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教育專業美育課程建設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國家基礎教育革新和發展,小學教師的培育機構由以往的中等師范院校漸漸過渡到高等師范院校。該文通過闡述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育課程建設必要性,分析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育課程教學現狀,探索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育課程建設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育課程
小學教育專業在進行課程建設與革新工作中,多所院校對學生群體職業技能的培育工作給予關注和重視。小學教育專業身為培育現代化教師的新專業,在全面推動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門提出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將作為新的教育目標,學校美育課程身為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逐漸受到各高職院校重視。因而,針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習者綜合能力及素質提出更高要求。該專業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高低,與其所教學生的素質提高、情感熏陶以及藝術特長培育正相關。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提升院校人才培育多樣化。
1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育課程建設必要性
1.1有助于提升學生認知美的能力
美育,又稱作美感教育,即經過相應培育,使受教者具備美的理想、美的素養、美的情操及美的品格。對美的認知不但是審美實踐活動,也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審美活動作為人類基礎心理活動,追求美好事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類心理層面的基礎需要。但針對“什么是美”這一問題,多數人只有相對感性的定義,譬如欣賞優美的舞蹈、捕捉美好的風景以及聆聽動人的樂曲等,均會使受眾不自覺的產生美的感嘆,但針對美的抽象概念卻呈現出模糊不定額度情況。因此,在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房中,教師可通過美育課程為學生群體敘述美學價值,使學生可漸漸理解美的定義,進而深化對于美的認知。
1.2有助于提升學生體驗美的能力
體驗美不是在感官層面得到愉快的體驗,而是經過和美的實際交流互動實現對于精神層次的啟迪。從心理學視角上而言,學生可利用主觀意識得到感性認知及感性審美的能力,這一能力可將美滲透至頭腦中,通過一系列反應,對學生審美能力可落實啟迪和喚醒。這就是為何審美過程可使學生獲取精神層面額度愉悅,也是實現升華思想與陶冶情操目標的根本因素。在高職院校小學教育相應專業中,通過美育課程,學生可在實際欣賞中體驗美,并在教學活動中借助這種美學啟迪達到自我升華,從而通過美育課程激發學生表達美與欣賞美的潛能。
1.3有助于提升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美學領域的發展和進步是建設在持續創造美的前提下的,不斷探索美作為人類心理層次額度需要,然而部分人因不滿足對已定美學框架的制約,在表達美的范圍中增加自身思維,由此衍生新的藝術作品與美學觀點。在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當中,美育的作用不但在于提升學生群體對于美的理解能力及認知能力,更在于提升學生創造美的能力。認知與鑒賞美作為創造美的關鍵環節,善于透過美學視角發現美并創造美,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呈現,藝術美感并非于憑空產生,而是根植在實際生活中。因此,教師只有在教學與生活一體化的美育教育背景下,探索如何應用更為多變與靈活的方式展開美育教育,對學生創造美具有重要啟發作用。
2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育課程建設現狀
2.1院校體制的約束
現階段,小學教育專業涉及的教學多數均以傳統授課模式為主。多數與教育相對應的課程盲目借鑒原有高等院校的教育體系,在高等院校原有基礎上并未做出適當改動以此適宜高職學生,而是強加至小學教育專業當中,教學活動多將理論知識為重點。增添的美育課程本質分散,特異性不足,無法充分看落實和學生自身發展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學生個體實際需要無法呈現,對學生全面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而這一教育方式也導致學生和現實脫節。同時,院校專業課與美育課程融合不足,美育課程和專業課在教學實踐層面相錯,致使兩者難以融合。
2.2培育目標欠缺針對性
培育學生德智體全方位發展,具備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堅實基礎、素質較高及能力較強的小學教師,是當今多所高職院校的培育目標。但這一目標偏重德育、體育及智育等層面的發展目標,忽視了美育課程中蘊含的藝術類學科。藝術教學作為美育的組成部分,而美育課程則是院校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教育領域發展進程中,美育、藝術教育一直是共同發展進步的。然而,現階段教育環境下,藝術教育屬于美育范圍,高職院校在建設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時,往往對于美育課程重視度不足。院校對小學教師的培育目標也極為繁雜,針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培育目標欠缺針對性,導致在此環境下培育的教師難以滿足國家及社會對小學教師的要求。
