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議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有人將計算機模擬的可視化經濟活動或網絡經濟也稱為虛擬經濟。嚴格地講,這與經濟學所研究的虛擬經濟的內涵是不一致的,為了不至于引起歧義,不如將其稱為模擬經濟更為妥當。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虛擬經濟的內涵概括為:虛擬經濟是與實體經濟相對應的,依靠現代交易手段在金融市場中實現虛擬資本交易、清算與流動的一種經濟現象與形式。虛擬經濟的產生和演化也經歷了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1.必須存有閑置的貨幣,同時這些貨幣能夠用于積累、進行投資,從而為虛擬經濟的發展提供資本基礎。2.單個投資者手中的閑置資金能夠被有效地集中起來用于投資。通過金融中介將這些閑置資金集中起來,獲取投資收益,于是就形成了生息資本的社會化。生息資本的社會化這個環節非常關鍵,它不僅可以將社會上的閑散資金轉化為可以用于實體經濟生產的資本,還能夠產生集聚效應,將集中起來的資金用于較大規模的投資項目,給投資者帶來更高的投資收益。在這個過程中,像銀行這樣的金融中介機構和股票、債券這樣一些形式的有價證券也會隨之應運而生。3.股票、債券這些有價證券能夠在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實現虛擬資本價值的膨脹。金融市場的形成和發育就是為了便于有價證券這些虛擬資本交易行為的進行,通過金融市場交易的放大作用,虛擬資本膨脹的規模和速度往往是驚人的。從本質上講,有價證券等虛擬資本本身并不創造價值,其收益來源只是依賴于其所依附的實體經濟項目,但通過在金融市場上的交易,有價證券的持有者可以通過價格投機獲取交易差價,而且投資者主觀上的收益預期也能夠促成虛擬資本名義價值的變化,所以虛擬經濟的市場表現有時會背離實體經濟的發展態勢。但從長期趨勢來看,虛擬經濟的表現總歸不能離開實體經濟太遠。應當指出,虛擬資本在金融市場上的流動并不僅僅是一場數字游戲,也不僅僅是有利于價格投機,其社會意義在于便利直接融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優化全社會金融資源的配置。當然,在資金流動脫離實體經濟的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地孕育著金融風險。4.虛擬資本可以在國際之間進行交易。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金融體系一體化的進程,各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愈來愈走向國際化,通過廣闊的國際金融市場和現代化的交易手段,虛擬資本能夠快速地在全世界流動。這為虛擬資本的國際流動和全球套利開拓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但另一方面也為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5.金融創新、金融自由化以及信息技術進步三方面要素的發展,為虛擬經濟的壯大提供了豐沃的土壤,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金融管制的放松,便利了虛擬資本在金融市場上的流動;金融創新使虛擬資本掌握了更多的流轉渠道;電子轉賬等高科技支付手段的運用,可以令巨額的金融交易在瞬間完成,更使虛擬經濟擁有了得天獨厚的交易平臺。這些制度環境和技術條件方面的進步,使得虛擬資本在不斷流動中像滾動的雪球一樣日益龐大,虛擬經濟逐漸地由實體經濟的附著物演變成為在當今世界經濟舞臺上舉足輕重的角色。[2]
虛擬經濟的特征和它的作用、影響
由于虛擬經濟的內在本質與實體經濟不同,所以無論是從靜態的屬性還是從運行的規律來看,都擁有它自己獨具的特性。與實體經濟相比,這些特性表現如下:其一是虛幻性。虛幻性是虛擬經濟最本質的屬性,同時也是它有別于實體經濟的最顯著的特征。其二是依賴性。虛擬經濟離不開實體經濟作為基礎,它的存在和發展最終是以服從和服務于實體經濟為目的的,對虛擬經濟作用的評價依據也只能是它對于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其三是復雜性。虛擬經濟的復雜性主要體現為交易載體的復雜性、交易主體的復雜性以及交易決策的復雜性。其四是高度的流動性。如前所述,與實體經濟主體相比,虛擬經濟主體的形態更為虛幻,交易起來更為便捷,有時僅僅是進行虛擬數字的轉移;而且,隨著電子化交易手段的日益發達,交易速度更是快得驚人,從而使虛擬資本具有了實體經濟主體難以比擬的流動性,這客觀上大大有利于優化宏觀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也是虛擬經濟的最大優勢。其五是不穩定性。由于虛擬資本形態上和交易手段上的虛幻性,使得虛擬經濟在運行過程中不會像實體經濟那樣———經濟主體價值表現不會背離自身價值太遠。由于虛擬資本的市場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的主觀判斷并且對外來影響的反應更為敏感,這就增加了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其六是高度的投機性和風險性。虛擬資本的交易離不開投機動機。隨著交易手段的現代化,虛擬資本交易可在瞬間完成,促使投機者跨國、跨地區操作投機。