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戲劇表演中形體動作的分寸拿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形體動作是戲劇表演中必不可少的,形體動作唯有與情境和人物形象等要素相匹配才能確保呈現出最佳的表演效果,因此在戲劇表演中形體動作如何運用成為表演者應當注意的問題。本文主要對戲劇表演中形體動作的分寸拿捏進行闡述,分析戲劇表演中形體動作的特征與重要作用,希望能對戲劇表演水平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戲劇表演;形體動作;分寸拿捏
形體動作是指富有形體特色的身體動作,演員的形體動作不能隨意與過度,避免在戲劇表演中出現畫蛇添足的問題。應當圍繞劇目角色的內心世界控制形體動作,確保形體動作有思想、有分寸,從而向觀眾傳遞劇目的主題與內涵等重要信息,幫助觀眾了解與認識戲劇角色,獲得真實性體驗。
一、戲劇表演中形體動作的特征
(一)塑造人物形象戲劇表演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多種舞臺要素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而形體動作要素不僅承擔著表演任務,還發揮著展現劇目角色的個體特征以及向觀眾傳遞情感信息等作用,有利于增強戲劇的感染力與震撼力。
(二)交際性形體動作包括神態與肢體活動等,可直觀地向觀眾傳遞信息,促使觀眾及時了解劇目角色的情感與情緒變化,也能準確地呈現出劇目角色的氣質風度與性格特征。戲劇表演中角色們的形體動作,受劇本劇情與歷史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響,故而表現出明顯的差異,但都是為了溝通交流與信息傳遞。
(三)可塑性不同戲劇表演中的形體動作要求不同,需要表演者根據角色設定精雕細琢,以此強化肢體協調與控制能力,完美地塑造劇目角色。
(四)可視性從信息獲取的角度分析,人們最先關注到的往往都是無聲信息,而人的神情與肢體動作便是重要的無聲信息來源,在戲劇表演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如老人角色的肢體動作相對遲緩,有駝背與身體前傾等站姿表現;而高官通常神情高傲,有仰頭等形體動作表現。形體動作實現了角色性格特征的可視性,而為了達到這一表演效果,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戲劇表演者通常會加大形體動作的幅度。
二、形體動作在戲劇表演中的作用
(一)人物形象塑造劇目中的角色種類多樣,人物形象各有不同,除了借助舞臺布景等外在要素進行烘托外,還需要表演者利用好內在條件,實現情感與形體動作的協調,從而切實發揮形體動作傳遞信息的媒介作用。戲劇表演中信息傳播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體現在形體語言與口頭語言上,形體語言運用得當,對促進信息傳播與提升戲劇表演的感染力等有著重要的作用。戲劇的藝術魅力,需要通過形體動作的美感進行烘托,唯有借助審美形式最大化提升人體各部位的表現力,才能確保外部形態的感染力,最終實現戲劇精華的充分呈現。形體動作看似獨立存在,其實與口頭語言等要素相輔相成,共同實現劇目角色的生動塑造。
(二)表現生活戲劇是人生的一個縮影,是用表演來傳達人生情感的特殊形式。戲劇來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戲劇的主題和內容可反映生活狀態與歷史文化背景等,與實際生活有密切的關聯。而戲劇中的形體動作不僅要體現表演的藝術美,更應當有生活氣息。現實生活中多以口頭語言傳遞信息,肢體語言作為輔助,因此形體動作的幅度相對較小,但舞臺表演中的形體動作,應當經過舞蹈化處理,加大動作幅度,從而滿足塑造人物形象與推動劇情發展等要求。戲劇中的形體動作不能脫離與生活的聯系,不僅需要通過戲劇表現生活,更需要對生活進行藝術性的修飾,以符合大眾的戲劇審美取向。戲劇是詮釋生活的一種媒介,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與其蘊含的豐富的生活之美脫不開關系。因此作為戲劇表演者,應當在形體動作中呈現出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并生動地表達生活中的情感,以引導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三)抒發情感戲劇表演具有明顯的抒情性特征,表演者通過劇目角色的形象刻畫,實現自身情感的有效抒發,并將這種情感外放傳遞給觀眾,以此增強戲劇表演的表現力與感染力[1]。影響戲劇表演者情感變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燈光、音樂及舞臺布景等要素,而形體動作是表達情感的重要載體,更是觀眾第一時間感知到的無聲語言。如表現角色激動的心情時,表演者會通過甩頭等形體動作進行呈現;表現角色在進行思考時,表演者會通過扇動帽翅等形體動作進行呈現。在戲劇表演中,頭部動作與手部動作及道具都成為了抒發情感的工具。
(四)呈現藝術美藝術是用來創造美的,要在生活中取材,通過戲劇表演中的形體動作表現生活的善惡美丑。出色的戲劇表演,會帶動觀眾情感與情緒的變化,并獲得觀眾積極的回應。隨著劇情、音樂及形體動作等舞臺要素的變化,觀眾也會陷入或緊張或愉悅或悲傷的情感氛圍中,這也是感受美的過程。戲劇表演雖然是陳述生活,但是在舞蹈與武術等動作的修飾下,增強了戲劇表現形式的靈動美,從而帶給觀眾豐富的感官享受。
