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提琴啟蒙教學中的兒童心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二十一世紀,人們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行業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關于小提琴啟蒙教學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極大地促進了小提琴啟蒙教學的發展。本文通過對兒童的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幫助孩子在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快速培養興趣,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學習觀等,希望對小提琴啟蒙教師合理、科學地進行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小提琴;教學;認知心理學;兒童心理
筆者結合小提琴教學實踐經驗,以實踐為基礎,兼顧理論指導,對小提琴啟蒙教學中兒童心理的研究進行了總結與概述。在小提琴啟蒙教學的過程中,會碰到各種不同性格的孩子,所以在教學方式與內容上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而如何抓住這些差異進行有效的教學呢?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立足于事物的兩面性原則進行分析,以客觀事實為前提,對兒童的心理狀態進行研究與分析。下文是筆者通過學習與查閱資料而整理出來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夠對兒童小提琴啟蒙教學的老師帶來幫助。
一、社會科學及認知心理學概述
(一)社會科學方法論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就得明白社會科學的概念。在我們的生活中,社會科學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社會科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社會行為和這些行為所產生的現象的科學,通過研究揭示這些現象的本質與規律,包括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不管是在研究對象上、對主體的認識上還是在科學理論的形成上,都有非常大的差異。社會科學是一門復雜多樣的科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者必須以參與者的身份來進行社會現象研究。而每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性格、情感等都會對研究的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社會科學方法論屬于社會科學的一部分,有了社會科學研究,才會有社會科學方法論。社會科學不同分支都會有不同的理論,但是最終都離不開社會科學方法論這一中心。社會科學方法論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要研究社會科學的某種現象,一定要從一般方法出發,必須闡明研究的客觀問題、本質規律和典型特點等。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原理上的研究和認識社會科學的一般方法,要求必須從實踐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還必須堅持矛盾的觀點。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如矛盾分析方法、階級分析方法、歷史主體研究方法、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社會過程研究方法等,都必須堅持五個原則,即客觀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具體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具體的方法論有:1.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實踐是獲得真理和認識事物的基本途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因為物質世界是不斷運動的,要秉承辯證的、發展的態度,一切從實際出發。只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真正地了解事物的本質規律。2.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物質世界是具有整體性的,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體。聯系是具有普遍性的,通過聯系的普遍性原理可以知道在研究社會系統的過程中,要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通過物質世界的整體性可以知道,我們必須全面地看待事物,不能片面。3.社會矛盾分析法社會矛盾分析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因為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能夠促進事物的發展,這些發展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們對待事物時不僅要認識到主要矛盾,也要分析次要矛盾。凡事都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綜上所述,我們必須透徹地認識和了解具體的方法論才能將其作為學習與研究的主要方法。我們身處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中,正確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對我們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認知心理學原理認知心理學興起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受西方傳統哲學和科技不斷發展的影響,認知心理學的興起給各個研究領域都帶來了新的方向,其也是心理學自身不斷發展的產物。簡單來說,認知心理學是以人類的心理活動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等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科學。從廣義上來理解認知心理學,主要觀點是以皮亞杰為代表的構建主義認知心理學,而從狹義上來理解認知心理學,則就是對人類心理過程的研究。人類的各個心理過程都是相互聯系、共同發展的。從概念上來看,認知過程是指人腦通過感覺功能、記憶功能、思維功能、想象功能等來完成對事物的了解與認識的過程。赫伯特•西蒙認為,人類認知包括問題解決、模式識別、學習三個過程。注意通常是一種選擇性注意,通過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功能對某種事物進行專注與集中的處理。它受人的主觀心理狀態的影響,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物的注意過程是不一樣的。知覺是指一般的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人類大腦的感官系統,通過感官系統的信息加工來反映和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知覺有整體性、恒常性、意義性、選擇性四個特性。表象是指曾經感知過的事物在大腦中浮現的形象,有著形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記憶是指人經歷過的事物通過大腦的想象功能、思維功能等在大腦中進行再現,記憶按照內容可以分為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和運動記憶,按照時間的長短可以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征和事物間的內在聯系”。①思維具有概括性和間接性。
