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信用文化價特征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企業信用文化是以“誠實守信”為核心的觀念和信條,是企業及其成員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共同價值觀、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企業信用可以概括為企業將會履行契約和承諾、遵守法律和社會倫理、償還債務的現實性和可能性。企業信用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信用是指經濟主體之間,以謀求長期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建立在誠實守信基礎上的心理承諾與約期實踐相結合的意志和能力,以及由此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行為規范及交易規則;而狹義信用是受信方對于授信方在特定時間內所發生的關于商品和貨幣資金的借貸及賒銷預付等行為的付款或還款能力的總體評價,反映的是貨幣與商品的所有者以還本付息為條件,把貨幣或商品讓渡給需要者使用而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企業信用文化更多指向的是廣義的信用,是關于信用的意識、理念、精神、體系、機制等方面的文化積累。在現代經濟社會,企業信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的基石,沒有誠信的企業文化便缺失了根基,也就沒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一、企業信用文化的重大價值
企業是國民經濟運行的主體,企業信用是整個社會信用的核心。加強企業信用文化建設,是推進企業信用管理,提高企業信用水平的必然要求。第一,其是誠信社會建設的基石。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主體之間市場交換行為越來越廣泛而頻繁,技術經濟的聯系和互動越來越緊密。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如果都能按約行為,維護良好的信用關系,其生產經營就能順利持續發展,良好的社會秩序就會得到維持。近年來,我國企業信用管理從無到有、從被動轉為主動邁出了可喜步伐,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第二,其是企業市場競爭的法寶。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在《給一個年輕商人的忠告》中有一句忠告是:“切記,信用就是金錢。”這是因為:企業生產經營,從原材料的供應到產品的銷售,從合作伙伴到工商、稅務、物價、環保、政法等政府職能部門和行業協會無不與之息息相關。要為企業創造一個生存發展的和諧外部環境,就必須具有以誠相見、遵守市場規則的信用行為。事實上,在市場經濟中,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是信譽和品牌的競爭。而品牌是由信用、信譽凝聚而成的。一個企業失去信用、信譽,也就失去了客戶,從而失去了所有未來發展的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講,信用是企業的生命力;加強企業信用文化建設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法寶。第三,其是管理水平提升的利器。在市場經濟中,企業信用的建設和治理,需要企業和社會兩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社會要建立起信用制度和信用體系,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信用環境;另一方面,企業要主動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加強信用管理,以保證和維持企業較高的信用水平。事實上,企業信用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利器,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創建一流必須補上的一課。第四,其是員工成長進步的向導。企業員工的成長進步是個復合概念,不僅是身體的健康成長,還有專業技能的進步,更有道德情操的提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思說過:“自由市場經濟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證效率,一個有效率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產權和法律制度相配合,還需要在誠實、正直、公正、正義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這個市場。”誠信是市場經濟中一個企業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也是一個自然人必須具備的基本品德。失去了誠信,企業和員工就難以在社會上生存。一個企業的信用好,知名度高,這個企業的員工就有自豪感、榮譽感,與企業共命運的意識也會增強,從而形成企業的凝聚力。同時,每個員工都道德高尚,講究信義、關心企業,奉公守紀、愛崗敬業,自覺地維護企業的信用和聲譽,也就會使企業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企業信用文化的基本特征
企業信用的跨倫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和法律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企業信用文化的綜合性特征。而深刻認識、準確把握企業信用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提高企業信用文化建設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必然要求。特征一:誠信觀念是信用意識最主要的內容,它不僅引導人們的信用行為,并且是形成各種信用制度的基礎、決定企業信用管理成敗的關鍵。中國傳統商業道德認為,誠信乃從商經商之道,誠信是從商經商興旺發達的源頭。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經濟活動中,企業追逐利益本無可厚非,但是追逐利益必須要合乎道義,以誠信為道德支撐點。特征二:以契為要。契約的觀念早在古羅馬時期就已經產生,羅馬法最早概括和反映了契約自由的原則。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契約”一詞出現較少,但古漢語中的“契”字,已相當于契約這個概念。