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實物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內涵及關系辯證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先分別辯證了實體經濟、實物經濟與虛擬經濟、服務經濟的內涵以及關系,之后將中國的經濟系統重新劃分為實體經濟與服務經濟,來探討實體經濟與服務經濟之間的關系協調與發展,本文通過一些事實說明當今社會服務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失衡已經導致了“產業空心化”、居民生活消費水平過高等問題,并針對如何協調發展實體經濟與服務經濟這一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實體經濟;物質經濟;虛擬經濟;服務經濟
一、引言
中國當前一直存在一個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中國的GDP不斷增長,在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744127億元,同比增長6.7%,但是為什么居民的幸福感上升不是特別明顯呢?我認為這是由于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經濟發展嚴重失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擴大、居民生活消費水平過高導致大多數人的生活質量不能得到提高。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和國家實力的增強,更意味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要想在GDP增長的同時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必須要研究如何來讓我國的經濟健康有序發展,首先就要弄明白我國的國民經濟系統的基本組成以及內涵。
二、實體經濟與實物經濟的定義及其關系
國民經濟系統的運行是指經濟活動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而經濟活動的運行以實物為承載的。19世紀末,以張謇、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主要代表的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極力宣揚實業救國論,認為救國的根本在于實業,在當時,實業泛指農業、工業、商業、交通業等。如今我國的“實體經濟”是根據外國的“PhysicalEconomy”翻譯而來的,國內外對實體經濟的進行定義的文獻微乎其微。依據美國經濟數據,可以看出他們所提的實體經濟包括制造業、經常帳、進出口以及零售銷售等部分,其中不包括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和核心能源消費部分。國內傳統觀點認為實體經濟應包含建筑安裝、石化冶煉、機械制造、紡織加工、種植采掘等。結合國內外觀點,《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研究》中對實體經濟概念給予了界定,實體經濟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及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能源、工業、建筑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以及藝術、文化、信息、教育、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在這種說法下實體經濟包括了所有服務部門和物質資料生產活動。進入飯店進行消費,雖說消費的是實體產品,但是由于飯店提供了服務,飯店所得收入超過實體物品本身價值,如果將這一部分并沒有生產出實際產品的商業服務業也算入實體經濟似乎不太合理。在傳統觀點上還有一個用的比較少的詞“物質經濟”,是指以物質資源為主要勞動資源的經濟,原始經濟是原始的物質經濟,農業經濟是以生物物質資源為基礎的經濟,工業經濟是物質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土地、勞動(體力勞動)是農業經濟的主要勞動資源,資源(指物質資源,主要是無生命物質資源)、資本(資本的背后仍然是物質資源)是工業經濟的主要勞動資源。由實體經濟和物質經濟的定義可以看出物質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有著包含的關系,物質經濟是實體經濟中除掉所有服務部門活動的那一部分,狹義的實體經濟一般被認為是指以物質資料生產經營為內容的經濟活動,因此我們可以在物質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基礎上定義“實體物質經濟”,簡稱“實物經濟”,包括以物質為中心的包含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其主要任務是生產實體物質產品來滿足人民的物質消費需要,由于在學術界上并沒有出現過這一說法,因此實物經濟也可以被認為是狹義的實體經濟。
三、虛擬經濟與服務經濟的定義及其關系
