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防生培養融入校園文化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依托普通高校培養軍隊干部,是我軍干部培訓制度的重大創新。20世紀90年代末期,總政治部先后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簽訂依托培養協議,并于1998年開始從在校生中選拔國防生。次年9月,蘭州軍區政治部受總部委托與新疆大學簽訂依托培養協議,開始在新疆依托地方高校培養國防生。2000年7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從高中畢業生中招收第一批國防生。截至2013年12月,國防生簽約高校已達118所,在校國防生近4萬人,每年有近萬名國防生奔赴全軍各基層單位,從帕米爾高原到東海之濱都活躍著國防生的身影。隨著十幾年的建設發展,國防生培養工作質量穩步提升,政策制度日趨完善,部隊建設多了可靠穩定的人才來源,部隊建設融入了新的活力。但在部隊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國防生干部融入部隊時間較長、做基層帶兵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等現象,值得簽約高校和選培辦認真研究并加以解決。
一、當前國防生培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是國防生雖然自愿投身國防,但思想準備并不充分,對部隊的了解并不全面,到部隊任職后反差較大,容易產生心理落差。國防生往往從軍報國愿望強烈,對部隊生活充滿著渴望與向往,但由于在地方高校與普通在校生一起學習成長,缺少部隊思想理念的灌輸,對我黨我軍光輝歷史、優良傳統知之不多,軍人榮譽感使命感不強;從“鮮花掌聲”到“挨罵受批”,易于造成心理挫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扎根部隊獻身國防的積極性。二是國防生干部走出校園就進兵營,沒有當兵鍛煉經歷,缺乏實踐經驗,帶兵管兵育兵方面有一定差距。加之部分國防生就讀高校期間,自我認知較強,過于強化自身的國防生身份,較少參與高校社團活動和文體活動,缺乏在基層部隊需要的文體活動的組織能力,因此很難融入普通戰士之中。不了解戰士思想,不熟悉戰士生活,甚至對于軍營文體活動也不感興趣,有時間就喜歡躲在自己的小空間里,要么在網絡上消磨時間,要么就是繼續鉆研專業書籍為將來讀研究生做準備。三是到基層部隊任職后思想準備不充分,對基層部隊的認識局限于書本和聽聞,沒有親身在基層部隊生活和工作過,對基層部隊的生活制度、訓練方法、學習教育和娛樂環境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入,到基層部隊任職后思想準備不充分,適應部隊快節奏、大壓力需要時間,特別是對地方院校松散的管理環境習以為常,對基層部隊緊張壓力大的生活感到不適應,感到寂寞枯燥,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往往過于強調“個性”、要求“私人空間”,這與強調紀律與服從,嚴格執行“一日生活制度”的軍營氛圍,多少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這種表現,又很容易被上級指揮官與同期軍校生長干部和士兵提干干部做出比較,得出綜合素質較低的結論,造成了他們在部隊實際工作中的被動,影響了其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受上述因素制約,從某軍區部分單位了解到的情況顯示,大部分國防生在部隊多從事政工、后勤、裝備工作,除在少數技術密集型單位,國防生是業務骨干外,其余部隊國防生多扮演著“配角”的角色,與同期軍校生長干部和優秀士兵提干干部在部隊擔任軍事主官的數量相比較少。軍事指揮能力較弱,當兵體驗過少,需要軍隊選培辦和簽約高校共同謀劃,增加軍政訓練課時內容,不斷調整培養方案,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而積極融入校園文化,提升國防生基礎綜合素質,促進第一任職能力的提高,則是當前就可以著手去做的一項工作。
二、積極融入校園文化對國防生培養的積極意義
校園文化是學校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形成的有機整體,內容豐富,主體廣泛、形式多樣,積極融入校園文化對廣大青年學子的成長成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樣也會對身處其中,既是高校在校學生,又是后備軍官的國防生們產生深遠的影響。發掘校園文化內涵,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對國防生實現從一名大學生與基層部隊軍官角色的銜接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利于國防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高校作為培養國防生的重要力量,在融合校園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營造有利于國防生成長的校園文化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簽約高校如在整體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的策劃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入國防教育元素,將當代革命軍人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融合,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塑造國防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引導他們用正確的價值觀去分析鑒別他們所面對的人和事,使國防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對國防生品德養成和價值取向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有利于國防生鍛煉基層工作能力
