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統戰學學科建設論文2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
一、主要做法
統戰學學科建設是一項從無到有的開創性事業。統戰的理論要成長為一門完整的學科,必須厘清統戰學學科建設的研究對象和重點領域,必須有更多的專家和學者參與其中,有更多的理論成果支撐。為此,就必須整合資源,形成強有力的專門研究的團隊。學院領導經過反復思考與調研,首先決定在社院成立專門的研究部門———教研部,將對統戰學學科建設感興趣且有一定科研實力和科研水平的副教授、博士集中到一個處室,通過整合本院的科研力量來加強統戰學學科建設的研究。其次,建立面向全國的統戰學學科建設課題招標制度。學院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每年撥出5萬元面向全國進行統戰學學科建設的課題招標,吸引全國其他科研機構的知名學者參與研究,將全國其他地方從事統戰學學科建設研究的專家、學者的力量與我院的科研力量進行一個有機的整合。再次,要求我院的學報每期開設專欄,通過約稿、采稿等方式整合部分統戰學學科建設的研究力量,與一些知名學者和科研機構建立長久的聯系合作。
(二)凝聚共識、加大對統戰學學科建設的宣傳力度
統戰學學科的建設要取得成功,必須得到全社會的廣泛支持和認可,必須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動員得到全社會特別是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認可才可能建立。因此,加強宣傳,凝聚全社會對統戰學學科建設的共識,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院領導通過自身的影響力,積極加強了與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社科規劃辦、省社科聯及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等機構的聯系,希望他們能夠動員其他知名專家和學者參與統戰學學科建設的研究。同時,我院還積極召開了各種形式的有關統戰學學科建設研究的學術沙龍,通過約請全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顯著的專家、學者來社院講學,與他們共同探討統戰學學科建設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在探討中學習,在辯論提問中形成統戰學學科建設的共識。
(三)確立統戰學學科建設的重點,用重點攻關
的方式推進統戰學學科建設統戰學學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的范圍和要素非常豐富。如何將有效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解決統戰學學科建設的關鍵問題,達到助推統戰學學科建設的目標是我們應該重點注意的一個問題。面對社會上有關統戰學學科建設推進的各種建議,我院決定將統戰學學科建設的必要性、科學性作為統戰學學科建設的研究重點。在課題招標及立項過程中,也嚴格貫徹這一決定,將統戰學學科建設的必要性、研究對象與重點領域及與其他學科建設的關系作為學院統戰學學科建設的重點攻關方向。同時,在各種研討會及學院行政會議上,也多次要求本院及有關聯的其他社會科學研究專家將此作為一個重點,強調只有解決了統戰學學科建設研究對象的特殊性、科學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為統戰學學科建設的推進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取得的成效
經過一年多實踐,統戰學學科建設在課題研究、論文數量和宣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通過課題招標的方式吸引了中南大學、湖南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甘肅省委黨校及其他兄弟社院的積極參與,在2013-2014年度統戰學學科建設招標課題中立項和完成了《統戰學的理論基礎研究》、《統戰學的學科性質和知識體系研究》、《統戰學的基本范疇和主要范式研究》、《統戰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研究》和《統戰學學科發展現狀及其建設路徑研究》五個課題的研究,初步解決了統戰學學科建設的一些理論問題。在2014-2015年度統戰學學科建設社會招標課題立項工作中,又立項了《統戰學學科結構層次和基本規律研究》、《統戰學學科建設的支撐體系研究》、《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戰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研究》、《統戰學的研究對象和重點領域研究》、《統戰工作實踐與統戰學學科建設的發展研究》五個課題,重點對統戰學學科建設的一些基本問題展開進一步的研究。二是利用學報平臺,推出統戰學學科建設研究成果。在學報開設“統戰學學科建設”欄目,每期推出1-2篇研究文章。2013年,推出了統戰學學科研究的專題論文12篇,2014年,又專門推出了統戰學學科研究的論文7篇。年底,將組織力量將近兩年來學院有關的統戰學學科建設的研究成果匯編成冊,結集出版統戰學學科建設研究文集,集中展示研究成果。三是多方互動,促進統戰學學科建設課題研究。為進一步提升統戰學學科課題的研究水平和質量,科研處專門聘請了劉新庚教授、吳克明教授加強對統戰學學科研究的指導,強化了院學術委員會成員的參與。同時,還積極利用三湘統戰網和學院網站,宣傳統戰學學科建設動態和成果。在三湘統戰網“社院建設”欄下相關信息近10條,在學院網頁“科研動態”介紹學科建設信息和成果的信息20多條。