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草地畜牧業平衡發展建議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牧草是草食家畜主要、最優良、最經濟的飼料,但在榆陽區存在天然草地超載,人工草地建設標準、質量不高,草地權屬不清,農民對草畜平衡的認識不足等問題,本文提出解決草地畜牧業不平衡的幾點建設,以期為廣大草原保護建設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草地;平衡;存在問題;建議;榆陽區
1榆陽區草地畜牧業發展現狀
榆陽區現有天然草場428萬畝,可利用面積302萬畝,過去,畜牧業主要以自給性小農經濟模式和生產方式沿襲下來,牛以役用為主,羊以積肥和商品性毛、皮、肉為目標,經營方式為掠奪式自由放牧為主,不重視草地建設。近年來區政府非常重視草原畜牧業的發展,把以羊為主的草地畜牧業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來抓,大力發展舍飼養羊和優質飼草種植,2019年羊子飼養量達200.1萬頭,牛飼養量7.2萬頭,建立優質牧草基地2萬畝,畜牧業產值達34.57億元,為全省的養殖業大區,占農業收入的60%以上,是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2020年計劃種植優質飼草3萬畝,爭取30萬只湖羊養殖項目,使榆陽區草產業逐步走向產業化軌道,農民種草養畜的熱情空前高漲。由于榆陽區北部風沙草灘區地理條件的優越性,榆陽區實施的飼草產業地塊大部分在北部,且為集中連片種植,草產品成熟后打捆銷售。而榆陽區南部山區和小型養殖戶仍以傳統養殖方式為主,南部山區養殖業以天然草地和農作物秸稈為家畜飼草的主要來源,主要以掠奪式放牧為主,北部風沙灘區由于土地廣闊,水量豐富,大面積種植的飼草均以草產品外銷,農戶小面積種植的飼草主要以自給自足為主,農作物秸稈較豐富,飼草浪費嚴重。雖然全區人工種草保存面積達125萬畝,除作為草產品銷售外,草畜存在地域性不平衡和季節性性不平衡現象。
2草地畜牧業平衡發展的重要性
天然草地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綠色屏障,具有維持生態平衡,防止土壤沙化和荒漠化,保持生態環境等重要生態功能。天然草地是草原地帶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是發展草地畜牧業的可再生資源,適宜的載畜量,合理的放牧利用可維持草地畜牧業穩定、持續發展。作為草原保護與建設工作者,必須清醒認識到草地畜牧業平衡發展的重要性。
3榆陽區草地畜牧業平衡發展存在的問題
3.1人工草地建設的質量和標準不高
長期以來,榆陽區天然草地一直沿襲放任自流的濫牧方式,人工草地建設基礎薄弱,本地區專用草種的研究開展較少,草種缺乏,主要依靠進口,試驗示范標準不高,人工草地品種單一,只局限于苜蓿、沙打旺等幾種豆科牧草,農民對種草的重視度不夠,把草安排在偏遠、瘠薄的土地上,只種不管、利用度不夠,經濟和生態效益不能顯著發揮。嚴重影響群眾對種草的積極性,導致養畜不種草、種草不養畜的現象。
3.2草地權屬不明確
榆陽區草地畜牧業仍以羊為主,飼養方式多為自由放牧,草地權屬不明確,大量天然草地劃為宜林地,草中有林,林中有草是客觀存在的。對草畜平衡問題重視不夠,天然草地被視為無價資源,因而被養羊戶無償掠奪,大部分天然草地因超載和無人管理而退化,導致草地畜牧業生產水平很低,利用率更低。
3.3對草畜平衡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據調查,大多數養殖戶還沒有草畜平衡發展和基本草原保護這一科學理念,不了解榆陽區目前草原超載現象,更不了解草原超載所帶來的危害。許多養殖戶將草地看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轉變傳統的畜牧業經營方式一時無法被接受,需要政府依法貫徹執行并開展基本草原保護和草畜平衡制度。因此,依法實行基本草原保護和草畜平衡制度,推進畜牧業經營方式轉變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4實現草畜平衡發展的幾點建議
4.1發展多元化人工草地,提高草地經濟效益
長期以來,榆陽區南部山區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設薄弱,進而制約草地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種草養畜是人工草地建設的主要方向和目的。因此,應選用高產優質牧草品種,利用較好的農田,把人工草地納入種植業三元結構中,把豆科牧草納入農田輪作系統,實現糧-草-畜有機結合,平衡發展。對于無灌溉條件,無法機械化,大面積建立高產優質人工草地的山區,應使用耐牧型多年生牧草,如本地苜蓿、沙打旺、白羊草、長芒草、達烏里胡枝子等,同時采用多種牧草混播,建立放牧和割草地兼用草地,是草畜平衡發展的基礎。
4.2改變飼養方式,提高飼草轉化率和生產效率
隨著現代畜牧業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榆陽區草原畜牧業必須面對市場,改變以追求存欄數量為目標的思路和做法,以提高出欄率、商品率和畜牧業產值為發展方向,改變飼養方式,建立全新的現代畜牧業經營機制和經營方式,調整和優化畜群結構和養殖規模,引進、培育適應當地優良畜種和牧草品種。充分利用陡坡耕地退耕還林草,可利用的天然草原和改良草地進行放牧飼養,節約舍飼成本2/3,而且畜產品營養價值全面,肉質好,是一種比較經濟的飼養方式。
4.3以草定畜,劃區輪牧
在天然草地放牧必須實行以草定畜,確定合理的載畜量,劃區輪牧。舍飼育肥的生產方式是榆陽區草地資源合理利用、畜牧業持續發展的科學途徑。以草定畜就是根據草地的產草量、利用率確定適宜的家畜飼養量。劃區輪牧是一種科學利用草原的方式,根據草原生產力和放牧畜群的需要,將放牧場劃分為若干分區,規定放牧順序、放牧周期和分區放牧時間的放牧方式。通過劃區輪牧,使草場得以休養生息,進一步促進牧草的生長。榆陽區天然草地大部分地區只要采取保護和輪牧等有力措施,天然草地植被可得以良好生長發育,生產力和生態、經濟效益可大幅度提高。
4.4發展優質高產飼草種植和羔羊快速育肥,合理利用草地
在榆陽區北部風沙草灘區,選用高產優質牧草品種,利用較好的農田,種植優良高產牧草,進行深加工,解決季節性飼料缺乏問題。同時羔羊快速育肥是養羊業的一大發展,也是為了適應飼料資源的季節性變化而采取的一項有效措施,利用夏秋季豐富的草料資源抓膘育肥,不過冬就可以出欄,可以充分利用草料,是解決冬、春飼草料缺乏的有效方法。
4.5建立有償利用天然草地資源制度,加強草地建設
大量研究表明,適當的放牧可以刺激牧草分蘗,促進生長,提高牧草產量和牧草品質,不適當的放牧反而降低牧草產量和品質。放牧過輕或不放牧,牧草生長緩慢,蛋白質含量降低,粗纖維含量增加,營養價值降低,牧草質量降低。相反草地放牧過重時,優良牧草遭受過渡啃食地面莖葉嚴重消耗,生長發育受限,牧草產量降低。從長遠看,草地畜牧業的發展主要以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為基礎。根據有關研究資料,為了維持草地正常生長,必須將草地年產草量的一半作為可利用產草量。從長遠看,榆陽區草地畜牧業發展主要還得依靠天然草地資源。加強天然草地改良,采取有效措施,改良天然草地,提高草地質量和生產力,禁牧封育或科學輪牧,通過人工或飛播的方式補植改良天然草地是實現草畜平衡發展的最有效手段。
作者:常麗 單位: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草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