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農村建設中基礎設施管理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也面臨著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城鄉經濟二元化不僅影響了改革成果的普惠性,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乃至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也形成了負面干擾。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任務,為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戰略的引領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環節,在改善農村面貌,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PPP等新型模式的出現,農村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面臨著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降低了基礎設施的利用價值,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
基礎設施是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基礎設施管理者是對基礎設施的管理活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一環,基礎設施管理由不同的要素構成,主要包括管理主體、客體、內容、方法4大要素。管理主體是基礎設施管理的實施者,傳統的基礎設施管理以村兩委為核心主體。當前,基礎設施管理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村民、企業、社會組織等,均成為基礎設施管理的重要主體。管理客體是基礎設施管理的對象,包括農村范圍內所有的基礎設施,如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農民生活基礎設施等。管理內容是銜接管理主體與管理客體的媒介,主要為基礎設施的管理以及依附于基礎設施之上其他內容的管理。管理方法是基礎設施管理中采用的手段,是基礎設施管理最為關鍵的要素。新農村建設中設施管理的4大要素既各有側重,也有內在聯系。從構成要素的角度而言,基礎設施管理可以表述為管理主體借助一定的方法對基礎設施開展的管理活動[1]。
2新農村建設中基礎設施管理現狀
2.1基礎設施管理主體單一
農村基礎設施類型廣、數量多,并處于持續增加的態勢中。多元化的管理主體是保障農村基礎設施管理深入開展的先決條件。然而,當前農村基礎設施管理中面臨著管理主體單一的問題。首先,未能發揮好村民的作用。村民是農村基礎設施的受益者,也是農村基礎設施的管理者。但村民在基礎設施管理中的參與度普遍較低,一些基礎設施管理由于村民參與不足,甚至出現了“公地悲劇”。其次,缺乏其他主體。諸如市場主體、社會組織等,均在基礎設施管理中有著巨大的價值,但他們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管理主體單一,極大地制約了基礎設施管理的效果,影響了基礎設施的使用價值。
2.2基礎設施管理宣教不足
農村基礎設施管理需要全體村民參與其中,做好基礎設施管理宣教工作就成為提升村民管理意識的必然要求,從當前基礎設施管理宣教的現狀來看存在以下兩點問題。首先,宣教內容薄弱。多數農村在村民基礎設施管理宣教中存在“拿來主義”的現象,簡單地將一些已有的宣教模板用作基礎設施管理宣教的資源,脫離了基礎設施管理的實際情況。其次,信息技術應用不足。村兩委在基礎設施管理宣教中缺乏創新意識,仍然以傳統的廣播、開會、學習為宣教手段,未能從信息時代村民信息獲取方式變化的實際情況出發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嚴重削弱了基礎設施管理宣教的效果。
2.3基礎設施資金管理薄弱
對新農村建設中的基礎設施、扶貧工作的開展而言,資金是最為關鍵的要素,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基礎設施管理,均需要大量的資金。但當前基礎設施資金管理效果并不理想。首先,資金整合不到位。涉及基礎設施的資金具有單位多、項目多,環節多的特點,一些農村將不符合規定的項目資金納入了基礎設施資金統籌整合,并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虛報項目資金的問題。其次,資金使用監管不嚴。作為資金使用就應準確、真實地記錄各種文件、憑證、票據,翔實記錄每一筆資金從申請到使用的情況,這樣一來既能扶貧,也能防范弄虛作假、營私舞弊的行為。但許多農村并沒有充分利用好各類票據的作用,相關資金的使用缺乏配套的監管機制[2]。
2.4基礎設施管理方法陳舊
管理方法層面的問題是基礎設施管理中的典型問題。首先,管理制度建設滯后。當前,農村基礎設施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制度體系,這導致了基礎設施管理標準化程度不高,降低了基礎設施管理的質量。其次,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不足。作為信息技術體系,物聯網憑借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打破了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邊界。在物聯網的支撐下,物理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從分類走向融合,實現了信息的雙向流動與交互。物聯網在基礎設施管理中具有非常強大的應用價值。但多數農村并沒有發揮好物聯網的管理作用,影響了基礎設施的管理效果[3]。
2.5基礎設施管理監督缺失
新農村建設中基礎設施管理還面臨著監督缺失的問題。首先,監督主體責任不明確。村兩委僅作為管理主體存在,沒有深刻認識到自身在基礎設施管理監督中的作用。其次,考核評價流于形式。以指標設計為例,指標設計是考核評價中最為基礎的環節,有著很強的導向性,指標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考核活動預期目標的實現效果,基礎設施管理考核評價指標設計并沒有立足于管理主體的實際情況,導致指標和管理工作存在脫節的情況,并且很多指標僅有一級指標,缺乏二級指標,這種粗放式的考核指標體系難以實現精準化考核評價的目標。更為嚴峻的是考核評價的結果也未與獎懲機制銜接起來。
3新農村建設中基礎設施管理對策
3.1拓展基礎設施管理主體