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統戰學學科建設的過程中,在科研重點、水平和研究機構的參與力度上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課題研究重點不夠鮮明,存在重復研究的現象。當前統戰學學科建設的重要問題是明確其研究對象的特殊性、科學性,通過明確其研究對象、范圍、構成、功能及作用,在全社會形成統戰學學科建設的共識。但在現在完成的系列研究成果中,存在歷史經驗闡述過多,而對研究對象的特殊性、科學性及不可替代性的論述不足的問題。二是成果研究質量有待提高。在我院統戰學學科建設推進的過程中,雖取得了一定數量的理論成果,但這些成果一般都是發表在省級刊物上,沒有在重要權威刊物或報紙上發表,人大復印資料、新華文摘的觀點轉載都鮮有提及和發現。三是統戰學學科研究工作者的積極性有待提高。在我院統戰學學科建設的推進過程中,雖然成立有專門的研究機構,但除初期提供了部分研究成果外,學院科研人員多數忙于其他課題的研究,對統戰學學科建設研究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存在明顯的不足。還有就是我院統戰學學科建設的招標課題和學報統戰學學科建設的專欄參與的人員還是太少,學部委員、學科建設知名專家的參與更是為零,難以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形成強有力的推動力。
四、努力的方向
第一,繼續加大對統戰學學科建設的投入,完善統戰學學科建設招標課題的管理制度。為增加統戰學學科建設招標課題在全國的影響力,一是要進一步增加統戰學學科建設招標課題的經費投入,建議在現有統戰學學科建設招標課題數量不變的基礎上提高每個課題的研究經費,向省重點哲學社科基金經費的撥付標準靠攏。二是要健全統戰學學科建設招標課題的管理制度,建議進一步科學規劃統戰學學科建設投標、中標制度,要求每一個統戰學學科招標課題必須有3份以上的投標書才實行中標評審,參與投標者數額達不到最低要求則暫緩該課題的實施。統戰學學科建設課題結題不但需提供2萬字左右的研究報告一篇,而且還必須在CSSCI期刊上一篇。三是可以有選擇地實施統戰學學科建設課題的委托研究。學院可以根據統戰學學科建設的需要,將關鍵課題交由在學科建設研究上有突出成就、愿意支持統戰學學科建設且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任職的知名教授、專家研究,進而帶動更多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家參與統戰學學科建設的研究。
第二,繼續擴大統戰學學科建設的宣傳,凝聚更多的共識,動員更多的力量參與統戰學學科建設的研究。學院應充分發揮派無黨派人士聯合黨校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統戰學學科的建設,使統戰學學科建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視。一是積極加強與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聯系,通過他們的力量進一步推動統戰學學科的建設。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對于統戰學學科的建設是極為重視的,又地處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與中央統戰部、國家教育部、學位辦及各知名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有著緊密的聯系。加強與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聯系,能使我院的統戰學學科建設獲得更多的宣傳機會,得到更多的專家、學者的支持和認可。二是積極加強與湖南省委統戰部、宣傳部和社科規劃辦的聯系。學院應通過多方協調,取得省委宣傳部和社科規劃辦的支持,通過省社科規劃辦將統戰學學科建設的基礎課題以每年1-2個的形式納入全省哲學社科的重大招標課題,動員湖南哲學社會科學界的精英參與研究。三是積極發揮學院力量,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推進統戰學學科建設。我們要在學院有關統戰學學科建設研究學術沙龍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就統戰學學科建設的重大問題召開全國性的統戰學學科建設研討會,邀請全國在學科建設上有突出成就的知名專家和學者參會,形成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應對學院的科研力量進行進一步的整合,用成果系數加權的方式將統戰學學科建設的研究成果納入科研骨干力量的職稱評定與考核,激發學院員工對統戰學學科建設研究的熱情與動力。
第三,強化創新,擴大推進統戰學學科建設的路徑。統戰學學科建設是一項獨創性非常強的工作,要在社會科學日益發達的今天將其建設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體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推進統戰學學科建設,既要采用傳統的方法,又要另辟蹊徑,走出一片新的天地。在統戰學學科建設的過程中,人才是關鍵,建議學院選送科研實力較強、對統戰學學科建設有濃厚興趣的同志帶任務去中國社科院、中共中央黨校和北大、清華、人大等知名學府進修,在知名教授、專家特別是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任職的學者的指導下完成對統戰學學科建設相關課題的研究。其次,建議學院學習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與山東大學聯合辦學的經驗,在湖南本省選取有一定科研實力的高校開展統戰學學科人才的培養,進一步擴大統戰學學科建設的影響。