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形體訓練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健美操是一項兼具健身價值、娛樂價值、觀賞價值于一身且在我國擁有良好群眾基礎的體育運動項目。較之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來說,健美操中的相關技術動作能夠將學生群體的優美身姿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健美操中相應背景音樂的選擇與使用,也將音樂與運動之美以最為和諧、優美的形式結合起來,使該運動本身的藝術性與觀賞性在同類運動中脫穎而出。健美操的美感與參與者的形體狀態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緊密聯系,基于此,筆者將此研究的主要切入點預設為健美操教學過程中的形體訓練,以期能夠通過該研究的開展,為高校健美操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健美操形體訓練訓練形式
1.1循序漸進原則
在基礎教育及高中階段,為應對繁重的學習壓力與競爭激烈的升學考試,青少年學生普遍將95%以上的精力放在了文化課的學習上,而鮮有機會參加課內或課外的體育鍛煉,因此,在步入高校之后,整體體質水平與綜合運動素養較差則成為當代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問題[1,2]。基于此,為避免因訓練強度過大而對學生的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基層教師在做形體訓練內容及套路設計時,需遵循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根據當前學生群體的實際現狀完成對相關動作與套路進行設計,并選擇與之相匹配的背景音樂。此外,該設計原則的遵循還能有效避免學生因學習難度與負荷過大而喪失學習動力與興趣的情況出現,從而為之后健美操教學范疇中的形體訓練夯實基礎。
1.2科學系統原則
通常情況下,各項體育運動動作及套路的設計均基于對人體基本結構的正確認知[3,4]。相對其他運動項目來說,健美操相關的技術動作在調整與創新方面更具靈活性,若基層教師在對相關訓練內容進行設計與創新時,能夠遵循“上—下”“下—上”“內—外”“外—內”“局部—整體”“整體—局部”的人體運動客觀規律,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相關技術動作與套路的理解與掌握,還能避免因訓練動作設計不當而導致的損傷。此外,教師在做動作設計時,應注意相關動作對學生身體各部位是否能夠起到科學、系統的鍛煉作用,使其身體形態得以良性發展。當前本校健美操教學的一課時為90min,相較于基礎教育及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來說時間較長,且健美操屬可帶動全身各部位的有氧運動,在練習過程中受運動時長及其自身動作特點的影響,會使學生身體感受到一定的運動負荷。因此,筆者建議基層教師在做形體訓練內容及套路設計時,應將當前學生群體的綜合現狀視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將健美操教學過程中的形體訓練時長控制在20min以內,此舉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進行正式開展健美操訓練之前迅速進入運動狀態,避免健美操教學過程中學生機體生理惰性的出現,還使學生的綜合體育素質得到了有效鍛煉。
1.3針對性原則
健美操教學中的形體訓練內容應由對應健美操技術動作與套路衍生而來,如此而來的形體訓練內容、套路方能與健美操的動作、套路相匹配,將其應用于健美操教學過程中,才會起到針對性的訓練作用[5]。此外,教師在進行形體訓練內容及套路的創新與設計時,還應將當前學生群體的具體學情、興趣落點、體育學習能力、體育綜合素養等諸多方面的因素作為設計與創新的參考依據,并在具體訓練過程中,根據學生群體對相關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程度,進行訓練難度、訓練負荷、訓練節奏的調整,使之能夠更易于被學生群體所接受。
1.4創新原則
在此研究正式開始之前,筆者就健美操教學范疇中的形體訓練問題與多名高校體育教師展開過深入的交流,通過交流可以發現,當前大部分基層教師習慣將固定形式的形體訓練內容應用于所有健美操教學中,很少有教師根據不同的健美操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現狀對形體訓練內容與開展形式進行設計與調整,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形體訓練不僅收效甚微,還會破壞學生的學習與訓練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做形體訓練內容設計時應遵循創新性原則,如將較受學生群體歡迎的流行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在進行把桿形體訓練內容的設計時,可突破傳統練習局限,將把桿拓展至離把桿訓練層面,同時可根據實際訓練情況引導學生自主選擇,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完成相應練習。
2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形體訓練內容的設計依據
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應將以下幾點作為形體訓練的主要依據:(1)相關技術動作與套路的創新設計應與健美操運動本身的技術要點保持高度的一致性;(2)相關技術動作與套路的創新設計應與當前學生群體的實際現狀相契合;(3)相關技術動作與套路的創新設計應立足于當前的相關流行因素之上。
