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對學生工作影響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實踐中應當正確審視和定位當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積極應對,才能有效應對。本文先對新媒體對現階段高校學生工作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進行積極的應對,談一下個人的觀點與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管理;學生工作;影響;對策
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新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并起到了積極和消極的影響,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學生是一個年輕的特殊群體,他們的思想非常的開放,而且接受新事物尤其是新媒體技術的意識與能力非常的強,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產生的影響非常的大,同時也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產生的影響分析
1.1新媒體產生的積極影響
首先,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擴大,對于他們及時了解資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不再依賴報刊以及廣播等以往的媒體方式獲取信息,而是利用網絡和智能手機等新媒體技術手段來獲取多元信息。通過調查發現,超過60%的高校學生對新媒體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僅有少量的學生對傳統媒體情有獨鐘。其次,有利于學生學習現代知識,并且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通過問卷調查發現,75%的高校學生對利用新媒體學習持肯定的態度,能夠有效增長他們的知識和提高學習效率,僅有不足3%的學生認為還是書本等傳統載體更可靠,不過這種觀點只占極少數。這說明,當前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的自主學習有較大的幫助。由于新媒體內容較為豐富,而且傳播速度非常的快,可以使其便捷性增強,高校學生能夠利用手機以及電腦等技術和平臺獲最新的信息資料,有利于他們自主安排個人的學習時間和順序。最后,新媒體的應用有利于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實效。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運用現代媒體技術以及大數據等,為我們提供了有利的幫助。比如,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可以掌握學生或者一部分學生的特點以及他們的思想動態,對于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管理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實踐中,根據高校學生的情況適時應用大數據技術受到,讓數據成為學生管理工作的助推器,加快構建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平臺,以此來實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建設。在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可以更加的科學,通過大數據的監測,可以實現決策的優化管理,讓高校的學生管理機制和體系更加的高效。通過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清楚地掌握師生不同的需求,為師生提供不同的教學資源,實現精準的管理,教師也能依靠新媒體技術手段和平臺更加準確地了解到學生的基本情況,對于教學活動的全面開展意義重大。
1.2新媒體產生的消極影響
第一,過分沉溺于新媒體,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實踐中可以看到,部分學生過分依賴新媒體,以至于他們沉溺于現代網絡,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也會產生不利影響。新媒體技術的過度應用和依賴,會導致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問題,大量占用時間。新媒體下對高校學生教學管理難度加大,主要是因為新媒體的傳播具有超越時空性以及地域限制性。該種背景下,高校學生通過多元化的渠道來獲取所需的信息,已經成為高校學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即可隨時隨地進行網頁瀏覽以及資料搜索。然而,在可搜尋到的信息中不乏虛假以及低俗的內容,極端思想以及西方敵對勢力也會趁機侵入,這無疑會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不利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學生的教學管理。在當前形勢下,社會形態呈現出多元化,新媒體也已成為影響高校學生思想以及意識的重要陣地,對高校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和加強教學管理刻不容緩。第二,沉溺于新媒體導致學生之間的交流時間大量減少,人際交往出現了障礙。目前大學生過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大量的時間用于新媒體的使用,現實生活中的人與人之間交流時間被大量占用,相比之下學生更愿意在網絡中暢游,那樣刺激以及快樂來得更直接。調查發現,20%的學生認為過度依賴新媒體,導致彼此之間以及與社會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出現了一定的障礙,對新媒體的過度沉迷大大減少了學生與他人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學生的性格也變得更加的孤僻,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產生了排斥心理,甚至產生了社交恐懼感。第三,新媒體對學生的個人隱私產生了安全隱患,網絡資源存在著泛濫問題,容易導致學生的信息被泄漏。學生利用新媒體時,很多軟件需要注冊信息,要求用戶如實填寫個人資料;學生在利用這些軟件時,就會填寫個人資料,一旦提交注冊成功,個人的隱私信息就上傳網絡,隨時有被侵犯的風險。同時,因大學生的社會經驗有限,思考問題不全面,難以從大量的新媒體信息中鑒別性地獲取積極的信息,對片面以及低俗的信息缺乏抵御能力,因此也就對學生產生了負面影響。第四,對高校學生的日常產生一定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過程中所顯示出來的現實距離,是通過智能手機等媒體來解決的一個問題。通過調查可知,高校學生網癮綜合征主要包括幸福感欠缺,即相互交流過程中存在著根源上的問題。同時,生理因素產生的刺激作用和影響,也是學生依賴智能手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心理層面也產生抗拒現象,通過手機媒體更有利于塑造完美形象,無需任何付出的情況下就能夠達到理想效果。在該種虛擬環境條件下,肆意塑造人物形象,讓我們難以接受現實中的個人往常形象,對個人的缺點以及成長予以否認。如果長期對現實產生厭惡或者失望感,則在時間投入上就會越來越多,新媒體對學生產生的影響非常的深刻。隨著視覺文化的快速發展,高校學生是走在視覺文化前沿的一類社會群體,因為我們現在大學的這種教學模式給了大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接觸到視覺文化提供的海量信息,且考慮大學生心智尚未成熟,難免造成心理和健康的傷害。
