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校園文化建設路徑分析(8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民族高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途徑
[摘要]增強民族高校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加強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更好地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創新具有時代性的校園文化。本文結合加強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通過對民族高校校園文化特征以及當前現狀的分析,從多角度出發,提出增加校園文化設施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內容、積極打造校園網絡文化傳播平臺、完善文化建設機制、明確文化建設責任等措施,以達到全面推進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
[關鍵詞]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一、民族高校校園文化的特征
民族高校因其歷史、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其校園文化有自身的獨特性。
(一)文化的民族性
由于民族高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民族,各自具有自己特殊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因此,由不同民族學生組成的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呈現出民族性的特點。一方面表現在校園的總體規劃和校園建筑的設計、民族師生的衣著服飾等外在層面,另一方面表現在民族學校師生的語言及生活習慣等內在層面。[1]
(二)文化的沖突性
由于各民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等不同,加上對各民族的文化差異認識不足,從而容易對其他民族文化產生偏見,這就是民族文化沖突產生的根源。但是文化沖突是文化整合過程的一個階段,努力融合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加強各民族學生對其他民族文化的認同意識,使得多民族的多樣文化內在于優秀的中華文化之中,增強各民族師生的中華民族歸屬感,是解決文化沖突的有效方式。
(三)文化的多元性
不同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民族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并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而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多元性的因素,有助于各民族學生對其他民族文化的深刻了解和互相學習,使得民族高校校園成為多民族文化交流的中心。
二、加強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凸顯民族高校的獨特性
民族高校不同于普通的高校,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中心。各民族文化都具有其自身的色彩,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通過文化整合的功能,把各民族文化融入于中華文化之中,從而形成獨有的民族高校的校園文化,并具有不可復制性。這是民族高校不同于普通高校的鮮明特點,只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把各民族學生所具有的民族文化融合起來,從而產生新型的校園文化,才能更好地凸顯民族高校校園文化的獨特之處。
(二)有助于增強學校的向心力,提升學校的教育水平
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通過校園文化的熏陶,全體師生的價值取向會趨于統一,在校園文化引導下的價值觀將有利于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因此,構建同一價值觀的校園文化環境將增強民族高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將有利于民族高校的長治久安和和諧發展。而優秀的校園文化同樣能較好地調節和激勵師生的思想行為,較好地培養和激發師生員工的群體意識和集體精神,促進師生員工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學校的長期穩定。優秀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陶冶其情操,啟迪其心智,促進其全面發展,提高其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三)有助于帶動民族地區的文化發展,推動民族地區的社會發展
由于地理、歷史等原因,我國民族地區人民的思想觀念沒有得到完全解放。這制約著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校園文化對內具有熏陶作用,對外具有輻射作用。學校首先對學生進行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使其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然后,通過學生參與社會活動,使其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潛移默化地傳播到社會主體當中,在長期的社會活動,先進的校園文化通過傳播和內化轉變為先進的社會文化,社會文化進而影響到社會的每個個體。
三、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民族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但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探討。首先,民族高校校園文化設施簡陋以及配置不合理,沒有達到應有的要求。其次,民族高校文化活動形式單調,缺乏創新力。而且校園文化建設機構不健全,建設機制不完善。
(一)文化設施缺乏,配置不合理
民族高校的校園規劃缺乏整體布局,建筑風格沒有明顯地體現民族特色。[2]物質文化建設的資金匱乏導致物質文化建設在整體校園文化建設的缺失。首先,在校園環境的改善方面缺乏宏觀設計指導,校園的附屬設施缺乏有效設置,校園規劃和建筑等標志性設計沒有體現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精神。其次,校園的主要和附屬設施不足以支撐高校學生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主要體現在設施不健全、設施陳舊等方面。
(二)文化活動形式單調,創新性不足
民族高校的校園文化對民族優秀文化資源的繼承不夠徹底,而且校園文化的活動形式表現單一,沒有形成具有創新性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多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呈現,而且歌唱多以簡單的單唱、雙人唱為主,多是個人才藝表演,并沒有達到大多數學生參與到文化活動當中的目的。舞蹈種類老套,長時間固定幾種舞蹈撐場,很少有新型舞蹈演出。雖然在文化活動中各民族文化都會有所呈現,但是缺乏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文化活動,這樣就導致各民族文化交流不夠深刻,了解不夠深入。
(三)文化建設缺乏全局意識,建設機構不健全
首先,很多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管理上缺乏全局意識。把校園文化建設與高校垂直管理分割開來,局限于簡單文藝活動,導致校園文化單調乏味,缺乏時代活力。使得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系統性和長期性,極大地限制了校園文化功能的發揮。其次,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機構不健全。不少高校把校園文化主體局限在大學生群體及與學生管理有關的少數幾個部門,而把校園中的其他部門和成員排斥在外,造成校園文化參與主體的片面性。
四、加強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