再次,充分發揮學院聯系廣泛的優勢,多與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派無黨派人士中的知名教授、專家和學者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通過他們將統戰學學科建設的建議反饋給相關職能部門。最后,就是必須積極借鑒其他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的經驗和成果。新的學科的誕生,總是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的理論積累與理論準備。在統戰學學科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應在關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最新趨勢、最新動向的基礎上,積極借鑒教育學、社會學、公共管理學等新興學科建立和發展的經驗,與時俱進,努力探索,尋找出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戰學學科建設的新路徑、新方法。
第二篇
一、觀點綜述
通過對以上相關文獻的學習、整理、分類、歸納總結和研究,筆者認為,國內學術界對于統戰學的相關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于研究、建立統戰學的意義
關于統戰學研究,蔡世藩等認為,此舉“是實現中國共產黨的總路線、總任務的需要;是增強統戰意識,提高統戰理論修養的需要;是指導新時期統戰工作的需要”,“有利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統戰理論;有利于把直接的統戰經驗上升到自覺的理論;有利于我們解決統一戰線的新問題”。學界皆認為統戰學的建立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丁三青等認為,建立統戰學“是統一戰線客觀規律的反映;是時代的呼喚;是統戰工作科學化的必然”。許通、龔繼民、羅振建、李小寧等圍繞“統戰學納入國家學科的必要性、可行性”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確立統戰學學科地位是深化統一戰線法寶規律性認識的迫切要求,是實現統一戰線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是提高統一戰線文化自覺的迫切要求,是推動社會主義學院正規化建設的近切要求”,是“健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的需要;提高統一戰線學學科化水平的需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的需要;加強統一戰線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對統戰干部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潘越、林少紅認為,加強統戰學學科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需要,也是貫徹中央精神,提升社會主義學院“三個基地”作用的需要”,“有助于推動學科的發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有助于為新世紀統一戰線工作的科學化,更好地為實現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服務;有助于提高統戰文化自覺,更好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
(二)關于統戰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和方法
在統戰學的定義方面,學界的觀點大同小異,主要有“科學”和“理論體系”觀。丁三青、方國澄等認為,“統戰學是反映統一戰線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是研究階級力量和社會力量配置的科學”,是“一門研究協商關系的科學,研究統一戰線戰略策略的科學,研究各種社會力量最佳配置的科學”,“是研究無產階級自身團結和同盟軍問題的科學”。王世豪、李小寧認為,統戰學是“揭示統一戰線產生、發展變化客觀規律的思想理論體系”,是“關于統一戰線存在和發展的本質及其規律的理論體系”。確定統戰學的研究對象,是建立統戰學的首要條件。學界對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基本呈現兩種觀點。王世豪、蔡世藩等認為,統戰學的研究對象是無產階級自身團結與統一和同盟軍問題。曹志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化,指出還“包括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問題”。其他學者則否認了上述觀點,認為統戰學的研究對象是“統一戰線產生、發展、消亡、自身建設的規律”。如林志寬認為,統戰學研究對象是“統一戰線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客觀規律”,顧歧山認為“統戰學是關于統一戰線產生、發展及自身建設規律的科學。”丁三青等認為,統戰學的研究對象應是統戰領域的特殊矛盾,包括統一戰線在無產階級實現其總任務的不同歷史階段的特殊運動規律等。羅振建、龔繼民、李小寧、劉新庚等也秉持了相似觀點。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皆以自身研究實際為考察,從宏觀和微觀,抽象和具體角度進行了論述。如以華毅、閻志民、蔡世藩、羅振建等為代表,從宏觀(抽象)層面提出了“理論聯系實際;發展戰略研究;建立信息網絡;貫徹“雙50百”方針;階級分析;立足實際,著眼中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分析綜合,抽象具體;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等研究方法。丁三青、許通等從微觀(具體)層次,提出了“現狀調查方法、泛科際融合方法、文獻研究方法、比較分析方法”等。
