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融合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基于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運用投入產出法研究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融合關系及其動態變化趨勢。研究表明,信息服務業融合于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程度具有顯著差異,且信息服務業融合于制造業的程度趨于上升。信息服務業對制造業大多數細分行業的拉動作用在減弱,但支撐作用卻在逐漸增強。在信息服務業的各細分行業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融合于制造業的程度較高,且對制造業數字化發展具有較強的支撐作用。文章還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信息服務業;制造業;互動融合;數字經濟
一、引言
2020年6月30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會議強調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信息服務業是使用信息技術為國民經濟各領域提供服務活動的專門行業,具備“信息”與“服務”兩種基本特質。隨著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服務業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的驅動和支撐作用[1]。促進信息技術在制造業中廣泛、深入融合應用,創造了個性化定制、智能化生產、精準化服務等新模式,實現制造企業生產要素、過程及產品的數字化[2],從而推動產業數字化的發展;同時,制造業的數字化發展豐富了信息服務的種類,并對信息服務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信息服務業研發創新和融合滲透的深度與廣度,從而推動數字產業化的發展。可見,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間的互動融合關系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鑒于此,文章對中國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融合關系及其動態變化趨勢進行研究,對于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促進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及加快數字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
對于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兩大產業間互動融合的研究,現有文獻分為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兩類。在理論研究上,周志丹(2012)分析了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融合互動的機理,認為兩個產業在產業鏈和價值鏈上相互支撐與協作[3]。尹曉倩等(2015)認為信息服務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以及供應鏈管理等環節支撐制造業的發展[4]。何瑾等(2018)提出從產業、技術、業務及產品四個層面實現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并探討了信息服務、產學研創新、產業園區等融合模式[5]。謝少鋒(2020)認為信息技術的持續快速發展帶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而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也為信息技術的不斷演進提供了發展的動力和空間[6]。在實證研究上,楚明欽(2015)使用2007年上海市和中國投入產出表,研究發現上海市裝備制造業對信息服務業的需求融合程度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李蘭蘭、趙玉林(2017)使用2002—2012年湖北省投入產出表,研究表明湖北省制造業對信息服務業的需求融合程度呈現下降趨勢,而信息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拉動作用則在逐漸提升[8]。王紅杰等(2018)使用2002—2012年北京市投入產出表,研究發現北京市信息服務業對制造業的帶動作用較強,而信息服務業受制造業的需求拉動效應較弱[9]。張澤華(2019)使用2007—2015年重慶市投入產出表,研究表明重慶市信息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推動效應和拉動效應都低于各行業平均水平[10]。信息服務業作為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的主要產業,已成為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的互動融合關系具有怎樣的特征?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兩大產業的細分行業之間互動融合程度是否存在差異?在現有文獻的基礎上,文章使用投入產出法測算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融合程度,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拓展:第一,現有文獻大多是對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兩大產業的互動融合關系進行研究,而針對兩大產業細分行業之間互動融合關系的研究極為匱乏。鑒于此,文章首先對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互動融合關系進行分析,再對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與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互動融合關系進一步探討,從而更深入具體地研究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的互動融合關系。第二,現有文獻大多使用直接消耗系數來衡量兩個產業之間的融合程度,但是要全面深刻地分析產業間的技術經濟聯系,不僅要考慮直接聯系,而且還要考慮間接聯系。因此,文章分別測算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消耗系數,從而更本質地反映信息服務業融合于制造業的程度。第三,現有文獻普遍使用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來反映產業之間的互動效應,但是這兩個系數本質上均表現的是某產業對國民經濟整體的拉動和支撐作用。因此,文章對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進行分解,從而準確度量信息服務業和制造業之間的互動程度。
三、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研究方法
