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管理中新媒體新技術的創新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前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眾多高校都在開展“數字化智慧校園”建設,這也促進了高校財務管理向內涵式發展的不斷深入,財務部門作為掌管“錢袋子”的專業技術部門,也意識到僅僅通過提升服務態度和服務意識,已經無法滿足高校發展及改革創新的需求,因此借助新媒體、新技術建立信息化財務服務平臺,成為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文章通過對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過程的分析,提出了新媒體新技術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設計與應用思路,以期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提升財務服務質量。
關鍵詞:管理會計;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運用分析
財務信息系統是學校運轉、發展的“基礎設施”,也是連接學校和師生的重要紐帶與工具。傳統的“面對面”財務管理模式,或通過電腦瀏覽器進行訪問的財務報銷流程比較繁瑣,在一定程度上給師生增加了負擔。在這種背景下,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逐漸成為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實現高校精細科學管理財務工作的重要抓手。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手機終端的普及,以及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人們通過網絡獲得信息的方式已經從傳統的個人電腦逐漸轉向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高校應抓住信息化建設這個“牛鼻子”,統一收費平臺、網上報銷平臺等信息系統,將新媒體、新技術融入財務信息化建設,以“讓數據多跑路,讓師生少跑腿”為工作原則,“搭框架、嵌流程、促管理”是貫徹落實財務管理體系建設的核心與關鍵。
一、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的發展進程
縱觀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的發展進程,可以總結為如下四個階段:起步階段,受規模或技術限制,高校僅有財務管理系統;第二階段,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變為財務管理系統與某幾項業務融合的管理系統;第三階段,嘗試將業務、財務進行一體化整合,由于業務量的加大,導致重復錄入的工作太過繁重。國家財稅制度的改革及風險防控的要求,對財務信息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許多高校開始嘗試做業務、財務一體化整合,這也是現今大多數高校所處階段;第四階段:通過“搭框架、嵌流程”互聯互通,實現信息化智慧管理體系建設,并不斷完善和發展。正是由于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效率較低,并且相關財務收支費用控制管理滯后,導致現有工作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工作的需要。在這種背景下,支持與保障財務中心工作的傳統手工財務報銷模式正逐漸向網上報銷模式轉型。
二、新媒體新技術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設計與應用
(一)建設智慧繳費平臺,構建電子票據一體化系統傳統的收費模式時間跨度大,繳費排隊等待時間長、學生滿意率低,同時資金安全性低、監控成本高等現象嚴重。隨著國家電子票據改革的實施與推廣,高校被財政部指定為實施電子票據的工作試點行業,這也為繳費工作實現智能化、虛擬化、無紙化、高效率提供了契機與外部環境。智慧繳費平臺流程設計思路:①開辟新收費渠道。現在各高校收入收繳渠道日益增多,單位可以開通個人匯款、高校轉賬、銀行網點代收、校園一卡通代收、學費批扣、支付寶及快捷支付、微信支付、第三方網銀支付等。②財務部門進行繳費結算。后臺財務人員核對收費明細表、銀行對賬單、入賬匯總單(實際工作中,單位可以根據自身收費業務特點,自行設計入賬匯總單生成條件,并按需生成)核對無誤后,進行財務入賬;財務入賬完成后,進行電子票據歸檔,結算后開具電子票據。③推送給繳費者。電子票據開具后,可以通過短信、郵件、高校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通知學生;最終學生收到電子票據開具通知后,通過支付渠道、取票小程序、登錄財政服務網站等方式獲取電子票據,若想獲得紙質票據,可到窗口或者自助機進行換開紙質票據操作。從而實現智能、自助、無接觸式的高效率收費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④智慧繳費平臺系統設計。可以由票據管理、開票管理、收繳管理、本地開票通知、取票、對賬管理、入賬管理、電子檔案管理、統計報表等模塊組成,提升收費業務辦理水平和工作效率。⑤電子票據存儲。對產生的電子票據,高校應將本地存儲的電子票據信息備份到云檔案系統,實現兩地存儲,即增加票據檔案的安全性,也確保數據的相互驗證,保障資金安全。
