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5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國家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藝術教育作為高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審美修養、豐富精神世界、發展形象思維、激發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而獨特的作用。本文從和諧校園文化的特征入手,闡明了藝術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藝術教育在高職院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藝術教育;校園文化建設;促進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不斷發展,各大高職院校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校園文化成為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同時也能夠有效促進學院的發展,而藝術教育作為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校園文化建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藝術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
和諧校園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主要包括教學、學習、科研、生活、校園環境、設施以及社會規范等內容的“硬件”文化;精神文化是指學校的“軟件”文化,則主要是指師生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組織形式、規章制度以及教風、學風和校風等。如果沒有物質文化,校園文化就會失去強大的物質載體,如果沒有精神文化,校園文化就會失去強大的精神動力支持。可見,校園文化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相互統一、相互扶持、共同發展的兩個部分。人與人的和諧,主要是全體師生員工之間通過言行舉止等構建的一種和諧的氛圍。藝術教育在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藝術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藝術教育具有和諧性的特點,這種和諧性與社會主義和諧發展是相吻合的,對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是校園文化的一種拓展。藝術是人性中本能的純真部分,它讓人們變得更加高雅、勤勞、寬容、彬彬有禮,形成審美人生態度。唐代的藝術理論家張彥遠就曾指出,藝術不僅具有“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的作用,同時還具有“鑒戒愚賢、怡悅情性”的作用。藝術教育作為一門科學藝術,它不僅能夠幫助人們認識世界,同時還可以鼓勵人們以更好的姿態去面對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藝術教育的精髓就是人類文明精神,它所追求的是美和和諧。因此,通過普及和提高學生審美情趣、藝術鑒賞能力,以及文化藝術修養的藝術素質教育,使學生自覺形成對人文內涵以及和諧精神的追求,并在不知不覺中在藝術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從而逐步推動和諧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工作。
1.2藝術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近年來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才市場對高素質大學生需求更多,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科學精神、人文氣質、創造能力以及一專多能的能力,同時還要具有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認為:藝術教育具有“輔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啟真、以美導善的作用。藝術教育在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見,高職院校要端正對藝術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的態度,并通過多種形式藝術教育的開展,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道德觀、人生觀,使他們在面對社會低俗文化的影響的時候保持正確的態度。
1.3有助于學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審美情趣的培養
一方面,藝術教育能夠促進學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一直以來,人們往往只重視左腦的開發,而忽視了右腦的開發,左腦主要控制的是語言、計算和邏輯思維等功能,右腦則主要控制的是感情、審美等功能。近年來,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只有將人的左腦和右腦同時開發,才能充分發揮個體潛能。而藝術教育恰恰能夠做到這一點,當人們進行藝術活動或接受藝術教育時,右腦會興奮起來,從而使左右腦的優勢得到充分的協調和發揮,有效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過藝術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在審美過程中,通過音樂美的藝術形象,品味其中思想,理解其中本質,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學會辨別善惡、美丑、真偽,逐漸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
2發揮藝術教育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作用的途徑
2.1轉變傳統的藝術教育觀念,充分重視藝術教育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藝術在社會和個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逐漸被人們認可,藝術教育成為學校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長久以來,高職院校習慣于強調專業文化知識和技能教育的模式,并沒有給予藝術教育足夠的重視。高職院校要正確理解并重視藝術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認識藝術教育的內涵以及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功能和作用,從而更好地發揮藝術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2建立科學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要將藝術教育納入課程體系中,在教學計劃中增設藝術教育課程,采取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的模式,建立科學規范的教學體系。例如,大學一年級可開設藝術基礎理論必修課,使學生掌握藝術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鑒賞能力。大學二年級可開設不同的藝術選修課,使學生把握藝術發展規律,提高審美情趣。藝術課程的開設要多樣化。可開設音樂類和美術類課程,全面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內在精神的領悟能力。另外,還可以開設一些與藝術門類課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學科,如心理學、成功學、設計學等。多種藝術學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藝術作品的內涵和本質精神。
2.3進一步提升藝術教師的綜合素質
藝術教師的綜合素質是實施藝術教育的關鍵因素。藝術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和知識結構,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不斷開拓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認真探索藝術教育的發展規律,在教學活動中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從而進一步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加強對藝術教師的教學培訓和師德教育,鼓勵教師從事教學科研和學習交流,使教師隨時掌握各種藝術教育的前沿信息,開拓教學思路。
2.4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教育活動
高職院校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教育活動,使其充分發揮藝術教育功能。要確保藝術教育活動的良好效果,首先,要常態化,發揮持久效應。例如,每年定期舉辦文化藝術節、社團技能展示月等,或結合中秋節、國慶節、青年節等重大節日舉辦紀念慶祝等活動。其次,要多樣化,增加參與率。例如,舉辦書法美術展、校園攝影展以及演講、舞蹈、歌曲、辯論、體育等比賽,吸引學生廣泛參與。最后,要專業化,提高水平。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長,組建專業性較強的專項代表隊或專業社團,培養學生特長、發展學生個性,并通過他們擴大文藝骨干隊伍,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總之,高職院校要深刻認識藝術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藝術教育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藝術教育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從而做好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的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參考文獻:
[1]吳芳.略論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與和諧校園文化建設[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1):34-35.
