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休閑農業發展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休閑農業作為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的產物,能夠高效地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結合起來,在促進農村經濟提升、產業結構調整、旅游產業升級和美麗鄉村的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旅游休閑消費的變革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對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進行深入的剖析,從而把握江西省休閑農業的發展趨勢,拓展休閑農業開發新思路,克服其中的困難和問題,為未來江西省休閑農業的發展提出進一步的建議和意見,共創我省農業旅游良好發展新態勢。
[關鍵詞]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策略
1休閑農業的概念
“休閑農業”這一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1989年臺灣大學舉辦的發展休閑農業研討會上。至今,國內外學者對這一概念的界定還未有標準。郭煥成(2008)將休閑農業概括為:以農業為基礎,以休閑為目的,以服務為手段,以城市游客為目標,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相結合的新興產業。張占根(2005)認為休閑農業是在無壓力的條件下,用身體、用理念、用心靈、用情感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活動方式,其本質是人類用寬松的心態;通過農業領略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休閑方式。Deborah認為休閑農業是一種休閑活動,而這種休閑活動是以讓游客參與其中并獲得娛樂體驗和知識為目的,為游客提供農事勞作、農業經營竄管或者體驗的。結合前人的觀點,休閑農業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農村地區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觀,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集觀光、游覽、休閑、體驗、科普、教育于一體的新型旅游業態。
2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江西省的休閑農業進入蓬勃發展階段,發展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逐漸走向形態多樣、產品過硬、服務標準、管理規范的升級之路。
2.1.1產業規模逐漸壯大,精品景區不斷涌現
截至2017年9月底,全省各類規模經營的休閑農業企業總數達4810家,農家樂總數超過2.31萬戶。全省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6個,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0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9個,中國美麗田園11個,中國十大精品路線2條,全國十佳休閑農莊4個,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星級企業85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1個。隨著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規模的壯大,其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打造了一批休閑農業精品旅游目的地(景區),促進全省休閑農業逐漸向高水平化發展。比如江西乃至全國休閑農業的典型示范點——婺源、江西國鴻現代農業生態科技園、江西省鳳凰溝現代農業示范園和武寧縣陽光照耀29度度假區等。
2.1.2市場需求旺盛,發展空間較大
隨著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開始更愿意去接觸和親近大自然,放松心情。休閑農業客源市場不斷擴大,受眾人群不斷增多。從目前市場的趨勢看,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有去郊區定居的意愿、需求。市場需求方面,今后一個時期,將會是休閑農業市場大力提升發展期。
2.1.3產品形態多樣化,管理已成體系
目前,江西省休閑農業已經形成了古村民俗型、鄉村民宿型、休閑娛樂體驗型、景區依托型、農業觀光型等多樣化休閑農業發展模式。如黃馬鳳凰溝已經成為省內農業觀光的典型;婺源篁嶺民宿旅游是省內休閑度假型休閑農業模式的代表;南昌梅嶺太平鎮、三清山田園牧歌等,屬于綜合娛樂型。
2.2存在的問題
江西休閑農業發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主要以農家樂為主、規模較小、家庭經營、管理無序、形式較為單一。直到2006年,政府開始加強引導,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產品形態往多樣化、個性化方向發展,經營呈現出規模化。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2.2.1休閑農業發展缺乏創意
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時間較晚、起點較低,大部分是在原有的躬耕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未經過系統、整體的策劃規劃。在景區規劃和農業經營項目方面,未能脫離市場上大部分休閑農業景區存在的弊端,比如景觀過于單一、產品同質化程度高、文化特色挖掘深度不夠、主題不夠突出等。比如撫州市就存在自身特色不夠鮮明的現象,使得游客無法充分地體驗到休閑農業的多樣性。
2.2.2參與主體素質偏低
目前市場上休閑農業經營主體仍以農民為主,參與主體文化素質偏低。由于休閑農業就業門檻較低,人員流動性較強,造成了大多數從業人員未能接受專業培訓,具有專業知識的經營人才缺乏,服務水平、營銷理念、生產技術等有待加強。贛州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由于大部分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都是個體經營的模式,實行的也是分散式的管理,他們往往缺乏專業的培訓,管理和服務能力不足,使得休閑農業旅游企業下的從業人員先天素質不足,服務質量整體偏低。
2.2.3過度開發污染環境