2.3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
近幾年,由于國家對美育教育的重視度增加,部分高職院校針對小學教育專業也相繼開設美育課程。但院校實際培育計劃中,針對課程整體設計存在包含大量藝術類課程,這些課程均隸屬藝術類專業層次的實踐類選修課。因受院校培育計劃約束,選修課的選擇準則為四選二,即在美術、聲樂、舞蹈及樂器4個課程當中任意擇選兩門課程開始選修。這一教育現狀,必然會導致美育課程設置不夠全面性,學生對于自身較為陌生的藝術課程難以深入的學習。
3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育課程建設策略
3.1培育師資團隊,強化美育教師隊伍建設
教育質量與師資力量與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正相關,要想有效提升教育質量,最終還需依賴教師來實現。現階段,部分小學在美育教師團隊建設層面可在基本滿足教育要求,但由于專業結構性欠缺、學科領頭者不足以及職稱結構缺乏合理性等因素影響,美育教師團隊建設仍需加強。建設一批具備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是促進教育發展、革新及培育人才的重點。首先,院校可補充與引進美育方面教師,彌補專業教師缺乏架構性的難題。其次,培育雙師型教師與骨干教師,提升美育教師群體的專業素質與水準。再次,培育美育課程學術領頭人,發揚學術帶領作用,提高美育學科科研水準與能力。呼吁教師群體參與專業技術支撐晉升等活動,推動美育課程教師團隊建設。最后,始終堅持優勢互補與內外融合準則,借助“走出去”及“引進來”的用人制度,增加對美育教育教師的培養力度,招錄小學一線美育課程相關教師,實施階段性與周期性教學,吸取先進美育教育的成功經驗。
3.2全面展開通識知識教育和美育教育
高職院校應積極開展教師群體師德教育,以及創新學生群體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手段及模式,例如通過實際教學訓練、建構優秀和諧師生關系以及鍛煉教育工作者心智等。另外,高職教師可深入到小學教學活動中,通過觀摩小學教師實際美育教育,學習先進教育手段,在提升自身道德涵養的同時,在高職小學教育專業當中有序進行美育教育。針對小學教育專業,高職院校可增設學生素質教育、德育教育。這兩者區別于傳統的價值觀與知識教育,對于學生日后進行小學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小學教師應在具備社會常識及自然知識的同時,還應具有感知美、創造美的能力,進而為教學工作儲存多方面知識。院校可逐步增加通識知識與美育課程,將通識教育和美育教育重點置于課堂范圍內,優化通識教育及美育教育的課程模式,逐步強化兩者與專業課程的契合度。
3.3創新培育體系,合理設置美育課程
一方面,取消當前的美術、聲樂、舞蹈及樂器藝術類專業層次的實踐類選修課四選二額度約束,將其引進專業必選課當中,并合理增添授課課時,使學生可全面掌握多種技能,為提升學生群體綜合素養提供平臺。另一方面,創辦將藝術作品鑒賞及藝術知識講授未重點的美育選修課程,教師為學生講授美育課程中涉及的理論基礎,培育學生審美能力,促使其樹立審美理念,提升藝術欣賞能力。另外,設計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育目標,培育德智體美全方面發展進步,并具備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專業知識牢固、教學能力純熟、實操能力過強及藝術修養充足的小學教師,以此來促進高職小學教育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3.4在美術學科中展開美育實踐美術教育身為小學美育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構成,應將其視作小學教育專業當中的重要內容。美術身為歷史久遠的藝術學科,其呈現出人類探索美的過程與追求。美術在高職小學教育專業培育人才,以及小學素質教育當中的美育價值呈現在多個方面。從學生身體發育視角而言,美術可使學生群體更為直觀地體驗美,并在追求美中增加學習美術樂趣,提升其藝術素養。從情感發展視角而言,美術身為一種表達藝術的方式,可為學生創設一種美的氛圍和意境,并在藝術無形的熏染中提高品質,充實其情感。從心理發展視角而言,學生在美術教學中可漸漸擺脫思想與身體層面的惰性,養成積極、正向的心理狀態。從美術學科的美育價值出發,院校正在設置課程和美育實踐中,應中水美術學科理論和實踐的融合。由于美學知識存在十分深刻的生物學、科學、社會學及心理學等因素,在美術教育中,教師應將理論作為導向,使學生在掌握人類心理和生理狀態后,掌握與理解美術教育。
4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不但應具備較為充足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嫻熟的教育技能,還應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在高職小學教育專業中,教師應注重培育學生對學科知識與理論的了解,重視培育其審美能力。因此,美育教育應從美育課程建設出發,通過培育師資團隊,強化美育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展開通識知識教育和美育教育,創新培育體系,合理設置美育課程,培育學生群體素養,提升其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曹麗樂.卓越教師培養背景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9):176-177.
[2]姚琳.卓越教師培養的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8):22-23.
[3]喻歡,張蘆菲.高校小學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美育之定位[J].黃河之聲,2018(3):85-86.
作者:孫巍 宋林曼 單位:冀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