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畜牧養殖環境污染原因及應對淺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在較大程度上提高了基層民眾的收入水平,推動了農村社會經濟的進步。但由于部分養殖主體缺乏良好的環保意識,不能夠主動創新養殖工藝和技術,導致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不符合畜牧養殖業的綠色發展要求。面對這種情況,要切實加大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動畜牧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畜牧養殖;環境污染;應對策略
新時期,人們對肉類、奶類等畜禽養殖產品的需求顯著擴大,推動了畜牧養殖業的發展。但畜牧養殖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不但影響到周邊生態環境與居民生活,也對畜牧養殖業的持續發展造成了限制作用。因此,要深入分析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主要類型及產生原因,從政策機制、宣傳教育等多方面著手,有效解決畜牧養殖環境污染問題。
1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類型及危害
1.1空氣污染
一些養殖戶隨意堆積畜禽糞便,由于缺乏充足的氧氣,糞便容易出現發酵情況,導致有不同類型的有毒難聞氣體產生,如硫化氫、氨氣等。以硫化氫氣體為例,不僅具有類似臭雞蛋的難聞氣味,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污染空氣,對養殖人員、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1.2水體污染
受雨水沖刷等因素的影響,附近水體中會進入部分畜禽糞便,大幅度提高水體中的有機物含量。同時,畜禽糞便中的有毒有害元素眾多,在水流的流動作用下,會向附近河流流入,進一步擴大污染面積,出現水體惡化等嚴重情況。此外,部分有害物質會逐步向地下水中滲入,威脅到地下水質安全[1]。
1.3土壤污染
如果向土壤中排放的畜禽糞便超出土壤自身的凈化能力,將會改變土壤性質,導致土壤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且由于有大量的氮、激素以及微量元素等存在于畜禽糞便中,也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的污染。畜禽動物在生長過程中雖然需要大量的養分,但只能夠吸收飼料中的小部分元素,以糞尿等形式排出尚未吸收的元素。現階段,人們往往以肥料形式利用畜禽糞便,但如果肥料存在著礦元素超標情況,將會大幅度增加土壤中的礦物元素,導致土壤成本遭到破壞,農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2畜牧養殖污染防治的主要模式
2.1養殖源頭減量
在畜牧養殖實踐中,畜牧動物只能夠吸收飼料中的少量養分,大部分飼料以糞便形式向外界排出,不具備較高的飼料轉化率。面對這種情況,養殖人員可將常規飼料替換為微生物飼料,這樣不但飼料的吸收率得到提升,還能夠大幅度增加動物腸道內的益生菌含量,進而顯著減少糞污排放量。由于氮磷成分是畜牧糞污的重要組成,會造成嚴重的土壤污染、空氣污染等問題。因此,養殖人員也可在飼料中添加復合酶、植酸酶等成分,以便有效減少動物糞便中的氮磷含量。此外,養殖人員要優化日常飼喂方案,將各生長階段畜牧動物的養分需求納入考慮范圍,設計適宜的飼料配比,禁止向畜牧動物飼喂大量的飼料,否則將容易增加畜牧糞污的產生量。同時,要將定時定量的原則貫徹下去,保證畜牧動物能夠高效吸收與轉化飼料。
2.2養殖過程減排
現階段,畜牧養殖減排技術日趨成熟,出現了較多的類型。養殖人員要結合養殖種類及規模,選擇最適宜的減排技術,對畜牧養殖過程中形成的廢棄物進行科學處理,持續改善畜牧糞污處理效果。例如,在養牛過程中,可增加資金投入,完善配置自動刮糞板等糞污處理設施,對產生的糞污進行固液分離及發酵處理,之后可在牛床墊料中高效利用處理后的產物,順利達成過程減排目標。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則可引入發酵床等減排技術,通過干濕分離與降解處理豬群糞污,不但能夠大幅度提高糞污處理效率,還可以避免出現二次污染現象。
2.3養殖末端利用
通過應用資源化利用技術,既可以防控畜牧養殖污染問題,又能夠擴大養殖戶的經濟利益。因此,養殖人員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資源化利用技術。第一,肥料化利用。畜牧糞污中存在著較高的養分含量,可以在農作物施肥中應用。因此,養殖人員要利用高溫發酵技術規范化處理畜牧糞污,之后以有機肥的形式施用到農作物生產中。相較于化肥來講,此種肥料的養分更加均衡,可促使農田土壤條件得到逐步改善。第二,能源化利用。通過于沼氣池中發酵處理畜牧糞污,將會有大量的沼氣產生。此種資源化處理技術一般適用于農村地區,可有效滿足農村居民的能源利用需求。目前,在乙醇生產、發電等諸多領域也開始應用畜牧動物糞便,要結合當地情況進行探索與實踐。第三,飼料化利用。此種方法是提取純化處理動物糞便中微量元素,之后用于生產動物飼料。其中,干燥、發酵、青貯是常用的處理技術。