(三)關于統戰學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疇和基本任務
統戰學的基本原理方面,羅振建認為有“九個方面”,即統一戰線的本質、產生和發展;領導者、同盟者和敵對者;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標;結構和功能;基本規律;戰略和策略;實踐形式;統戰思想;地位、作用和消亡。曹志認為是“統一戰線的概念和涵義;根本指導思想;研究對象和任務;內部矛盾和運動規律;發生、發展和消亡;內部的團結統一和同盟軍;對社會力量的配置和協調;功能和作用;原則和方法;領導權;在革命和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國內統一戰線和國際統一戰線等。”許通,龔繼民則認為應涵蓋“六個方面”,即“一致性與差異性是統一戰線存在發展的基石;領導權是統一戰線的核心;爭取人心凝聚力量是統一戰線的根本職能;大團結大聯合是統一戰線的永恒的主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統一戰線的存在發展的價值所在;合作共贏是統一戰線持續發展的條關于統戰學的基本范疇,主要有“三范疇”、“六范疇”、“九范疇”三種觀點。如王世豪等、中央社院理論學習中心組主張的“合與分;同與異;領導者與同盟軍”三個范疇。許通、龔繼民提出的“政治聯盟、一致性與差異性、領導者與同盟者”三范疇。蔡世藩等認為的“統一戰線與民主政治建設;統一戰線與經濟建設;統一戰線與文化建設;統一戰線與民族、宗教問題;統一戰線與祖國統一;統一戰線與維護世界和平、謀求共同發展”六范疇說。羅振建所持的“共同利益和團結合作、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標、結構和功能、求同和存異、原則性和靈活性、團結和斗爭、戰略和策略、實踐形式和思想、領導者和同盟者”九個范疇。在研究任務方面,林志寬認為,統戰學要闡述統一戰線自身的基本理論原則、闡述處理統一戰線內容各方面關系的基本政策原理和闡述處理統一戰線內部各方面關系的政策原則。有論者認為,統戰學的研究任務主要是科學地確定統一戰線在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的地位;外部條件;內部關系;結構、層次和形式;基本原則和政策。有論者認為,統戰學的基本任務,是進行統戰學原理研究,如基本含義、研究對象及其基本任務、基本范疇、指導思想;方針政策;統戰工作;分支學科等。有論者認為,統戰學研究任務應是“揭示統一戰線的基本矛盾及其運動形態,把握其運動規律;研究其發展歷史,總結其歷史經驗,繼承和發揚其優良傳統,發揮其獨特的政治優勢;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黨的領導人關于統一戰線的思想,逐步形成統戰工作的基本理論;緊跟時代,與時俱進,推進統一戰線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研究相關學科,吸收有益成分,豐富統戰學理論體系”。
(四)關于統戰學的學科屬性、學科歸屬和學科特點
在學科歸屬方面,學界基本認同應歸在法學一級學科門類下,主要分歧在于是歸于“政治學”,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例如,華毅、羅振建認為,統戰學是政治學的一門新學科,屬于政治學的范疇。其他學者,如林志寬、蔡世藩、丁三青、莫岳云、劉新庚等認為,統戰學應設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面,成為其二級學科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組成部分。除了上述觀點,還有論者認為,從統戰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理論生長點看,統戰學具有明顯的交叉科學特性。從統戰學的分支領域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看,其交叉科學特性則更加明顯。統戰學學科歸屬也不是絕對的,隨著統戰學學科發展,其學科歸屬也會發生改變。在學科特點方面,蔡世藩等認為,統戰學的基本特點有“科學性、歷史性、實踐性”,曹志認為統戰學具有“科學性、實踐性、可操作性、國際性”四方面特點。丁三青等認為,統戰學具有很強的“黨性和階級性、實踐性和應用性、歷史性和時代性、綜合性和滲透性”。羅振建認為,統戰學學具有“政治性、普遍性、歷史性、實踐性”的特點。
(五)統戰學的學科體系結構以及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
