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高校傳承地方特色文化淺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地方特色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身蘊含的地域風情、價值取向、人文素養,為地方高校進行人才培養、產學合作、校園文化建設等提供豐厚的素材,地方高校是地方特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載體。通過闡釋地方高校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論內涵,從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服務社會三個維度,分析鄭州商學院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現狀,重點探索地方高校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策略,為地方特色文化傳承、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理論和實踐保障。
關鍵詞:地方特色文化;地方高校;文化傳承
地方特色文化具有獨特的人文情結和思想情感,對于地方文化事業的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有著重要的意義。地方高校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陣地,堅持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服務當地社會文化發展,是地方高校應盡的職責,也是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
一、地方高校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論內涵
(一)傳承基礎。地方高校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礎在于二者的互動性。地方特色文化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資源,是地方高校發揮四大基本職能的母體。地方高校根植于地方,其自身的發展與地方文化建設一脈相承,是地方特色文化傳播、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陣地和智力支撐。在地方高校與地方文化不斷接觸、融合的過程中,高校通過所在地方文化的變化和發展,能夠緊跟時代發展變遷的步伐,將傳統性、時代性、獨特性進行有效的展現,輻射周邊文化的先進性與科學性,最終形成互動發展、共同提升的循環運轉體系。
(二)傳承核心。地方高校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傳承功能和創新功能是高等教育的兩個基本功能。高等教育的文化傳承是一種以文化批判為前提的傳承,并非全盤照搬前人已有的文化,而是對前期積累的文化加以挑選、認同,并進行相應的整理和創造,進行批判性傳承。高等教育進行的文化選擇也是以文化批判為基礎的挑選。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化選擇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批判,而高等教育的文化創新實質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批判,我們所進行的全部文化創新,都是以對人類已有文化進行文化選擇與文化批判為前提。
(三)傳承價值。地方高校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的價值在于文化的引領與輻射。地方高校既是地方從事教育的機構,也是當地的文化中心。其扎根于地方,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不只是要服務于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更肩負著引領地方文化發展、創新的責任。作為新文化創造與培育的核心基地,地方高校長期以來影響、引領著地方特色文化的更新和發展,借鑒先進的外來文化,并輻射周邊,不斷繼承與發揚優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引領地方文化發展與創新,擴大文化的交流與影響力,提升地方文化輻射力,是地方高校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的價值體現。
二、地方高校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現狀———以鄭州商學院為例
(一)鄭州商學院所在地鞏義市特色文化簡介。鄭州商學院所在地鞏義市位于中原腹心,滔滔黃河和潺潺洛水在這里匯流,孕育了光耀千古的河洛文化。“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河洛文化源遠流長,其發祥地便出自鞏義。千年以來,河洛文化用它獨特的魅力滋養著鞏義這片土壤,以其強大的生命力與厚實的發展力,助推鞏義文化事業的不斷向前發展。鞏義市的豫商文化、莊園建筑文化、詩歌文化、石刻文化、留余文化、家訓文化、鄉賢文化、民居民宿文化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是當地標志性的特色文化,對于人才的培養與文化的傳承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二)鄭州商學院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現狀。1、人才培養。在教學方面,鄭州商學院開設了《河洛文化藝術》《豫商文化專題》《鞏義地方文化》等課程,使學生了解河洛文化的精神、制度、理念、故事、商訓、商業風俗、民間手工藝等,傳承并發揚優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全方位育人。在“第二課堂”建設方面,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地方特色文化傳承的“第二課堂”活動當中,以豐富的形式感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進一步推進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近距離地接觸本地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保護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學校成立了“河洛大鼓工作室”“河洛剪紙工作室”;為了普及宋陵文化知識,宣傳保護宋陵文物,學校重點推出“宋陵文化成功行”社會實踐活動,開展通識游學活動,使學生對宋陵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升學生的文史知識和文化素養;組織學生到康百萬莊園進行實地考察學習,更好地了解、凝練、傳承和發揚傳統豫商文化;學校孝義文化中心舉辦了孝義文化周活動,以多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領略孝義文化的豐富文化內涵,看到根植于鞏義這片熱土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根基。