由于虛擬資本的價格變幻無常,交易過程成為一種操作難度很高的金融領域專業技術,加之虛擬經濟主體對于市場環境的變化反應異常敏感,人們的有限理性使得人們的判斷力經常出現偏差,以上這些因素都使得虛擬經濟的運作成了為一種風險很高的經濟活動。[3]其七是更講求規范化。鑒于虛擬經濟的虛擬性,對之稍有疏漏便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所以其操作程序要求更為嚴格。首先,運用的載體必須講求一致,不能各行其是;其次,游戲規則必須講求一致,如果有人違背規則,就會出大問題,其危害程度會比實體經濟大得多;再者,配套服務必須講求一致,哪怕是任何一個小環節與總體系統不協調,都會影響到整個體系的運行。虛擬經濟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助于提高整體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運行效率。憑借發行股票、債券和企業并購等多種運作方式,虛擬經濟可以為企業擴大規模開辟新的融資渠道,推動了以資金為紐帶的諸如股份制與股份合作制等類似形式的企業的建立和完善,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優化重組,促使勞動力、技術、資金、自然資源等在實體經濟部門之間合理調配,促進社會經濟協調、有序、高效地發展。第二,有助于優化全社會資本資源的配置。比如,通過虛擬資本在資本市場上的發行、交易,可以調節社會資金流向,進而能夠促進優勢企業快速發展;通過資產重組等產權交易形式,能夠實現存量資本在不同實體經濟部門之間的再次優化配置。第三,有助于分散企業經營風險。各種高效能的投融資方式,對于企業資金分配、投資方向選擇及調整具有重要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企業的經營風險。第四,充分發揮貨幣數字化的作用,節省了交易時間,提高了資金周轉效率,擺脫了現金形式對于巨額交易造成的不便。第五,虛擬經濟的擴張,不僅直接增加了GDP的規模,同時也能夠產生財富效應,促進消費,進而促進經濟的增長。可見,它是一種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經濟形式。
虛擬經濟同實體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同,發揮作用的主要領域也不同。實體經濟基本上是工業革命的產物,虛擬經濟則主要是信息時代的寵兒;實體經濟的主角大都置身于傳統工業行業,虛擬經濟的表現舞臺主要是現代金融領域。兩種經濟形態之間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它們之間又具有著難以完全隔斷的內在聯系,即虛擬經濟助推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則為虛擬經濟提供現實基礎。我們先來看前一個方面,虛擬經濟如何助推實體經濟。首先,虛擬經濟的波動會大大改變宏觀經濟的形勢,進而影響到虛擬經濟發展的環境條件。如前所述,虛擬經濟的發展和運行狀況能夠對于宏觀的走勢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這不可避免地會作用于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發展必須借助于虛擬經濟營造一個適宜自身發展的環境氛圍,虛擬經濟的發展狀況,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其次,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資金動力。實體經濟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資金方面的支持,無論是從金融市場上直接融資或是通過金融中介進行間接融資,都是虛擬經濟大展身手的天地。另外,虛擬經濟的發達程度支撐或制約著實體經濟的發展水平??v覽國內外的實業發展史和金融發展史可以發現,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水平雖然并不總是同步的,但從一個較長的歷史階段來看,兩者不會脫離太遠,越是接近現代社會越是這樣。經濟發展水平愈高,虛擬經濟就愈加發達,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就愈大。接下來讓我們再看一看后一個方面,實體經濟怎樣為虛擬經濟提供現實基礎。起初,虛擬經濟的產生與發展,都是基于實體經濟的需求與支撐,都必須以實體經濟為物質基礎。然后,實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必然對虛擬經濟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是要求金融市場更加發達和國際化水平更高,從而推動虛擬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不然虛擬經濟的發展就無從談起。最后,虛擬經濟的作用效果如何,也必須通過實體經濟的發展來考察。發展虛擬經濟的目的是為了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其動機是為推進實體經濟服務。因此,虛擬經濟貢獻于實體經濟進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程度,自然就成了檢驗虛擬經濟成效大小的最終尺度。