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要從文化設施方面入手,做好文化設施建設;還要從文化活動形式入手,豐富文化內容,增加文化活動樣式,發掘優秀民族文化,增強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同時,要健全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機構,完善管理機制,增強文化機構全局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打造網絡文化傳播平臺。多方位、多角度建設民族高校校園文化。
(一)加強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
加強校園整體規劃,根據民族高校特殊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在體現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時,又要體現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特征,進而體現校園文化的時代性。在學校的建筑風格和整體布局上,既要體現民族傳統文化特色,又要有象征多民族團結互助的寓意。既要有陶冶學生性情的作用,又要有鼓舞、激發學生的效果。良好的校園環境不僅可以營造文化氛圍,而且可以激發師生的文化意識,完善校園文化設施是校園文化活動的基礎,只有校園文化設施的完善,才能為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打造平臺。
(二)增加文化活動樣式,豐富文化內容
民族高校是以多民族學生為主體的高校,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各民族學生聚集在同一個校園,那么校園本身就是個多民族表演的大舞臺。如何挖掘各民族的文化潛力,在高校的校園文化舞臺上展現自身的魅力,這是民族高校具有的天然優勢。正是具有這種優勢,民族高校的文化建設更加應該發揮這個優勢,使民族高校的文化活動更加豐富,文化內容更加飽滿。
(三)健全文化建設機構,完善管理機制
首先,要健全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機構,統籌規劃校園文化的長期建設,立體構建校園文化傳播網絡,占領校園文化傳播陣地。文化建設機構要有全局意識和長遠意識,完善校園文化管理機制。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多元一體的建設目標,協調統籌全校人力資源,共同為校園文化建設落實服務,構建校園文化建設體系,依法行政,規范辦事。將校園文化建設管理機制納入學校職能管理部分的管轄范疇,調動專門人員專職管理,長期規劃校園的文化建設。
(四)打造民族高校校園文化網絡交流平臺
校園文化網絡平臺是依靠現代技術傳播和共享的服務平臺。而且校園網絡有它獨有的特點,它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呈現出文化元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校園文化通過網絡平臺可以以嶄新的形式展現出其新的內涵和特征,同時校園網絡文化傳播有著明顯的優勢。首先,網絡文化的傳播不受時空的限制,網絡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終端了解到各種文化信息。再次,網絡文化平臺打破了網絡文化傳播主體和客體的地位差異,每一個網絡用戶都可以成為網絡文化傳播的主體,使信息文化傳播在平等、雙向、自愿中完成。
五、結語
民族高校校園文化是多民族相互融合的文化大餐,它不僅給各民族文化創造了一個展現的平臺,同時也增強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同時,在校園文化的舞臺上,各民族文化在繼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時,也受到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它們同樣可以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跟隨時展。
[參考文獻]
[1]郭掌印.民族地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論[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2]李華.民族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芻議[J].社科縱橫(社會科學版),2006,(5).
作者:喬曉孟 單位:喀什大學法政學院
第二篇:校園文化建設分析
近幾年,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學校的建設,對學校的均衡發展投入了大量資金,每所學校也都在環境建設、文化建設上頗下了一番功夫,精心設計和打造校園環境文化,讓校園成為孩子們博覽學識的樂園,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他們的成功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對學校辦學起著定向作用,對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學校之所以能快速發展,離不開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明確的辦學目標。蘇霍姆林斯基說:“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因此,作為領導,一定要有自己的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并以這個辦學目標為核心,形成自己的辦學思想,然后用自己的辦學思想去統一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和行動,使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深入每個教師心中,為實現辦學目標團結奮斗,進而促進學校的發展。
二、打造鮮明的辦學特色
幾年來,我越來越強烈意識到,要想在眾多學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學校就有了生命力。因此,我們應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思想。如:我們當地的一所小學的民俗文化,營造了濃郁的民俗氣息。在這里我們看到了難得一見的“民俗器用陳列館”,包括復制的一個東北民居,一千多件代表東北地區民俗的老物件。這樣的民俗文化記述著先民們的生產生活、審美追求,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這里不僅開辟了一處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基地,同時也為熱愛傳統美術的孩子們提供了一方盡情享受創作快樂的天地。在參觀過程中,我們看到有一個班的孩子在民俗館里,坐在草墊上,興致盎然地上著撕紙課,專心致志,旁若無人,看來,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真的是全身心融入其中,連我都不自覺地想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這里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孩子們了解民俗,熱愛家鄉。因此,我認識到學校要發展,一是要確定好自己的發展目標,將自身的位置定好,想清楚要把學校辦成怎樣的一所學校;二是要認真分析學校的辦學情況,找出學校的辦學優勢或辦學需要。
三、構建和諧的育人環境
校園環境有著重要的育人功能,樓層文化處處給人以全新的不同啟示和熏陶。因此,無論我們的學校是怎樣的規模,都應想辦法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校園美化綠化、文化建設,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也是一所學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它既能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又能陶冶師生情操,起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1.以豐富多彩的文化環境育人為了把文化環境育人落到實處,使學生耳濡目染得到熏陶。有的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將校園文化建設煥然一新。不少學校都采用了歷史故事、名人名言、宣傳標語、雕刻、書法、十字繡、布藝、剪紙、粘貼畫等各種形式,將樓內走廊進行了文化布置。如:有的學校樓內四層樓各具特色:一樓是體現文明禮儀教育的宣傳示板,通過“心靈對話”型的教育方式體現出“文化立校,責任立教”的辦學理念;二樓是體現傳統教育的歷史故事和雕刻,是師生共同完成的“古人刻苦學習及啟迪人的思想的圖文并茂的小故事”作品,告訴我們從小樹立起勤奮學習的志向;三樓內容豐富的勵志書法、十字繡,展示的是師生的書法、十字繡作品,置身于這條長廊中,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四樓是形式各異的師生美術作品,這一層藝術墻的布置,告訴了我們,藝術教育的校本課程早已融入學校的整體教學工作中,學生的繪畫、書法、布藝、攝影等藝術作品一一展示出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的積極性,并以此為園地,培養他們的創造才能。游移在學校各個樓層中,你隨處都可以感受到藝術教育帶來的勃勃生機。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與特長。讓學生在充滿文化的氛圍中,有意無意地接受文化熏陶,達到育人效果。