積極融入校園文化,讓國防生提前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提升工作能力,在社團工作中感受挫折,在活動策劃組織中增長才干。在此基礎上,夯實專業基礎,積極參加軍政訓練,努力提高自身軍政綜合素質。到部隊任職后,能夠較快地適應軍營生活,履行軍人職責。調研中顯示,凡是在校期間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在學生會和學生社團中從事過相應工作的國防生干部,均能在部隊基層指揮崗位上較快地進入角色,受到干部戰士的好評。調研顯示,凡是在校期間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在學生會和學生社團中從事過相應工作的國防生干部,均能在部隊基層指揮崗位上表現出較好地適應能力,較快地進入角色,受到干部戰士的好評。而在校期間“死讀書”的國防生干部,到部隊任職后,往往存在著進入狀態慢,融入部隊慢的問題,基層部隊所必需的基礎工作能力欠缺,“講評開不了口,拉歌張不開嘴”(有受訪國防生干部表示,在校期間很后悔沒能參加合唱團等學生社團活動,導致現在很多東西都需要到部隊后重新學習),這些都對國防生干部在部隊正常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影響。
(三)有助于減少國防生到部隊任職后的心理落差
校園文化活動是以各類競賽、學生社團的各項活動開展為主要載體的,是競爭就會有失敗,就會有失落感。各類競賽中成與敗的經歷,學生社團中逐步由普通參與者到中堅力量再到整體社團發展的策劃者,能夠給予參與其中的國防生極好的心理素質訓練,鍛煉他們直面失敗,正確應對挫折或者榮譽。這樣,到部隊任職經受“挫折”能夠表現出足夠的“韌性”,也能得到較快的成長。
三、引導國防生積極融入校園文化,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針對當前青年大學生和國防生的特點,簽約高校和選培辦有必要積極配合,探索校園文化與國防教育緊密結合。通過校園文化與國防教育的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創造新型文化環境,營造類似部隊工作環境,使國防生盡可能地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內學習成長,對國防生的軍政素養、文化素質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促進校園文化與國防教育的融合和互通,探索兩種不同環境文化建設的模式和內涵,讓學生在融入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感受和了解國情軍情,向軍人的職業素養要求看齊,從根本上使國防生自覺養成職業習慣,激發學習激情,堅定他們投身國防事業的思想信念和成才意志。
(一)引導國防生積極參與思政類學生社團
積極推進政治理論教學的改革,鼓勵國防生組建和參與思政類學生社團。通過參加思政類社團活動,學習理論,啟迪思維,可以激發愛國熱情和道德追求,提高他們的政治敏銳性。學生社團活動的集體性特點,使得國防生在參與活動中可以培養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集體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這有助于他們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同時,社團的各項規章制度在約束和指導學生開展活動時,也能使國防生自覺規范自我、增強服從觀念,樹立起立志成才和為國爭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積極引導國防生參與軍事類學生社團
發揮國防生在國防教育領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單純由國防生組成或者以國防生為主的軍事類社團積極參與到簽約高校國防教育中去,在加強校園國防教育文化氛圍的同時又能鍛煉國防生隊伍。軍事類社團活動應突出“兵”味,注重軍事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軍事專業技能的鍛煉,促進國防生社團成員更多了解與軍隊基層工作相關的知識,把握軍隊基層工作最新的動態。駐校選培辦要加強對軍事類學生社團的指導與幫助,協調國防生經常性參觀部隊武器裝備,幫助國防生了解部隊武器裝備概況和技術戰術指標,從而熟悉本專業武器裝備的基本知識和工作原理,增強在校學習的針對性。通過開展軍事文化節和諸如校園定向賽等富有軍事意義的各種技能比賽,提高國防生的軍事技能和創新能力,加速國防生的成長成才。
(三)積極引導國防生參與文體類學生社團
國防生到部隊任職的第一步就是擔任基層軍官,基層軍官作為基層文化工作的對象之一,親身參與基層文化活動,既是我軍政治工作的要求,更是用模范行為帶動官兵的具體表現,與戰士共同參加文化活動,還可以溝通思想、增進感情、消除隔閡。國防生在校期間積極參與文體藝術類社團,對在基層部隊開展工作大有裨益。生動活潑的文體特長類社團活動,不僅能豐富國防生在校期間的課余生活,更能有效提高國防生在文學、藝術、音樂、體育等方面的素養,提高其文化品位和身體素質,為其到基層部隊任職、迅速融入普通戰士中,與戰士們“打成一片”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積極引導國防生參與科技學術類學生社團
新時代的國防生,面臨著新型軍事變革的挑戰,必須注重培養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學術類學生社團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特點開展活動,可以營造校園科技學術氛圍,培養學生崇尚科學、勇于開拓、迎接挑戰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意識。簽約高校和駐校選培辦應該堅持將參加科研訓練和學科競賽作為提高國防生科研能力、強化科技素質的重要平臺,積極組織國防生參加各類科研訓練計劃、參加高校間的學術交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機械設計競賽等學科競賽活動。激發國防生的科技創造精神,為在部隊長遠發展和技術精尖奠定堅實的基礎。國防生的培養有利于進一步改善部隊干部隊伍整體結構,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對于承擔國防生培訓任務的簽約高校和駐校選培辦來說,不斷探索國防生培養的方式方法,提高國防生的任職能力,將對提升國防生的培養質量,為部隊現代化建設輸送合格軍事人才具有重大的意義。
作者:石立業 單位:新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