一些經營主體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相關設備設施落后甚至沒有設備設施等,這使得部分地區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除此之外,由于經營管理力度不強,一些地區被過度開發,環境承載力下降,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不利于休閑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2.4休閑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度不高
江西省休閑農業過度依賴農業和旅游業,導致產業鏈條短,經濟效益無法發揮到最大化。缺乏與同類產品的互動,使得我省休閑農業無法進入多產業互動立體式發展。這種單一的產業模式嚴重制約著休閑農業的產業化衍生,更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2.2.5文化傳承功能嚴重弱化
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一些經營主體過分追求經濟效益,使得休閑農業的社會效益被日益弱化。相關文化資源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開發與應用,休閑農業的內涵因為經濟效益的過度重視而被經營主體忽視,如傳統的農耕文明也因商業化的注入喪失了原真性,一些重要的歷史文化在休閑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正面臨著被破壞、被遺忘、被拋棄的危險。
3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對策
3.1從政府角度看
3.1.1加強宏觀調控、優化政策環境
政府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宏觀調控作用,堅持遵循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一基本原則,加強科學的規劃和指導。同時,要實施積極的稅收政策,優化融資政策環境,建立長效融資機制,擴寬融資渠道,給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縱觀休閑農業發展較為成功的地區,無一不是在政府的政策支持與規范管理下,統籌順利地發展下去的。
3.1.2出臺綜合管理制度
政府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加強對休閑農業產業的監管,建立規范發展的管理制度,完善服務,用法律手段為休閑農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臺灣休閑農業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農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推動和相關制度保障,臺灣當局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保證休閑農業的有序發展和合法經營。江西休閑農業要想成為全國的典范,政府更應該加大對休閑農業的主導力度,出臺綜合管理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政府行政手段的實施。與此同時,要加強對環境的保護。
3.1.3加大基礎設施投入
基礎設施不管是對于鄉村旅游來說,還是對于休閑農業來說,都是農業走向農業化現代路途當中必須克服的一大瓶頸。加大江西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品質,才能更好、更快、更準確地推動江西省休閑農業的發展。從日本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來看,短短十年的發展就使其從最初級階段的狀態一躍成為世界休閑農業發展的典范,這與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有著密切關系的。
3.2從經營主體角度看
3.2.1整合多維營銷方式、加強宣傳力度
首先,要借助新媒體平臺營銷,例如建立江西省省級休閑農業官方網站;充分利用、借助社交平臺、電子科技和新媒體擴大江西省休閑農業的影響力。其次,要借助傳統媒體平臺營銷江西休閑農業,一是定期在報紙、廣播、電視、公交站牌等投放宣傳片,提升江西休閑農業知名度。二是通過旅游宣傳片、旅游組織活動等引起業界對江西休閑農業的關注。發達國家在休閑農業宣傳上一般采用多維度的方式,通過休閑農業眾多項目的推動形成一種線下的口碑式宣傳。
3.2.2創新發展模式、走特色發展道路
經營主體要以主體融合培育新型模式,以資源融合推動主體創新,以技術融合打造特色產品。同時,發展過程中要削弱旅游的季節性,延長旅游產業鏈,加強對休閑農業產品的深度開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麗的鄉村有很多值得發掘和深挖的素材。休閑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要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休閑農業。特色就是核心競爭力,產品差異化的體現。
3.2.3加強休閑農業從業人員培訓
江西省休閑農業主要發展群體還是農民,他們的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生產經驗和管理經驗相對不足,制約著江西省休閑農業的發展。要加強在全省實行補償教育,增強休閑農業經營者的道德素質與業務素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通過交流、引進、招聘等形式招納優秀高層次休閑農業人才,為江西省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江西作為一個旅游大省,在發展休閑農業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作為宏觀調控的主體,政府應該更加主動積極地實施有利于休閑農業良性發展的政策和優惠措施,推動我省休閑農業更上一層樓。作為旅游活動的經營主體,旅游經營者也同樣要創新休閑農業發展路徑,扛起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的大旗,將江西真正打造成一個“風景獨好”之省,吸引更多游客前來。
[參考文獻]
[1]盛茜.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城郊休閑農業發展動力機制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03).
[2]郭煥成,呂明偉.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經濟地理,2008(04).
[3]張占耕.發展休閑農業拓展環境友好型休閑農業[J].上海農村經濟,2005(08).
[4]杜興軍,陳曦.臺灣地區休閑農業發展的經驗及對大陸的啟示[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02).
作者:邱婷 單位:南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