2.以清新優美的校園環境育人很多學校在栽花種草上下大氣力,制作了立體花架,購置樹木,如:軟葉針葵、巴西木、垂榆、金錢榆等,栽種、擺放于校園內操場四周、甬路兩側,各種應季花栽至校園四周。校園內,鮮花盛開的花圃、錯落有致的碧樹、郁郁蔥蔥的綠草處處生機盎然,相互掩映,加之四周墻壁內容豐富、色彩鮮艷、充滿動感的文化墻,形成了優美的環境彩色景觀。當學生跨進學校大門就有一種豁然開朗、心情愉悅之感。
3.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育人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校會、班會、主題班會、隊會活動、講座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各種教育。同時,組織學生在校園里澆花、除草、植樹,使學生不但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同時也讓孩子受到了勞動創造美的教育,并讓孩子享受了成功的喜悅。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如,組織學生舉辦黑板報、演講、征文、書法、美術、手工、歌詠、知識競賽、手抄報等比賽,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受和教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我們要以人為本促進生態建設,方可實現環境育人,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葉瀾.教育概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勞凱聲.教育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孟繁波 單位:吉林省柳河縣學校后勤管理中心
第三篇: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農村學校的校長,要如何做才能使學校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進入轉型跨越的前征程,首先校長要有正確的辦學思想,要具備自己的校園文化;學校是教學的場地,如何真正搞好課堂教學是一所學校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在教學研究,只有創新教學研究才能使學校立于不敗之地,成為一流的名校。學校要倡行文化搭臺,科研唱戲的辦學思想,初步達到了和諧發展的境地,具備繼續開拓新局面的基本要素。蘇霍姆林斯基說:“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作為一所農村學校的校長,要如何做才能使學校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進入轉型跨越的前征程,使教師舒心、家長放心、學生樂心?我們認為首先校長要有辦學思想,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具備一定辦學思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在漠中擁有了指南針,在滔滔大海中找到了燈塔。本文就如何塑造農村校園文化與科研創新,最終達到和諧發展作簡要分析: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期分析
1.教師透視按照教師的職業態度,教師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萎縮型”,他們大多是老教師,年齡大約在45—55之間,對教學工作厭惡,表現為:無心備課,無責任上課。二是“現狀型”,他們大多是中青年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情還沒有完全泯滅,但也明顯倦怠,表現在不鉆研教材,不研究學生,不探索教法,不提高教藝,只是按傳統的教學習慣,勉強延續著自己的教學生涯,枯燥而單調,沒有工作激情。三是“進取型”,他們大多是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對教學工作充滿熱情,渴望成功,但由于經驗不足,學理不豐,專業素養潰乏,有心而無力,受挫率較高。針對三類教師,校長必須理性分析,抑差揚優,引領教師成為研究者,教師只有參與研究才能擷取自己職業幸福之花。體會到教學中蘊藏的愉悅之感。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的幸福在研究,只有研究才是教師積極向上的精神家園,喚出教師愛教育、善教學的激情,激情創造奇跡。
2.教學理念分析正如卓立教授所講,我們的教學理念如社會一般急功近利。我們的重點在升學率、撥尖生;我們的課堂教學是“高耗低能”。這就需要我們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質量?改變傳統理念,以科學的態度,求真的思想,找到學校自身的合理定位,提煉符合學校發展的辦學理念。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為孩子提供一個終身值得回憶的小學教育。教好一生,脫貧一家;辦好一校,致富一縣,讓我們真正用理念指導實踐,肩負起振興農村教育發展的重任。
3.學校管理探討學校工作重在管理,而管理的方式方法卻因人而宜,現階段農村學校受客觀因素困擾,學校硬件設施落后,教師觀念陳舊,各小學生源逐年減少,質量逐年下降,形成惡性循環鏈條,有的小學被迫撤并。管理千頭萬續,如何使管理不出現“真空”;如何“剛性與人性”剛柔并濟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校園文化形成的指導是先進的理念
農村學校教學點分散,每個教學點甚至只有三、五名學生,教師年齡結構呈現老化現象,教學點與教學點距離較遠,造成教師只能閉門造車,缺少走出去學習或者與其他教師共同研究、探索教學藝術的客觀條件。痛定思痛,痛則必變,現狀如此!只有調查研究,提煉出符合實際的教育理念,錘煉一支過硬的教師隊伍,才能“柳暗花明”。我們的理念是:為學生成長奠基,為教師幸福鋪路。在新教育理念支撐下,我校將立足現實,以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己任,為農村孩子留守兒童筑起成長的搖籃;為人一師,任則幸福,將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激勵機制,努力拓寬教師的生涯幸福路,使學校成為教師幸福的家園,快樂工作的樂土。
三.先進理念的執行,在于做好角色定位
1.以人為本,營造閃爍人文精神的學校物質文化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藝術在于,不僅要使人的關系,成人的榜樣和語言以及集體里精心保持的種種傳統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資和精神財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環境對人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校園物質文化不僅影響學生的精神狀態、心理狀態、學習和生活的質量以及行為,還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兼顧情理,制定充滿人文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能促進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發展,是校園文化的框架。2007年以來建立健全了教師考評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實行輪周坐談教研沙龍,既進行了教研,也溝通了心靈)、常規教學管理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激勵制度。完善了工會工作制度,做到進行教師婚喪嫁娶學校領導必到場慰問,對教師切實關心,為教師營造公平競爭、團結協作的良好互動平臺,逐步走上了科學、規范、高效的管理軌道。
