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綠色發展理念下休閑農業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淮安市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發展休閑農業,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第一、二、三產業融合,增加農民收入;而且可以促進城鄉人員、信息、科技、觀念的交流,增加城鄉之間互動,促進城鄉統籌發展。[1]20世紀三四十年代,意大利、奧地利等地就開始出現休閑農業產業,我國則是到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發展,但發展迅猛。淮安市地處江蘇省北部,兼有南北氣候特征,境內水網密布,農業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休閑農業資源。近年來,在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出臺多項激勵措施之后,淮安市休閑農業得到較快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已達595個,比2014年增加了145個,年增長速度8%。獲批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創建企業(園區)四星級1個、三星級4個,省級休閑農業精品線路8條,省級農業特色小鎮8個,省級休閑觀光農業示范村5個,省級主題創意農園7個。2017年,全市休閑觀光農業點接待游客551萬人次,實現農業旅游收入12.44億元,從業人員共計約1.56萬人,其中農民約為1.38萬人[2]。
綠色發展源自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目前尚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文章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認為綠色發展應包括以下幾層含義[3]:一是綠色是發展的前提與途徑。綠色發展并不是說不要發展,而是要改變過去“黑色發展”方式,經濟發展要以節約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二是創新是發展的動力。綠色發展的本質是通過減少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這就需要進行綠色創新。沒有綠色創新,經濟增長仍然是走老路,綠色發展就只能停留在概念上。只有大力進行綠色創新,綠色發展才能成為現實。綠色創新的程度和水平決定綠色發展的程度和水平。三是人民幸福是發展的目的。綠色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其認為發展的本質在于提升人類福祉。因此,提升人民幸福感是綠色發展的根本目標。休閑農業是典型的資源環境依賴型產業,應遵循綠色發展理念。近年來,淮安市休閑農業雖取得較大成績,但從綠色發展理念來看,也存在一些問題。
2.1鄉村資源與生態環境受到破壞
一是一些休閑農業項目在開發時占用大量耕地,導致大量耕地非農化;土地利用時比較粗放,集約度不高;經營不善后又導致大量耕地閑置。二是一些休閑農業項目在建設時期,一方面就地取材、亂采濫伐;另一方面產生的建筑垃圾隨意丟棄在附近的土坡、水體,從而導致嚴重的污染,生態平衡被破壞。三是有些休閑農業項目大興土木,大拆大建,破壞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及建筑風格,導致水土流失、村容村貌毀壞等一系列問題。四是有些休閑農業景點環保設施不完善,且管理不善,致使游客垃圾四處亂扔,對水體、土壤、植被等產生嚴重污染。
2.2創新不足,功能特色有待拓展
一是全市休閑農業項目總體上經營模式相似,基本功能雷同,同質性競爭嚴重。二是休閑農業項目大多以品嘗農家飯、采摘蔬果、景點參觀以及垂釣等為主,休閑農業的農事體驗、科普教育、文化傳承等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三是休閑農業項目大多忽視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忽視其產業帶動作用,對農產品精加工業、手工藝品制造業等相關產業帶動作用較小。目前,淮安市大多數休閑農業項目缺乏地方化、特色化,從而導致重復消費率較低,經濟價值較低,壽命較短。這與基層政府缺乏科學規劃,休閑農業專業人才缺乏密不可分。
2.3農民無法分享休閑農業發展成果
提高農民福利是發展休閑農業的最終目的。農民參與、分享發展成果是休閑農業發展的基本原則。但現實中,淮安市許多休閑農業項目只考慮投資者的收益,而忽視項目對當地農民就業與增收的作用,農民并沒有從項目中獲得多大收益。相反,有些項目由于游客進入、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反而間接使農民利益受損。甚至,有的項目在土地流轉、征地拆遷時壓低補償費用,直接侵犯農民的利益。
3綠色發展理念下淮安市休閑農業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3.1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指出,蘇北地區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資源稟賦,擺脫傳統路徑依賴,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之后,省委、省政府又提出將以蘇北五市為整體申報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并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對蘇北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民生事業發展等方面給予扶持,這些都將為淮安綠色發展增添新的動力引擎。休閑農業屬于典型的資源環境依賴型產業,沒有豐富的資源、優美的環境,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休閑農業更應遵循綠色發展理念。為此,今后在發展休閑農業時,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方式,尊重自然規律,適度開發,合理開發,科學開發,正確處理資源開發利用與資源保護、項目經營與自然生態的環境承載限度、村民與各利益相關者之間關系,以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3.2加強政府管理,引導休閑農業綠色發展
在休閑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政府應發揮引導性作用。為此,一是在對全市休閑農業的資源基礎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科學編制《全市休閑農業發展規劃》,統籌開發全市休閑農業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也可以通過預評估休閑農業待開發區域的環境質量及生態承載力,從源頭上保護生態環境,推動休閑農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性開發。二是抓緊制定休閑農業生態準入制度、休閑農業建設的生態標準、生態環境破壞處罰制度等規章制度,以加大對休閑農業的開發管理,防止破壞性的開發[4]。三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休閑農業景點的可達性與便利性。
3.3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加大創新力度
只有擁有足夠的專業人才,休閑農業才可能有所創新;而只有創新,休閑農業才可能大有作為。因此,一要圍繞休閑農業產業發展要求,依托高等院校和行業協會,分類、分批開展休閑農業管理和服務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二要加大創新力度,堅持地方化、特色化,深度挖掘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的價值,利用“互聯網+”“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村第一、第二與第三產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休閑農業的農業生產、休閑、生態、科教、文化等功能。
3.4構建利益共享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休閑農業發展成果
發展休閑農業離不開資本、管理等現代要素,因此讓資本、人才獲得適當的回報是應該的,但是必須要記住提高農民福利是發展休閑農業的最終目的。在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農民充分分享發展成果。為此,應創新休閑農業發展模式,構建利益共享機制,通過采用合作社、入股等方式,將農民與經營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讓廣大農民能更多分享發展成果;加強農村人才培訓,出臺優惠政策,激發農民創業創新活力,吸引廣大農民參與休閑農業發展;將休閑農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實施“綠色減貧”,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參考文獻:
[1]袁定明.我國休閑農業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農村經濟,2006(9):53-54.
[2]張小燕.淮安市休閑觀光農業蓬勃發展[N].淮安日報,2018-04-17.
[3]鄒巔,廖小平.綠色發展概念認知的再認知———兼談的綠色發展思想[J].湖南社會科學,2017(2):115-123.
[4]周廣禮,王軍.休閑農業開發中的主要生態環保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中國發展,2014,14(5):
作者:薛望 孔偉 張飛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淮陰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