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的社會新聞傳播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的媒介格局,尤其是網絡、數字等技術在傳統媒介中的應用,使社會新聞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媒介融合也成為傳媒行業的主流趨勢。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更好地開展社會新聞傳播工作,也成為當前媒體行業密切關注和探討的問題。媒體需要在實踐中堅持與時俱進,對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特征加以了解,并從加大融合力度、豐富報道內容、培養優秀人才等方面著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擴大新聞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并獲得穩步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對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的相關措施展開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媒介融合;社會新聞;傳播措施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舊媒體之間的融合日益深化,并建立起新的新聞傳播格局,無論是新聞獲取渠道,還是新聞傳播、采編方式都發生了極大變化,進一步增強了新聞信息傳播效果。盡管媒介融合對社會新聞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在實踐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對媒介融合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才能夠切實發揮媒介融合的作用,新聞傳播行業發展也會變得更加規范[1]。本文結合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的傳播特點,對當前社會新聞傳播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分析,提出加大媒介平臺融合力度、優化融合新聞內容、培養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等措施,促進新聞媒體行業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實現健康長遠發展。
1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的特點
當前社會是信息量空前巨大的社會,與此同時,人們接收信息的媒介種類和數量也非常多。在此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的特點較以往有很大不同。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展現出以下特點:首先,新聞信息獲取渠道較多。單向新聞傳播模式下,人們獲取社會新聞具有被動性和單一性特點,不能直接參與新聞傳播互動。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主要是通過輻射實現。在巨大的傳遞網絡支撐下,新聞信息傳遞變得更加多元,人們在獲取新聞信息的同時,能夠就所了解到的新聞內容作出及時反饋,新聞傳播互動性也逐步增強[2]。另外,在新聞獲取渠道也不再局限于報紙、電視,而是可以直接通過電腦、手機登錄微信、微博等平臺;新聞信息接收和反饋也不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新聞信息接收需求。其次,新聞傳播方式多樣化。隨著媒介融合不斷推進,新聞直播在社會新聞傳播中也得到十分廣泛的應用,實踐中主要依靠共享平臺對社會新聞進行實時傳播,社會新聞傳播效率也得到顯著提高。同時,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也更加貼近人們的實際需求,具體實踐中很多新聞傳播也不再局限于客觀闡述新聞信息內容,而是對新聞內容價值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并利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出來,縮小了新聞傳播與社會公眾之間的距離,新聞傳播力和影響力也進一步增強[3]。再次,新聞信息采編更方便。以往,社會新聞信息采編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新聞信息獲取效率降低且無法保證信息內容的全面性。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借助信息技術和科技高速發展的便利,社會新聞采編工作可以直接利用高科技設備對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進行高效采集,并將采集到的信息通過技術平臺及時傳遞,這樣既保證了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全面性,又為新聞信息實時傳播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后,與受眾聯系更加緊密。伴隨著新舊媒體之間融合加深,人們既能夠通過電視、廣播實現,又能夠通過APP、微信公眾號、網絡平臺等獲取社會新聞信息,且人們在了解社會新聞信息以后,還可以發表自身觀點和看法,與其他受眾展開互動交流。新聞媒體也可以通過新聞后臺了解受眾反應,在溝通交流中拉近新聞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距離,進而了解受眾真實的新聞訴求,以便后期制作出更多貼合受眾需求的社會新聞。另外,針對出現的一些重大社會事件,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可以利用平臺的強大功能對社會輿論進行監督和引導,以達到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目的[4]。