[2]周桓.藝術教育在高職院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途徑探索[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2,14(3):72-74+81.
[3]何慧敏.藝術教育與高職院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J].學園,2014(19):32-33.
[4]牛燾.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藝術教育的關系分析[J].音樂大觀,2013(7):81-82.
作者:韓英倩 單位: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第二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檔案作用分析
摘要: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踐行黨的十八大精神、適應教育改革趨勢的內在要求。檔案作為學校發展歷程的記錄和整體文化的縮影,是高職院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能夠為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提供信息支撐,為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提供決策參考,為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提供特色載體。
關鍵詞:高職院校;檔案;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全面育人的重要陣地和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內在組成部分,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方面。檔案是學校在日常管理、教學科研、專業建設、學生工作、黨團活動、社會服務等活動中形成的文字、圖片、錄音、影像等原始材料,反映了學校的文化傳統、辦學思想、精神氣質、價值取向。檔案具有先天的文化內涵,是高校的文化之母和精神寶庫。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1]是民族的血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提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任務。因此,高職院校要從文化強校的要求出發,充分認識和挖掘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獨到作用和重要地位,以檔案文化的特色氣質和內在魅力提升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品位,為學校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一、檔案為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提供信息支撐
校園物質文化是學校校風學風和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現,屬于校園文化的硬環境。檔案作為學校發展歷程和廣大師生奮斗成就的原始資料記錄,具有真切的歷史印痕和天然的物質形態,能為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提供憑據查考功能。當前,有些高職院校[2]由于建校時間較短,文化底蘊薄弱,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方面存在一些誤區。比如,有的學校簡單地把一些和學校教育毫無聯系的地域文化人物和民族人物雕像移入校園當中,或是在校園內胡亂堆砌一些富有現代感的前衛設計物,而不考慮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精神和人文傳統,使得校園布局雜亂無章,嚴重影響了校園文化氛圍;有的學校盲目地求新求高,將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校園硬件改造和環境布置,而不考慮這些硬件設施是否符合實際的教學管理需要,從而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因此,高職院校必須立足現有歷史檔案,從中查考相關記載,充分掌握相關信息,科學規劃設計校園硬環境,從場地布局、建筑排列、景點規劃、雕塑形象、標語安放、綠化設計,到教室和宿舍的空間設計與環境布置,都要吻合學校一脈相承的辦學歷史,將檔案之“神魂”活化為校園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之“生氣”,實現校園人文精神與自然地貌、歷史傳統與現代氣息的和諧相融。置身于這種幽雅舒適、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學校師生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二、檔案為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提供決策參考
完善學校制度建設,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機制,是高職院校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的重要努力方向。在學校的檔案資源中,含有大量涉及管理制度情況的文件資料,展現了學校管理方式的歷史變遷,成為校園制度文化的基石,能夠為高職院校的制度建設和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富有價值的決策參考信息。當[3]前,一些高職院校把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等同于書面制度建設,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制度文件,導致制度雖在書面上有明確的目標和詳盡的規劃乃至豐碩的成果,但嚴重脫離了學校和師生實際,引起嚴重的“陽奉陰違”現象和“流于形式”情況。為此,學校決策部門必須重視檔案“知古鑒今、以史資政”的參照功能,從涵蓋學校行政管理、教學工作、學術活動、學生管理等方面的檔案資料中,大量采集和梳理相關信息,形成比較完整而又吻合實際的制度依據,在此基礎上印行《學校工作管理辦法》、《學校規章制度匯編》等科學可行的制度文件。比如,教學檔案包括了教學日志、開設課程、專業設置、實習實訓等資料,能夠反映學校的專業教育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學校教務處和各院系要充分查閱和利用教學檔案,從中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模式,編印《教學管理辦法》和《教師手冊》,以規范專業課程的設置要求、實習工作的流程安排、教學器具的相關規格,并對青年教師和新進教師進行教育培訓,增強他們規范化教學的意識和技能。又如,科研檔案收錄了書籍論文、實驗數據、技術專利、課題項目等學校師生從事科研學術活動的各項資料,能夠反映學校的科研質量和研究水平。學校科研處和人事處要充分利用科研檔案,制定出合乎本校實際、反映廣大職工心聲的《科研成果獎勵方案》和《科研任務考核辦法》,激發他們進行課題申報和學術研究的熱情,促使他們按照“以科研促教學”的指導思想積極從事學術研究活動,并將研究成果運用于實際的教學工作。