投入產出法是從投入來源和產出去向的角度定量分析部門間的技術聯系,可用于揭示產業之間的互動融合程度。(1)消耗系數消耗系數可以反映某部門與向其提供投入要素的各部門之間的經濟依存關系[11]。直接消耗系數:aij=xijXj(i,j=1,2,…,n)(1)式中,xij為j部門在產品生產中直接消耗i部門產品的價值量,Xj為j部門生產中的總投入,aij可以用于反映j部門對i部門的直接生產依賴度。完全消耗系數矩陣可以基于直接消耗系數矩陣進行計算:B=(I-A)-1-I(2)式中,A為直接消耗系數矩陣,(I-A)-1為Leontief逆矩陣,完全消耗系數矩陣等于(I-A)-1減去單位矩陣I。完全消耗系數bij綜合了直接消耗與全部的間接消耗,其能夠更全面、更本質地反映j部門與i部門的經濟依存關系。(2)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是度量產業關聯度的重要指標,也是全面體現產業之間互動特征的經濟系數[12]。Fj=ni=1Σcij1nnj=1Σni=1Σcij(3)其中,cij是Leontief逆矩陣的元素。影響力系數Fj反映第j部門的最終使用增加一個單位時,對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所產生的需求波及程度,表現了部門j對國民經濟整體的拉動作用。Ei=nj=1Σcij1nni=1Σnj=1Σcij(4)感應度系數Ei反映當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的最終使用都增加一個單位時,部門i所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表現了部門i對國民經濟整體的支撐作用。(3)對特定部門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要測算某一部門對特定部門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借鑒王琪延和徐玲的方法,對原有計算公式略做修改:Flj=clj1nnj=1Σni=1Σcij(5)Eil=ci1nni=1Σnj=1Σcij(6)其中,Flj表示部門j對部門l的影響力系數,Eil表示部門i對部門l的感應度系數。
2.數據來源
文章使用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其中201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的部門分類更加細致,劃分的部門數量增加到149個。為了保證統計數據口徑的一致性,參考2012年、2015年中國投入產出表,將201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中的部門進行合并處理。文章運用MATLAB軟件進行各項經濟系數的測算。
四、中國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融合關系實證分析
1.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融合程度分析
制造業各細分行業對信息服務業的消耗系數可以反映制造業各細分行業在生產中對信息服務業產品的直接和完全消耗量,即信息服務業產品在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生產中的投入情況,從而從投入角度來衡量信息服務業在制造業各細分行業中的融合程度[13]。通過公式(1)和(2),測算出2012—2017年制造業各細分行業對信息服務業的直接和完全消耗系數見表1,可以看出信息服務業融合于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程度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從直接消耗系數的數值看,制造業各細分行業對信息服務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均大于0,說明信息服務業的產品融合應用到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生產中。2017年在制造業的各細分行業中,對信息服務業產品的直接消耗量較高的前三個行業是: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這三個行業在生產單位總產出中對信息服務業產品的直接消耗量分別為0.01827、0.00489、0.00457。第二,從完全消耗系數的數值來看,制造業各細分行業對信息服務業的完全消耗系數均比直接消耗系數高出1倍以上,反映出制造業各細分行業對信息服務業產品的間接消耗均高于直接消耗。2017年在制造業各細分行業中,對信息服務業產品的完全消耗量較高的前三個行業分別是: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這三個行業每生產單位最終產品對信息服務業產品的完全消耗量分別為0.05954、0.02997、0.02366。第三,結合直接和完全消耗系數的數值,發現信息服務業產品成為制造業各細分行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投入要素,但信息服務業對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融合程度存在顯著差異。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技術密集型行業對信息服務業的經濟依存關系較強,反映出信息服務業在這類行業中的融合程度較高;而食品和煙草加工業、石油、煉焦產品和核燃料加工業等勞動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行業對信息服務業的經濟依存關系較弱,反映出信息服務業在這些行業中的融合程度較低。此外,在2012—2017年間,制造業的大多數細分行業對信息服務業的消耗系數均在提升,說明從投入的角度來看信息服務業融合于制造業的程度在增強。
2.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與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融合程度分析
在《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信息服務業劃分為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三大類。與2012年和2015年中國投入產出表相比,201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的部門劃分更加細致,其中列出了信息服務業的三個大類的行業數據。因此,利用201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并對其中的數據進行合并處理后,研究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與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互動融合關系。制造業各細分行業對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的消耗系數可以從投入角度衡量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在制造業各細分行業中的融合程度。使用公式(1)和(2),分別測算出2017年制造業各細分行業對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的直接和完全消耗系數見表2,可以反映出信息服務業的3個細分行業融合于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程度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由直接消耗系數的數值可知,制造業各細分行業對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均大于0,說明信息服務業的3個細分行業的產品均融合應用于制造業各細分行業中。2017年在制造業的各細分行業中,對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的直接消耗量最高的行業為儀器儀表制造業,直接消耗系數為0.00149;對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的直接消耗量最高的行業為儀器儀表制造業,直接消耗系數為0.00099;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的直接消耗量最高的行業為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直接消耗系數為0.01668。