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如何從科研項目管理出發提高科研能力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若將科研項目比作為一種產品,其過程可概括對某相關性產品或服務的一次性努力,而科研項目管理則強調運用管理學手段,文章通過對科研項目管理的全面解讀,對當下國內企業科研項目管理中所存在問題進行嘗試性分析,從企業實際角度出發,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優化及完善措施,以期實現企業管理與科研項目管理的融合發展,提升企業整體科研能力、競爭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
關鍵詞:科研項目管理企業科研能力問題及措施
一、企業科研項目的特點
(一)風險性
國內外相關研究學者研究表明,科研項目當前所面臨的一大不利因素為技術的非成熟性。一方面,該風險的形成無形中增加了科研管理的難度與負復雜程度,科研項目成功率被嚴重削弱。相對于不成熟的技術而言,由簡單技術所構成的項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更高,不符合科研項目實際標準。另一方面,科研項目所制定發展方向及目標,與科研市場實際發展軌道相向而馳,科研項目自身針對性極強,目標模糊面臨多種研發方向的選擇。若在方向抉擇時出現錯誤,可能將項目引向錯誤發展方向,最終走向不歸路,而如果無法建立明確的目標,企業將與發展機遇失之交臂,徒勞無功。
(二)創新性
從科研項目的成果來看,專業性及多樣性等特點顯著,如,軟件產品、新型工藝步驟、機電一體化產品、新配方、軟件科學、新材料以及新藥品試劑等項目的研究,研發領域的廣泛性,使得科研項目管理在目標及方式方法設定上同樣具有創新性和多元性的特點。
(三)不確定性
由于科研項目創新性的不斷增強,整個研發的難度、時間及成本隨之增加,高風險性成為科研項目任務實施過程中對目標及方向進行調整的主要因素。在固定時期內,各種不確定影響性因素累積增加,例如,產品類型交替更迭、技術發展變化快速、市場需求變幻莫測以及企業發展戰略頻繁調整等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性。在科研項目正式進入穩定期前,無法從真正意義上保證科研項目和初期預算投入、預定發展目標的一致性。
二、現階段企業科研項目管理中所存在的共性問題
(一)立項前期可行性論證不足
現階段,國內絕大部分企業對科研項目可行性論證的了解與認識,主要集中在論證的固有優勢,如,適應性、可靠性、先進性、社會性以及經濟性等等。但仍有部分企業在科研項目立項前期存在價可行性論證不足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貪大求全,企圖在短時間之內在大課題或者較大課題內獲得相應研究成果,整個研發過程中項目的適應性及可行性較差,實際實施過程中缺乏明確目標,對科研項目的研發喪失激情和自信,以至于草草收場;第二,在科研項目實際實施過程中,出于缺乏對項目系統性、整體性等的綜合分析與考慮,使得研發課題規模較小,過于分散且個體單獨性強,無法從真正意義上達到多專業融合發展的目的,產品系統性要求難以達成;第三,未能充分調查競爭對手的競爭產品,缺乏對對方產品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在尚未建立起明確研發目標的情況下,懷著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態,盲目性地開展研發工作,不僅造成了對企業資源的過度浪費,且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企業深陷于跟隨潮流,將企業置身于劣勢競爭地位。
(二)評審機制不健全
在評審人員的責、權、利的設置方面缺乏完整性及延續性,若發生人員責任心不足,容易被“人情面子”所左右,將使得一些已經通過科研審查的項目,仍存在功利性強于適用性的項目,并且容易使得部分科研項目符合相關質量審查及驗收標準,以至于評審工作在各科研項目開展中的作用流于表面,科研項目中所存在問題被潛藏覆蓋,走彎路,在徒增項目研發成本的同時,增加了研發風險。
(三)研發團隊協作能力不強
縱觀國內企業,具體的產品是科研項目開展實施的主要對象,整個研究活動的開展與完成得益于各專業領域相互協助的作用,但從傳統科研項目管理角度來看,研發部門的研發人員隸屬于各自專業技術部門,研發人員的考核評價、職務晉升以及酬薪分配等均由專業技術部門全權負責,在這種研發團隊結構下,不利于團隊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雙方在目標和利益方面難以達成一致,難以在真正意義上構成有效協作。
(四)項目監督力度不足
現階段,企業科研項目管理部門尚未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項目實施全過程監督機制,無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對項目實施全過程的動態監督和動態管理。如,對具體研究內容進行隨意性的更改、擅自拉進研發進度、惡意篡改項目研究結果、研究成果及材料歸檔時嚴重違背相關要求、未能從根本上履行合同要求,在記錄整個科研過程時缺乏連續性、對研究報告的總結敷衍了事、不愿與他人共享研究成果、未在規定期限內便開展相關結題驗收活動。