3畜牧養殖環境污染防控中面臨的問題
3.1監管體制不夠完善
畜牧養殖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涉及到較多的主體,單單依靠政府部門的力量難以有效完成治理任務。但就現階段而言,養殖業主、周邊村民以及社會組織等相關主體不能夠明確自身的職責與義務,難以深度參與進來,導致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監管成效得不到保證。同時,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治理主體眾多,各部門之間缺乏健全的溝通、協作機制,難以充分發揮部門合力,也阻礙到治理效果的提升。
3.2養殖業主缺乏較強的生態意識
畜牧養殖業的進入門檻較低,許多養殖業主不具備良好的生態環保意識,不能夠深入學習和應用先進的污染防治技術,依然將落后糞污處理模式沿用下去,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比如,部分養殖業主沒有密切關注生態環境問題,沒有認識到畜禽養殖污染物所造成的嚴重危害,導致其不能夠積極、主動地貫徹相關政策要求。一些養殖業主雖然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危害,愿意應用現代污染防治技術,但由于在革新生產工藝、引進環保設施等方面需花費較多的成本,導致其積極性大打折扣。
3.3污染防治技術推廣力度不足
近些年來,各地深入推進畜牧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將一系列先進的防治技術研發出來,如污水凈化技術、沼氣發酵技術等。但基層養殖戶普遍不具備較高的受教育水平及信息接受能力,不能夠自主學習和應用先進的防治技術。而在畜牧養殖污染防治技術推廣方面,受人員配置、資金資源等因素的限制,缺乏足夠的推廣力度,這樣基層養殖戶將難以準確把握各項污染防治技術的應用要點[2]。
3.4污染防治投入成本較高
由于在畜牧養殖污染防治實踐中,養殖戶需引進相應的技術與設備設施,這樣將會顯著增大養殖成本。同時,在各項污染防治設施運行過程中,也會產生較高的運行成本。面對這種情況,一些養殖戶為減少成本支出,會直接向環境中排放污染物,以此來擴大養殖效益。
3.5畜禽養殖業主缺乏規劃
現階段,很多農村居民自發開展畜禽養殖活動,并沒有邀請專業人員科學論證選址。一些主體先將養殖場建設起來,之后方實施環境影響評價程序,這樣將會顯著弱化環境影響評價的功能和作用。
4推進畜牧養殖環境污染防治的對策
4.1多方主體共同監管
為改善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防治效果,在加強政府監管的基礎上,需將養殖業主、社會公眾等多方主體引入進來,對不同主體的職責分工進行明確,深入落實畜牧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第一,明確政府監管責任。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實施成效,直接影響到社會經濟發展與民眾的生活質量。因此,政府部門要結合地區畜牧養殖情況,將針對性、適宜性的畜牧養殖污染公共政策制定出來,長期性、系統性監管畜牧養殖場,禁止各類養殖主體隨意將污染物排放于生態環境中。要做好養殖區域的規劃布局工作,以便高效處置畜牧養殖污染。第二,明確養殖業主主體責任。養殖業主要主動承擔起污染防治的主體性責任,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公共政策等進行積極學習,將保護環境的公民義務自覺履行下去。結合現階段畜牧養殖管理及污染物處理中暴露的問題,養殖業主要依據相關政策法規要求,大力變革養殖方式,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進行完善配置,促使畜牧養殖污染物的產生量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減少。第三,明確周邊居民監督責任。畜牧養殖環境污染問題會對周圍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周圍居民要積極向主管部門舉報反映發現的各類環境違法行為,改善畜牧養殖環境污染防治效果。為強化民眾的監督職能,主管部門可將宣傳教育活動實施下去,引導廣大民眾充分認識到環境污染所造成的后果。第四,明確社會組織的職責。社會組織能夠有效彌補政府管理的不足,因此,要引導畜禽養殖協會等相關社會組織參與到畜牧養殖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當中,從知識宣傳、技術研究、行業自律等方面提供支持,切實提升畜牧養殖環境污染防治成效。
