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匠精神教育課的中職學生管理融通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在中職學校進行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人社部編寫的《工匠精神讀本》為依托,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想法對中職學校開展工匠精神教育提出建議。
關鍵詞:工匠精神;大國工匠;中職學校;因勢利導
工匠,是指有手藝專長的人。而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技藝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以產品或服務贏得行業領先和消費者信賴的精神。中職學生,目前主要是中考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他們一般在思想覺悟、學習成績、行為習慣上都稍微差一些。對這樣的群體實施職業教育雖然難度較大,但是中職教育是國家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大國工匠、實現“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的重任,所以對中職學生實施工匠精神教育尤為重要。2016年7月,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組織編寫了一本《工匠精神讀本》,就是要讓學生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對于中國制造、民族復興的偉大意義,努力提高自身對工匠精神的自覺意識,并以實際行動弘揚工匠精神、練就工匠技藝。筆者學校將此書作為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必修課本,同時要求任課教師和管理者在平時的課堂管理、課后生活上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教育和感召。筆者是專業課教師又是班主任,主要從三個方面做些探討。
一、思想方面:因勢利導,統一思想
思想指揮行動,沒有正確的思想,很難成為合格的大國工匠。埃及金字塔是誰建的?傳統觀點認為金字塔為古埃及的奴隸所建。然而最新的考古發現,金字塔不是奴隸修建的,而是由一批技藝高超、身強體健的工匠建造出來。金字塔每塊石頭打磨得極平,歷經4000多年人們仍然很難將鋒利的刀刃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這不是失去自由、受生命威脅的奴隸所能達到的境界,而是虔誠、專注、有技藝的工匠們才能壘成這撼動古今的千年氣魄。中職學生思想比較復雜,筆者認為主要有自卑、盲目、意志薄弱、以自己為中心和渴望被肯定的心理。他們大多數對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文化基礎薄弱又興趣不高,行為放縱隨便,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能力差,組織紀律觀念淡薄,但是又渴望被關注和表揚。對這樣的學生實施思想教育難度可想而知,要因勢利導、春風化雨,不能一蹴而就。首先,從政策層面宣傳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樹立他們的自豪感:技校生并不低人一等。曾指出,要高度重視、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7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也印發了含金量極高的“支持技工大省建設若干政策的通知”,俗稱“黃金十條”,涵蓋了技能人才激勵和優化配套等十條政策。這都給中職學生打了一支強心針。其次,宣揚“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的理念,堅定其學習的信心和決心。以身邊成功的例子教育和感化他們。如出身技工的優秀教師以親身經歷指導著學生成長,校友中的各級勞模、合作公司的技術骨干們,不定期地被學校請來做報告。通過這些生動事例鼓舞學生努力學習、學有所長,造福家庭和社會。
二、學習方面:以點及面,循循善誘
中職學生很多由于在初中就學習基礎差、學習態度不端正,在中職低年級也會難以適應,這時候先讓其學會解決眼前的問題,再學會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即“授人以魚也要授人以漁”。理論教學期間,從部分學生的作業來看,暫不論對錯,光格式就有很多問題,比如忘標題號,不見“解,答”二字,有人用空白紙代替作業本,有些班干做的班會記錄沒有時間和標題等等,都給教師和班主任帶來很多麻煩。這時候給他們觀看某單位普通工人一天工作職責的視頻,他們會發現,工人們除了會生產加工外,還會登記生產的型號、產量、返修及報廢的比例,做日報表或者周報表。這些文字工作必須在現在就開始訓練,把學校的作業當做實習,由教師來指導評判。實踐教學期間,在金工實習的時候,一些學生對待加工誤差有所偏頗,只注意尺寸公差和表面質量,不重視難以測量的形位公差,這對技能的提高是極大的障礙。這時,筆者在前面黑板上用圓規畫一個圓,然后跑到后面黑板上隨手畫一個圓,代表的是大家實習時候鉆的孔,前者標準,后者形狀和位置都不對,怎能合格?搭過積木的學生都知道,誤差是可以累積的,一個積木位置不好會導致整盤坍塌,一個小零件的誤差也會帶來車毀人亡、飛機失事。敬畏誤差要像敬畏生命一樣,汽車班的自己生產的汽車自己會買,護理班的敢給親朋好友急救和包扎,建筑班的自己蓋的房子自己敢住,抱著這樣的態度來學習和做事也是工匠精神的一個具體表現。
三、行為習慣方面:樹立標桿,外化于行,內化于心
筆者學校部分專業試行半軍事化管理,即教室里由教師主導,教室外由班主任和教官負責。在半軍事化管理下,學生的內務整理、教室衛生、儀態儀表、待人接物上都有很大的改觀。但是,相比于教室外的“高壓”,教室內的氣氛要輕松很多,畢竟學生年紀偏小,有反彈的情緒,一些人管不住自己,在教室里講話做小動作,教師也很無奈。怎樣讓學生能發自內心的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呢?曾經有一次,筆者在高鐵乘務班的課堂上上課,制止個別學生講話無果,筆者就喊他起來回答一個問題“假如在正午的高鐵上,部分乘客在午睡,有四個人在車廂打牌并大聲喧嘩,你該怎么辦?”答曰:“上前勸阻。”筆者繼續問:“如果不理你怎么辦?”答曰:“還有乘警,可以強制執行。”問:“如何強制執行?”答曰:“沒收撲克牌,不服就把他們趕下車。”再問:“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學生支支吾吾答不上來。這時,筆者讓班長去找教官來,并對教官說:“這個同學上課講話,不聽勸,現在要強制執行趕出教室去操場。”這個學生知悉后立馬求饒,也明白了教師的意圖:要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規范自己的行為就是要外化于行、內化于心,從事服務行業尤其如此。《工匠精神讀本》這本書里介紹的能工巧匠絕大多數畢業于技工學校。雖然短暫的校內學習并不能讓他們立即成為大國工匠,但是,都是在校內獲得了啟蒙、培養了興趣、找準了目標、端正了品行,在后續的工作中秉持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創新進取、匠心筑夢的精神,鑄就著非凡的人生。相信隨著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深入推進,技工教育一定會培養更多的“大國工匠”,為更高更強的“中國制造”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EB/OL].
[2]楊靜.讓職業教育鑄造更多“大國工匠”[N].人民日報,2016-2-29.
作者:戢禮偉 單位:安徽蕪湖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