三、加強科研項目管理及應對問題的措施
(一)加快健全評審機制
若要從根本上保證企業科研項目活動的全面貫徹落實,可嘗試從相關評審機制角度出發,對相關評審人員的責、權、利進行系統優化及完善,從另一角度來看,即對評審人員權利、收益、職責和考核的有效明確,從根本上促進評審人員在科研項目中實際作用的有效發揮,現階段,普遍采取方式主要內包括兩種:一方面,在企業科研項目管理團隊中保留評審人員崗位,獨立于研發團隊的方式,使評審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避免人情方面的影響與限制,在組織方面脫離團隊管理者的約束,勇于發表自身觀點,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及看法提出相應的意見與建議。
(二)完善科研項目質量控制流程
基于企業科研項目整個研發過程,從實際角度出發,加快建立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科研質量管理體系。在企業整個管理工作中,質量管理體系自始至終處于核心地位,其建立與實施在某種程度上企業世界一流目標和科研成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企業所有科研項目活動的開展與完成均涉及之路昂管理,它通常通過以過程管理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質量體系,整個后期的維護工作充分利用和借助了內審、外審、專項審核以及管理審核等力量。
(三)加強項目系統化管理,打造精品項目管理工程
一方面,在科研項目進入組織階段后昂對各環節任務進行系統劃分,保證科研項目管理工作在科研團隊內的貫徹落實,確保人力資源使用效率的全面提升。目前,企業主要遵從以下環節開展相應的科學研發活動,如,方案論證階段、方案研制階段、方案設計階段、方案定型階段、實際生產階段。一項成功的科研項目離不開“人”的支持,加強科研團隊人才素質要求,使其具備專業研發技能,與現代科研項目實際需求融合發展,增強科研團隊內部成員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提高企業科研項目成功幾率。另一方面,全面深化企業內部風險管理制度,嚴格審核前期設計環節的準確性及有效性,最大限度的抵御各類風險的形成與演變。通常情況下,產品的技術方案決定了整個科研項目中的費用風險、計劃風險和技術風險,而產品所應用的工藝技術設備、材料、方法以及試驗規格量等均取決于價產品所采用技術、產品自身復雜性以及總體向分系統指標分解難易程度的均衡性等,若具體技術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大量阻礙性和非確定性因素時,無形中將增加費用風險和計劃風險,因而,應進一步增強對設計評審的嚴格把關,從根本上降低科研項目實際研制過程中所面臨風險。
(四)創新研發團隊組建模式
為進一步促進企業科技研發團隊的整體協作能力,應勇于打破傳統人員隸屬于各自專業技術部門的常規,將長期致力于同一科研項目的相關人員進行凝聚,使其共同組建為一個團隊,設立共同的利益目標,既能夠在科研團隊之間建立起相互團結、相互協作的關系,又能夠對企業傳統激勵機制和優勝劣汰機制進行有效保留。
(五)加強科研項目的立項可行性論證
若企業要達到對科研項目的立項可行性論證,應從廣泛調研、精確策劃、知己知彼以及科學組織等多個方面入手,做好科研項目中的調研基礎和雙方了解工作,并對國內外技術發展趨勢進行系統性把握,總結并掌握市場需求變化的整體規律,通過更加精準的判斷和預測,指引企業科研項目中立項選題、科研方向選擇、成果指標制定、時間進度安排、合作單位選擇以及人力經費投入等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工作策劃與組織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科研項目的成功是企業技術進步的充分體現,研發質量決定最終整體項目的績效,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企業科研項目活動開展過程中質量與效益的雙重獲得。為進一步激發企業基層科研創新活力,營造創新氛圍,當地政府部門應加快完善對企業科研項目經費配套設施,大幅減輕企業財務負擔,同時企業還應從自身做起,自覺地建立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促使科研項目管理努力朝科學化、規范化以及制度化方向發展,調動創新主體和科研人員積極性,激發創業創新活力。
參考文獻:
[1]王玉.企業科研項目研發激勵機制研究[A].決策論壇———系統科學在工程決策中的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5.78-79
[2]于娜.以項目管理人為中心的高校科研項目管理機制研究[A].中華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醫學科學研究管理學學術會議暨2012第四屆全國醫學科研管理論壇論文集[C].2012.56-57
[3]秦建偉,陳正麗.從科研項目的動態發展過程談檔案的管理[J].浙江檔案.2015,11(08):341-343
作者:張延峰 單位:廣州中國科學院軟件應用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