4.2加強生態環保教育宣傳
針對現階段部分基層養殖主體生態環保意識薄弱的問題,相關部門需大力宣傳畜牧養殖污染危害及防治的必要性,逐步轉變養殖主體的思想認識。在宣傳教育實踐中,要綜合利用多種形式,保證宣傳教育效果。例如,可將畜牧養殖污染防治標語設置于城鄉社區宣傳欄、道路兩側等人流量較大的區域,或向各類養殖主體免費發放生態環保為主題的宣傳手冊。同時,要結合應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等平臺,利用地方電視臺、廣播、官方微信、微博等渠道廣泛宣傳畜牧養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意義,將良好的社會氛圍營造出來。在宣傳過程中,要將畜牧養殖污染的危害作為重點,切實激發社會民眾及養殖主體的環保熱情。
4.3加強畜牧養殖污染防治技術服務
現階段,已出現較多種成熟的畜牧養殖污染防治技術,但部分養殖主體并不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難以結合養殖情況高效引進適宜的防治技術。面對這種情況,主管部門要加大畜牧養殖污染防治技術推廣力度,將專業化的技術服務提供給廣大養殖主體。為提高技術推廣效率,一方面,可結合當地的養殖情況,經常性組織集中培訓活動,幫助養殖主體深入掌握防治技術的實施要點。另一方面,可將畜牧養殖示范推廣項目組織起來,構建綠色養殖基地,引導廣大養殖主體參觀、學習各種先進的污染防治技術與經驗。養殖主體通過實地參觀與學習,能夠直觀認識到引入污染防治技術、設備所帶來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進而增強其應用熱情[3]。此外,不同類型的污染防治技術具有各自的適用范圍和優缺點。為切實提高地區畜牧養殖污染防治水平,需深入開展技術研發活動,綜合考慮養殖類型、污染狀況等內容,研發出適宜的、先進的防治技術。在具體實施中,政府部門可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且與科研機構、畜牧企業等加強合作,共同深化技術研發效果。
4.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部分養殖主體雖然具備一定的生態環保意識,但缺乏雄厚的資金實力,不愿意在養殖污染防治領域投入大量的資金資源。面對這種情況,地方政府可制定科學的扶持政策,從資金角度補貼那些主動建設畜牧養殖污染防治設施的主體,以便促使養殖主體的資金壓力得到緩解。依據法律法規處罰那些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的畜牧養殖業主,增大環境污染的違法成本。同時,要鼓勵金融機構深度參與進來,從貸款貼息等方面扶持畜牧養殖業主,緩解其資金壓力。
4.5規劃與調控養殖區域
為最大程度上減輕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污染,需結合地區實際情況,統一規劃畜牧養殖區域,對禁養區、限養區及適養區進行依法劃分。在建設規模化畜牧養殖場之前,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落實下去,要求養殖主體在建設主體工程時,同步建設配套的污染防治設施。同時,要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大數據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對畜牧養殖實時分布圖進行建設,利用大數據分析轄區養殖場的各項數據,對其存欄動物數量進行動態掌握,嚴格控制畜牧養殖規模總量。
5結束語
綜上所述,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防治情況,直接關系到畜牧養殖業的持續發展。因此,要結合當地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產生原因,制定科學的應對方案,逐步減輕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程度。在具體實踐中,主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引導養殖主體、社會民眾等共同參與進來,持續優化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夢瑤.畜牧養殖環境污染原因及應對策略探討[J].畜牧業環境,2020(7):15.
[2]李文佼,謝婕,王宏棟,等.畜牧行業環境污染現狀及解決措施[J].當代畜禽養殖業,2020(3):2.
[3]趙瑞生,梁茂文,王呈,等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原因及有效對策[J].畜禽業,2020(5):43-45.
作者:蘇琪 單位: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