3.曲徑通幽,經營和諧的學校精神文化作為校長,應如何筑造學校的精神家園?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校長應該有清晰的學校文化觀。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學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可以說,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文化。
2、校長應該改變學校文化建設的根本范式,從人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生活出發,把人文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設的根本途徑。
3、引導學生經歷精神體驗。作為校長,不僅應當向師生們提供豐富的文化生活,也更應當通過豐富教師的人文素養,提高教師對學生的心理歷程的引導能力,這樣才能切實的幫助學生進行精神體驗。例如開展各種道德實踐活動。
4、改進德育模式。學校以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為德育堅實的基礎,弘揚紀蘭精神,太行精神,編撰以中華傳統文化,上黨地區特色的校本課程。
四.科學管理,創新理念,達到和諧發展
農村學校教科研的瓶頸在于,重形式不重過程,且無法形成有效互動的開放性大教研,我校確立了“教研轉型,網絡先行”的教研策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網校,推進網絡教研,引領廣大教師積極構建高效教研、高效課堂,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我縣的基本情兌是:學校規模小,教學點分散;教學方式單一、信息閉塞、教師思想觀念落后,受諸多客觀因素的制約,教學成績低下,傳統的“師師教研”、“校校教研”等方式只能輻射到本校教師,資源只能在小范圍內共享,如何使教學研討跨區域、跨學校,真正達到教師、學生、家長高效的互動、資源無限地放大共享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網絡廣博的資源,即時性、互動性、共享性等優越性展現在我們面前。后來我校先行先試于中國教育網聯合,為學校注冊了網校,逐步輻射至全縣所有學校,現在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師在自己博客上傳資源時將同時發表于網校上共享,也可下載網校教學設計、視頻、音頻等海量資源。網絡視頻課可占擊首頁視頻資源下的校內資源打開視頻,進行觀課議課。總之,一個好思想定位一個好校長,一個好校長塑造一所好學校,學校倡行文化搭臺,科研唱戲的辦學思想,初步達到了和諧發展的境地,具備繼續開拓新局面的希望!
作者:王國印 單位: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陽光小學
第四篇:如何構建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摘要:健康完善的校園文化,不但可以啟迪學生的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建設具有西藏特色的中職校園文化,使校園文化符合西藏中職學校發展的實際,讓學生逐步擺脫中考失利的陰影,產生職業光榮的榮譽感。同時也讓校園成為師生流連忘返的花園,成為學生起飛創業、成就夢想的搖籃。
關鍵詞: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人際關系;心理環境;師德建設
近年來隨著西藏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各中職學校將校園文化建設作為軟實力建設列入校園長期規劃當中,并予以逐步實施。在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要充分體現凝聚、激勵、熏陶、益智的功能,使學校環境文化建設在中職學生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中職學生的行為統一在一個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之上。這樣可以激發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激發學生學習、學技和創業能力,使學校硬軟實力得以提升。
一、注重“環境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功能
1.美化校園環境。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優美的自然環境具有熏陶學生行為、陶冶學生心靈、啟發學生美好想象的作用。中職學校建筑專業可以設計規劃學校綠地面積,鋪設水管、硬化路,建設景觀亭;學校種植專業將學校所有空地進行統籌規劃,通過測土配方等選擇優良適合當地氣候的草種、花種,完善校園的綠化。這樣可使校園的一景一物彰顯職業特色,一方面減少了學校的環境建設開支,鍛煉了學生;另一方面美化了校園,使廣大師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工作、學習和生活。
2.優化人際環境。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師生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學習的保證。教師和學生,既是工作上的指導者,也是生活上的良師益友。學生之間互助互愛、情同手足的角色是現代職業教育中團隊精神的紐帶。優化人際環境的關鍵是領導者在履行和行使行政權時應考慮周到,目光長遠,既要體現行政命令的嚴肅性,也要考慮其合理性,使其富有人情味。
3.凈化學生的心理環境。由于中職招生的低門檻,導致中職生思想水平參差不齊。他們原本就是基礎教育中的弱勢群體,因為成績不理想而被忽略,對于他們來說,心理可能更容易出現問題。所以,心理環境的營造是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者既關鍵又迫切的一項任務。
二、著力政治、道德性文化建設,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和文明習慣
1.普及輿論文化建設,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要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和公民意識教育。為此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頭腦,以優秀的作品鼓舞學生做人。學校可以通過國旗下講話、德育課堂教學、聘請法制校長進行普法教育等形式弘揚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主旋律,引導學生讀好書、唱好歌、看好片,使他們明確自己是肩負跨世紀歷史重任的一代,是21世紀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著力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以身作則教育人。中職學校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要以推動教師專業化為主線,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專兼結合、熱愛職教事業的高素質專業化中職學校教師隊伍。要以師德修養建設為核心,抓好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建設。學生每天都要從教師這里接收到新的知識,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為學生做表率,所以教師要以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端正大方的儀表以及深厚的思想感情面對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接受好的教育。
3.著力校規校紀建設,以嚴格的制度管理人。“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學校經過不斷探討、摸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各項規章制度,這是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手段是正面引導,但是這種教育方法只是倡導,不帶有約束性。所以還要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學生的行為,促使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由他律變成自律,最終養成良好的習慣和素養。
