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校園文化建設軟實力提升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作為提供高等教育的集中場所,是創造文化、傳承文化、引領文化的關鍵陣地,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進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提升校園軟實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首先具體介紹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然后細致分析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的路徑探析。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軟實力;路徑
每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都是國家整體實力的關鍵組成部分,代表了整個國家在民族內部、國際外部環境中的影響力、凝聚力。而高校作為提供高等教育的集中場所,是創造文化、傳承文化、引領文化的關鍵陣地,在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進程中自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所以,如果想要真正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就要不斷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也是提升校園軟實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作為滿足祖國未來發展需求,孕育應用型人才的主要搖籃,應當充分抓住機會,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不斷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
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1.環境文化建設現狀
當下,各個高校已經開始慢慢重視校內的環境文化建設工作,認為良好的校園環境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存在積極的熏陶作用的。確實,校園環境由于常伴學生左右,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在影響人上面存在一定的教育效果。美麗的校園環境可以讓學生心情愉悅,積極向上;惡劣的校園環境的效果自然相反。所以,學校開始重視校內山水、花草樹木的建設工作,也開始不斷提升校內的基礎設備、科學設備質量,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一個環境優美、設備齊全的學習、生活環境。
2.行為文化建設現狀
學校的行為文化產生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兩者進行科研活動、教學活動、校園活動時,行為文化就產生了。[1]可以說,教師的身體力行在行為文化方面對于學生的影響作用,比教學中的尊尊教誨有效得多,學生也容易模仿。所以,當下在行為文化建設工作中,學校重點強調教師與學生的平等關系,學生與教師都是學校的主體,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校、師生共同進步的重要前提,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3.制度文化建設現狀
當下,隨著社會文明化、制度化的不斷推進,學校的制度文化建設工作也在不斷推進。當下的高校制度文化建設工作主要包括與高等教育相關的法制法規教育,與在校生相關的管理制度、教學制度等。健全的制度文化建設可以深化學生的培養模式,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保證人才的培養質量;還可以積極引導教師、學生的價值觀建設,是推動高校有序發展的基礎前提。健全的制度文化建設還可以保障學生、教師的基本權益,讓師生在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中安心工作,學習。
4.精神文化建設現狀
精神文化在學校的學生教育中起主導作用。精神文化作為思想意識層次的重要資源,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當下,部分高校開始重視學校內部的精神文化建設工作,以自身的辦學定位、辦學宗旨為精神文化的建設依據,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加強學生、教師層面的精神文化建設。
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環境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當下,各個高校雖然已經開始重視校內的環境文化建設工作,但是,很多高校還沒有真正意識到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表層校園文化建設與深層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工作的重要性,即學校不僅要環境優美,還要讓這種優美環境真正感染學生,對學生產生正向的引導作用。很多高校開始不斷投入財力、物力用于校園布局、綠化環境、景點布置等各個方面,但學生對于這些環境不愛護的情況也一直存在,說明這些硬性的環境文化建設并未對學生產生預期效果,或者說,并不符合學生的審美觀。[2]所以,總體而言,學校的環境文化建設還是過于死板,缺少創新,缺少對于環境文化的理解。
2.行為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當下,雖然學校重點強調教師在行為文化建設工作中對于學生的引導作用,但由于高校建設歷史久遠,許多高校中還有部分知識淵博的老教師、老教授任教,這部分老師中有個別老師由于職稱高,在學校中的地位自然是不可估量的,高校對于這部分教師也非常敬重;但這部分教師由于年紀過大,保留著一些不良習慣,比如普通話不標準、喜歡辱罵學生等,這些行為都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行為文化建設效果,學生在長期的不良習慣影響之下,也會養成一些不良習慣。
3.制度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當下,學校制度文化建設雖然已經慢慢形成,學校也開始不斷投入人力、物力來健全學校的制度文化建設工作,但是,很多高校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制度文化建設存在表面制度文化與深層制度文化兩個方面不相匹配。表層制度文化建設指的就是當下大部分高校正在實施的健全制度文化的工作,是通過擬寫電子檔案的制度來實現的;但深層的制度文化建設,指的是在表層制度文化建設工作實施以后,學生、教師對于制度的認可、接受程度,對于這部分內容,大部分高校都沒有意識到。