2當前社會新聞傳播存在的問題
新舊媒體在不斷融合發展中促進了新聞媒體創新升級,并獲得良好發展,但在實際開展新聞傳播工作的過程中依然暴露出以下問題亟待解決:首先,無法滿足受眾的實際新聞需求。新媒體蓬勃發展,人們獲取新聞更加方便,人們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新聞內容進行觀看,這無形中加劇了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對社會新聞媒體開展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當前社會新聞傳播在新聞內容、傳播形式上,無法吸引受眾注意力和引發觀看興趣,不能夠滿足受眾真實需求,致使社會新聞傳播價值無法得到有效發揮。這就要求傳統媒體工作者了解和分析受眾的不同社會新聞需求,搜集更多新聞素材,從不同角度進行剖析和制作,同時將現代新媒體音頻、視頻等元素融入其中,使社會新聞內容更豐富,新聞可觀賞性也得到增強,從而吸引了更多受眾關注[5]。其次,新聞傳播渠道較窄。隨著新舊媒體不斷融合,新聞傳播渠道也越來越多,除傳統的電視、廣播外,還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甚至一些新聞媒體還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構建了自主新聞傳播平臺,可以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但是聯系具體實際發現,新聞媒體傳播路徑還比較單一,傳統媒體工作者需要對新媒體展開深入研究,并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渠道,以擴大社會新聞覆蓋范圍,提高新聞傳播影響力。再者,社會輿論引導不足。現階段,新媒體數量不斷增多,導致新聞質量參差不齊,人們在獲取和傳遞這些新聞信息時,自身的思想和行為也會受到極大影響,進而引發社會矛盾,威脅社會和諧穩定。這時候,新聞媒體就要發揮社會輿論監督和引導作用,通過對新聞進行不同角度的剖析和報道,以幫助人們了解事件全過程,新聞媒體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也會得到明顯提高。然而,現狀是社會新聞輿論監督和引導還比較欠缺,需要借助現代融媒體平臺優勢對社會輿論進行嚴格把控和有效引導,以避免對正常社會秩序造成不良影響,推動新聞事業穩定健康發展[5-6]。最后,新聞人員素質有待提升。新聞媒體人員素質高低直接關系社會新聞傳播效果,尤其是在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新聞人員面臨著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備基本的工作能力以外,還要深入了解新媒體的內容,將新媒體新聞傳播優勢融入社會新聞傳播中,以更加適應當前新聞媒體發展新形勢。然而,實際情況是目前多數新聞人員素質還有待提升,尤其是運用現代新技術方面。新聞媒體需要積極組織教育和培訓,提高新聞工作人員專業能力和技術素養,使之在開展社會新聞傳播工作時能做到游刃有余,從而推動新聞媒體穩定健康發展[6]。
3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相關措施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是主流,也是必然趨勢。當前,傳統媒體社會新聞傳播的路徑和措施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形勢,如何轉型發展是目前傳統媒體進行創新時需要考慮的重點。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如何做好媒介融合,增強社會新聞傳播的高效性,還需要進行詳細研究和分析。下面筆者基于實踐和理論研究提出幾點建議:
3.1加大媒介平臺融合力度
將傳統媒介平臺與媒介融合平臺相比,可以發現,雖然媒介融合起步較晚,但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快速發展,且體現出適應性較強的特點。為扎穩媒介融合發展根基,需要加大媒介平臺融合力度,促進新聞媒體轉型升級,使其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結合受眾實際需求對平臺發展目標進行調整,推動其實現個性化發展,并在受眾心中樹立良好的媒體形象。在傳播社會新聞的過程中,可充分利用智能手機、電腦、移動通信產品等,對真實、有趣和新鮮的社會新聞信息進行采集、整理和分析,并以便捷的技術產品作為社會新聞傳播介質,使人們可以從多種渠道獲取社會新聞。創新社會新聞傳播方法,引導人們對生活中的各類資訊以圖片、視頻、聲音等形式進行記錄、共享和評論,這樣不僅可以擴大新聞傳播范圍,還能夠進一步增強新聞共享性和互動性,也為媒介平臺深度融合奠定良好的可持續發展基礎[7]。
3.2優化融合新聞內容