新農村建設中基礎設施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復雜性的工作,僅依托村兩委難以有效實現基礎設施管理的目標。對此,需從以下3點拓展基礎設施管理主體。首先,發揮好村民的作用。將村民納入到基礎設施管理主體中,重點發揮好村民在涉農基礎設施管理中的作用,培育村民的參與意識與責任意識。其次,引入市場化管理主體。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施,農村基礎設施數量、類型日益多元化,對文化、體育類基礎設施,可創新管理模式,引入市場力量,采用合作管理的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再次,發揮好社會組織的作用。社會組織指獨立于國家政府系統以外,由社會大眾依據法律法規,自發組建、自主管理的組織,以社會公益活動和互益活動為主體,在基層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發揮好社會組織在基礎設施管理中的作用,以專業化的社會組織提高基礎設施管理水平[4]。
3.2加強基礎設施管理宣教
新農村基礎設施管理的深入開展有賴于多主體的共同參與,而管理主體的意識、能力則對基礎設施管理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對此,要加強基礎設施管理的宣教工作。首先,完善基礎設施管理宣教內容。從基礎設施管理的任務、要求、目標出發,制作基礎設施管理宣教內容,以成體系的宣教內容來提升管理主體的管理意識和能力,助力基礎設施管理的深入開展。其次,創新基礎設施管理宣教方法。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有許多新的特征,從傳播主體而言,傳統媒體傳播主體較為固定,傳播主體與信息接受者有明顯的分界線,新媒體則模糊了傳播主體與接受者之間的區別,任何人都能成為新媒體的傳播主體。從傳播形態而言,傳統媒體傳播形態具有單一性,新媒體不僅可以整合以往所有的傳播形態,更能借助VR技術進一步創新傳播形態。對此,要強化新媒體在基礎設施管理宣教中的作用,如制作基礎設施管理宣教短視頻[5]。
3.3夯實基礎設施資金管理
資金管理問題是制約新農村建設中基礎設施管理的關鍵問題,也是影響基礎設施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必須夯實基礎設施資金管理。首先,整合資金,提高利用效率。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涉及到的資金較多,加強資金的整合是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切實發揮資金在基礎設施管理中的先決條件。財政部門要從資金的使用方式、要求、目標出發,建立統一的資金統籌指標口徑,明確各類專項資金統籌的項目、范圍、內容以及相關要求,一方面為資金的專項使用鋪平道路,另一方面為后續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其次,嚴格監管資金使用。針對資金使用中存在的挪用、濫用資金的現象,要進一步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管工作,強化資金使用的審計,并完善相應的責任機制。資金的規范化整合及優化使用,能有效杜絕資金的閑置、浪費以及貪污等現象,更好地發揮資金在新農村基礎設施管理中的作用[6]。
3.4優化基礎設施管理方法
針對新農村建設中基礎設施管理方法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兩點出發。首先,加強基礎設施管理制度建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缺失是導致基礎設施管理混亂的重要因素。以農村小學體育場地設施管理為例,在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化服務不斷推進的情況下,雖然農村小學體育場地設施的社會開放程度日益提高,但是導致了破壞器材、搶占場地等問題的出現。對此,完善農村小學體育場地設施的管理制度,加大違法規章制度行為的懲戒力度,比如損壞賠償制度、終身禁入制度等,對破壞制度的人員形成震懾。其次,強化物聯網在基礎設施管理中的應用。在物聯網應用之前,信息技術先后經歷了3次革命,分別為計算機、互聯網以及移動通信網,而物聯網則被視作第4次信息革命。物聯網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的網絡,可以讓任何人、任何事物,在任何時間、地點通信,具有很強的泛在性特征,在基礎設施管理中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可以應用在重要的基礎設施,如農村水利設施安裝傳感設備,實時觀察基礎設施的運行情況[7]。
3.5完善基礎設施管理監督
監督不到位是新農村建設中基礎設施管理的典型問題。對此,需從以下幾點完善基礎設施管理的監督工作。首先,強化村兩委在基礎設施管理監督中的主體作用。村兩委既是基礎設施管理的主體,也是基礎設施管理監督的主體。特別是在基礎設施管理主體日益多元化的情況下,村兩委更應該發揮好監督作用,一方面以村兩委成員為基礎,組建專門的基礎設施管理監督隊伍,另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管理監督制度建設,提高基礎設施管理監督的規范化水平。其次,加強基礎設施管理的考核評價。以基礎設施管理主體為考核評價的對象,結合基礎設施的類型以及管理主體承擔的責任,科學設計基礎設施管理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量化的形式將管理主體在基礎設施管理中的表現呈現出來,強化管理主體的責任意識。再次,完善基礎設施管理的獎懲機制。以考核評價的結果為依據,出臺具體的獎懲措施,對評價得分較高的主體予以一定的物質、精神獎勵;對評價得分較低的主體予以相應的懲戒,在基礎設施管理主體中形成激勵效應。
4結束語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破除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戰略。歷經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戰略實施以來,農村的經濟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貧困發生率降至1%以下。當前,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基礎設施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升,而基礎設施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則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此,要從拓展基礎設施管理主體、加強基礎設施管理宣教、夯實基礎設施資金管理、優化基礎設施管理方法、完善基礎設施管理監督等方面采取較好的措施。
作者:卞海紅 單位:鹽城市大豐區劉莊鎮經濟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