較為突出,生態觀光、科普研學、休閑度假、文化內涵等功能有待進一步挖掘。隨著消費需求升級,質量標準不斷提升,消費者對農業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也需要不斷提升,休閑農業產品有待進一步主題化、多樣化。(3)景觀效果有待提升。示范區由于缺乏統一的景觀規劃設計,植物景觀凌亂,建筑缺乏統一的風格及色調,重要景觀節點景觀效果不佳等問題較為突出,景觀亟需改造升級。
4.3園區發展定位
依托示范區良好的產業基礎、優美的生態環境、秀麗的田園風光、特色的毛南族文化等優勢條件,將園區打造為集休閑觀光、產業帶動、科普研學、技術示范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柑橘主題休閑農業示范基地。(1)休閑農業。依托示范區良好的自然環境、農業產業、鄉村文化、毛南族文化等資源,通過改善園區生態環境、提升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水平等,發展休閑觀光、農事體驗和康養度假等休閑農業項目,為河池市、周邊省市居民提供舒適的休閑旅游空間,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休閑、度假和康養的需求。(2)產業帶動。以發展生態農業為主線,適度發展柑橘主題休閑農業,通過推進土地流轉和連片發展提供提高專業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水平,大力發展產地初加工和副產物綜合利用,完善各類配套服務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價值鏈。(3)科普研學。依托柑橘生產基地、瓊園山莊、極品紅生態園等現有產業基礎,積極開發科普研學產品。遵循公益性、社會性、市場性的原則,面向當地及周邊地市的中小學生,在示范區開展多姿多彩的科普研學活動,提升示范區的社會影響力。(4)技術示范。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揮經營主體、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主觀能動性,積極研發、引進、集成優質品種、高產技術、生態種養和加工技術等,強化示范區技術展示和示范推廣功能,建設成科研實力突出、轉化能力優秀、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示范園區。
4.4園區布局與分區建設
將園區依次劃分為核心區、拓展區及輻射區(見圖1),重點規劃核心區(見圖2、圖3)。核心區以“一軸一帶”為空間引領;以“兩園•一基地•一鄉村”劃分功能區域,打造集生態觀光、康養娛樂、科普研學、農事體驗、文化展示于一體的休閑農業示范區。核心區分區建設:(1)瓊園山莊現狀概述:山莊現已建成大面積的柑橘園,部分配套設施已初步建設完善,但功能布局有待優化、主題特色有待突出、建設水平亟待提升。建設思路:依托山莊現有資源,梳理現有功能結構,圍繞農事體驗、休閑觀光、康養度假、管理服務等功能調整優化空間布局;策劃休閑采摘、生態觀光、康養度假、科普研學等項目,打造集休閑觀光、科普研學、農事體驗、康養娛樂于一體的休閑農業山莊。建設項目:規劃打造五大功能區:①休閑體驗區(包括采摘園、“毛南”創意農園);②生態農業科普區(包括園藝科普園、專類觀賞園、生態循環種養園、育苗科普園);③生態觀光區(包括邕獨山、夏威夷果園、奇石文化園);④康養度假區(包括健康療養度假酒店、健康運動中心、養生美食樂園);⑤綜合服務區(包括管理服務中心、加工物流中心、觀光長廊)。(2)極品紅生態園現狀概述:園區生態環境良好,有地下河、水塘、溶洞等分布,適宜開發垂釣體驗、觀光休閑、農家生活體驗等項目。建設思路:依托現有自然資源及鄉村文化資源,設置垂釣體驗、溶洞觀光、酒品鑒、農家美食體驗等項目,開發特色休閑農業產品,配套完善服務娛樂設施,打造集休閑觀光、農家體驗、運動拓展于一體的生態園。建設項目:設置休閑垂釣區、農家美食作坊、醉仙酒窖、特色水溶洞、戶外拓展區。(3)柑橘示范基地現狀概述:柑橘種植規模連片,以沃柑、砂糖橘種植為主,種植主體主要為周邊村民及種植大戶。基地目前以生產為主要功能,休閑觀光、采摘體驗等項目有待進一步開發。建設思路:以柑橘標準化種植生產為核心,拓展休閑農業觀光及科普研學功能。通過增設步道、添置景觀小品和休閑設施等方式,為游客提供觀光體驗、休閑游憩等服務。建設內容:打造以標準化種植技術示范為主要功能的柑橘科普基地,以及拓展田園觀光體驗、休閑游憩功能的生態觀光桔園。(4)柑橘旅游鄉村現狀概述:現有內巖屯和上巖屯兩個自然村,鄉土文化特色、民居特色有待進一步挖掘。建設思路:圍繞“柑橘”特色主題,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及“美麗鄉村”建設具體要求,對內巖屯和上巖屯進行提升改造。整合多部門資金,重點實施環境整治、主題建筑群、特色民宿、文體活動中心等建設,將村屯建設成廣西鄉村振興的示范點。建設內容:開展村屯人居環境整治,打造鄉土特色示范村;圍繞柑橘文化主題,建設一批特色建筑群、精品民宿等。
4.5案例小結
(1)遵循市場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可持續性等規劃原則的前提下,在充分挖掘自然資源、農業產業、鄉村文化等特色的基礎上,提出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方案。規劃方案充分聯系園區實際,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及可操作性。(2)規劃凝練柑橘產業特色,設立柑橘主題展現桔鄉風情,將主題元素以抽象化、藝術化的形式融入至各功能區的具體建設項目中,主題鮮明,特色突出。(3)規劃開發科普研學、休閑觀光、素質拓展、農事體驗、文化娛樂等休閑農業產品,形式豐富多樣,特色鮮明,可滿足多層次、多類型的游客需求。(4)以瓊園山莊、極品紅生態園、農民大戶等經營主體主營范圍作為空間規劃布局的依據之一,更有利于建設過程項目的實施推動。
[參考文獻]
[1]駱高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01).
[2]范秋貴.生態文明建設視域下的中國休閑農業發展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16(05).
[3]朱小軍,毛帥.江蘇省休閑農業園區發展規劃的可持續性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10).
[4]賀坤,張志國,鄒維娜,等.基于復合視角的休閑農業園規劃理論與實踐研究[J].上海農業學報,2015(06).
[5]賈楠,張翠綿,胡棟.休閑農業園區的主要類型與設計[J].現代農村科技,2020(01):113.
作者:屈婷婷 黃智 周保吉 汪羽寧 盧慶南 單位:廣西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