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小學教育調查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教育縱橫農村小學教育的薄弱嚴重制約著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人才的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由于歷史等諸多原因,導致農村小學資金不足,辦學條件滯后;師資不足,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差;教育理念陳舊,教學水平,教育質量偏低;家校配合不力,教育目標難以實現;學校、教師壓力大,教師社會地位低等問題。
一、現狀與根源
資金不足設施落后。近幾年來,黨和政府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對農村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由于農村山區學校點多面廣,有限資金難以覆蓋全部學校,造成“僧多粥少”的現象。要徹底改善農村教育這種現狀,讓農村小學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著實是“麻袋上繡花——底子太差”。此外,由于教師老齡化等原因,有的教師根本不會使用教學設備或者已落后淘汰根本用不上,設施形同虛設,只能作為擺設。師資不足素質偏差。我國是農業大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逐年增多,農村地廣人稀,導致農村小學生源不足,成班率低。有的小學學生人數僅為個位數,上面年年招聘教師,下面農村小學教師年年不足。一是原來民師轉編教師是農村小學教師的主體,這些教師大都到了快退休的年齡。雖尚未退休,因年齡偏大,有的體弱多病,要想教好書,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剛入伍的年輕教師,絕大多數沒有教學經驗,難擔重任。到了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就熱衷忙于參加選調進城。這些年,農村小學選調進城的教師不少,農村學校成了城區學校教師的培訓基地。三是年輕教師大多數是女教師,都在生育期,加上開放二胎后,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休產假。即便是休完產假,重心也在孩子身上,真所謂“人在曹營心在漢”,出工不出力。四是由于農村小學教學、生活等條件差,學校留不住教師,新教師入伍后外調、轉崗、辭職,造成農村小學教師嚴重不足。教師的不足,也嚴重影響教師培訓的統籌安排,致使教師專業素養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那些從非師范類專業畢業聘任過來的教師。教育理念停滯不前。一流的教師造就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造就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才會創造一流的科技。新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給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農村小學教育大多數還只停留的傳統的應試教育基礎上,素質教育僅僅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要想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還有很長的艱難的路要走。家校合育收效甚微。隨著經濟的日益迅猛發展,農村年輕人進城務工逐漸增多,留守兒童交給祖輩看管,隔代教育弊端多。長輩們平日只管孫輩們的吃穿住用,其他都是學校老師的事。老師在校教育學生“不要打架”,老人在家叮囑孫兒們“不要吃虧”之類,致使教育目標難以統一、難以實現。教師壓力大、情緒低。學生安全意識淡薄,教師安全責任大。只要安全方面出了點事,不管什么原因,教師難以脫干系,責任全兜著,甚至面臨道歉、檢討、賠償、解聘等處分,讓教師抬不起頭,無法安心教學。
二、對策與攻略
用好用足政策,爭取辦學資金。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確保每一分錢用于改善辦學條件。資金做到村小優先,邊遠山區學校優先,基礎薄弱學校優先,適當資金傾斜,以達到教育的公平和均衡發展。結合農村小學實際,利用現有師資,靈活運用,多渠道進行教學。合理利用師資,優化師資配備,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比如,動員有條件的學生到中心小學寄宿,在學習生活上給予關愛,使之在校如家,安心學習;針對生源少、教師少的學校,中心校可以根據需求安排教師進行送教下鄉,這樣既減少了學生上學途中的跋涉,又減輕了教師擔任多門課程的煩瑣與勞累,大大提高了師資的利用率。改變陳舊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真正讓學校教育跟上新時代的步伐,適應新時代,全面提高素質教育。聘請教育專家、教研能手、骨干教師、優秀教師等到農村小學進行講學、上示范課、送課下鄉,讓教師看到榜樣,學到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此外,加大教師業務培訓,讓教師學習先進教育教學思想理念,開闊見識。定期舉辦教學教研活動,給教師搭建一個學習、交流、探討的平臺。建立家長群,每學期定期召開家長會,開展“萬師訪萬家”活動,加強家校緊密聯系。請有經驗的家長介紹“育兒經”,教師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思想、表現,共同為培育孩子而努力。總之,農村小學教育不可缺失,農村小學教育薄弱環節不可忽視。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懷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以新時代教育思想為引領,堅持“三個面向”,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不斷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不畏難、不怕苦、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相信農村小學教育必將迎來輝煌的美好明天!
作者:徐雄 單位:江西省豐城市麗村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