2新媒體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策略
基于以上對新媒體對大學生產生的積極與消極影響分析,筆者認為新媒體猶如硬幣的兩面,如果能夠合理應用則可以起到正能量作用,如果不能有效應對負面影響則會對學生造成侵害。基于此,筆者認為雖然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勢不可擋,但是我們在學生工作可以創新理念與模式,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學生工作者的素養培養與提升
正如泰普斯特所言,教育工作者應當在學生學習時對其進行支持和指導,不能讓他們在信息世界隨處游蕩。然而,傳統的高校學生工作模式下該種思想觀念較為普遍,學生一直是被動接受管理的客體,教師等管理人員具有絕對的主宰地位,嚴重忽略了的學生的主體性,不利于學生的主動性。為此,在高校學生工作中應當轉變思想觀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生本”理念,自覺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同時,利用現代新媒體技術手段和平臺,全面了解和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并處傳統思想觀念,大膽信任學生,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和潛能,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引導者和參與者,正所謂身正為范,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為此,實踐中我們應當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媒介素養。當前新媒體環境條件下,高校學生工作者不僅要有統籌能力,而且還應當掌握現代信息技術,能夠通過新媒體平臺與學生打成一片,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基于此,實踐中高校應當開展多種形式的新媒體培訓活動,不斷增強學生工作者的媒介素養和能力,必要時邀請媒體機構來校開展技術交流,以此來增強教育人員的媒介素養與知識技能。實踐證明,只有教師的媒介素養得以提高,才能有效借助現代新媒體技術手段來傳播正確的理念,引導學生正確審視和定位新媒體。
2.2高校應當對學生加強引導以及新媒體教育
新媒體時代學生的媒體素養教育非常重要,在全面推動學校文化建設過程中使高校文化在多元的環境條件下能夠發揮作用。高校應當立足實際,開設多種形式的媒體素養課以及選修課,通過不斷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鼓勵學生正確對待新媒體。高校學生應當認識到現代新媒體背景下個人的媒介素養對未來產生的影響較大,應當積極參加學校開設的課程,培養和提高個人的媒介素養。鑒于現階段高校學生群體過度依賴新媒體的現象,甚至出現了較為普遍的依賴癥,所以應當從思想觀念的糾正上入手,使他們能夠正確利用新媒體。比如,明確新媒體應用目的及其存在的價值,避免漫無目的地瀏覽不良信息,嚴格遵守道德法規,遠離不良新媒體內容。值得一提的是,大學生實踐中可以能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瀏覽論壇以及微信群和微博等,很少考慮網絡內容與現實言論之間的一致性。為此,高校應當加強監督管理和正確引導,做好檢查以及過濾工作,從根源上有效凈化新媒體網絡環境,以此來確保高校學生擁有健康的網絡環境。
2.3加大高校學生教學管理力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
在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教師以及輔導員是與學生學習和生活接觸最密切的人員,因此實踐中應當加強教育教學管理,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構建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培訓和管理隊伍。通過該種方式來有效適應當前新媒體下的學生特點以及周圍的環境變化應對需求,提高新媒體的應用能力于水平,從而為高校學生提供更為詳實和具體的信息,體現出引導者的重要角色,培養和提高媒介素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這樣才能確保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實踐中還應當不斷加強高校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以此來有效提高學生對新媒體的認知能力。在現階段新媒體背景下,一些極端思想以及扭曲價值觀等,正在對高校學生產生侵蝕性影響。對于高校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思想以及價值觀等不穩定時期,對于網絡上傳播的虛假信息以及不良思想的侵襲,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容易上當受騙,而且還增加了教學管理難度。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對高校學生加強法律法規方面的教育培訓,培養學生的良好媒介素養,防止出現網絡犯罪問題。在高校教學管理過程中,應當引導和規范學生不觀看以及散播低俗、虛假和有損國家社會形象的言論。高校還應當結合自身條件和現實情況,基于法律法規制定應對新媒體、新問題的應急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制度的實施來有效規范學生的行為。
3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媒體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會給學生工作帶來壓力和挑戰,另一方面也會對學生工作造成挑戰。同時,新媒體具有即時性以及平等性,這使得高校學生工作者能夠隨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且與他們平溝通交流,尤其是匿名性等可以讓學生暢快表達個人的內心情感和訴求,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鄭元勛,王秀林,張亞敏.媒體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9).
[2]官孫平.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探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
[3]馬婷,卜建華.新媒體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應用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2).
[4]俞淼.新媒體時代增強高校學生黨支部創新活力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9).
[5]孫國強,劉濤.試析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改革與開放,2017,(8).
[6]郁海波.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7,(11).
[7]陳俊.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類社團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9.
作者:王駿 單位:湖北第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