三、檔案為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提供特色載體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靈魂所在,體現著學校的精神內涵、特色氣質、社會影響和師生員工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精神文化建設也因之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包括價值觀念培育、人文精神養成、歷史傳統承繼、學校形象塑造等。檔案作為一種特殊的校園文化資源,承載著學校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記錄了優秀校友拼搏奮斗的成長歷程,展現了教職員工以校為家、艱苦奮斗的職業生涯,能夠成為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載體單一、形式單調,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有的學校片面地將文體活動等同于校園文化建設,結果頻繁的活動占用了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和學習精力,使學生在學習與活動之間疲于奔波而又顧此失彼;有的學校不考慮自身定位和文化底蘊,過度推崇企業文化和職場文化,以簡單的“拿來主義”方式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精神,結果卻是沐猴而冠、不倫不類;有的學校認為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就是學術報告,只是一味地聘請專家做學術講座,經常召開學術研討會,這樣的做法顯然缺乏整體考慮,無法實現校園文化創新,也不能為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提供動力支持。因此,高職院校要將檔案作為校園精神文化的傳播媒介,高度重視檔案對于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第一,檔案為開展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提供生動素材。檔案材料真實而形象,直觀而可靠,具有極強的親和力、感染力和信服力。學校將校史校情、精神傳統、科技成果、歷史文物等文化資源用于校園文化內涵建設,舉行演講報告,舉辦各類展覽,開展主題宣傳,有效縮短時空差距,拉近學校和學生的心理距離。除此之外,學校檔案中含有的榮譽獎項、校友事跡等豐富直觀的教育資源,也可以激勵廣大師生以那些杰出校友為榜樣,把成長發展的個人夢與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結合起來,把個人追求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把遠大理想和立足當下結合起來,在全校形成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郁文化氛圍。
第二,檔案為學校塑造品牌形象和提升服務內涵提供基礎材料。塑造學校形象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互聯網時代的學校無一不重視品牌創建工作。檔案凝聚著豐富厚重的人文氣息和博大精深的精靈之氣,能真實再現學校艱苦奮斗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能生動刻畫老一輩學人為學為公的執著追求和求真務實的高尚品質,能如實反映全體職工傳道授業解惑的良好風貌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奉獻生涯,能充分展示學校雄厚的科研創新實力和豐富的技術專利積淀,可以提升學校品牌的層次和品位,成為學校品牌形象塑造工程中頗具吸引力和滲透力的特色形式。事實上,一些百年老校就為著名校友和名師大家單獨建檔,推廣他們的手稿文章,介紹他們的典型事跡,通過這樣的名人效應打造和宣傳學校特色品牌。同時,善用檔案[4]還能推進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工作,進一步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當今時代,高校具有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功能。社會服務不僅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還是衡量學校整體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高職院校檔案中含有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就業情況等反饋材料,以及項目結項成果、產品專利技術、研究實驗報告、成果鑒定說明等課題材料,或是源于社會反饋,或是直接服務社會,能為學校加強和推進社會服務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高職院校完全可以在充分利用既有檔案文件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加強同社會各界的聯系交流,提高學校知名度。
第三,檔案為拓展校園文化建設平臺提供有效載體。檔案的具體形式多樣而豐富,既有學校在各類比賽和活動中獲得的榮譽證書、獎杯錦旗,學者校友發表的著作論文和申報的發明專利,著名人士的講話、手稿、題詞,也有記載學校重大事件的新聞、書信、錄像。實際上,這些透露著豐富人文氣息的檔案資料完全可以融入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當中,以不同的形式來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載體,打造“文化育人”、“以人為本”、“環境育人”的校園文化,提升全體師生的道德素養和精神[5]境界。首先,高職院校可以依托檔案來烘托學校的學術氛圍,營造“文化育人”的校園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學術文化決定著校園文化的品位。教學科研檔案是學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記錄的不少教學科研成果都有著較高的社會經濟價值。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舉辦教學科研成就展、學術成果報告會等方式,使廣大師生從校園學術文化中汲取營養。比如,科技檔案記載了學校師生開展科研活動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聚集了學校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方面的輝煌成就,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卓越的創新精神,凝聚著全體學人的心血和汗水,也銘刻著他們辛勤耕耘的足跡和印證。高職院校若將科技檔案資料融入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就能形成科學精神、人文氣質與職業文化相結合的校園文化氛圍,激勵師生結合職業定位,積極探索新知,達到以科學精神引導師生、以人文價值感染師生、以職業文化教育師生的良好效果。其次,高職院校可以借助檔案來推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營造“以人為本”的校園環境。檔案資料記述了學校優秀人物不計得失、不求名利、獻身教育的感人事跡,講述了廣大教師在三尺講臺上耕耘無聲的真實故事,這就為學校對全體師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重要題材。