近年來,在實體經濟的基礎上國內出現了與之對應的虛擬經濟,來源于國外的“VisualEconomy”、“VirtualEconomy”、“FictitiousEconomy”三個詞,這三個詞在國外分別指計算機模擬的可視化經濟活動、以信息技術為工具所進行的經濟活動、與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有關的經濟活動。目前我國學者對虛擬經濟的鉆研如日中天,處在百家爭鳴的階段。其中劉駿明(1998)將虛擬經濟定義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虛擬經濟指除物質生產活動和其有關的一切勞務之外的所有經濟活動,包含文化、體育、保險、教育、廣告業、房地產(除掉建筑業創造的價值)、其他金融機構的活動等;狹義的虛擬經濟僅指全部的金融活動和房地產業(除掉建筑業創造的價值)。但是在這定義中,有一點筆者不認同,筆者認為房地產業不應歸屬于狹義的虛擬經濟中去,建造房子所用的原材料是實實在在的鋼筋、水泥等實體物質,其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供居民居住。而學者們將房地產業歸屬于虛擬經濟是由于當今社會上的“買房增值,炒房賺錢”風氣將房地產業推向虛擬化,我們不能被這種風氣蒙蔽了雙眼,我們需要看清楚房地產業真真切切的實體本質,倘若房地產業屬于虛擬經濟,那么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實體物品都可以被炒作,一炒作便出現了升值空間,那么豈不是都變成了虛擬經濟?因此筆者認為廣義的虛擬經濟指除物質生產活動和其有關的一切勞務之外的所有經濟活動,包含文化、體育、保險、教育、廣告業、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金融服務及中介機構的活動等;狹義的虛擬經濟僅指全部的金融活動。那么服務經濟又是什么呢?服務經濟是以服務業為主導的一種社會經濟形態,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服務經濟中的服務業,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我國產業被劃分為農業、工業、服務業,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是指利用設備、工具、場所、信息或技能等為社會提供勞務、服務的業務,它包括飲食、住宿、旅游、倉儲、寄存、租賃、廣告、各種服務、提供勞務、理發、照相、浴池以及各類技術服務、咨詢服務等業務。對于第三產業中包含的各種不同行業,國內外學者以及政府從不同的角度對于其劃分有不同的觀點。李江帆(1987)將社會產品分為實物產品和服務產品,把滿足生產需要的服務產品劃分為服務型生產資料(生產服務),把滿足生活需要的服務產品劃為服務消費品(生活服務);把第三產業劃分為服務型生產資料副類(即生產服務業)和服務消費品副類(即生活服務業)。Greenfield(1996)在研究商務服務時指出:生產者服務是“由營利公司、政府、非盈利機構提供的并通常出售給生產者而非消費者的服務”,這抓住了生產服務是提供給生產者而不是消費者的服務這一關鍵特性。在《十二五規劃綱要》我國將服務業劃分為生產性服務業、消費性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包括交通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消費性服務業包括批發零售業、租賃和餐飲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公共服務業包括教育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根據國內外學者以及我國政府對服務業的分類,既然公共服務業是指使用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向公民提供的各項服務,即公共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都是為居民生活服務產生的服務業,那么我們可以將它們歸類于生活性服務業,而其余的滿足生產需要的、為生產者服務的服務業可以歸屬于生產性服務業,因此服務業可按照服務性質劃分為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隨著社會的進步,網絡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催化了服務經濟高速發展和現代化發展,實現了服務業的優化升級,將服務的內容與領域不斷擴展,涌現出大量的新興服務業,我國對于服務業的化分又有了另一種新的標準。根據《北京市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統計標準(試行)》可以將服務業分為傳統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包括教育、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九大部門,傳統服務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居民和其它服務業,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業五類部門。傳統觀點以為,現代經濟體系是實體經濟體系與虛擬經濟體系的有機統一體,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產生的,其目標在于服務于實體經濟,同時根據以上對于服務業的分類,我們可以看出狹義的虛擬經濟從屬于生產性服務業,為實體經濟的生產活動提供服務,既然虛擬經濟和一般服務業的本質都是服務,那我們便可以將虛擬經濟和一般服務業共同歸類于服務經濟范疇。
四、實體經濟與服務經濟的關系協調與發展
根據以上我們對實體經濟、實物經濟與虛擬經濟、服務經濟的內涵以及關系的探討,筆者認為我國目前的經濟可以被重新劃分為實體經濟和服務經濟。這里的實體經濟是上文所說的狹義實體經濟,即是以物質為中心的包含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其主要任務是生產實體物質產品來滿足人民的物質消費需要;服務經濟則是以第三產業服務業為主導的為實體制造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務的經濟。實物經濟是經濟中的硬件,服務經濟是經濟中的軟件,實物經濟與服務經濟的關系協調與調整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2017年10月18日,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我們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國務院發展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國的經濟發展正在從高速增長變為高質量增長,快速擴張數量、解決短缺問題是高速增長階段的基本特征,質量和效益方面的進步是高質量發展階段所要強調的。