結合以上兩個方面的機理,可以得出結論: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二者各有其長,唯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發揮各自的作用,才能使其相得益彰,各盡其職,從而全面地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虛擬經濟的天然屬性決定了它對經濟運行機制具有一種“放大器”的作用,既可以大量地為實體經濟補充能量,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也能夠放大外來沖擊和經濟波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危及實體經濟的發展。故而在充分運用其特點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它可能會產生的負面作用。其一,虛擬經濟很容易導致經濟體系運行產生波動甚至釀成危機。這是因為,在現代社會里,虛擬資本逐漸地脫離實體經濟,融通周轉的速度愈來愈快、范圍愈來愈廣,一旦產生波動,就會給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經濟造成沖擊。其二,虛擬經濟能夠導致銀行信用擴張,為大規模通貨膨脹推波助瀾。其三,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虛擬經濟既能夠起到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作用,也可能會對其起破壞作用。其內在機理是: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會使投資于資本資產的收益大大高于投資于實體經濟的收益,會導致社會資金大量流入虛擬經濟領域,從而使實體經濟患上“資金貧血癥”,從而大幅度提高融資成本進而提高生產成本,降低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其四,虛擬經濟發展失控會直接沖擊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誘發商業銀行的系統性風險。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必然會導致資金借貸的成本升高,進而抑制正當的資金需求并且造成大量呆賬壞賬,干擾商業銀行正常信貸業務的進行,使其陷入面臨破產的窘境。其五,虛擬經濟過度膨脹也能誤導消費者的購買選擇,還會傳至外貿領域,影響國際收支平衡。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及其帶來的財富效應,會使消費者對未來的收入狀況產生過分樂觀的預期,使消費水平超過應有的程度,并通過大量進口來滿足;另一方面,虛擬經濟的過分膨脹會造成資產價格上升,導致融資成本和生產成本上升,進而降低國產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這樣一進一出的雙向變化,會減少貿易順差或增加貿易逆差,致使一個國家國際收支狀況惡化。其六,虛擬經濟過度發展容易危及財政安全。這是因為,虛擬經濟過度發展會擠壓實體經濟發展空間,從而導致產業發展的空心化。如果老產業衰弱了而新興產業不能及時形成、跟上,最終將會延緩經濟增長速度,減少稅收收入來源,同時造成就業機會減少。而在現實情形下,財政支出項目具有很強的剛性,在增收與節支兩方面都受限的情況下,出路就只有擴大赤字,從而造成財政風險的積累。債務過高還會危及金融體系的安全,造成經濟發展停滯。其七,虛擬經濟增長過快會使虛擬資本持有者獲得大量的資產溢價收益,比起實體經濟更容易產生分配問題上的“馬太效應”,造成社會財富占有的兩極分化,使得國民收入分配趨于不均等,加劇貧富對立,由此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4]
既然虛擬經濟是一把“雙刃劍”,那我們就要正確地認識它、運用它,趨利避害,使虛擬經濟的發展規模適度合理,走上良性運行的軌道。一是要確保虛擬經濟的發展規模同實體經濟的需求相適應;二是要強化對虛擬經濟的風險管理;三是要加強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監管,使金融創新和金融衍生品的發展沿著有序可控的軌道進行;四是要積極營造適合于虛擬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為虛擬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土壤。從具體政策來說,要加大金融改革和金融開放的力度,著力培育能夠促進虛擬經濟健康發展的完善有序的金融市場體系;改進和完善監管方式,大力推進利率市場化;積極穩妥地推進金融創新,大力完善金融市場中的交易規則,認真限定虛擬資本交易媒介機構的準入條件,同時認真發揮好金融機構的相互監督作用;有條件的地方還應當積極建立健全行業協會組織,切實履行好它們的行業自律作用。力爭經由完善可行的制度安排,發揮好金融手段調配社會資源的導向作用,為虛擬經濟在我們國家得以健康有序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通過虛擬經濟的良性發展,最終助力實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本文作者:王征 單位:濟南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