三、戲劇表演中形體動作的分寸拿捏
(一)做到剛柔相濟要想充分表現劇目內容,就要求表演者的形體動作體現出虛實結合的特點,靈活控制并適度呈現,從而確保戲劇表演的真實性。表演者應當注意形體動作的適度與協調,注重造型美,其一是為了幫助觀眾看懂內容,使觀眾獲得更多美的感受,其二是為了增強表演的藝術魅力,促使表演更加精彩[2]。戲劇表演者的形體動作應當適度、協調,同時又要豐富,不能過于單調與僵硬,不能收放不自如,否則會出現表演節奏不對等問題,導致觀眾產生視覺疲勞,從而無法繼續觀看。而過于做作的形體動作,不利于展示形體美與完成表演任務。在戲劇表演中,形體動作要求做到動靜結合以及剛柔并濟,要謹慎地加以控制。身體各部位要處于放松的狀態,但形體動作也不能隨意,應當緊密圍繞內心體驗與角色特征,做到隨心而動、隨情而動,以及做到揚長避短,明確拿捏形體動作的分寸。戲劇表演中的形體動作尤為關鍵,作為專業的戲劇演員,為了能夠呈現出剛柔并濟的形體動作,在日常鍛煉中應當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通過舞蹈基本動作鍛煉強化形體協調性。戲劇表演尤為注重基本功,因此加強舞蹈基本動作的訓練尤為重要,要側重自身形體動作的協調性,確保合理地展現形體動作。二是通過動作臨摹訓練逐步增強形體動作的感染力。不同劇目的角色形象不同,表現出的步態、體態及動作等也存在差異,可以觀看經典劇目演出的視頻資料,模仿專業戲劇演員的形體動作,從而積累更多的動作表現技巧與經驗。作為戲劇演員,應當將人體作為創作材料,靈活適當地運用身體各部位,以滿足劇目角色的呈現要求。三是通過動作想象訓練強化創新能力。前期要了解舞臺場景的布置,了解特定的舞美設計環境對演出的要求,并通過想象提升形體動作的創新性,加強對形體動作頻率與幅度的控制,以進一步滿足戲劇舞臺表演的要求。
(二)整合意識與下意識對戲劇表演中的形體動作進行控制,應當做到意識與下意識的有機整合。戲劇表演忌諱即興發揮,這樣會擾亂情境,打亂節奏,無法準確地呈現角色形象及其內心世界。因此應當圍繞角色的內心世界設計出富有真情實感的形體動作,然后要求表演者根據動作設計進行形體動作的具體展現。在表演中,表演者應當將自身情感轉化為外部動作,達到內外部表演協調統一的境界。對形體動作進行控制尤為關鍵,只有保證形體動作的協調與適度,才能充分展現表演內容。觀眾通過演員的形體動作,能夠感受到角色真實的內心活動。要想淋漓盡致地表現劇目角色,表演者就需要意識到角色的個性特征,并通過形體動作下意識地體現出來,以切實發揮形體動作在戲劇表演中的作用和價值。尤其是在細微的形體動作表演中,應當圍繞形體動作的要求激發真實情感,確保情感表達的充分性與形體動作呈現的合理性。如在表現癱瘓老人的角色時,由于老年人的話不多,因此要更注重演員的形體動作表達。而為了充分表現出癱瘓老人角色的內心活動與思想情感,在表演前理解與認識角色以及把握劇情必不可少。癱瘓老人的形體動作受到明顯的限制,一般以上半身形體動作為主,但動作呈現也不能隨意,如角色整體的肢體動作不靈活,便可以在手指或手腕上多下功夫,設計顫抖與甩手等動作,將角色悲傷無奈的內心情感,以及戲劇的悲情基調等完美地呈現出來。細微的形體動作可以多作停留,讓觀眾感受到演員的真實情感,演員應通過意識與下意識的有機統一,將角色通過形體動作由內而外地展現出來。
(三)加強控制大部分戲劇表演者忽視舞臺上的形體動作控制,而更加注重形體動作藝術美的呈現,這是表演者思想意識不到位以及角色處理不理智的直接體現。如部分演員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或是為了表現自己,會在戲劇表演中突兀地添加街舞等怪誕的形體動作,出現該種情況會直接降低形體動作的表現力,戲劇表演的感染力也隨之弱化。形體動作是人物內心的外化體現,心理活動是形體動作的動機與目的,是構成舞臺表演者形體動作的基礎,也正因為此,通過外在形體動作才能感受到角色的內心活動。部分戲劇演員在表演中過于注重自己的身段,而丟掉了舞臺基本功,這樣的演出是毫無意義的[3]。表演者練習的形體動作技巧等,都是為塑造劇目中的角色形象服務的,應以角色的形體動作為主,為角色的形體動作尋找內心情感依據,然后通過分寸拿捏,準確地表現角色的內心訴求。因此在可控的狀態下進行形體動作的創作與展現尤為重要,如此才能確保戲劇演出的高質量與高規格。
四、總結
形體動作在戲劇表演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當下普遍存在演員單純重視形體動作呈現而忽視分寸拿捏的問題。戲劇表演中的形體動作,與舞蹈表演中的形體動作不同,戲劇形體動作源于生活,更服務于生活。如何控制形體動作,實現戲劇人物的生動塑造,不留痕跡地貼近生活,是值得戲劇演員思考的重要問題。作為戲劇演員,應當加強實踐經驗總結,多了解會對藝術效果產生影響的因素,并多做創新處理,加強對形體動作的控制,從而實現自我感受與形體動作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楊絲絲.戲劇表演中表演者形體語言的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8,(7):24-25.
[2]單椋,虞朝崗.戲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運用研究[J].影劇新作,2018,(4):216-219.
[3]曾蘭秋.戲劇表演形體動作的訓練策略分析[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9,(1):102-103.
作者:徐潔 單位:景德鎮市藝術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