3高校健美操教學范疇中的形體教學設計示例
3.1做好形體訓練的背景音樂遴選
相對傳統運動項目來說,健美操項目的韻律性與節奏性明顯更強,且其集健、美、韻于一身,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健美操運動中的背景音樂則被業內人士稱之為該運動的“靈魂”,合適的背景音樂不僅能夠決定健美操的韻律與節奏,還能統一人們的視聽感受,使健美操的藝術性與觀賞性得以有效提升[6]。此外,背景音樂還會對健美操的動作舒展程度、動作轉換速度及力度起到直接的影響作用。當前高校教師在遴選健美操背景音樂時,會將歡快有力、節奏鮮明且具有青春洋溢之感的樂曲類型作為健美操背景音樂的首選,使學生體現出精氣神。基于此,筆者建議教師在做該教學范疇之內的形體訓練音樂遴選時,除應考慮形體訓練當中的相關技術動作與套路之外,還應將與之相對應的健美操風格視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形體訓練背景音樂的選擇,應與形體訓練動作節奏、幅度、速度等因素相匹配。與對應健美操風格一致的音樂形式,將健美操及與之具有從屬關系的形體訓練內容進行立意統一,從而使參與者與觀賞者均能直觀感受到二者之間的和諧之美。以把桿腿部訓練為例,在訓練時教師應明確要求學生保持上身直立,并保證腳下動作敏捷不拖沓,基于此,教師應為學生選擇短促輕快且極富節奏感的背景輔助音樂。
3.2做好形體訓練中相關技術動作與套路的創新設計
下文以把桿形體訓練教學設計為例講解如何創新設計形體訓練中的技術動作與套路。3.2.1把桿形體訓練的創新設計靈感來源。把桿形體訓練的創新設計靈感來源于對應健美操的技術動作及套路特點,并將其與當前高校學生群體的實際現狀進行有機融合。通常來說,健美操項目大部分動作的運動幅度偏大、節奏鮮明有力,且需學生在節奏快速變換的情況下完成各種專業技術動作與套路。因此,相對其他運動項目來說,健美操運動對學生的下肢力量也有著更高的要求。而隸屬健美操教學范疇的形體訓練的要求雖非與之相同,但卻與其保持著相對一致的大方向。例如,二者均對學生的身體形態、藝術感知能力及節奏的感知與掌控能力等方面有著近似的要求。基于此,筆者認為在高校健美操教學及形體訓練過程中,通過把桿訓練實現對學生群體的下肢力量、關節靈活程度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3.2.2形體訓練過程中把桿訓練的創新設計。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把桿訓練的主要內容及開展形式相對固定,主要由擦地、劃圈等基礎下肢練習為主,且相關訓練的組織開展流程無非就是教師講解與示范—學生自主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在該教學活動開展流程之下,學生雖能有效掌握相關技術動作并實現相關技術動作的練習價值,但卻會因訓練內容及形式缺乏新意而逐漸喪失學習熱情。此外,傳統模式下的把桿練習并不具有健美操教學的針對性,對健美操學習者并無過多益處。基于此,筆者認為,基層教師應立足于健美操運動的實際特點,對隸屬其下的形體訓練內容及開展形式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與創新。例如,將原本局限于下肢訓范疇的訓練內容拓展至上肢及身體整體的協調訓練方面,同時,還應根據相關健美操曲目對形體訓練過程中的節奏進行設計與調整,使相關訓練更具針對性與全面性。
4結語
與基礎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不同,高校體育課的共同參與人數較多,因學校練習場地及器材有限,在學習過程中,無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有利用相關器材與場地完成相應訓練,且學生群體之間就技術動作的學習能力來說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基于此,基層教師在做教學設計時,應針對當前學生群體的實際學情與當前學校的運動器材與場地現狀,做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如將教學開展形式劃分為把桿和離桿訓練。以上兩種訓練形式均可細化為個人訓練或小組訓練兩種情況。當然,無論哪種訓練形式,最終都通過訓練的有序開展,使學生的形體水平均能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有效改善。
參考文獻
[1]李洪芳.翻轉課堂在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教學中的創新應用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8):72-74.
[2]王麗萍.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創新應用研究[J].運動,2017(17):90,95-96.
[3]丘琴,梁爽,甄丹丹,等.Seminar教學模式結合案例教學法在課堂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4):186-187.
[4]馮沁.健美操“以賽促練”方式對提高女大學生健美操教學效果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20.
[5]張強峰.身體素養導向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小學階段)制訂分析與實施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6]李雪萍,安虹.高校健美操運動對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5):53-54.
作者:沈舒婷 單位: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