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展示思維過程,培養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最佳年齡,培養小學生創新性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發展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培養學生想象力。例如: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傳統教學中運用了實驗的方法,但實驗過程復雜,操作困難,最后較牽強地把這個圓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引起很多學生對推導出的公式持懷疑態度。現在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把圓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學過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隨著等份份數的增加,把近似長方形的長變成直線的動態過程展現了出來,通過模擬演示,突出了實際操作過程,讓學生經歷了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達到培養智能,啟迪思維的目的。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抽象知識,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同樣可培養學生多向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打下基礎。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訓練,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教學手段對于重難點都是通過反復練習等題海戰術來解決,學生對于重復進行同樣的問題會感到枯燥乏味、心煩意亂。這樣不僅浪費了時間,事倍功半,還使學生對數學失去了興趣。因此,這種方式往往會出現得不償失。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可以處理其他教學方法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如:利用電子白板可進行游戲、選擇、拼圖、搶答等形式的練習,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練習題型單一枯燥的問題。在教學完《6的乘法口訣》后,設計了一項有趣的游戲,一群小動物要到公園去玩,可是一路上要經過很多卡口,每經過這個卡口,就要回答提出的問題,每個問題都回答正確后才能順利到達目的地。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通過這個游戲,變原來枯燥的計算練習為輕松愉快的過關游戲,學生不僅在游戲中鞏固了6的乘法口訣,還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效率。因此,優秀的課堂、高效的課堂更能使學生集中精力去學習,在節約了大量時間的同時也增大了課堂的容量,教師可以利用這“多”出來的時間進行一些題型的訓練。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節省時間
傳統教學手段使老師在板書以及學生展示時浪費了大量時間,但是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縮短很多時間、提高課堂效率。當然現代信息技術的優越性不僅僅體現在實物投影上面。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將預先備好的課非常緊湊的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更加快速的獲取知識,而不必在等待中浪費掉時間,這也是高效課堂的一種體現。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圖形、聲音、動畫等,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方法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利用計算機演示圖形變化,模擬實驗過程或思考過程,能將教學內容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減輕師生的負擔。巧妙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直觀生動地展示圖形的變化,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教與學充滿了生機,使學生學得主動、記得牢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
四、總結
總之,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手段,同時也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得到創新。恰當地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充分發揮教學過程的最大功效,大大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這也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的必然需求。
作者:殷鳳余 單位: 臨沂市蘭山區新橋小學
(二)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應用方式生硬,缺乏教學認識。很多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只是表面上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但其本質跟以往的在黑板上板書沒太大的區別,學生照樣沒能通過信息技術理解授課內容。而且信息技術運用要靈活,課本中有些章節適合運用信息教學,有些章節更適合傳統的教學方法,在這種不同的內容教學中,要靈活變通,把握教學時學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利用教學資源,而不是一味地用了某種方法之后就不分環境一直使用下去,不顧效果。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師技術能力落后。有些老師思想守舊,對新生事物有抵觸心理,對舊事物不忍拋棄,不愿意嘗試新的手段、新的技術。他們認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不需要花時間去鉆研自己不擅長的新技術。學生可能對這種手段很好奇、很喜愛,反而教師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所以,教師的思想觀念一定得先轉變過來,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利用信息手段,帶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新的課堂環境。
3.實踐方式單一,缺乏結構性改革。雖然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是大多數教師只是在知識的講述上利用了多媒體,把它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沒有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講課結構等關鍵的部分做出改革,這恰恰是最核心的部分,在信息課堂上,學生和教師應該是雙向交流,加強互動,這樣學生才能更快、更牢固、更歡快、更主動地接受新知識。
二、加強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具體方法
1.教師應靈活利用多種類型的教育媒體。信息技術說到底只是一種教學的工具,課堂的核心主體還是老師和學生,教師應當考慮如何把這種工具運用得合理得當,如果太依靠這種工具,在電腦上將課件放映一遍,不僅起不到原本的作用,反而會讓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理解,沒有起到課堂真正的作用。教師應該在充分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把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的優點相結合,靈活授課。