三、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在中職學校建設中的作用
素質教育的實施離不開校園文化的建設。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思想品格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助于中職學生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以及創造思維。置身于良好的校園文化中,學生的集體意識增強,實踐能力也得到鍛煉。建設輕松活潑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學生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在愉快的環境中獲取知識,提高自我修養,培養良好的素質。在學校的文化建設中,學生與教師都是“主人公”,學生與教師都需要積極參與。教師與學生充當著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品格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者應當提高自身修養來影響受教育者。學校應該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樹立良好的校紀校風,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作者:張新蓉 單位:西藏山南市職業技術學校
第五篇:中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校園環境建設
[摘要]在中職教育工作中,中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中職學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堅持人文性與職業性的統一,同時不斷創新校園環境建設,完善教學基礎設施,以此來不斷提升教育工作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主要對中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校園環境建設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校園文化;校園環境;中職;探討
在中職學校文化建設中,校園環境建設是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學校要堅持以社會文化為背景、校園為陣地、學生為主體,讓師生共同進行校園文化以及校園環境的建設。在校園環境建設中,要充分優化教學資源,建設良好的網絡環境,優化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不斷推動校園文化的形成。
一、中職校園環境建設的功能探討
中職校園環境的建設具有自身獨特的功能:首先就是能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主要包含學生從事職業的榮譽感、熱愛本職工作以及敬業樂業等情感,學生形成職業情感,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職業道德的形成與發展。在校園文化長廊、櫥窗以及相關的實訓基地等傳遞職業文化以及企業文化,以此來讓學生獲得人生經驗,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其次就是能培養學生的職業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十分重要,校園環境建設是職業指導的有效途徑。因此中職學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媒體資源進行宣傳,讓中職學生了解自身的就業方向,同時對相關企業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最后是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良好的校園環境能夠對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心理產生凝聚作用,以此來不斷激發學生對學校的認識,能夠維護學校的責任感,不斷引導學生形成使命感和歸屬感,不斷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中職學校校園環境建設的措施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對于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來說,其中包含了校園的建設設施、園林綠化、校舍、教室以及體育場等,并且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校園文化的物質體現。中職學校要不斷地完善建筑設施,對校園的環境進行建設,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客觀物質來說,在經過了教育者根據相關的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后會將其中的內涵充分展示出來,從而讓校園建筑物以及人文環境活起來。對于中職學校來說,提升環境建設,將會在環境中展示出學校的文化氣息,能夠對學校的價值取向以及志趣愛好等有一個深入的展現,這也是中職學校辦學的理念以及精神文化的顯示。中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有效地體現出職業性,并且也符合職業學校的育人特點,能夠充分表現出青春的活力和熱情。中職學校務必要進行全面的規劃,合理地進行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保證教學理念以及校園文化的展示,不斷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
(二)優化配置教學資源
中職學校必須要統一安排,能夠對圖書館、體育館以及實驗室等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優化配置,以便于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中職學校來說,實訓基地的建設非常重要,其中分為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主要是利用工學結合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實訓以及對外服務實習,同時利用現場模擬教學組織來進行設計,提出一個與實際崗位較為貼近的技能訓練空間。在環境設計方面要讓學生感受到處于真正的職業環境中,能夠讓學生自主進行設計、探索以及開放等,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在實訓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不斷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
(三)建設校園網絡平臺
對于校園網絡平臺來說,就是在學校的范圍內,遵從一定的思想以及理論指導,從而為學生的科研、教學以及管理等工作提供資源,不斷促進其信息的交流,建立完善的網絡系統平臺。校園網絡平臺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信息化空間,實現信息化教學,同時也會與社會各界進行信息的交流以及聯系,不斷促進學生以及教師的學習與工作更加開放與靈活,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在中職校園網絡平臺上要增加一些服務功能,不斷為師生提供全面的優質服務,要將學校的規定以及政策等公布其中,讓學生對學校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讓學生在平臺上找到需要的學習資料等,以此來不斷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綜上所述,學校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校園的環境建設工作,以此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斷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帶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易梅香.淺談中職校園文化建設與中職生的自信心[J].科技創新導報,2010(17):40-41.
