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信息技術下高校聲樂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新課改對高校聲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紀,人們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已經應用到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當中,同時,在教育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也發揮著極大的作用。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比較廣泛。這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同時也為高校聲樂教學指明了新的改革方向。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在高校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兩者結合起來,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不斷提升高校聲樂教學的效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現代信息技術的概念,接下來從兩個方面分析了現代信息技術下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最后從五個方面重點分析了現代信息技術下高校聲樂教學的策略,希望能為高校聲樂教學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高校;聲樂教學;策略
新時代背景下,新課改對高校聲樂教學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聲樂教學能培養高校學生良好的藝術素養,對學生的藝術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因此,新時代背景下,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思維,積極對教學方式進行深化改革。同時,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把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時機。教師合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積極為學生創造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逐步適應新時代教育技術特點,能為高校聲樂教學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意義分析
高校聲樂教學作為一門藝術性學科,能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聲樂教學是視覺與聽覺的靈魂碰撞,是音樂與學生心靈互動交流的重要途徑。但在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下,教師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往往采取傳統教學模式,沒有對高校聲樂教學課堂進行合理優化與改革。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學習聲樂知識,對各種音樂進行簡單欣賞,并沒有對音樂的內涵進行深入研究。這導致高校聲樂教學效率比較低下。新時代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已經被人們充分挖掘出來。所以,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合理優化自身的教學方式,努力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滲透現代教育技術。同時,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積極為學生營造課堂氛圍,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對聲樂教材中相關經典音樂的欣賞,引發學生與音樂之間的情感共鳴。同時,接觸現代信息技術,對聲樂教學內容進行鋪墊,可以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相關音樂知識背景,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更加深入地理解音樂知識。同時,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有效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教學體驗,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更好地投入聲樂學習中。學生會以全新的姿態對聲樂相關知識進行學習。這更有利于學生把握音樂背后的思想內涵,也能極大地提高學生自身的藝術修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另外,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當今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積極為學生尋找相關音樂的伴奏,更好地引導學生,加深對經典音樂作品的理解與認知。同時,這還能帶給學生全新的體驗,使學生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獲益良多。
二、現代信息技術下高校聲樂教學現狀分析
高校聲樂教學是學生藝術修養提升的關鍵性課程,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對學生自身的綜合發展也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許多教師并沒有對高校聲樂教學產生正確的認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按照傳統教學方式安排課程,在課堂上對學生簡單講授相應的音樂知識,并對教材中出現的音樂進行欣賞。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并沒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也未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情感體驗。同時,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迫跟隨教師的授課節奏進行學習,并不能在課堂上深入欣賞與研究相關音樂。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單純進行知識傳輸,并沒有對相關音樂的知識背景進行合理闡述。這導致學生沒有良好的知識鋪墊,無法深入了解相關音樂的創作背景與靈感來源,更不利于學生理解與把握相關音樂作品。這種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產生了極大的阻礙作用[1]。
三、現代信息技術下高校聲樂教學策略分析
(一)改變傳統,提升教學質量
聲樂教學能夠極大地影響學生的情感狀態從而幫助他們形成審美情操,完善其自我的發展,同時帶給人精神上的豐富與滿足。所以,高校聲樂教學一定不能運用傳統的授課模式,讓學生有種被束縛、無法放飛自我的感覺。例如,平時教師要求學生兩天背一篇課文,那么他們可能大多數都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背下來的。時間一長可能就忘記了,一時的效果終究意義不大。但是,假如教師不限制時間,而是要求學生有感情地復述課文,那么結果可能會大不相同,最后的教學質量自然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學習《道別》這一聲樂作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真實演示道別的場景。這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作品內容,并真實體會作品中蘊藏的感情[2]。
(二)與學生進行靈活互動
假如教師不在乎學生的想法,滔滔不絕地講了一節課,那么這節課最后的意義并不大。但如果教師和學生能有所互動,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只作為知識的引路人,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會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自由飛翔》這一聲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合作,共同完成這首歌曲的演唱。這可以吸引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提升學生對聲樂的興趣。采用這樣的互動模式,聲樂教學質量才會有很大的提升[3]。
(三)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在網絡時代,教師僅僅通過板書來講課未免有點落后。所以,教師們應該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多利用網絡、微課等新鮮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從而避免學生的視覺疲勞。比如,在學習《套馬桿》這一聲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集一些草原人民唱歌跳舞的視頻和圖片,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播放。這不僅給學生帶來了聽覺的享受,而且產生了視覺的沖擊,讓他們能夠更加真切地理解歌詞的含義和感情。學習的興趣往往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出來的。這樣一來,抽象的歌詞也能帶給學生們具體真切的感受,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4]。
(四)挖掘學生自身的創造力
高校學生的思維往往比較新奇,所以,教師要抓住高校學生們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這充分考察教師的創新思維。教師應努力構建新奇的課堂模式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創造,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在學習聲樂作品《大魚》時,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嘗試通過聲樂來幻想大魚的狀態和感情。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好結果。高校聲樂的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審美能力都有著重大的影響[5]。
(五)教師應該合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就應該合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努力為高校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參與高校聲樂教學活動,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收獲一份快樂,并且不斷開發自身的智力。引導高校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于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比如,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再單純地通過板書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而是合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在網絡上尋找一些圖片和視頻,利用多媒體播放。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播放視頻,為高校學生營造了一種良好的氛圍,可以使高校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對聲樂教學產生極大的興趣,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主動投入聲樂教學過程中。高校學生通過欣賞歌曲和視頻,可以受到優秀聲樂作品的熏陶。這有利于高校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此情境下,不斷發揮高校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于高校聲樂教學活動的進行,也能促進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6]。
四、結語
總之,高校聲樂教學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學校與老師共同努力,不斷創新。既然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需要,那么就應該尋找新的教學模式,從而克服傳統教學所存在的弊端。要想真正實現美育的目標,確保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就必須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興趣化教學。同時,還需選擇多種教學模式和科學的策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提升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利用有限的時間,最大化提升課堂效率才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高校聲樂教學不是簡單地教唱歌,而是為學生將來的藝術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更是為了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和審美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春明.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具體運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0):187.
[2]廖凌.“科學的春天來到了”——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下的聲樂教學[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02):89-91.
[3]郭圣嬌,郭民建.慕課背景下的高校聲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當代音樂,2019,(01):28-29.
[4]劉玉潔.“互聯網+”時代高校聲樂“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建構與運用[J].大觀(論壇),2020,(11):106-107.
[5]彭玉屏.“互聯網+”背景下地方高校聲樂教學模式探析[J].北方音樂,2020,(24):125-127.
[6]劉寧.淺析高校聲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4,(10):109.
作者:譚錫頤 單位:西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