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建設芻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以破與立的辯證關系為指導,深入分析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建設的“破”位之處,針對課程觀、課程結構、課程類型闡述“立”意,提出建立高職院校與幼兒園互助合作共同體的實際意義,以期切實完善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建設。
[關鍵詞]美術;學前教育;課程建設
從哲學上講,破后而立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建設也應該從破與立的辯證角度進行一次革新。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重在課程體系的建設,而課程的建設依托于正確的課程觀、合理的課程結構、多元化的課程活動方式及課程實施途徑等。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發展必須打破原有課程建設板塊中的部分內容,重新樹立新的觀點。
一、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建設中的“破”位
(一)以技能培養為目標的課程觀
課程建設首先要有正確的課程觀為指導,課程觀是制定課程目標的依據。現行的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多以技能培養作為課程目標,這種指導思想直接反映在課程內容的設置及教學方式上面。以簡筆畫、圖案、素描、國畫、水彩畫為教學內容,這是典型的專業美術課程設置,其考核評價必然以技能掌握程度為標準,教師依然以培養專業美術生的觀念進行授課,這種課程觀違背了學前教育美術的培養目標。
(二)美術課程結構固化
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源于早期幼兒師范教育基礎,美術課程設置基本以繪畫、手工及環境布置作為三大結構。近年來,畢業生在進入工作崗位的前兩年總是感覺工作壓力大,對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教學工作有較長的適應期,這說明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與職后崗位銜接不夠。多數高校把美術課程教學任務集中在學生繪畫技能訓練,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美術文化的熏陶和美術的情感體驗。主要表現有:在講解美術史論時,沒有結合幼兒審美心理來進行欣賞教學;側重專業基礎寫生訓練(靜物素描),沒有配合幼兒點、線、面構成的技巧與方法;側重中國水墨和水粉、水彩的色彩訓練,沒有符合幼兒油畫棒畫、蠟筆畫等繪畫形式的涂色、配色原理。
(三)美術課程師資不專的客觀表現
1.教師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認識不足縱觀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大都畢業于美術專業,在崗前接受非幼兒美術教育,自身注重專業技能的訓練。因此,他們對學前美術教育的目的認識不足,對幼兒園美術教學的認知也是幾近空白。他們步入學前教育美術授課這一特定教師崗位后,由于缺乏兒童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容易導致教學理念的不完善、課程結構的單調、課程內容的局限、評價方式的僵化等現象。2.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研究方向不明在高校,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是關系個人的大事。對于任課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師,擔任課程主要是學前繪畫、手工和環境布置等,因此在科研工作側重于學前教育美術方面更加合理,這樣又容易將自身的專業特長擱置一邊,教師擔心學前美術方向不符合大學所學專業,職稱評定要受到影響。如果過多研究自身專業,對于學前美術又沒有深入研究,教學也會大打折扣,故而導致研究方向不明。
(四)美術實訓教學受限
作為學前美術課程,學生的實踐教學所占比重很大,而現實的美術課程實踐教學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是校內實訓場地少。從手工、環境布置課程來看,手工課程的實訓環節涉及剪、裁、刻等技法,因此需要有專業的手工實訓室。而主題墻面布置需要大型實景課室,缺少實際場景的訓練終究是紙上談兵,難以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二是校外實訓基地不穩定。校外實習基地是開展學生見習和實習工作的有力保障,學生必須到幼兒園進行全方位的見習方能樹立長遠的學習目標。從幼兒園的角度考慮,他們是不愿意接收實習生的,認為見習和實習的學生會干擾幼兒園正常的教學管理及活動。
二、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建設中的“立”點
(一)樹立以素養培養為核心的課程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園提倡美術教學活動與其他領域知識的融合,幼兒美育培養重在促進發展,幼兒的美育活動是以培養興趣、開發思維和審美意識為主,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引導孩子開展創造性的美術活動,用美術熏陶孩子的心靈,通過材料探索一些美術表達方法,在興趣中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活動中訓練手眼腦的協調發展。結合以上分析,幼兒園教師培養不能僅僅注重美術技能訓練,而應該把培養重點放在幼兒教師的美術綜合素養方面。作為幼師培養機構,學前教育專業必須打破原來注重幼師美術技能的課程觀,重新樹立以素養培養為核心的課程觀,以培養幼師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審美能力、審美創造、審美感受為主。
(二)樹立三大構成的課程主線
