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繪畫藝術對戲劇空間創作的啟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傳統意義上的繪畫是二維創作,藝術家運用畫筆等工具,通過調整明暗和色彩等因素來創造豐富多彩的畫面。戲劇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舞臺美術則是由舞臺、布景、道具、燈光等成分以及由空間、形狀、光色、質感、活動等因素所構成的空間與時間的綜合體。戲劇空間呈現出來的是立體畫面,可以看作是“織在時間上的畫面創作”。
關鍵詞:繪畫;戲劇空間;舞臺美術
一、戲劇空間創作風格
繪畫藝術對戲劇空間創作的啟發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創作風格上,每一個時代的繪畫藝術和戲劇創作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而且這兩者有著一種特殊的、似無而可能有的聯系。19世紀上半葉,歐洲經歷了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三個重要的潮流,這些繪畫作品對戲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其不斷走向寫實。藝術作品要忠實地反映社會生活片段,舞臺美術要表現地點和環境,追求地方色彩和歷史考據,建立起三面墻盒式布景和“第四堵墻”的幻覺主義理論,寫實達到頂峰。20世紀初,話劇從西方傳入我國,在舞臺視覺方面,我們也在向西方學習,追求寫實主義,表現幻覺和情感。例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茶館》《雷雨》《駱駝祥子》《天下第一樓》等經典劇目都遵循了現實主義戲劇創作的美學原則。近些年來,北京人藝幾次重排了這些經典的劇目,舞美、燈光、服化等各視覺元素依然采用傳統的寫實主義風格,遵循現實,舞臺畫面富有質感和力量,好似一幅幅現實主義題材繪畫作品,在寫實的光和景中寓有深刻的內涵。圖1話劇《茶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19世紀后期,印象主義為西方現代繪畫別開生面,以莫奈、雷諾阿為代表的印象派繪畫大師重新認識了“光”和“色彩”,他們的作品更具主觀性。此時,戲劇流派出現了象征主義,象征主義重視主觀想象而輕視客觀描繪,強調表現直覺和幻想。20世紀初西方戲劇革新運動中的先驅者阿庇亞和戈登•克雷反對舞臺上的幻覺,推崇和主張舞臺設計使用聯想和象征性的表現手段。舞臺設計的首要任務不再是表現外部的物質環境,而是要表現戲劇的情感內涵和節奏要求,在舞臺上塑造立體空間和活生生的氣氛。20世紀20年代,受構成主義雕塑的啟發,正苦于尋求反寫實演出形式的俄國導演梅耶荷德將構成主義雕塑放大運用到了舞臺上,從而形成了構成主義布景,大幕取消了,燈光不加掩蔽,天幕也搬走了。梅耶荷德認為,劇場性也即戲劇中的假定性是其最基本的因素,賞心悅目的畫面效果沒有什么用處,需要的是擺脫戲劇演出的陳規俗套。立體主義布景受到了緣于20世紀初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的影響,他們把塞尚“要用圓柱體、圓球體、圓錐體來表現自然”這句話當作自己藝術追求的理想。其表現方式為把物象分割成各種幾何形體,然后把物象前后、左右、上下的不同側面同時并列在一個畫面中。表現主義戲劇也是來源于繪畫,它19世紀末出現于德國、瑞典,隨后波及歐洲其他國家和美國,以強烈的主觀意象為特征,強調自我的絕對性,表露了悲觀絕望的消極心理。如同梵高、蒙克等人的繪畫作品那樣,表現主義戲劇用燈光變幻造成各種光怪陸離的夢幻效果,并喜用各種歪曲變形、抽象的舞臺美術手段,以造成能強烈震撼觀眾心靈的舞臺效果。超現實主義作為一種新的思潮涵蓋了多種藝術形式,包括文學、繪畫和戲劇作品,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的特征是各種物體和圖像的不和諧的結合、同時動作、裂成碎片、一種夢的歪曲和非理性的氣氛,一些超現實主義畫家如達利、米羅等都參加舞臺創作。超現實主義戲劇常采用充滿怪誕神秘喻意的布景和道具、強烈刺激觀眾感官的音響效果,以及有一定音樂感但并無明確邏輯含意的語句排列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極簡主義繪畫以最原初的形式展示于觀者面前,讓觀者自主參與對作品的建構。