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及結構調整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機械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能夠改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并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本文對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和農業結構的調整進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夠促進農業的發展。
關鍵詞:農業;機械技術;結構調整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不僅是我國發展的根基,更是人民幸福安康生活的根本。一直以來,國家都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而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在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我國農業結構的現狀和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兩個維度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夠依托現代科學技術,促進農業的生產發展。
1我國農業結構的現狀
隨著社會生產工具和生產需求的轉變,農業已經改變原有的單一種養殖模式,農業產業化特征突出,成為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主要從生產工具、生產方式和從業人員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從生產工具來分析,雖然現在是高科技引領下的現代社會,但是農業的生產工具科技含量還不高,多數農業的生產生長都是粗放型的。從生產方式來分析,農業的生產方式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單純種養殖,而是更加的多元化,出現了生態農業、鄉村旅游、觀光休閑等多樣化的生產方式,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雖然我國農業產業化已經推廣到全國各個省份,但是目前農業種養殖還是以散戶為主,各個地方的龍頭農業企業的規模都十分有限,且數量少,影響力不足。從農業從業人員來分析,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很多人都選擇從事第二或者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的人數在不斷減少。而且從事第一產業的大多數勞動力文化素養都比較低。勞動力素養低不利于勞動者快速接納和掌握新型的勞動生產工具,不利于于農業的創新和發展。
2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
在過去,農業是十分耗費人力的行業,勞動力的數量局限了農業種養殖的面積,不利于農業的擴大生產和持續經營。隨著科技不斷被引入農業生產,農業機械技術也得到人們廣泛的認可。農業機械技術的應用,能夠降低農業生產中的人力的耗費,縮減種養殖時間,提高種養殖效率。常見的農業機械有玉米收獲機、飼料收獲機、自走式噴桿打藥機和無人植保機等。農業機械的使用需要根據農業種植的地勢地貌來選擇,并且需要培養專業的技術人員。我國對農業機械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十分支持,不僅在農具購買中給予稅收優惠和政策補貼,還大力促進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所謂的農業機械推廣,主要是指為了促進農業機械技術能夠切實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對農業機械技術提供示范、培訓及咨詢等多方面的服務,促進農業機械普及化。目前,我國農業部專門主辦了《農機推廣》期刊,希望能夠將農業機械技術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傳授給需要的人,促進農業的生產和發展。
3.1相互促進的關系研究
通過對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和農業結構現狀的研究分析,我們發現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和農業結構調整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從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層面分析,農業機械技術的應用能夠改變原有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如河北使用玉米收獲機。河北地形平坦,適合大規模的作業,玉米收獲機應用于農業生產中,能夠提高單位時間內玉米收獲的數量、面積和規模,并降低人力的投入,極大地減少成本的支出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從農業結構調整層面分析,農業結構的調整會改變農業從業者的數量和素養,迫使人們轉變生產方式,尋求新的生產方式,誘發農業機械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中,從而促進農業的發展。
3.2促進發展的措施研究
想要促進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和農業結構的調整,可以從政策維度、推廣維度和勞動者素養維度來實現。從政策維度來分析,雖然我國已有部分關于促進農業機械技術的政策,但是還應當更加完善,鼓勵地方政府帶頭促進種養殖者學習技術,并通過直接激勵和間接激勵的方式鼓勵龍頭農業企業引進農業機械技術,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從推廣維度來分析,政府在推廣農業機械技術的時候應當因地制宜。不是所有的農業機械技術都能夠被應用,要根據農業種養殖的品種和地形地勢來選擇合適的農業機械技術進行推廣。從勞動者素質來分析,提高農村從業者的勞動素養,促進農業結構調整,逆推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
4結語
農業的發展與人們息息相關。隨著科學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許多農業技術被專家研制出來。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與農業結構調整密切相關。本文對當前的農業結構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并分析了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最終探索出兩者之間互相促進的關系,并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希望能夠促進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艷杰.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策略[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03):54.
[2]李軍輝,顏秋艷.淺談農業機械化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及推廣政策[J].中國設備工程,2019(21):37~38.
[3]何秋實,杜慧,朱唐緣,楊榮強.綠色技術在農業機械工程中的應用與推廣研究[J].南方農機,2020,51(03):240+252.
作者:田凱 黃鵬程 單位:張家口市農機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