張立群同志所說的質量和效益方面的進步主要是表現在物質生產方面的進步及服務業所提供的服務質量的提高。所說的“要將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即大力發展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物質生產,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制造業若要大力發展自然離不開生產性服務業的推力作用,但是近年來社會的現狀是制造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拉力作用過大,導致包括生活性服務業在內的整個服務經濟的發展速度超出了想象。2016年湖南衛視廣告招標中廣告收入為74.88億元;央視新聞廣告招標中項目單條硬廣平均價格100萬元/10秒,最高單價161萬元/10秒。與此同時,以制造業為主導的實體經濟各項成本上漲,勞動力轉移,稅收過高,市場競爭激烈,企業不再能夠依靠制造業來獲得利潤以維持運營,很多企業都不得不關門大吉,比如2016年5月30日,由于供貨商的追債以及員工的抗議,珠海及成通訊科技公司不得不宣布倒閉。而在第二天,飛利浦照明深圳工廠由于成本上漲,稅賦過重,業務惡化等原因也停止運營,解散公司,不得不說,我國的實體經濟在不斷萎縮。如今市場上經常出現產品“低配高價”的現象,利潤=收入-成本,實體企業中以廣告、中介等為代表的服務成本不斷提高,使得他們不得不降低生產成本,否則實體企業的利潤不斷減少,最終面臨倒閉的結局。不僅這些生產性服務業不為制造業服務,就連生活性服務業也不再為居民服務,而是增加居民負擔。如今以美容美發業、旅游業、餐飲服務業為代表的生活性服務業的消費水平著實讓居民深感負擔,導致居民在GDP不斷增加的時候幸福感反而下降,這也暴露出在中國GDP快速增長過程中服務經濟與實體經濟沒有協調發展的嚴重問題。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國在第一產業、第二產業還未完全發展起來,資本就從工業實體轉移到了服務業和資本市場,往著服務經濟方向發展,服務經濟過度發展,拋棄了實體經濟,使得經濟結構嚴重失調,服務經濟還未做強,實體經濟就已經開始嚴重萎縮,出現“產業空心化”,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這樣違背經濟規律的發展就像孩子還未完全學會走,就想要跑一樣,經濟急于求成,有可能反而一事無成,甚至威脅到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實體經濟發展不起來,財富就不能增加,生活也會持續不下去,這樣一來服務經濟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義了。我們知道,實體經濟是國之根基,是一國經濟之母,而服務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源于社會分工,旨在服務于實體經濟并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其發展的基礎與保障是實體經濟。基于以上的分析,對于實體經濟與服務經濟的關系協調與發展方面,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實體經濟首先進行價值的創造,服務經濟再進行價值的分配,實體經濟以技術和生產成本進行定價,而服務經濟則以資本化形式進行定價,因此服務經濟具有內在不穩定性,政府有必要加強對服務經濟的發展速度進行適當控制,阻止我國的經濟發展朝著資本主義進軍。第二,對服務經濟與實體經濟統計刻畫研究意義重大,只有對服務經濟和實體經濟數量關系以及客觀規律進行深入研究,才能為實體經濟活動與服務經濟活動的份額進行精準的定位,來更好地調控服務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發展。第三,我國是一個以實體經濟為主的國家,在控制服務經濟的發展速度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加速推進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加快實體企業的創新和轉型升級,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加快實體經濟的發展速度。第四,將實體經濟當做服務經濟的推力,將服務經濟當做實體經濟的拉力,實體經濟、服務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相互推拉,勿忘初心,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呈現出“1+1>2”的經濟效果,完成擴大就業、經濟增長、社會穩定、提高人民福利水平的目標,使我們國家不但要有GDP的增長,也要有人民幸福感的大幅度提升,給國家帶來真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瑩瑩,劉傳哲.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3年.
[2]林德宏.從物質經濟到知識經濟[J].江蘇:江南學院學報,1999.14(1).
[3]劉駿明.從虛擬資本到虛擬經濟[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4]李江帆.把第三產業納入再生產公式[J].貴州:貴州社會科學,1987年第3期.
[5]Greenfield,H.I.ManpowerandtheGrowthofProducerServices,ColumbiaUniversityPress,NewYorkandLondon,1996,pp.1-16.
[6]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北京,2011年.
[7]北京統計局.北京市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統計標準(試行),2005年.
[8]程向東,淺談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J].山西:文化產業,2014年第12期.
作者:張小梅 溫太璞 單位:鄭州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