內容永遠是媒體行業發展的核心,對新聞內容進行豐富和優化,也是提高社會新聞傳播效果的有效途徑。無論依靠傳統媒介還是融合媒介,開展社會新聞傳播工作都需要對傳播內容高度重視,尤其是在新聞內容真實性和準確性,需要嚴格遵循新聞傳播的基本要求。在傳統新聞傳播方式下,受制于傳播渠道的單一,人們對某一信息可能了解得不全面,解決這一問題要從擴大新聞信息傳播渠道方面做出突破,使人們既可以通過報紙、廣播、電視,還能夠通過手機、互聯網等多渠道獲取新聞內容。再有,新舊媒體的相互融合,也令社會新聞傳播內容、表達形式更豐富,可以對傳播內容添加圖片、視頻等進行詳細講解,增強受眾感官體驗,進而吸引更多受眾觀看。此外,在豐富社會新聞內容時要重視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入探索,通過對新聞內容進行不同角度的剖析可以挖掘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讓受眾對新聞內容能夠有一個更系統和全面的了解[8]。需要強調的是,在對新聞內容進行優化時,不能僅注重新聞內容多樣化表達和社會資訊詳細傳播,也要防止博眼球、蹭熱度等情況發生。
3.3強化社會輿論監督
媒介融合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新聞質量的良莠不齊容易誤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威脅社會和諧穩定,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十分有必要。一方面,新聞媒體可以依托融媒體平臺和分享社會新聞信息,并利用強大平臺優勢對社會輿論進行監督,尤其是針對關注度較高的社會新聞事件,新聞媒體需要對社會輿論進行持續關注,并通過加強受眾溝通交流、豐富新聞內容等措施,讓人們對整個社會新聞事件的了解更透徹,引導社會輿論朝著積極的方向轉變;新聞媒體工作者要強化社會新聞內容編輯,盡可能從不同角度對社會事件進行剖析、報道,向人們直觀、全面地展現新聞事件過程,有效引導社會輿論和維護社會和諧。
3.4培養高素質專業化人才
隨著互聯網發展越來越成熟,智能手機普及和大數據廣泛應用,媒介融合時代到來,媒體行業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這對傳統媒體行業造成巨大沖擊。在推動媒體行業深化改革的基礎上,加強對新聞工作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其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使之契合媒介融合發展需求十分必要。社會新聞傳播工作具有特殊性,在對新時期新聞工作人員進行培養時要求也會更加嚴格,除要具備基本的專業能力外,還要堅守社會新聞人職業操守。可以通過與企業、學校相互合作的方式,為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工作開展引進更多新型人才,為媒體行業注入更多新鮮血液,促進新聞傳播途徑、方式、內容等優化創新[8]。另外,要結合實際培養更多高端應用技術型人才,使新聞工作者掌握更多現代互聯網編輯、共享資源構建、網絡視頻編輯剪切等技能,保證社會新聞傳播實效,為媒體行業迎接新時代綜合挑戰和實現穩步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4結語
伴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逐漸涌現出來,其在為傳統媒體行業帶來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傳統媒體行業想要實現穩步長遠發展,就要對媒介融合下社會新聞的傳播特點進行了解和分析,深化對媒介融合的認識,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傳統社會新聞傳播方式,使社會新聞傳播更貼合媒介融合發展需求,只有這樣新聞傳播實效性和影響力才會得到顯著提高,并引領現代媒體行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吳謝巍.淺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的策略[J].東南傳播,2019(12):35-36.
[2]陳董榮.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記者如何提高職業素養[J].傳媒論壇,2020,3(1):34,36.
[3]李文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變革與新聞教育改革[J].科技傳播,2019,11(16):62-63.
[4]張鑫.媒介融合視角下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問題分析[J].新聞研刊,2019,10(15):177,226.
[5]徐紀楓.探析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J].傳媒論壇,2020,3(10):10-11.
[6]李楊慧.5G時代人民日報媒介融合路徑探索[J].新媒體研究,2020,6(4):86-89.
[7]周慶安,王靜.媒介融合下新聞與社會信任變遷——2018年中國政治傳播和新聞觀察[J].新聞與寫作,2019(2):74-78.
[8]洪少華,盧曉華.論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報道形式的創新——以第二中國新聞獎媒介融合獎作品為例[J].出版廣角,2020(2):71-73.
作者:胡春娜 單位:河南日報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