高職院校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貫徹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深入挖掘本校的名人檔案,編成有關的德育教材,舉辦專題實物展覽,使名人檔案走進校園、走進師生、走進課堂,使廣大師生在校園環境的熏陶下成為個性與理性全面發展的知識人。再次,高職院校可以利用檔案資料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形成“環境育人”的校園文化。每一所學校都有與眾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若以體現學校特色的檔案資料來建設校園文化環境,就能給校園文化注入豐富的人文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精神。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檔案來營造富有特色的校園人文景觀,制作體現辦學特點的雕像,譜寫反映辦學宗旨的校歌,書寫體現辦學理念的校訓,設計凝聚學校精神的校徽,以此體現學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風采,增強校園環境的育人效果。
四、結語
古語云: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高職院校的檔案資料是學校發展歷史的見證和全部活動的縮影,以文字影像等多種方式承載著學校的文化成果和精神傳統,具有與生俱來的述往鑒今功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和特色載體。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檔案資料,挖掘蘊含其間的精神要義和文化底蘊,構建起融校本文化、人本文化、美育文化、創新文化、職場文化于一體的校園文化,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甘荔.高校檔案與校園文化建設[J].蘭臺世界,2007(8):29.
[2]杜玉蘭.高校檔案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角度[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34.
[3]潘昕,李名家.高校檔案服務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基于檔案管理現代化的視角[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36.
[4]孟麗霞,李淑芳.論高校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育人功能[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9(3):106.
[5]林林.論高校名人檔案與校園文化建設[J].蘭臺世界,2006(8):10.
作者:黃曉紅 單位:烏魯木齊職業大學黨政辦公室
第三篇:高職校園文化體系構建路徑
【摘要】分析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認知不足、積淀意識不足、“個性”缺失等問題,從校園文化品牌建設、景觀文化內涵建設、名師風范影響、行業企業文化滲透等方面探討構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體系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體系;構建;路徑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篇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關乎國家強盛、民族興衰。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大學,在國家文化建設和傳承中承擔著重要使命。正因此,校園文化被視為大學的風骨,也是大學的生命。真正的校園文化是靠多年的積淀,靠一代代師生的共同努力和追求,靠堅持和信仰而形成的。這種長期積淀形成的校園文化可以稱之為“大學精神”,它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會對這個環境中的人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因此可以說,對大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是“冷漠的”高校排名,而是他們生活于其中的“鮮活的”校園環境。莘莘學子在校園的空氣中自由呼吸、展翅翱翔,他們突破創新、碰撞出絢爛的思想火花,這就是文化示范的引領作用。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也是如此,也只有建設高品質、特色鮮明的高職校園文化,才能充分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引領學生成長成才。也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國家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宏偉藍圖。
一、從“文化強國”到“文化強校”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文化強國”的宏偉戰略,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繼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開門見山提出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昌盛。”國家如此,大學更應如此。“文化強校”應該成為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要大力倡導“文化強校”理念,積極構建校園文化體系;要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線,營造和諧校園文化環境;要樹立開放包容的辦學思想,提升大學核心競爭力。《2012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既堅持就業導向更注重育人為本,校園文化建設重視工業文化和企業文化,更重視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對學生的熏陶和引領。”可見,建設校園文化特別是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點的校園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這樣才能更好地踐行高職院校的育人功能,因為高技能人才同樣要有文化知識的積淀,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二、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高職校園文化體系建設存在較多問題,難以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在高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有的功能。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程度認知不足。