[2]盧永剛.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探討[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09(12):50-51.
[3]嚴凌鋒.中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對策與實踐[J].職業,2014(2):30-31.
作者:尹超 單位:江蘇省灌云中等專業學校
第六篇:新媒體下校園文化建設分析
[摘要]新媒體的出現為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其傳播迅速、互動方便等特點也為校園文化的建設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但是新媒體的出現也為學生帶來了多元化的價值理念,威脅到學生自己之間的信任和友誼,甚至各種心理問題。在新媒體下,學校要借助新媒體的優勢,建設積極的校園文化環境,還要加強教師的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建立良好的校園環境氛圍,加強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為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基礎。就如何在新媒體下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校園文化;建設
近幾年,微信、微博、ins等社交軟件的火熱興起,帶來了新媒體這一概念的關注。新媒體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席卷了社會各界,學生作為新興媒體的一大承載群體,必然參與到新媒體的潮流中。但是學生的思想觀念還不夠成熟,很容易受到新媒體帶來的影響,那么學校就要鼓勵師生共同參與到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從信息素養、軟件設施、硬件設施等幾個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素質,構建一個積極和諧的校園文化體系。
一、注重校園合理布局和建設
要加強校園的文化建設,需要學校進行各個部門的統籌安排,充分發揮好各個部門的作用。制度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是不可或缺的,是維系校園各個部門協調發展和校園秩序的保障。校園文化的傳播需要明確目標,以發揮各個部門和人員的優勢,促進校園應有的健康、積極氛圍的營造。如果一個學校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干凈整潔,且具有特色的建筑和良好的學習氛圍,那么在這個學校學習和生活的師生就會有著怡然自得的心態,在審美中陶冶情操、學習和教學。校園的新媒體建設要與學生的需求相符合,在設施、設備上加大資金的投入,滿足學生和教師的求知和教學要求。擴大校園內網絡信號覆蓋范圍,能夠滿足學生和教師隨時查閱資料、交流溝通的需求。提高校園文化傳播的影響力,用豐富的內容、高雅的藝術、先進的思想充實校園新媒體傳播內容,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
二、提高素養以消除鴻溝
選擇、理解、創造、評估、制作等能力的具備,是人們面對媒介信息時的媒介素養。目前,高職校學生群體中存在一種“信息溝—知識溝”現象,對于這種現象的消除,必須使學生的媒介素養得到提高。新媒體的發展,為學生在網絡中帶來了更多的獨立和自由,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發表意見和言論。但是作為受到高等教育的群體,學生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學校也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和道德素養,建設文明的媒介和校園環境。開設新媒體的信息講授和媒介素養課程,提高學生對新媒體的認識和了解,以及對新媒體的應用和辨別能力。學校還要舉行信息技術的培訓,開展網絡互動、文獻檢索等活動,提高學生對新媒體帶來的信息的辨別力和抵抗力。除了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還要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讓學生對現實和虛擬有明確的區分,能夠自覺地進行網絡環境的凈化和維護。例如學生在使用微博、微信這些新媒體社交軟件發表自己的言論時,要拒絕語言網絡暴力,不僅自身語言、行為得體,對于他人語言暴力的行為也要給予批評和糾正,為和諧網絡環境的形成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創新校園文化內容
新媒體之所以能夠吸引學生不僅僅是因為載體新穎,更多的是有趣、潮流、新鮮生動的內容。校園文化的建設要考慮這一特點,在內容上進行創新,建設一個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體系,引起更多學生的喜愛和熱情。高校都有校園網,可以借助這一載體進行社會問題、熱點的交流和探討,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凝聚師生的智慧。學校可以建設具有引導性、科學性、知識性等特點的綜合型網站,主動進行閱讀資源的開發和建設,關注學生的閱讀需求,為校園文化的建設提供新的途徑。在內容創新上可以多注意學生需求,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加入學生關心的問題和內容,讓學生在校園網上進行閱讀和討論,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新媒體的新在于它的全員參與,那么新媒體下的校園文化的建設就不只是學校領導和員工的參與,還需要學生這一主體的參與。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他們積極投身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學生是富有創造性和想象力的群體,學校要發掘這些極富潛力的學生,讓他們為校園文化的建設增添魅力。每一個學生都是校園文化建設中一抹獨特的風景,都可以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伴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而成長,通過新媒體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學生對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獨特的發展眼光。因此,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的建設,有利于集思廣益,賦予校園文化鮮明的時代精神和特色。總之,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網絡文化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那么學校就要利用新媒體這一平臺,凝聚師生的創造力,形成良性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和思想成熟,為學校以后更好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昌成.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路徑[J].閩江學院學報,2012,33(6):131-134.