第二,由完全消耗系數的數值可知,制造業各細分行業對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的完全消耗系數均在直接消耗系數的2倍以上,說明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對制造業生產的間接投入要明顯高于直接投入。2017年在制造業的各細分行業中,對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產品的完全消耗量最高的行業均為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完全消耗系數分別為0.00874、0.00621、0.04478。第三,綜合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消耗系數的數值,發現制造業的大多數細分行業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消耗系數最大,其次是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而對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的消耗系數最小。說明在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中,從投入角度來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融合于制造業的程度較高。
3.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互動程度分析
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可用于反映信息服務業對制造業發展的拉動作用和支撐作用。使用調整后的公式(5)和(6),分別測算出2012—2017年信息服務業對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見表3,可以反映前者對后者的影響和感應能力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在2012—2017年間,信息服務業僅對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的影響力系數有所提高,而對其他制造業細分行業的影響力系數均在下降,說明信息服務業對制造業的大多數細分行業的需求拉動作用在減弱。在制造業各細分行業中,信息服務業對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造紙印刷和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化學產品制造業的影響力系數較高,說明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對這些行業具有較強的需求拉動作用。第二,在2012—2017年間,除了廢品廢料加工業以外,信息服務業對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感應度系數均有所提高,說明信息服務業對制造業的大多數細分行業的支撐作用在增強。其中,信息服務業對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的感應度系數較大,且上升幅度也較高,說明信息服務業對這些行業數字化發展的支撐和驅動作用較強,且呈現出持續增強的趨勢。
4.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與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互動程度分析
使用公式(5)和(6)進行計算,分別測算出2017年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對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見表4,可以反映前者對后者的影響和感應能力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在制造業的各細分行業中,信息服務業的3個細分行業對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化學產品制造業、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食品和煙草制造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系數,說明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的發展對這些行業產出均具有較強的需求拉動作用。第二,在制造業的各細分行業中,信息服務業的3個細分行業對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具有較高的感應度系數,說明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均對這些行業的數字化發展具有較強的支撐作用。同時,在信息服務業的3個細分行業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對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感應度系數最大,其次是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而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對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感應度系數最小,說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對制造業數字化發展的支撐作用較強。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文章使用投入產出法測算了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兩大產業細分行業的融合程度和互動程度,探討了中國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融合關系及其動態變化趨勢,主要研究結論如下:第一,信息服務業在制造業各細分行業中的融合程度存在明顯差異。其中,信息服務業在技術密集型行業的融合程度較高,而在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的融合程度則較低。在2012—2017年間,從投入角度來看信息服務業融合于制造業的程度在提升。第二,在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中,從投入角度來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融合于制造業的程度較高。第三,在2012—2017年間,信息服務業對制造業的大多數細分行業的需求拉動作用在減弱,但對制造業的大多數細分行業的支撐作用在增強。第四,在制造業的各細分行業中,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對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拉動和支撐作用均較強,反映出信息產業的內部細分行業之間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在信息服務業各細分行業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對制造業數字化發展具有較強的支撐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結論,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議:一是增強信息服務業的服務供給能力,提升信息服務業對制造業數字化發展的支撐作用。二是強化信息服務業與制造業的創新融合,提高信息產品在制造業中的投入和使用。三是加強融合型數字人才的培養,為制造業數字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馮居易 魏修建 單位:西安財經大學信息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