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教育價值和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環境育人、文化育人是課堂教育的延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高職校園迫切需要更高層次的文化氛圍,需要一個富有特色的文化體系來適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因其重要性和緊迫性,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強烈呼喚“頂層設計”,應集各院校最高水準而為之。在這個過程中,國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更應有文化自覺意識,起到引領示范作用。然而,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對于校園文化建設重要程度的認知還不夠,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校園文化建設。第二,校園文化建設積淀意識不足。高職院校辦學歷史較短,在校園文化積淀方面有先天不足。但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此,而在于當前在高職院校辦學中,或多或少存在浮躁氛圍。熱衷于宣傳學校各類“成果”,無暇在校園文化建設上下工夫、做功課,由此加劇了高職校園文化的“先天不足”之癥,難以形成有廣泛影響力和較高認同感的校園文化特質。第三,校園文化建設“個性”缺失。這是目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這一情況與第二點的“積淀不足”密切相關。大部分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沒有彰顯地方文化特色,沒有凸顯“校本設計”,沒有構建好高職校園文化體系,從而弱化了職業教育的特色,影響了高技能人才綜合素質提升。
三、構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體系的有效路徑
(一)努力創建高職校園文化品牌
高職院校的發展時間不長,都是比較年輕的高校,論文化積淀,自然無法與百年名校相提并論,但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借鑒本科院校經驗,樹立職業院校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再不斷加以豐富和發展。如《2012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中提及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慈善文化”、泰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大愛育人”、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的“孝文化”等。這種文化品牌樹立了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在踐行的過程中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成為學校的文化名片。各地方高職院校在文化建設上應有特色意識,充分展示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構建自己的文化名片。如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特色,認真構建校園文化體系,努力形成自身品牌。教育部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指出:“支持高等職業院校加強民族文化和民間技藝相關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提升民族地區的高等職業院校支持當地特色優勢產業、基本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的能力。”民族自治地區有其鮮明的文化特點,以廣西為例,繡球、山歌、劉三姐等被認為是廣西最具文化影響力的符號。廣西的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完全可以深挖廣西元素,展示廣西色彩,結合民族文化的精髓形成自身品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在這方面,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新年音樂會是一個創新。該校在音樂會曲目選擇方面,除經典民族、流行音樂外,非常重視凸顯廣西民族特色,2014年的曲目《春祈大酬雷》充分展現了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采,展現了廣西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重視校園景觀的文化內涵建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帕夫雷什中學》中說,我們在努力做到使學校的墻壁也會說話。這就是校園文化的影響力,一草一木、一點一滴都能發揮育人作用。一所好的大學,應該有其標志性景觀,它會成為全體師生的文化驕傲,會成為大家心靈的歸宿。凡歷史悠久的名校,都有其標志性的校園景觀,在學校發展和壯大的歷史長河中賦予景觀深厚的文化內涵,發揮其持久的文化認同感和影響力。如北京大學的“未名湖”、清華大學的“大禮堂”、武漢大學的“櫻花”等,都在歲月的積淀中影響著一代代青年學子。校園景觀,成為名校之“名”的重要內容,成為學校文化內核和靈魂的承載地。高職院校中,在標志性景觀方面雖稍顯不足,但也不乏為此努力的案例。如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把校區建設和區域旅游有機結合,以成都標榜女紅工藝博物館等為基礎,整體創建國家3A級景區校園就是很成功的案例。類似的情況還有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現桂林旅游學院),其校園本身即是3A級景區,這樣的育人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成才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發揮名師風范及其偉大人格的影響力
名師、大師,是一所大學最寶貴的財富。他們的人格、學識,將對學生產生無法估量的影響。近代以來,中國學界大師輩出,如陳寅恪、劉師培、吳宓、金岳霖、梁漱溟、熊十力、錢穆、錢鐘書、饒宗頤、季羨林等,他們影響著一代代學人,影響著無數學子,大師人格魅力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雖然高職院校強調實踐教學,強調應用技能,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基礎性、綜合性、理論性人才培養模式,但教師的人格、學識也會對學生成長成才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現在我們國家各層面都在大力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只有當其體現在老師身上,融入到教師的行為規范中,才能更好地影響學生,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同、理解、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職院校應該培養一批名師、大師,以他們卓越的學識培養學生,以他們高尚的人格影響學生,以他們非凡的影響力提升校園文化的生命力。
(四)把行業企業文化的精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
