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面向信管信息安全課程教學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針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知識結構需要,提出具有專業特色的信息安全課程體系,并根據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時效性等特點,對更具適用性的教學方式進行探索,最后討論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關鍵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計算機信息安全;課程體系;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普及應用,大量傳統業務被移植到信息平臺。與此同時,各種信息安全威脅涌現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信息安全成為信息化建設中日益重要的問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將在工作崗位中承擔規劃、建設、維護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工作[1],具備相關的信息安全知識成為專業知識結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國各高校設置信息安全相關專業和課程至今尚不足20年,而外界形勢變化紛繁復雜,因此相關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目前,國內開設的相關課程、已出版的教材以及對該領域教學改革的探索,主要是面向計算機專業的學生[2],針對信息管理專業學生的教學研究工作相對缺乏[3]。對于管理學院和商學院的信息管理專業來說,它們在培養目標和學生知識背景及需求上都具有特殊性,需要進行針對性的研究。信息安全作為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和實踐性、知識更新非??斓恼n程,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現出許多不足,迫切需要進一步變革。
(一)課程教學目標分析信息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提供系統分析員和CIO等崗位的人才[1],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具有信息技術和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還要具備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問題分析和方案規劃的能力。因此,信管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不僅僅是某一項具體的安全技術,而是綜合選擇、使用和管理各種安全技術的能力。
(二)課程知識結構設計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課程中要包含相對全面的技術體系介紹,同時強調管理能力培養,即如何完成相關組織、制度、人員管理,制訂完整的安全解決方案。根據以上設定的目標和計算機信息安全領域發展現狀,面向信管專業學生的信息安全課程內容應該包括管理、技術和綜合應用三大模塊。管理模塊包括信息安全的基本概況、安全立法、行政管理、安全評估標準和安全審計等內容;技術模塊應涵蓋實體安全、軟件知識產權保護、操作系統安全、病毒防護、網絡安全、密碼學、電子商務交易安全等內容;綜合應用模塊包括信息安全方案的案例介紹和設計。
(三)實踐環節設計信息安全學習重在實踐,學生在實踐環節中可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本課程實踐包括個人計算機安全和信息系統安全兩部分。前者包括主流操作系統的安全設置方法、主流網絡瀏覽器的安全設置方法、常見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數字證書的申請和使用方法等,保障個人計算機使用安全;后者通過信息系統安全解決方案設計進行實際演練。
二、教學方法探索
計算機信息安全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強和更新快等特點,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有針對性地采取具體的教學方式,以保證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程體系的綜合性把握計算機信息安全課程涉及知識面很廣,管理和技術模塊中的各章節都可以形成獨立的研究領域和教學課程,涉及知識量大。如何在計算機信息安全這門課程中融入這么多的內容,是教學安排時需要特別考慮的問題。本文認為,課程內容應該更注重宏觀和應用層面的介紹,使學生對各知識模塊有一個完整的框架性認識,了解該領域的核心知識構成,能夠基本把握該領域的發展趨勢,技術細節部分可作為興趣引導和課后拓展模塊。同時,對于其他專業課程中與本課程有交叉關聯的內容,應有意識設計知識連接進行引導,使學生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應用于安全領域。
(二)課程內容的持續更新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信息安全理論和技術更新非???,針對這個特點,要及時跟蹤最新領域發展動態,審查教材內容,對講授內容進行更新。除了教師對課程進行定期的時效性檢查和內容更新外,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程參與度,可設計相關教學環節,鼓勵學生自學,獲取新知識并分享,如針對某一熱門研究專題,請學生課后收集最新資料,并在課堂上組織交流討論。
(三)教學過程的動態管理課程動態管理是從課程開始到結束全程對學生學習狀態進行監控,及時根據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效果調整教學方案和輔導方式。同時,增加教學互動環節,增加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間的交流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多獲取學習支持的渠道。通過思想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激發學生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促使新思想的產生。
(四)課程成績的細化評價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細化評價,是課程動態管理的輔助方法之一。作為一門極具生命力和時代性的課程,除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重新設計外,考核方式也需要有相應的調整。針對豐富的課程安排,應該加重平時考核部分的分數比例,如上機環節、課堂討論交流、資料收集、實際案例問題解決等部分,都應配備相應的考核機制,并計入課程總成績。同時,為及時檢驗教學效果,讓學生動態把握調整課程學習狀態和進度,可建立一套動態的課程考核信息共享機制。
三、應用效果分析
本項目提出的部分思想已在近三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的實際教學中進行一些實驗性實施,具體包括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模式改變、教學資源開發等。整體教學效果比較理想,具體表現為:學生在課堂參與度方面進步較為明顯,課程學習興趣有較大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理解程度得到增強,成績評價驗證了這一效果,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提高;在專業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環節,學生普遍能夠有意識地把信息安全因素考慮到各種信息系統解決方案中。綜合以上方面,本文所提出的課程改革設想是成功的,在下一步的推廣應用中,還需要構建更加成熟的課程管理平臺和更加豐富的課程資源庫。
四、總結
本文通過分析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知識結構需要,對信管專業《計算機信息安全》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進行探索,提出一套具有較強適用性的課程教學方案,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管理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本文研究內容不僅可以使本專業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課程知識,具有更好的綜合實踐能力,所提的教學方案也將為相關課程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蔣玲.我國信息化建設對高校信息管理專業人才的影響研究[J],情報科學,2010,28(5):658-661.
[2]刁曉紅.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37(09):212-214.
[3]胡雪松,熊壯,等.基于信息管理專業綜合改革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培養體系探討[J],中國標準導報,2015,(06):32-35.
作者:魏紅芹 應明幼 單位:東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