課程主線猶如文章的中心思想,對課程實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進入高校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沒有接觸美術專業訓練,所以在學習美術課程時出現諸多困難,由于缺乏課程主線的引導,加上課時緊缺,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技能講授,容易忽視方式方法的引導。三大構成作為美術專業的基礎必修課,實踐證明,它在美術專業的教學實踐中具有重要的課程地位,因此同樣適用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首先,平面構成主要包含點、線、面在二次元的平面上的構成形式法則,平面構成原理適用圖案、環境布置等課程內容;其次,色彩構成是學前教育專業裝飾畫、水彩筆畫、蠟筆畫等課程的基礎,教師要讓學生掌握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學會基本的配色原理,并能夠掌握色彩的綜合表現能力;最后,立體構成是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的基礎,是利用各種材料并以視覺審美為基礎,依據構成法則重組新的形體課程,也是通過點、線、面來重構空間立體造型的美術學科,重在研究構成立體形態中各類元素的方式方法。學前教育專業引入立體構成,學生可以靈活運用到手工及環境創設中。
(三)創立多元化的課程類型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內容廣泛,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體系偏多。面對美術課時的限量、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以及就業崗位意向的現狀,綜合現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實際出發,創立多元化的課程類型是解決這一難點的有效措施。多元化的課程類型包含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大學生社團活動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等。專業必修課是高校教學最基本的形式,將最基礎的美術課程以必修課形式向全體學生進行普及教育,例如簡筆畫、美術手工教具制作等。專業選修課是為少數學生量身定制的學習形式,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未來崗位意向進行自主選擇,這類課程是對美術課程的再補充。高校大學生社團活動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課程類型,以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為例,高校美術教師針對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創辦相關的社團。例如成立手工協會、美術活動設計興趣小組等,手工協會就是對手工課程的延伸,通過活動探索更多的手工材料和制作技巧,利用業余時間提升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訓練也是一種新型的課程類型,已經正式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旨在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組成的項目小組進行學術上的研究和創業實踐訓練等。
(四)建立高職院校與幼兒園的互助合作共同體
人才培養的關鍵就是以就業導向進行課程體系設計,高校一直提倡邀請校外專家和用人單位來共同研討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校企合作也是開展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建立高職院校與幼兒園的密切合作關系,不僅改善學生實訓、實習基本條件,而且促進雙方師資的深度交流,真正實現資源共享。
1.幼兒園為學前教育專業提供實訓平臺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實訓基地建設,這也是教育類專業實施見習、實習必修課的基本條件,實訓基地建設是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為此,加強學校和幼兒園合作是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一項重要途徑。高校安排學生到幼兒園見習,主要了解幼兒教師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內容,這樣有利于學生明確在校學習的目的。另外,可以安排學生到幼兒園參加環境布置的實踐。幼兒園經常有主題性的幼兒活動室環境布置,既鍛煉了學生的手工制作能力,也讓學生熟悉幼兒園的相關工作,這些活動為學生適應社會崗位營造良好的環境。
2.提升雙方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近幾年,全國各地開始組織中小學教學置換培訓,即將雙方教師互換崗位。依據這一思路,我們可以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與幼兒園美術教師進行置換,雙方教師置換前必須明確各自的工作任務,主要是以教學為主,即高職院校的美術專任教師到幼兒園進行跟班教學,熟悉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以及各項常規工作,而幼兒園教師則到學前教育專業開展美術實踐教學,將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理念與方法傳達給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使在校生能夠充分理解和體會幼兒園美術教學內容及方法。
3.促進雙方教科研工作
高校教師除了教學工作外,還要完成教科研任務,幼兒園教師同樣需要進行職稱評定。建立雙方互助合作共同體,高校教師利用開展教科研能力的優勢對幼兒園教師進行指導,彌補幼兒教師科研能力弱的短板。高校教師也可以與幼兒園共同申報教科研課題,相互配合,在教科研領域共同發展。完善課程建設必須打破現存的問題與現象,重新樹立新的觀念和實施新的有效措施。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建設須以素養培養為核心課程觀,樹立以三大構成為主線的課程結構,為學生提供美術學習的基本方法;創立多元化的課程類型,解決課時不足及課型單一的客觀現實;建立高職院校與幼兒園互助合作共同體,落實課程實踐教學基地,加強雙方師資的深入互動交流,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教科研工作發展。
參考文獻:
[1]解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建設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3(9):53-55.
[2]邰康鋒.學前教育專業美術類課程決策的現狀及應對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9):81-85.
[3]張大磊.論圖案設計與三大構成在教學中的關系[J].教育與職業,2007(8):139-140.
作者:陳永亮 單位:韶關學院韶州師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