《2012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中指出:“借鑒行業企業文化,建設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包括其經營哲學、價值觀念、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形象等,是企業獨特的文化積淀,有其豐富的內涵和價值。當前,高職教育與行業企業關系極為密切,校企合作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途徑。隨著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化,行業企業的文化精神必然會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行業企業文化也將成為影響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校企深度融合、合作是高職教育辦學的鮮明特色。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行動計劃》中說:“鼓勵行業參與職業教育、發揮企業辦學主體作用”,這都表明了行業、企業在中國高職教育創新發展中的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認為,沒有行業企業的深度參與,就不是真正的高等職業教育,就不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高職教育。因此,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要重視工業文化和企業文化,重視其對學生的熏陶和引領作用。要善于把行業企業文化的精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使其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積極作用。這方面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把“敢為人先”的溫州人精神教育引入創業教育;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所在地軍區發起“強軍育才接力工程”;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強調專業辦學“五個一”,明確每個專業辦學必須至少有一個合作企業等。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發展壯大,在構建高職校園文化體系和“文化育人”過程中,行業企業文化必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綜上所述,高職校園文化對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引導價值觀形成、推動大學生社會化、提高心理素質等方面都有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通過構建高職校園文化體系,可以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堅實基礎。通過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體系構建,有望解決當前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讓高職院校成為富有職業元素的“文化強校”,成為育人的重要陣地,實現高職教育快速發展下的內涵建設,保障高職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并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孫豐蕊 單位: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第四篇:校園文化社團管理創新形式研究
【摘要】大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充實學生的校園生活,培養興趣愛好,擴大知識面,增加交友范圍,豐富內心世界,還為高校提供了育人的有效途徑,促進了學校的學風建設,有利于和諧校園的營造。
【關鍵詞】校園文化;社團管理;質量建團;創新形式
2016年3月,在校團委的發起下,校社團聯合會組織了全校學生進行此次調研,共發放了1500份調查問卷,其中非社團會員類500份,為使信息反饋盡量全面,我們采取了分系部、分年級和定點發放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調查;社團會員類1000份。最后問卷共回收了1400份,回收率為93%,在對這些問卷進行認真的統計分析后,得出了該校各社團的現狀,社團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為尋找社團的發展方向及改進措施提供了充實的依據。
一、目前高職學生社團的現狀
(一)社團概況
近年來學生社團以較快的速度實現規模化發展,目前,在院團委注冊的學生社團共有28家,在冊會員四千余人,與2010年相比翻了一倍,社團活動形式多樣。
(二)社團活動調查結果
(1)社團活動頻率:39%的調查者認為所在社團活動很多,47%的認為較多,13%的人認為所在社團活動開展較少。
(2)社團活動質量:50%的調查者認為活動質量較好,37%的認為很好,只有13%的人認為活動質量一般。
(3)社團活動規模:21%的活動,有大部分會員參加,已經非會員參加;50%活動只有部門會員參加;29%的社團活動能實現全體會員參加。
二、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目前該校社團的發展還不平衡,存在著一些的問題。如:(1)社團之間發展良莠不齊的狀況比較明顯;(2)社團物質、設備、場地條件有待進一步加強;(3)社團活動場地不足。據統計,39%的社團活動場地一般都在教室,只有4%的社團有比較固定的地方;(4)缺乏指導,社團在得到教師的指導上也存在巨大差距;(5)社團定位不好;(6)人員流失嚴重;(7)激勵機制不完善。
為了推動高職院校學生社團不斷發展,學生社團的發展應當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管理力度:(1)繼續大力推進社團活動品牌化建設,打造精品社團,以社團為依托開展學生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大學學生綜合素質的建設。(2)要加大對高校學生社團的投入。學校應對學生社團在社團場地使用、活動開展、經費支持、指導老師聘請方面為社團創造條件,開方便之門,為學生社團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3)要繼續加強學生社團之間、社團與外界的聯系、協作與交流。鼓勵學生社團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積極為社團創造與社會聯系的機會,利用社團相互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推出跨校際聯合活動,促進社團的發展;利用社會的廣闊舞臺和豐富資源來充實學生社團的內涵,達到最后從學校走向社會、服務社會的目的。(4)要深入研究社團良性發展的機制。從怎樣最大限度地激發社團成員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入手,對社團的穩步發展與社團活力之間的關系作實際調查和理論研究,形成一套適合于社團發展、同時又靈活多樣的會員培訓機制。(5)做好管理和服務的協調,在服務中體現管理,提高辦事效率。
三、打造精品社團活動,創新社團發展模式
