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會展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會展業的高速發展需要獲得專業人才和智力支持,但會展人才培養質量與市場對人才的專業能力期望上有著較大的分歧。作為高校培養體系和市場需求對接的核心課程,會展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關鍵詞:會展項目管理;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會展業作為一個產業在我國開始興起,與此同時,會展業作為新興的生產性服務業,逐漸成長為拉動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會展業的高速發展需要獲得專業人才和智力支持,由此全國的高校會展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同時深層次的矛盾也逐步顯現出來,尤其表現在會展人才培養質量與市場對人才的專業能力期望上有著較大的分歧。高校與市場之間也取得了一些共識,那就是會展專業的學生應具備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為了更加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設置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其中會展項目管理課程作為會展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本文試圖通過對會展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進行探討,研究如何能使高校人才培養和市場對人才的能力期望更加協調的問題。
1會展項目管理課程的專業定位
會展項目管理作為會展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對于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能力都有著較高的要求。該課程需要學生掌握項目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會展業運營的一般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以及將項目管理的方法和思路應用到會展行業的能力。在會展業的實際運營中,不管會展概念包含的是狹義的會議和展覽,還是廣義的展、會、節、演、賽,甚至于更廣泛的各種活動,項目管理這個管理工具都是普遍使用的,而且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項目管理與會展業的結合都是非常高效的。以展覽業為例,一般分為立項、展前、展中和展后四個階段。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市場調研、展覽營銷、招商招展、供應商選擇、同期活動與展覽現場管理以及展后總結等,涉及的工作內容十分廣泛,對人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要求非常高。對于一門高校專業課程來說,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會展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構建
會展項目管理課程涉及的內容廣泛,知識點較多,從目前課程教學要求來看,至少包括了項目管理五大階段(啟動、計劃、執行、控制和收尾)與會展運營的完整流程(立項、展前、展中、展后),這是兩條不同但又相互關聯的學習體系。從現有的各種課程專業教材和實際教學過程的表現來看,把這兩套學習內容體系進行融合,是本課程的一個教學難點,也是學生的學習難點。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把項目管理的技術和方法融合進入會展運營的工作流程中去,進而指導會展運營的科學高效地發展,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從這個問題來說,開展課程的實務實操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而且也是更好地學習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一條捷徑。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能更好地符合市場需求,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就得在課程教學的時間安排上合理配置理論性內容和實務性內容。本文試圖對會展項目管理課程的理論知識體系和實務操作內容進行構建。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學習效果,在教學方式上也進行了一些改進的思考。
2.1理論知識學習體系的重新構建
會展項目管理課程是會展專業或方向的專業核心基礎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備相應的項目實操能力,能夠把項目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實際應用到會展項目的實踐管理中。所以在課程的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應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重新構建,將項目管理的框架與會展運營的流程進行整合,形成一個統一、完善的完整架構,從而使理論學習與實務操作有一個扎實的課程學習基礎。在課堂講授的課程內容上,以理論知識的傳授為主,強調學生必須掌握的課程知識點和課程框架,輔之以會展項目運營案例分析討論,重視學生的理論邏輯分析能力地提升。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內容模塊化是一個較好的方法。將課程內容分解成獨立的知識點,通過對會展運營工作流程地梳理,將各個獨立的知識點鑲嵌入會展流程的框架內,從而將獨立的知識點能夠串聯起來,形成對課程內容完整地認識與理解。會展業的快速發展,對會展項目管理的教學內容形成了巨大挑戰,課程的教學內容需要根據行業的發展進行更新和調整,行業發展變化得越快越大,需要更新和調整的教學內容就需要有能力進行相應地跟進。采用模塊化的教學內容設計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在模塊化的具體內容設計上,項目管理的基本知識體系因發展時間較長,整體架構比較穩定和完善,與會展流程體系相比較具有更強的理論學習價值。以美國項目管理協會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為參考教材,以項目啟動、計劃、執行、控制、收尾這五個過程建立整體框架,以計劃管理、范圍管理、風險管理等管理技術為主要支持內容,同時根據會展運營流程體系進行相應地調整。總之,在會展項目管理課程教學內容上,需要根據行業對人才的現實需求和專業理論學習的基本要求進行有效結合,在現有課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構建,提高課程教學和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能在行業內發展的知識、技能以及綜合素養。