2.加強教師的技術培訓。現在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教師的自身技術能力落后,不能完全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需要使用其他技術人員設計的課件來講自己的課,教師不能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設計課件,這樣就不能把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目的體現在其課件中來,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教師參加一定的技術培訓,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創作自己的教學課件,這樣才能提高教師授課的效率,也有利于教師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教師原本的教學目的,體現出其教學思想,更好地把握課堂流程的走向,也能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職業自信心,發揮出信息技術的真正能量。所以教師的技術能力也是信息技術在課堂應用中很重要的因素。
3.促進課堂內外師生間交流。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發達的今天,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數學的教育教學中絕對不僅僅限于課堂,無論從學生角度還是教師角度,其交流一直可以從課堂延伸到課堂以外,老師和學生可以借助這一手段不間斷地交流,消除了空間限制,增加了學生與教師接觸的時間,而且學生和學生也可以借助這一渠道交流,老師之間也可以交流教學經驗,只要應用得當,這種互動也可以從課堂搬到課外,讓學生學習知識不再受課堂限制。另外,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除紙面作業之外的可以在網絡上解決的任務,這樣,讓學生對信息技術也有一定的了解,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一條新的途徑。總之,只有加強了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教師才授課才更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流程,提升教學的質量。
作者:羅開和 單位: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章馱中學
(三)
一、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信息技術可以為我們的教學提供豐富的圖像及聲音信息,創設學生樂學、愛學的學習情境,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比如,在進行“分數的初步認識———幾分之幾”的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小明在家過生日的視頻,視頻中小明一家共有四口人,他想把這個蛋糕分成四等份,于是從蛋糕中間切一刀,又在與第一刀垂直的方向的中間切一刀。這樣,蛋糕被切成了四等份,每人分一份。視頻放到這里,學生很興奮,看著分生日蛋糕的場景想到自己難忘的時光。教師借機引導學生,總計四個人,每人分得一份,那就是總數的四分之一,讓學生深刻理解了幾分之幾的含義。
二、運用信息技術揭示數學規律,突破教學難點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數學教學,根據教材的內容,把靜態的信息動態化,直觀展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使教學活動充滿生機,學生學得主動,加深了對知識的體驗和感受,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從而有效做到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比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為突破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關系的教學難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特點,幫助學生釋疑解難。具體做法是:“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計算過程展示,先是在電子白板上畫一個圓,讓圓在白板上轉一圈測出周長,再用這個圓的直徑測出這個周長有多少個直徑,發現有三個多。是不是所有的圓都有這樣的規律呢?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驗證,得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通過動態演示,將枯燥的數學、靜態的信息轉化為活動的、直觀的數學語言,激發學生靈感,突破教學難點。再如,在進行“認識時間”的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設計動畫課件,用來展示鐘表上時間的讀取方法。教師通過控制表針的轉動情況,讓學生認識時針、分針、秒針。比如,讓分針和秒針不動,只讓時針轉動一周,這樣走過的時間就是24小時,一圈一共是24格大格,那每一個大格就是一個小時。同樣道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認識分針和秒針,認識分秒的概念。通過鐘表的表針的轉動方向,讓學生理解順時針和逆時針的含義,理解數學規律,科學解決教學難點。
三、運用信息技術聯系生活實際,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
小學數學知識很多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我們數學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接觸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數學,以便學生有興趣、有能力探究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難題。在擴大知識面的同時,提高了數學運用能力。比如,在進行“比例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組有關比例的實例:身高與雙臂平身的長度之比1:1,腳長與身高之比越是1:7等等,通過這些比例,讓學生了解了生活中的自己,并通過這些比例關系,使學生體驗到生活處處皆數學,處處要用數學,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應用能力。再如,在進行“統計”的教學時,由于時間或學具等因素,教師不可能進行全面、完整的統計探究,教師可以發揮多媒體的優勢作用,設計flash動畫課件,科學揭示統計的數學本質,并能通過課件展示,使學生理解了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有效理解生活中抽獎活動的不可靠性和陷阱設置,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信息量大、難度梯度較高,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比如,習題類型的設定,習題難度的體現,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數學教學方法,很好地完成了這一教學任務,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在進行“單元測試題”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訓練的題目,利用鼠標筆圈點關鍵詞,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通過對比啟迪學生數學思維,再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師的解題思路分析,通過一步步的引導給學生逐步分析解題的難點,使學生學有方法,訓練有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學生訓練的結果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臺進行展示,直觀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醒學生在今后訓練時加以注意,收到了很好的反饋效果。總之,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直觀便捷的服務,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喜歡,它是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使數學教學“如虎添翼”,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作者:宋曉晉 單位:河北遷安市宮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