為徹底改善社團發展的難題,校團委應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創新社團發展途徑,加強對學生社團是指導:
(1)圍繞“打造精品社團”這一主題,廣泛開展了多項有關社團發展方向規劃的工作,重點規劃社團性質及發展方向、制定了社團量化管理制度、重新擬定社團活動審批程序等。近年來高校學生社團發展迅速,精品社團和精品社團活動在該校深入開展、好品牌層出不窮,影響力和知名度飛速提升。
(2)建立星級社團月評制度,以評促建,對社團建立每月評比“星級社團”的制度,并對社團活動、新聞宣傳、會員服務、網絡建設等多方面進行月考評,要求社團活動上檔次、走品牌路,新聞宣傳方面要落實、抓牢,年終進行考核定級,以總成績綜合評定精品社團、優秀社團等。
(3)開創社團文化藝術節。由校團委主辦,校社團聯合會承辦的校社團文化節為期3個月,緊密圍繞五四精神和學院學風建設兩大主題,通過開展大學生文藝、學術、科技、體育等社團文化活動,生動、全面展示大學生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出色的藝術才華,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氛圍增添風采。
(4)融入大學生創業教育。將大學生就創業作為學校素質教育建設的重點,創辦創業俱樂部學生社團,依托高校大學生就創業教育課程,共同推進大學生就創業教育。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社團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將會對廣大學生知識、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養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總之,社團必須以其豐富的內容吸引大學生的參與,通過學生自我管理來發展社團,使社團能更好地開展活動,使會員獲得鍛煉成長,進一步吸引大學生參與,從而形成一個良性運作循環,發展成為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助推器。
作者:周虹 單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第五篇: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
摘要:高職院校輔導員應通過主動占領輿論宣傳陣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班級管理,融入社團、志愿者等社會實踐活動,借助大學語文和思政課平臺推行"價值文化建設"活動等路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輔導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職校園文化;融入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任務,強調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對社會主義社會公民應該秉承和踐行的價值觀進行了高度的凝練和概括,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做出的重要論斷。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隨著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西方思想文化的滲透給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部分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政治缺乏信仰、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錯位、團隊合作意識不強、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1]高校校園中存在的新生入學時開學典禮的整齊有序與畢業離校時畢業典禮的松散混亂形成巨大反差,新的形勢迫切要求對高職大學生進行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環境文化,是學校個性特征的重要標志,更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2]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發揮著傳承中華文明、培養高技能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牢牢把握和諧校園建設的正確方向,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養學生寬闊的胸懷、刻苦學習的奮斗意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創新意識、創新才干,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角色,應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開展高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貼合當代大學生成長的實際需要,積極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創新形式,在學生管理方面抓好宣傳教育,搭建校園文化宣傳和交流平臺,采取有效的方法和路徑,以學生喜聞樂見地方式推動校園文化實踐活動,讓學生自覺的進行實踐,達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
一、主動占領網絡輿論宣傳新陣地,掌握話語主動權
輔導員應注重輿論正確導向,抓好輿論宣傳工作,利用校園網、廣播站、板報、櫥窗、QQ、微信等平臺在高職大學生中積極宣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高度重視校園互聯網的建設、運用和管理,努力使校園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促進他們精神生活健康發展的廣闊空間,成為傳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新渠道、新陣地。[3]輔導員要與時俱進,積極學習網絡語言,密切關注高職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就大學生關心的熱點話題和時事動態,和學生積極互動,主動發聲,宣揚核心價值理念,主動占領輿論宣傳陣地,掌握話語主動權,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
二、探索在班級管理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融入主題班會、班級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班級環境建設及常規管理工作中去,營造氛圍