2.2課程實務操作教學內容的構建
會展項目管理課程具有較強的實務操作要求,在課堂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達到提高實務操作能力的效果。專業建設過程中硬件設施存在滯后,專業實習實訓實驗室建設比較薄弱。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主要在實習環節,但學生的實習實訓在實際安排過程中,往往與會展業的行業時間需求存在較大的矛盾沖突,導致對學生會展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容易流于形式。由于高校會展專業教師大多由相關專業轉入,且缺乏行業實踐經驗。教師的專業課程教學偏理論化,實踐教學環節相對不足,所以在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上始終是高校會展教育的短板。在會展項目管理課程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上,目前主要有校園自辦展、參與各項專業學科競賽、承接校園各種活動的舉辦、參與會展項目的現場服務等幾種主要的方式。國內高校通過在校園內組織專業學生舉辦自辦展項目是作為實務操作能力培養的主要方式。通過舉辦自辦展,對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的應用實踐,促進了學生對理論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性的專業體驗過程。在這種形式的實務操作能力培養過程中,通過學生在自辦展的組織架構中擔任具體的項目崗位及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并依據項目運營的不同階段,進行崗位的動態調整,使學生在一個完整的項目運營完成之后,能有多個崗位的實踐機會。在項目運營過程中指導老師及時地跟進和指導,使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得到多方位地鍛煉和提高。指導學生參與各項專業學科競賽也是培養實務操作能力的一個有效方式。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涉及會展專業在校生專業學科競賽活動發展迅速,如全國高校會展專業的創新實踐競賽、全國高校商業精英的挑戰賽、會展業的技能競賽等。通過學生自主組隊參賽,專業老師全程參與跟進并進行有針對性地參賽輔導,使學生的專業能力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提高。同時,通過參與專業比賽,也能有效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可程度和專業學習興趣。
2.3課程教學方式多樣化的構建
傳統的課程課堂教學模式主要依靠專業教師的教學經驗、模式和典型案例來實施講解,以理論講授為主。對于實務性很強的會展項目管理課程來說,容易使學生感覺空泛,難以理解、掌握課程的主體框架和核心內容,尤其表現在對綜合性問題的分析上,學習效果較差。課程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主要表現在課堂內和課堂外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的安排上。在課堂內的學習,需要加大案例教學分析以及學生分組討論的時間和機會。除了教學內容的變化外,教學形式也需要隨之做出改變。除了傳統的老師講授形式外,以微課方式進行的核心問題引導,以翻轉課堂方式進行的師生互動,學生小組討論等形式都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在課堂外的學習,可以安排學生更多地接觸、了解行業的不同場景與工作內容、方式。
3會展項目管理課程教學的保障機制
3.1學生實務操作學習時間保障機制
會展專業學生在實務操作環節學習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學習時間很難得到保障。會展項目管理是專業核心課程,安排的教學課時一般較多,但仍遠遠不能滿足實務環節學習訓練所需要花費的時間。這就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學習,但學習效果難以評價掌握。所以需要在專業的培養方案上進行調整,在機制上加以保障。如增加與專業課程配套的專業實訓課時,或將專業實習與課程學習進行更加緊密地連接。
3.2案例研究積累保障機制
案例教學法是管理類專業的一種主要教學方法,對會展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但國內的會展業發展時間較短,優秀的典型案例較少,國外的會展案例和國內的行業發展、行業場景往往又有所差異,很難拿來直接解釋國內的行業狀況。所以,需要不斷積累、研究國內本土的優秀教學案例,為有效開展課程的案例教學法提供良好的案例基礎。
3.3專業教師保障機制
高校會展專業教師往往是由相關專業轉入,缺乏行業實踐經驗,實踐教學能力相對不足。可以有計劃地安排課程主講教師深入會展行業和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或項目實踐,從學校層面鼓勵“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4結語
會展項目管理課程具有明顯的理論性和實務性特點,需要靈活采用各種方式,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合理安排學生的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訓,從而使人才培養目標得以真正地實現。
參考文獻
[1]陳華,魏仁興.應用型本科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培養模式創新.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1):96-98.
[2]黃月玲,張珺.高校會展人才培養市場適應性與課程模塊化教學探討.科教文匯,2016,(1):78-79.
[3]薛瑩.會展項目管理課程教學創新的設計與實施研究.現代商貿工業,2018,(26):150-152.
作者:南偉 單位:湖北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