[2]崔敏,黃育榮.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河池學院學報,2013,33(1):85-88.
作者:楊舒 單位: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第七篇: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互動分析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培育學生正確思想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影響。而校園文化建設是學生思想行為的具體體現,也是學生思想行為意識形成的主要外部環境。校園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緊密聯系,兩者具有明顯的互動性及相互促進性。基于此,本文分別論述了校園文化建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以及思政教育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利影響,并且對如何加強兩者之間的互動提供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關系;互動建議
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雖然在表現形式上有明顯的差別,但其開展的目的具有較強的一致性,兩者相互促進,互為支撐,是構建和諧校園的中堅力量。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必須加強思政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經研究發現,思政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核心內容,校園文化活動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兩者具有明顯的互動性。院校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互動性研究有助于提升院校教育水平,構建和諧校園。
一、院校文化建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分析
1.校園文化建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院校的校園文化是沉淀而成的,主要體現在師生的精神風貌上,能有效指導學生的行為和意識。校園文化基本表現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上,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師生的思想行為。校園廣播、社團活動等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形式,能為師生營造一個具體、向上、積極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建設從根本上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延伸,通過具體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宣傳先進人物事跡、開展和諧校園建設活動等,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更多的載體。因此,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加快了和諧校園的建設力度,還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實現創造更多的表現手段。
2.校園文化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幫助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以便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指導學生的行為意識。當前的學生基本上是在信息社會下成長起來的,受信息網絡的影響嚴重,其思想受到多種文化的沖擊,思想觀念產生了嚴重偏差。為了有效降低腐朽思想對學生的影響,必須開展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活動的教育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利影響
1.思想政治教育對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理論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的核心內容,也是其重要的理論依據。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已經十分完善,形成了系統的行為指南和道德標準,并且已經深刻地融入到學生的思維中,形成明確的標準。而校園文化就是以正確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為準則來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因此,校園文化具有明顯的思政教育意義,通過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加深道德行為規范對學生的影響,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
2.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的重要渠道校園文化建設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指導,同時,思政教育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渠道。近些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斷變革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教育形式,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效率,為校園文化建設拓寬了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正以系統的教育方式,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提高整個院校的精神面貌,促進校園文化發展。
三、推動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動建議
1.開展多種文化活動積極和諧的校園文化可以實現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為規范的引導,其政策與方案不盡相同,應該根據不同校園的基本情況而定,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不論文化活動的形式多么復雜多樣,其目的就是宣傳黨的先進思想理念,從而營造良好的校園政治文化氛圍,確保學校在各種多元文化的沖擊下,都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標準。
2.加快互動隊伍建設為了提高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須擁有一定的組織基礎,保證思政工作開展的有序性和高效性。院校黨組織是思想政治活動開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在加強校園文化與思政教育互動的過程中,應該以院校黨組織為核心,開展具體工作。校園文化建設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方向,需要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并在長期的堅持中形成。因此,為了實現校園文化的發展目標,必須建立一支包含教職員工、學生干部以及黨員等優秀的思政隊伍。總之,院校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兩者相互影響,共同促進,旨在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實現教育目標。校園文化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拓寬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促進和諧校園建設,為思政教育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而思政教育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增加了校園文化的表現形式,保證了校園文化的先進性。
參考文獻:
[1]蔡秀平.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互動研究文獻綜述[J].青年與社會,2014(12):176-177.
[2]高彩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研究[J].才智,2016(3):73.