(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主題班會。主題班會是一種重要的班級集體活動,是在輔導員的組織下,以班級為單位,一定階段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集體教育活動。主題班會不同于固定班會和臨時班會,有特定的主題和目的。輔導員可以愛國、守法、民主、文明、和諧、誠信、敬業、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為主題召開主題班會。輔導員既可以針對不同年級的高職大學生,也可以在每學年的不同階段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精心設計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主題班會,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利用新生入學教育進行校史校情介紹,參觀校史館,了解學校發展歷史并熟悉校園環境,以增強新生愛校情懷,平時結合時事、節日、紀念日等活動召開愛國愛家教育的主題班會。端正學習態度,加強行為規范教育。結合學業預警,學習學生手冊,規范文明行為,加強大學生行為文明養成教育。在學生中開展行為文明建設,通過“學習學生手冊,爭做文明學生”系列活動,輔導員帶著學生學習,在班級開展文明學生評選、學生規范知識競賽、不文明現象隨手拍等活動選出最文明學生、最勵志學生、最誠信學生,并曝光不文明現象,宏揚校園正氣,宣傳正能量。加強誠信、感恩勵志教育。如三月學雷鋒可以召開“雷鋒月里話雷鋒、做雷鋒”主題班會,黨的生日、母親節、父親節等以愛國、勵志感恩為主題,心理健康月以'陽光生活,走近你我'為主題等;結合期末考試,評審獎助學金及評優評先的契機積極開展誠信考試、誠信助貸、誠信做人、誠信做事等以誠信為主題的教育班會;在畢業生中進行文明離校教育等,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高職大學生整個教育過程中。
(二)融入班級制度建設,民主管理班級。班級制度,在內容上,結合專業特色及班級情況民主制定班級管理規定,獎懲辦法,班費管理,教室公約,寢室公約等。在做法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班級制度建設,采取學生自主制定與輔導員指導相結合的民主辦法制定班級公約及相關規定更有益于制度的落實。針對高職學生的文明養成教育以培育現代文明職業人為標準推行與企業文化對接的6S管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安全、素養),在學生寢室、教室、實驗實訓室、圖書館、學生餐廳等按照6S認證標準管理,制定6S文明教寢室公約和相應規范并在班級醒目位置張貼和懸掛,引導高職大學生養成職業文明素養,彰顯職業院校的文化特點。
(三)融入班級文化及環境建設,營造班級民主文明健康和諧氛圍。從內容上看,班級文化管理主要是指班級活動管理。各種有益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都應引起輔導員的興趣。班級文化能夠反映一個班集體的精神風貌,對班級各項工作都能夠產生影響。因此,輔導員應著力做好班級文化建設,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班級以專業特征為主題設計特色鮮明的班徽、班標、昂揚向上的班級口號,集中團隊的力量創作或改編班歌,增強班級核心凝聚力,為建設和諧班集體營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
(四)融入班級常規管理工作。班級工作的有序性更多地體現在班級日常事務的管理中。其中,黨團工作管理,學習管理,學生的獎勤貸助補管理是班級日常管理的主要內容。采用民主管理,責任到人,指導得當,獎懲分明的辦法管理班級,有助于班級各項工作的穩定實施。學生獎勤助貸評選工作尤其要體現公平公正公開民主的核心價值理念,獎學金、助學金的評定做到民主評審,程序公開,結果公平公正,精準確定資助對象。同時利用資助誠信教育主題月舉辦系列活動,通過視頻、誠信感恩演講比賽、征文,誠信講座簽名活動等具體校園文化活動,踐行核心價值觀。
三、充分利用思政課、大學語文等課程平臺,與任課教師緊密聯系開展校園建設活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思政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重在理論聯系實際地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和可靠建設者。大學語文課程內容是傳承人類和民族優秀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創新文化的重要載體。大學語文課程的內容選擇圍繞“價值文化”,選取思想性、藝術性兼具的優秀文學作品。因而輔導員可以加強與這兩門課及其他教師合作,充分利用課程中愛國主義、人生價值、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題材方面的教學資源,增強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識,并自覺踐行,課上課下共同開發有益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舉行“中國夢,我的夢”、中華詩詞朗誦比賽、辯論賽,觀看愛國主義電影,講好中華好故事,傳承經典與中華文明,平時注重大學生‘三觀’建設,立德樹人,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四、融入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做知行統一的合格接班人
針對高職大學生中存在的“知”與“信”脫節,“言”與“行”悖離現象,采取有效方式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促進大學生的行為轉化,將理想信念、價值認同轉換為生活實踐。社團、志愿者、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了解國家情況、認識社會的主要方式,是學生豐富自身知識、累積社會閱歷、磨練意志的重要途徑。[4]是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我們要通過積極探索有效途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社團、志愿者、社會實踐活動中,在一些關鍵性的節假日,如國慶節、清明節、勞動節、青年節等,實施講座、演講、知識比賽等主題社會實踐,強化大學生的理念培育。[5]借助社會實踐,幫助大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是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直接有效的形式,通過暑期社會實踐、專題社會調查、社區志愿服務、企業參觀訪問、科技下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開拓新平臺。進一步開發社會資源對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學習價值。幫助高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參考文獻]
[1]趙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進路思考[J].職教論壇,2014,(29).
[2]閆志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J].教育旬刊,2014,(08).
[3].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的講話[R/OL].(2008-06-21)[2013-07-08].
[4]劉佳.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研究[J].高教學刊,2016,(06).
[5]高小燕.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途徑初探[J].鄂州大學學報,2014,(01).
作者:馮早紅 陳光銳 單位:滁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