顯然,訂立契約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各自的需要,因為交易者每一方所擁有的全部商品,不可能都滿足自己的各方面需要,但其中的一些商品可能滿足對方的需要。于是,通過契約,雙方各自讓渡了自己的部分產品或所有權,同時又從對方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因此,契約是雙方之間的一種合意,通過契約雙方都擴大了自己的需要。由此可見,以“契”為要的社會性也是企業信用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征三:以“利”為用的經濟性。從經濟學的視角來觀察,現代社會的企業信用,包含信任、償付、借貸、預約等多層內涵,但其本質并未脫離“信用是信任與償付能力”“信用是借貸關系”的理論預設,即信用體現的是一種借貸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信用文化具有顯著的以“利”為用的經濟性,信用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經濟意義。人們之所以要用信用來規范各自的行為,是因為這種社會資源可以避免或緩和人與人之間、不同利益團體之間在利益上的種種沖突,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也就是說,企業信用這種社會資源在轉化為“經濟資本”的運作過程中,能夠極大降低運作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征四:以“法”為基的制度性。國家必須通過立法方式將市場經濟中的交往規則以法律意志的形式加以體現,并以法律強制力加以實現。例如,對于類似美國安然事件那樣的不講企業信用行為,不能只寄希望于單純的信用體系建設來排解,而應從監管失靈或者法律失范的角度進行思考與補救。由此可見,以“法”為基的制度性也是企業信用文化的顯著特征之一。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當代社會,信用問題已經典型地體現為市場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問題。企業市場信用的基礎是法制,故加強信用法制建設就成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最重要的一環。換言之,信用法制建設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法制信用。
三、企業信用文化的建設策略
任何一種文化建設都是一個系統、復雜、持續的過程,從結構上觀察,都有其物質、行為、制度和精神層面上的內容。因此,企業信用文化建設也必須堅持頂層設計、分步實施,從物質、行為、制度和精神層面上一體建設、同向發力,而不能一蹴而就。一是建立企業內控體系,激活企業信用文化建設主體意識。建立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企業內控系統,是企業信用管理的起點,也是企業信用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事實上,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社會信用體系則是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企業一定要提高思想認識,有效激活企業信用文化建設主體意識,從建立企業內控體系為起步,做好企業信用文化建設頂層設計,并將企業信用文化建設的要求有效融入企業內控體系的各個環節,將企業誠實守信理念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二是引入信用管理工具,化解企業信用文化建設重大風險。毋庸諱言,伴隨著企業的市場信用行為,企業的信用風險是客觀存在的。管理、防范不當的話,既有可能造成企業的物質、債務、經濟上的信用損失,也可能造成企業精神、聲譽、形象上的文化損失。所以,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現代流行的企業信用管理工具,用以防范、化解企業信用管理與企業信用文化建設的重大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比如,在企業征信方面,世界最大的數據庫是美國的鄧百氏(D&B)、歐盟最大的企業數據庫名為歐洲大門(EuropeGate),通過這兩個數據庫可對相應企業的基礎數據和信用狀況進行準確查詢;在資產評級方面,穆迪和標準普爾是全世界的權威公司,其可對特定企業的動產、不動產、知識產權以及企業價值進行專業的價值評估和資產評級。三是借鑒中外實踐經驗,豐富企業信用文化建設形式內容。歷經幾千年歷史發展,中華民族在儒家觀念影響下已逐漸將誠信原則演化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倫理道德準則,始終是人們為人、處世、立業的行為規范,成為人們修身養性的至高境界。“言必信,行必果”“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童叟無欺、誠實可信”“誠招天下客、譽必信中來”,這些理念充分體現了我國儒商經營信條的精神實質。明清以來的徽商、晉商正是秉承誠信經營、以信服人的理念,才鑄就了昔日的輝煌。與此同時,作為西方社會文化主流的契約精神,也是企業信用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源泉。契約精神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尊重規則和重視規則的意識,是一種重視承諾與踐行承諾的精神,是一種平等、尚法、守信的心理態度、價值觀念和人格品質,其同企業信用文化的基本原則是完全契合的。四是優化企業外部治理,營造企業信用文化建設良好氛圍。具體來說,就是要以企業信用征信機構為主體,客觀、公正地收集、記錄、制作、保存包括企業的社會信息資源、金融資源、納稅資源、司法資源等方面的信用資料信息,并充分利用現代化互聯網工具建立起覆蓋全社會企業組織的征信體系;要成立由銀行、合作金融機構以及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審計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區域性信用等級評審機構,按照一定的規則對企業實行信用等級作出公正評價;要建設公開、有效的企業信用信息查詢、披露、交換、傳遞、共享機制,并為征信企業、信用中介機構以及全社會提供企業信用采集、調查、咨詢、使用服務;要建立守信收益高、失信成本高的信用獎懲機制,對企業進行有效激勵。此外,政府、行業、媒體要加強企業信用的引導、宣傳和監督,由此不斷優化企業信用管理的外部治理,努力營造企業信用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作者:徐耀強 單位: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