作者:張紅霞 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第八篇:數字媒體環境下微電影與校園文化建設
摘要:隨著數字新媒體的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功能越來越多,這就為“短、精、快”的微電影發展提供了平臺與契機。而同時,校園微電影作品也由于投入成本低,娛樂性、趣味性強而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微電影在校園中已于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作品數量激增。但所有事情一分為二,怎么樣規范及指導學生創作微電影作品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挑戰,也是我們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微電影;校園文化建設;數字媒體
一、微電影與校園文件建設的關系
1、微電影在校園的興起大學生作為新思潮的引領者,在科技日新月異,網絡充斥著校園的今天,微電影的制作特點決定了它逐漸成為大學校園的新寵,成為校園文化的新時尚,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和追捧。人人皆可以參與制作,人人皆可以成為導演及演員的微電影,非常適合大學生們表現欲望的展現,他們擁有夢想的翅膀,具有創作的激情,同時也能夠熟練運用數字新媒體,這些特點決定了微電影在校園的異軍突起。近年來,電影協會及各級組織相繼舉辦了中國大學生微電影節等大賽,為大學微電影的繁榮錦上添花,據不完全統計,每屆大賽都征集到大學生作品一千多部,這體現了微電影已遍地開花,大學校園進入了微電影時代。
2、微電影校園文化的主題類型作為大學校園的新事物,微電影也深深帶有校園文化的烙印,校園文化中永恒的愛情故事、懷舊主題以及后現代主義等題材也都體現在了校園微電影的創作中。愛情主題作為微電影最常用的題材,尤其對于年輕的校園學子們,更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大學生們從自身的故事出發,用獨特的視角來詮釋校園愛情以及現實與理想的沖突。校園影片中體現的愛情,不受一絲一毫世俗的干擾,解構生活主題,獨保留純愛,這正是青春的一種綻放。再就是懷舊主題,也是微電影青睞的題材。懷舊是一種初始情感,在現實的壓力山大面前,人們往往留戀過去美好的時光。微電影《老男孩》堪稱校園懷舊主題的經典之作,影片中清一色的校服、隨身聽、傳統的游戲機、錄像帶及李春波的《小芳》等等,無不體現了濃郁的懷舊色彩。作為90后的大學生,他們在成長中的煩惱,他們對政治、社會的漠不關心,也多多少少的滲入微電影的創作,在情節中,他們往往摒棄主題敘事,更傾向于個性描寫的小感、小悟,這種小生活拒絕深度的微電影,正是后現代主義快餐文化的一種寫照。
二、微電影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創新校園文化建設微電影通過直觀的視覺元素把校園文化與故事情節巧妙結合,潤物細無聲的影響著學生們的思想,這種新的媒體形式,能充分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尤其再與微信、視頻網站等的互動,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校再在適當的時機定期舉辦一些微電影的評選活動,積極引導其傳播正能量,把握學生思想發展脈搏,這樣,及擴大了校園文化多樣性,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也擴大了校園文化的對外影響力。
2、豐富校園文化內容我們在校園中文化建設中,鼓勵發展新的校園文化,比如微電影這一新生事物,學生通過導演、分鏡、拍攝及后期處理這一系列的微電影制作活動中,既鍛煉了能力,發揮了個人價值,使其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更增強了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在整個的團隊制作中,體現了合作精神,達到了素質教育的要求,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內容。
三、微電影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現狀及出路
雖然校園微電影在新媒體時代如火如荼有了跨越式的發展,但因為一些原因,也存在著一些困境及問題,主要表現在:
1、專業水平偏低,題材老套近年來,由于校園微電影突飛猛進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比較不錯的作品,比如北京大學的《星空日記》三部曲等等,但大多數校園微電影作品制作水平低,劇情老套,演員不到位,作品質量偏差,精品很少。這一方面在于大學生們的制作水平不夠專業,創作普遍以小團隊為主,有時候甚至兩三個人搞定,制作剪輯、后期處理有的甚至現學現賣;另一方面就是大學生們制作微電影基本是靠興趣愛好,無資金,無分鏡,無專業器材,也缺乏專業的錄音設備,這就導致了畫面粗糙、沒有機位、聲音不清晰等缺陷。再就是對學生而言,學業才是第一位的,制作微電影基本都是課余活動,用零碎的時間去拼湊出優秀的作品,也是有很大難度的。這就決定了照比社會專業制作團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2、創作團隊難以傳承及傳播困境困擾校園微電影發展的另一個困境就是創作團隊的難以傳承,一部優秀的作品背后肯定會有一批優秀的創作團隊,而大學生在校時間也就是四年,在四年的時間里,除去保證正常的學業時間,組建團隊,拍攝制作微電影的時間往往捉襟見肘,就算是克服時間困難,出了一些優秀作品,但主創人員也會隨著畢業而解散,去就業,去找工作糊口,除非進入專門的傳媒公司,否則很難再進行微電影創作。再就是微電影的傳播問題,也是影響質量的一個原因,微電影不同于大電影,可以賣票房及轉播等進行收益,而微電影的“微”決定了其傳播只能網上進行或者互相拷貝傳播,這就很難見到效益,在國內,人們已經習慣了免費,付費觀看微電影基本是個死胡同,要么就是插播廣告進行收益,而微電影如果點擊率上不去,傳播不佳,也很難吸引廣告商的介入。只投入無收益,這也是校園微電影很難有高質量作品的一個困境。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要從自身出發,不斷提升專業制作水平,加強質量,發揮校園文化的優勢,走一條校園特色的道路,才能制作出優秀的作品,再就是學校推波助瀾,利用數字媒體、影視編導等專業積極引導校園微電影的發展,建立工作室模式,通過以賽促創、與企業行業合作,以項目拉動,走一條商業合作化的道路,研究經濟效益,增加創作團隊收入,這樣才能有更好的驅動力去創作。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定能走出困境,走出校園微電影自己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錢錚.新媒體環境下微電影與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冶金教育.2015(3):49-51
[2]劉瑞紅、楊博、李曉蕾.校園微電影的創作與實踐研究[J].電影評介,2015(5):85-87
[3]高強.大學生微電影創作與校園文化建設[J].黑龍江教育.2014(4):59-60
[4]丹.格斯基.微電影創作:從構思到制作[M].劉思譯.文匯出版社.2012
[5]玄曉霞.微電影的校園文化表達與傳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24-36
作者:王來哲 單位: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