4.精神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當下大部分高校已經開始意識到精神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培養學生道德觀中的重要性,在學校的領導層面上,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重視度;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部分輔導員、學科教師由于目光短淺,只重視當下手頭上的教學、科研工作,對于精神文化建設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不以為然,所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造成了建設中工作的斷層,導致學校精神文化的建設工作實效不高。再者,加強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不僅僅要遵循各個高校的傳統文化,還要在當下的科研工作、制度建設工作、文化建設工作等各個方面有所創新,而部分學校一成不變,宣揚的精神早已過時,自然起不了應有效果。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的路徑探析
1.加強學校的環境文化建設
學校的環境文化建設,屬于學校的物質文化建設項目之一。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過程中,不斷提升環境文化建設水平,也是重點途徑之一。創建美麗的校園,要從硬環境開始。我國古代一些著名的書院及當今的重點大學,地理位置一般都是極好的,依山傍水,在清幽之處建校,為的就是給學生一個優雅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陶冶情操,凈化心靈。[3]通過山水、花草自然環境的建設,再通過櫥窗、宣傳欄建設,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這種賞心悅目的環境中學習、成長,學生自然也特別積極進取。在高校環境文化建設中,學校內部的樓道、馬路、燈具、教室、儀器、設備等都可以采用名人的姓名、企業的名字命名,這樣一來可以用于表彰這些對于社會、國家有過貢獻的人物與企業,二來可以讓學生不斷學習這些人物、企業的相關事跡,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學有所成。
2.加強學校的行為文化建設
加強學校的行為文化建設,也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斷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學校的行為文化產生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兩者進行科研活動、教學活動、校園活動等時,行為文化就產生了。每個學校根據自身特色,會存在不同的行為文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個學校的整體行為習慣。[4]在學校的行為文化建設中,起主導作用的往往是教師與管理者。由于學生的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他們的行為很容易受到教師與管理者的影響,所以,教師與管理者的行為文化建設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文化建設效果,繼而影響了整個學校的行為文化建設氛圍。所以,在學校行為文化建設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教師、管理者的行為,它們應具有榜樣作用,從而積極引導整個學校的行為文化建設。
3.加強學校的制度文化建設
學校的制度文化建設可以分為表層的制度文化建設與深層的制度文化建設。表層的制度文化建設指的是有關于制度的文本、紙質材料、電子文檔等,而深層的制度文化指的是學生對于學校出臺的相關制度的認可程度及遵守態度。想要評定一個學校的制度文化是否有效,既要從表層的制度文化中判定學校制定的制度是否與學生的教育相符合、是否遵守了以人為本的觀念,又要從深層的制度文化角度出發,調研學生對于學校制度的認可、遵守程度。如果學校想要不斷發展、進步,不僅要重點建設表層的制度文化,即根據當下學生的情況不斷更改制度中的內容,與時俱進,切不可墨守成規,還要重點跟進表層的制度文化出臺后,深層的制度文化方面是否收到實效。[5]當然,兩者是有先后關系的,如果表層的制度文化建設存在一定問題,違背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實行深層的制度文化建設中自然會存在不少問題。但如果表層制度文化建設中不存在問題,在具體實施深層制度文化過程中還是需要不斷跟進相關工作。
4.加強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
加強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的重點途徑之一。加強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既要尊重各個高校的傳統文化,又要在當下的科研工作、制度建設工作、文化建設工作等各個方面有所創新,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斷賦予它們全新的理念。所以,在加強學校精神文化的建設工作中,重點是順應當下時代的發展,一定要體現當下的時代精神,積極弘揚適合當下實際情況且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有利的精神文化。基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提煉大學生的核心價值體系,從學生發展的大局觀出發,不斷落實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使學校、學生、教師都不斷發展。重視人文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工作,共同豐富高校精神文化建設的內涵。
綜上所述,高校作為滿足祖國未來發展需求、孕育應用型人才的主要搖籃,應當充分把握機會,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不斷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而在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過程中,重點重視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從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個角度進行建設。
參考文獻:
[1]賈磊磊.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主要構成[N].光明日報,2011-12-07.
[2]陳正良.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論要[J].浙江社會科學,2012,(2).
[3]劉國艷.學校變革中的若干問題與合作型學校的構建[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
[4]李萍,曾青云.當代大學“軟實力”建設缺失分析與策略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7).
[5]李潔,杜宇.大學軟實力:大學發展的另一維度[J].遼寧教育研究,2007,(7).
作者:任俊穎 單位:西安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