與此同時,布萊希特的史詩劇、阿爾托的殘酷戲劇和彼得•布魯克的“空的空間”的概念使人們重新思考戲劇的本質,設計師既不要準確地復制生活,也不要創造舞臺氣氛,戲劇空間的創造更加強調情節和行動的需要。如劇場大師羅伯特•威爾遜的作品常常以極簡的色塊和線條來表現空間,“他的世界可以說是光的世界,也可以說是極簡的世界;他的戲劇可以說是‘意象’劇場,也可以說是后戲劇劇場”。發展到當代,戲劇空間創作的趨勢是多樣化的,各種風格和流派互相交融、兼收并蓄。后現代舞臺設計的美學傾向是復雜、矛盾和多元,現實主義、象征主義、構成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等同時并存而且互相滲透。后現代舞臺設計并不局限于在一個傳統的戲劇舞臺上思考如何設計,而是超出了舞臺的范圍,與導演一道去探索包括演員和觀眾在內的理想的戲劇空間。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使用新技術、新材料的多種手段和混合手段是后現代舞臺設計的又一特征,斯沃博達善于把最新科技融入到他的設計當中,包括激光、幻燈、電影、電動鏡子以及各種最新的自動控制設備等。喬治•西平在他的設計創作中善于運用高度自由的手段,將歷史元素和當代的各種新材料隨心所欲地并置,從而創作出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
二、戲劇空間視覺構成
通過布景、道具等物質因素在參與戲劇動作發展的過程中給觀眾以美的享受是舞臺設計的一項重要任務。戲劇空間的視覺構成主要探討有序空間情境下的造型美學,其中,形狀、空間、色彩和肌理等作為舞臺設計基本的視覺要素,是視覺詮釋和認知的核心,我們可以從繪畫藝術中找尋到戲劇空間的創作依據。舞臺設計與繪畫一樣,在形式的構造中也具有自身的審美構成要素,包括形狀、空間、色彩和肌理等多種因素。通常情況下,它們被組合成一個整體同時存在于舞臺空間中。形狀是視覺要素存在的外部表現形式,包括點、線、面、體——這都是繪畫藝術中重要的造型因素。羅伯特•威爾遜十分鐘情于在舞臺上使用線條,從他的作品中不難看到其特別注重視覺構成。通過對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研究,他懂得了如何通過各種幾何體、平面和線條來創造宏大的印象。空間是由面圍成的虛空,包圍著空間的各個面的形狀、大小、色彩以及舞臺燈光、音響等因素都將對它產生影響。空間不僅是藝術發生的環境——由物體和形象填充的一片虛空,更是藝術的基本原材料之一,需要人們去把握、研究和塑造。劇場建筑圍起一片虛空,定下長、寬、高的邊界,一如畫家在白紙或空白畫布的范圍之內分割空間,戲劇藝術家在舞臺范圍內分割空間,用布景圍起空間,用道具和演員確定環境。舞臺空間和演員的臺詞一樣,是戲劇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色彩在舞臺設計中是一個最富有表現力的視覺要素,它具有迅速、直接喚起人們情感的作用。材質是布景材料表面的各可見視屬性的結合,包括色彩、紋理、光滑度、透明度、反射率、折射率、發光度等因素,任何材料固有的特質都有其不可替代的表現力。舞臺空間的視覺構成也有繪畫造型藝術構成的基本規律,除了形狀、空間、色彩、材質等視覺要素之外,還有其詩句組織原則,它主要包括統一、平衡、對比、尺度和節奏。
三、戲劇空間動作構成
戲劇空間是隨著演員動作的展開而存在的,有了動作的介入,空間才有了戲劇的意義。阿庇亞認為,對戲劇動作空間的組織體現了舞臺設計的使用功能,這種實用性的需求來自演員,更確切地說是來自劇中角色行為動作的需要。我們在欣賞一幅畫時,除了被它的視覺美所吸引,也被畫中的故事所吸引,因此繪畫藝術中的動作因素也啟發了戲劇空間的創作。阿庇亞認為:“舞臺設計的美學問題主要是一個空間造型的問題。舞臺設計家的任務是要在空間中安排各種形態的相互位置……舞臺布景所占據的整個空間是塑出來的,而不是畫出來的。”動作空間的結構是根據戲劇動作的需要而建立的,它規定了演員動作的實際空間,組織了動作的方位和走位,并確立了動作調度的支點。舞臺設計對戲劇空間的組織就是根據演出文本的情境需要,對動作空間的結構進行精心處理,同時運用布景、道具等實體因素來合理組織這個虛空,從而組織動作、控制動作,為動作的表現提供各種可能性。動作空間的結構要素主要包括區域、支點、路線和轉換。
作者:吳鑫婧 單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