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斷改革,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高校校園文化的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而在校園文化蓬勃發展的同時,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卻逐漸弱化,因此,如何提高學校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更全面的人才便成了當今教育發展的重大難題。各高校必須創造更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來提升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弱化
高校的校園文化的形成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成長,它能對學生的道德素養產生深遠的影響,更好地建設校園文化是為了讓學生去感悟并從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校園文化作為德育工作開展的途徑,應作為重點建設對象,學校應更好地進行完善,并借其發揮出更優良的德育功能,為高校學生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高校校園文化及德育功能的內涵
校園文化,指的是以校園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的融合所創造出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等。校園的物質文化指的是校園的布局,各種基礎設施等,是客觀存在的;而精神文化指的是一種意識,一種抽象的面貌,比如學校的校訓等。德育文化的傳播,既要有校園文化氛圍的熏陶,也要有教師的言傳身教,兩者的結合對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學生,因而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才能更好地建設校園文化,更好地強化德育功能。
二、高校教育的德育功能
(一)引導功能
高校對于學生的引導功能是很重要的,學生的道德、文化、思想等都會受到學校教學的影響。學校作為文化傳播的主體,必須將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等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作為文化傳播的引導者,必須堅持國家的辦學方向,即社會主義方向,努力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學校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比如演講、話劇等表演形式來詮釋出正確的道德觀,來引導學生擁護集體主義,切勿誤入極端個人主義,將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入校園文化,在校園內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
(二)規范功能
學校的制度對學生有一定的約束性,對學生的思想規范和行為規范有一定的引導,能讓學生向好的方面發展,提高學生的道德思想水平。學校校規校紀、校訓的設立并不是為了去讓學生照其去實行,而是讓學生能夠通過這些規范制度的潛移默化來達到自我約束的效果,讓學生通過這種無形的約束力來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思想層次,從而認同學校的各種觀點和學校所引導的價值取向。
(三)健全人格功能
高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提高在于學生能夠自主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校園文化是一個公共環境,很容易對其中生活的人群造成影響,學生在這個文化氛圍中會產生不同的意識,而長期的校園文化熏陶下,學生的思維觀念會逐漸走向統一,形成一致的思維模式和文化觀念。自由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能夠產生一定的安全感和平衡感,這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健全。
(四)審美功能
校園文化在對學生長期的熏陶中,讓學生能夠通過周圍環境、氛圍來確立自身正確的審美觀念,以此來培養學生對于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校園文化對于學生審美觀念的引導至關重要,它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事物的黑白性。校園文化自身的物質條件也影響著學生的審美觀,比如校園的建筑設計、綠化帶的設立。
(五)實踐功能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開展,因而學生的言行舉止都影響著校園文化的建設,促進校園文化的豐富多彩。校園文化為學生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在其中展現自我、表達自我,學生可以從自我實踐、自我鍛煉中找出自身的特長與缺點,然后通過不斷地改正來完善自身,提高自我獨立、自我管控的能力,最終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三、高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弱化
隨著國家高校教育的改革,高校的校園文化也逐步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完善了其知識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由于高校與社會的聯系緊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和落后文化不斷沖擊著校園文化,造成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發揮出現問題,并不斷弱化。由于學生的知識需求量大,學校的固有文化很難滿足學生的需求,而網絡文化、大眾文化的產生趁機誘導了學生,讓部分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出現問題,從而造成學生的心理問題。由于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較單一,學生和老師的關系不融洽,造成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道德觀念發生偏差,走向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道路,致使高校校園文化功能的弱化,也阻礙了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因此,高校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增加校園文化的信服度,更好地提升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
四、高校校園文化功能強化的方法
(一)堅持國家先進文化方向
社會主義文化是高校文化發展的目標,所以要堅持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引導。高校須傳授給學生優秀的民族文化和社會思想,引導學生接收正確的新思想,對外來文化進行擇優,對本土文化進行舍舊,保證校園文化更好地發展。
(二)優化校園環境
環境對于人的影響是極大的,好的環境能教育人、感染人、提高人的思想品質。高校德育功能的完善是靠校園文化作為載體的,因而校園文化的更好建設就會促進德育功能的強化。高校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結合自身現有條件,豐富校園文化,將校園文化與校園的建筑、花草等結合起來,通過合理的布局和科學的規劃,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成長、健康學習、健康生活的環境。
(三)制度文化的提升
高校所制定的規章制度是為了讓學生有秩序地進行學習生活,通過建立具有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制度文化,來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和改善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慣。德育的教育不僅僅是靠教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實現的,制度的規范性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應從學生的心理出發,通過制度文化的規范,促使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從而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提高德育功能所發揮的作用。(四)加強精神文化建設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中核心的價值取向,是由全校人員及學校校風共同打造的,因此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良好的校園精神文化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努力進取、不斷創新,而要創造良好的校園精神文化,學生與老師就應該和諧共處、相互信任,共同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出更優質的校園環境,促進高校校園德育功能的強化。
五、完善高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不利因素
(一)多元文化的沖擊
文化是國家經濟和上層建筑的客觀反映,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由于當前社會結構的多元化,人們的價值取向也有所不同,導致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不斷滋長。由于舊的社會體制還未完全解體,而新的體制又還不完善,致使高校校園文化與其他文化產生沖突,引發學生價值取向的困擾,社會責任感逐漸弱化,功利思想變得嚴重。
(二)網路文化的沖擊
網絡文化作為一個開放式的文化,具有雙面性。它的內容豐富、傳播快捷、開放性強,為德育功能的完善提供了平臺和機遇,但同時由于網絡文化的多樣性以及信息的廣泛性,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都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一些不良信息不僅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還未導致學生因自控力不強而誤入歧途。
(三)西方文化的沖擊
由于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國,其中優秀的文化能打開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知識內涵;而西方的個人主義思想、享樂主義思想以及功利主義思想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校園文化帶來了負面性。由于校園文化中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崇較少,導致學生的判斷能力出現偏差,這對于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不良影響,導致高校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的完善受到較大的阻礙。
六、發揮高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途徑
高校校園文化必須發揮主導性,如果任其發展,便會讓校園文化的價值取向發生改變,導致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高校在面對文化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必須正確處理主導文化與多元文化的關系,堅持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和自控能力,從多各方面滿足學生多層次的需求。面對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高校必須正確處理西方文化和民族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關系,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結束語
高校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價值取向的選擇、道德思維的形成至關重要,而校園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則對于學生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提高良好的個人品質有重大作用。校園德育功能的健全不僅能讓學生保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高自己的審美觀、判斷能力和自控能力,還能促進校園文化的更好發展。因此,高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健全是目前高校必需妥善解決的問題,這對于學校和學生的發展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文春,桑雷.高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弱化及提升策略[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23(2):98-100.
[2]王志虎.高校學生社團德育功能建設研究———以X高校為調查對象[D].重慶:西南大學,2011.
[3]劉旭,杜冰,張帆等.高校體育教育下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J].科教文匯,2015(15):13-14.
[4]郝伊明.高校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實現[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5]鄭利珍,余云宇.微博時代校園廣播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發揮[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4,35(4):104-106.
作者:董文龍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