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實踐對校園文化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校園文化的特征
關于校園文化的含義,世界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在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可以定義為:以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文化為基本內容,以自身文化積淀為特色,融入高校特有的人文精神,反映時代性的一種群體文化。同時,校園文化又是一種多層次的文化,涵蓋了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貫穿于制度、生活、藝術、行為、體育、社團活動、科技、心理等多方面、多層次之中。有人提出“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社會文化,是師生在特定的環境中創造的一種既與社會密切相關,又具有特色的人文環境、校園精神。它是通過一定的物質環境和精神氛圍,使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看似內容不同,實質都異曲同工.盡管每所高校都會按照本校實際打造適合本校發展的校園文化,但筆者認為,所謂校園文化,應有以下幾點共同的特征:
1.導向性。一所高校具有著哪種校園文化,對所在學校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它指引著學生的政治方向,把握著學生的思想動態,支撐起學生的精神價值。校園文化建設成就顯著的學校,學生都會帶有一種其他人所沒有的大學精神,這種精神可以表現為自信、樂觀、勇于創造,也可以表現為從容氣度、厚積薄發,更可以表現為凝聚感強,善于協作。總之,這種精神將培養學生的品格變得更加高尚,走上社會時能不負大學的使命,為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2.創新性。校園文化的主體地點是校園,那么就要求它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滿足青年學生這個群體的要求。青年學生的適應能力強,接受新事物特別快,同時更喜歡去冒險、探索未知的世界。如果校園文化不能走在社會的前列,甚至不能緊跟學生的腳步,那勢必會失去吸引力,造成校園文化的缺失。學生的精神世界也將變得空虛頹廢。只有抓住時代不斷創新,校園文化才能隨時充滿活力。
3.人文性。人文性主要表現在,校園文化包含對人的關注與關懷。現今的校園早已不是“學校老師一言堂”。在這個追求個人發展,張揚獨特個性的時代,每個學生的發展要求都不可忽視,這也是社會的一大進步。如今的校園文化在關愛學生方面投入比例日益增大.如對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學生和心理問題學生群體的幫助等影響深入人心,真正讓學生得以解決實際困難,加深了學生對學校的信任與依賴。
將具有獨特魅力的藝術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將會對校園文化的創新建設起到突出的作用。
1.藝術實踐能提升校園文化內涵的層次,經典的藝術作品,可以提高大學生對美的認識與感受。非藝術專業的學生在平時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專業研究方面,很少有學生會自發地認識研究藝術之美,而校園文化中的藝術實踐恰恰可以填補此項空白,將校園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創造力。
2.藝術實踐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多種新形式。在各高校中,校園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為舉辦校園藝術節,開展主題團體活動等等。而藝術實踐則以多種成果展示的方式為校園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比如我校音樂與舞蹈學院重新排演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作為藝術實踐成果,在全校、全市至全省進行了巡回展演,不僅打響了本校的品牌,更為全校師生的藝術欣賞之旅開辟了道路,對民族歌劇有了更深的認識與喜愛,而且參演的全部演員均為在校學生,在排練與巡演的過程中,專業技能有了飛速的提高,極大地增強了舞臺的經驗,對專業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追求。還有的高校舉辦師生畫展,個人書法展,經典影片解讀與分析等,對大學生擴展知識范圍有著深刻的意義。
3.藝術實踐開辟了校園文化素質教育的新途徑。素質教育要求學生要接受德智體美等全方面發展的教育,而藝術實踐在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中功不可沒。多種多樣的藝術成果,不僅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可以讓思維敏捷的大學生發揮無限的創造力。當然,將藝術實踐融入校園文化,并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1)要把握藝術實踐的主題方向與技能層次。某些社會上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思想打著藝術的口號,想占領學生的市場,這種現象是必須要杜絕的。所以,藝術實踐的主題與方向必須經過嚴格把關,防止不良思想的滲透與傳播。同時,技能層次的高低也非常重要,不能一味地為了進行藝術實踐而不顧質量,其后果與預期效果必將南轅北轍。(2)藝術實踐要與本校的校園文化實際想結合。藝術實踐要與學生的知識領域、成長環境和接受程度相一致。如果過高則呈現出曲高和寡的現象,過低則令人失望,失去吸引力。(3)藝術實踐應伴隨著校園文化建設的成長而成長。要做好長期發展的萬全準備,絕不能虎頭蛇尾,要有計劃、有層次、有深度地將藝術實踐推進到校園文化中去,使之最終融為一體,成為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力工具。
本文作者:楊柳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