二、了解兒童學習小提琴時的心理狀態
(一)兒童練習小提琴時的心理狀態兒童在練習小提琴時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狀態,不同的孩子受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認知能力等的影響,所產生的心理狀態也不一樣。作為一名小提琴啟蒙教學老師,了解和關注孩子在練習小提琴時的心理狀態顯得尤為重要。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兒童在練習小提琴時會出現認知、注意、記憶、思維等方面的問題。由于年齡的限制,兒童的認知能力并不是特別的好。如果兒童對小提琴的練習不感興趣,那么在注意力方面也會變得不集中,從而導致學生在節奏記憶、音準記憶等方面受到影響,思維也會因此受限。
(二)兒童上課時的心理狀態因為加入了老師這一角色,因而兒童在上課時的心理狀態與練琴時是不一樣的。很多小提琴知識都是抽象的,由于兒童的認知能力不足等原因,可能會在老師講述某一動作或某一知識點時因為聽不懂而注意力不集中,慢慢對小提琴失去興趣。針對兒童這一心理狀態,老師必須要把握兒童每個年齡階段的認知能力。就筆者多年來的小提琴啟蒙教學經驗來看,兒童在上課時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為什么孩子上課時注意力會不集中,其實從孩子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特征兩個方面來分析就能夠明白。他們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注意力不集中,而是在認知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兒童在理解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去理解一個他覺得很難,并且長時間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就會產生厭煩感。一旦產生了厭煩感,其就會對這一過程失去興趣,失去興趣后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方面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三、如何將心理學原理與小提琴教學相結合
(一)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融在當今這個時代,社會和科技都在不斷地進步,經濟水平也在不斷地提升。在信息化時代,各種領域的發展相互影響、相互聯系,這給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交融提供了很多便利。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人們的心理健康奠定了基礎,而科技的進步為人們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方法、技術以及先進的教育方式。顯然,要提升我國的教育水平,離不開心理學的發展。
(二)認知心理學在小提琴教學中的運用在小提琴教學中,要合理運用認知心理學。首先必須在兒童的認知能力上下功夫,要注重因材施教。一些理解能力強、思維活躍的兒童,他們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注意力、記憶力等都是非常好的。這時作為老師,應該合理地安排小提琴教學任務,對于能夠迅速反應并且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的兒童,可以適當地提升曲目的難度,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兒童的學習能力,還可以提升兒童各方面的素養。但是要注意適當和適量的問題,當孩子不能完成時,應該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對于一些理解能力不強和思維不活躍的兒童,更多的應該是培養他們的興趣,給予他們更多的表揚。這一類兒童在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會有不自信的表現,作為老師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一些鼓勵和心理上的安慰。要針對問題解決、模式識別、學習三個過程來進行教學,在教學時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幫助孩子理解學習內容,這也是增強孩子自信心的方法之一。其次,小提琴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管是培養興趣還是專業發展,教師和家庭都會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我們必須正確認識事物的兩面性。如果在兒童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不恰當,就會導致孩子失去對小提琴學習的興趣。作為教師,需要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時刻了解孩子在家練琴的情況,因為在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老師和孩子是極少相處的,更多的是家長與孩子相處,那么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就起到了主導作用。老師應該更多地與家長溝通,關注兒童在練琴時的心理問題,給予兒童鼓勵與表揚,而不是嚴厲地要求和時刻地督促。要正確地把握不同兒童的心理狀態,以培養兒童自主、自覺練習的能力。最后,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教授知識,還要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質和身心健康。一些孩子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思想,教師一定要及時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學習觀念。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而老師的任務就是培育人才,使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以孩子為中心,從孩子的心理、生活、學習等方面出發,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教學。
作者:徐愷彬 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