統戰學的學科體系,是“由統一戰線的一些基本范疇和原理按照一定的基本原則組成的知識體系和邏輯系統,就是統一戰線學的學科體系”。李小寧認為,作為一門學科,統戰學應由三部分組成,即:學科概論,即統一戰線學概論;歷史,包括通史(即統戰史)和專史(學科史);統一戰線(新時期)各個工作領域的理論和政策。2012年,他進一步指出,統一戰線學作為一級學科下設7個二級學科:統一戰線理論,統一戰線史,政黨統戰學,民族統戰學,宗教統戰學,社會(階層)統戰學,海外統戰學。丁三青等認為,統戰學的學科結構應包括“學科論、實踐論、組織、方法論”等部分。龔繼民認為,統戰學的學科結構己經初露端倪,即由統戰學原理、統一戰線思想史、統一戰線發展史、統一戰線方法論以及統一戰線分支領域學科等構成。莫岳云等認為應包括“統戰學的理論基礎;統一戰線學的基本原理(包括基本范疇、基本問題、基本規律);統一戰線史;統一戰線政策與策略”。熊必軍認為,統戰學學科體系應由“統一戰線的理論學科、統一戰線的應用學科和統一戰線的方法論學科”三部分組成。統戰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也是學界所關注的,根據閻志民、羅振建、莫岳云等的相關研究,可以歸納如下:統戰學與科學社會主義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統戰學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統戰學和政治學兩者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統戰學是政治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統戰學與策略學關系密切,但統一戰線不同于策略手段,二者的范圍也不同;統戰學涉及到政黨和階級問題,但又不同于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和階級理論;統戰學與統一戰線科學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統戰學的理論基礎,而統戰學對哲學的豐富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統戰學與中共黨史學科交叉又相對獨立。
(六)推進統戰學學科建設的對策建議
在如何推進統戰學的學科建設方面,許多學者提出了諸多建議,主要涉及平臺、載體、人才、教材、政策支持、學術氛圍營造等方面。如林志寬提出要建立統戰學的研究機構和研究組織;創辦統戰學的刊物;組織統戰學的研究隊伍;編寫統戰學教材,撰寫統戰學專著。龔繼民建議充分認識統戰學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確統戰學學科建設的基本內涵;加強統戰學學科專業組織機構建設;加強統戰學學科專業人才隊伍律設;加強統戰學教材建設。丁三青主張,要在現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碩士點、博士點招收統戰學方向的研究生;圍繞學科建設開展統戰學學科本體性研究;要組建統戰學學科團隊,培育學科帶頭人,努力爭取國家學位政策和學科政策的支持。許通認為必須“借鑒其他學科建設的成功經驗;建立和完善統一戰線學的研究機構、教學單位、學術社團、報刊雜志;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相關部門對統戰學學科建設的支持;加強統戰學學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潘越認為,要在“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創建學科基地、營造學術氛圍”等方面下功夫。王銳也對此提出了若干建設性對策。在統戰理論學科化的路徑方面,學者們也建言獻策。賈小明認為要具備“學術研討與輿論準備;分目標逐步推進;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兩頭努力;爭取碩士點和博士點建設”等。羅振建建議“成立統一戰線學學科建設機構;擬定和報送把統一戰線學納入國家學科的論證報告;把統一戰線學納入全國地方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學科;把統一戰線學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社科院所、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計劃;加強把統一戰線學納入國家學科的聯系協作;加強把統一戰線學納入國家學科的研究宣傳”。祝遠娟認為要從凝煉研究方向;注重對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的吸收;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加強社會主義學院的教學體系的建設等方面著手。此外,還有論者就統戰學研究范式、社會功、目標管理、學科建制、學科構建的背景及條件諸問題進行了研究。
二、關于統戰學學科建設研究的思考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對改革開放以來的統戰學學科建設研究呈現出視野寬廣、方法多樣、熱點突出、層次深入、基本問題觀點一致等特點,充分說明了國內學術界對于統戰學學科建設的關注。總體而言,構建統戰學理論體系的任務還遠未完成,統一戰線作為一門科學的獨立學科地位還未能確立。筆者認為,統戰學學科建設研究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首先是基礎理論研究相對薄弱,作為統戰學基拙理論的基本概念、范疇、基本原理在學術界尚未展開深入、系統的研究、探討,對統戰理論體系與統戰學理論體系的聯系與區別認識模糊,一些概念和范疇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定論;其次是子系統即分支學科的研究相對薄弱,例如統一戰線利益學、統一戰線政策學、統一戰線結構學、統一戰線人才學、統一戰線運籌學、統一戰線方法論等。筆者認為今后應進一步深化統戰學學科建設研究,進一步深化多學科、高層次、系統性、整體性研究。我們要積極響應中央社院發出的“建設中國特色的號召,全面推進統戰學學科建設研究,力爭早日建成統戰學!
作者:周述杰 朱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