(二)創建“網上報銷”模式,構建服務型財務管理模式傳統報銷模式下,每到報銷工作日高校計財處各窗口站滿了排隊等待財務審核的師生,排隊的時間十分漫長,財務人員一直處于忙碌的狀態當中,工作壓力巨大。以信息化、電子化為手段,以單位“財務核算系統”為依托,將財務系統數據流與業務流進行對接,建立財務移動App,將傳統面對面報銷模式過渡為“一網通”式報銷,達到“讓數據多跑路,讓廣大師生少跑腿”的目的。網上報銷模式主要是單位結合自身業務實際情況,依據國家及本單位財務制度管理規定,將財務日常工作中的借款、報銷、經費執行情況等業務,通過信息化處理,實現在線完成業務申請、預算控制、流程審批、會計稽核、資金支付等過程(如圖1所示)。實際工作中,服務型財務管理模式平臺流程設計思路:①設計本單位的標準化財務審批流程,規范各類支出單據的填報要求。將制度與流程固化到網上報銷系統當中,統一核算標準、規范核算行為。這樣既實現由“人控”到“機控”的風險防控,同時也減輕了財務人員的工作負擔。②設計自動記賬模式。由于票據電子化的全面推廣,為一鍵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奠定了基礎,自動記賬在減輕會計人員工作量的同時,也避免了人工模式下會計判斷的誤差,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實現付款方式電子化,將其與銀行在線支付系統或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相銜接,使得財務人員在辦公室即可實現資金劃轉和報銷,既可節省財務人員的人力,提高資金支付的效率,又可強化資金動態監控。③創新報銷業務模式,實現服務能力持續化目標。實際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移動App、二維碼識別、OCR智能識別、智能發票投遞柜、電子簽章等先進技術,讓財務工作不受時間、空間的制約,業務部門人員可以安全快捷地獲取到各種相關財務信息,方便業務人員移動辦公以及開展個人財務服務,讓財務服務更上一層樓。與此同時,利用OCR技術加強報銷的管控,嚴格把關原始發票的甄別,自動判斷掃描上傳的電子附件,便于審核和監管,提高辦事效率,減輕財務工作量,降低財務風險,實現財務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全環節、全流程管理,構建一個管理與技術有機融合的公開透明、服務便捷、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系統。
(三)財務系統與各類業務系統銜接、實現數據共享實際工作中,大多數高校現有的財務管理系統仍以會計核算功能為中心,沒有以高校作為目標,從宏觀層面提供決策、風險防控等方面的服務支持。以預算管理為例,目前學校內各個業務部門缺乏統一的數據平臺,各類管理信息在傳遞中存在失真與流失現象,無法實現各類經濟業務基礎信息全程追蹤與控制,這也為全面預算控制和財務監管留下隱患。例如學生獎、助學金的發放業務,相關學習成績數據一般由學校的教務管理系統負責提供,申請助學金符合資格條件的基礎信息數據,一般存放在學籍管理系統中。現實中通常是教務處提供學習成績信息,學生處提供學生個人情況信息,財務部門根據各業務部門提供信息審核合格后予以發放。這種管理模式,不但增加各業務部門的工作量,同時也存在人為篡改基礎信息的風險,無形中增加監控成本。隨著眾多高校“數字化智慧校園”建設的不斷推進,如何有效地將財務信息數據與教學、科研、人事、學生管理、后勤保障等業務系統進行整合,達到數據資源高度共享、深度整合,已經成為探索高校內涵建設的重要方向。下面列舉部分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對接思路:①實現與教務、學籍管理系統銜接。財務部門可即時獲取學生休學、轉專業、住宿等在校狀態,相關學生管理部門可即時獲取學生繳納學費情況、享受獎助學金情況,提升學費、宿費催繳、評優、畢業審核等學生管理工作效率。②實現與科研管理系統的銜接。借助指標控制,將科研經費指標共享給教師及科研管理部門,通過這種方式讓相關人員可以實時查詢科研經費可用余額,在報銷單上實時進行預算控制。同時財務部門也可以實時查詢科研進展狀況,加強科研經費的管理。③實現與合同管理系統的銜接。共享后財務及資產管理部門可以在支付款項時,及時查閱關聯合同,調閱合同的付款信息,核實付款條件和付款進度。④實現與銀行在線支付系統相銜接,將報銷付款數據推送至銀行在線支付系統,完成支付程序。數據的共享和集成,在提升工作效率、服務效率的同時,還可以有效防止舞弊行為,清晰明確責任歸屬。最終達到完善高校各類經費管理的同時,實現了財務流程和業務流程的融合。
三、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迅速發展,高校開展財務工作,正在由傳統的“面對面”工作模式,逐漸演變成“一網通”信息化辦公模式。同時財務管理理念也將由傳統的會計核算職能,逐漸向服務型財務管理轉變。未來工作中,應從高校財務管理的基礎和規范著手,以業務為中心,實現財務信息數字化、審批流程網絡化、查詢決策可視化、個人服務移動化目標,切實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帶動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面變革。
參考文獻:
[1]烏婷.高校數字化校園下的學生事務財務信息化建設[J].長春大學學報,2017(06):55-58.
[2]張鵬凱.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提升財務管理能力的實施路徑[J].財務與會計,2016(17):52-53.
[3]朱愛麗,陳長亮.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問題研究及對策——以L大學為例[J].商業會計,2018(10):106-108.
[4]楊怡萌.“雙一流”背景下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研究[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0(01):19-22.
作者:王東 單位:沈陽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