2、學術研究。鄭州商學院自建校以來,扎根鞏義市發展,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與文化優勢,結合當地特色文化,潛心做好學術研究,積極融入地方社會發展。學校充分挖掘鞏義市優秀的特色文化資源,以詩圣故里、康百萬莊園、宋陵等為依托,確立了學校“三服務”的科研工作方針,制訂了“企業(政府)出題、學校支持、院部作答、市場檢驗”的工作機制。圍繞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成立了杜甫研究所、宋陵文化研究所、鞏義窯陶瓷研究院、黃河流域商文化研究中心、智能商業研究院、豫商文化研究中心、旅游發展研究中心、竹林精神研究中心、孝義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進行橫向和縱向課題研究,服務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進一步總結凝練、深入挖掘鞏義方志文化資源,積極轉化方志資源教學成果,推動方志文化在校園的廣泛傳播,進一步發揮方志文化在育人上的重要功效。3、服務社會。鄭州商學院立足于鞏義河洛文化,深耕當地社會文化發展,努力成為展示與傳播鞏義特色文化與城市文明的核心平臺,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探索立體化融合模式。學校堅持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服務于地方發展,培養適合地域發展的人才,結合鞏義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其優秀的特色文化,加強校企合作、校政合作,依托建設的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豫商文化研究中心、旅游發展研究中心等平臺,集聚專業力量組成幫扶團隊駐村助力鞏義十五個鄉鎮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如,旅游發展研究中心依據鞏義特色旅游文化,主動對接當地產業轉型與旅游業發展,依托長壽山景區、康百萬莊園等文化遺產,與政府、企業聯合開展合作項目十余項,邀請業內專家參與涉村鎮石窯民宿資源研討開發,促進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推廣與傳承。
三、地方高校傳承地方特色文化路徑設計
(一)傳承原則。1、思想指引原則。加強地方高校自身文化建設,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思想引導,要以中國特色下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行為準則,引導地方高校大學生堅定自身政治信仰,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與思想導向,夯實自身文化建設,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2、批判繼承原則。在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過程中,要秉著批判原則,進行選擇性繼承。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理性看待精華與糟粕的并存。要對地方特色文化做出認真審慎的區分,在吸收、傳播的過程中進行適宜的選擇與創新,善于從實踐中汲取新鮮養分,結合當今時代發展的脈絡與趨向,對地方特色文化進行補充創造,使地方特色文化和現代文明相互協調。3、融合互補原則。全球一體化使得國家、地區之間的文明與文化交流變得更為暢捷,提供的互動平臺也更加寬廣。在地方高校開展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并不意味著要完全排斥其他地域的文化尤其是西方的文明。在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的過程中,要站在東西方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交匯點上,融合互補,相互借鑒、吸收、發展,使得地方文化更具有先進性與中國特色,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的浪潮之中。
(二)傳承路徑。1、營造濃厚校園文化氛圍。地方高校可以從所在地方特色文化中尋找豐富的資源,建設文化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文化氛圍的營造可以體現在校園中的每個角落。比如,可以在校園里建造一些地方歷史名人的塑像;挑選出當地著名歷史人物名言名句,張貼在教室、宿舍樓等場所內,也可以書法的形式,制造牌匾懸掛在教學樓等建筑前;給新蓋的建筑物、新修的道路、新修的活動廣場等,以蘊含地方特色的名字命名;利用校園中的展板、文化墻等進行地方特色文化展示,增強特色文化的普及面,等等。通過以上這些形式帶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將優秀的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從身邊點滴中隨處接受文化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對地方高校學生開展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2、加強地方特色文化著作閱讀。地方高校要引領學生有選擇性地閱讀,多讀書、讀好書,不斷豐富自身文學素養。高校所在地誕生了很多優秀文學作品,其中蘊含了豐厚的人文素養與地方情結,通過閱讀可以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及價值觀的塑造起到很好的引導和熏陶,在學生審美情趣、文化品位、文化自覺的提升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如果可以認真閱讀、品悟,著作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就可以很好地轉化為其自身精神素養,不斷完善自身人格。可以借助“書香校園”工程,在閱讀優秀文化經典著作的同時,進行名句名段的摘抄與誦讀,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提升人文素養。3、開設地方特色文化講座。講座是高校學生在課堂之外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其較強的學術性、知識的寬廣性可以給人帶來新的啟示,不斷完善自身人格。地方高校可以經常開展以普及和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學術講座,這也是高校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抓手。對于地方特色文化中一些不容易理解或者理解出現偏差的問題,可以通過專業人員的講解,使學生有更為明確的認識,對于地方特色文化與現代社會進程的結合點與發力點也有更為長遠的目光。通過講座面對面交流的形式,可以更好提升知識的傳播與吸收效率。地方特色文化講座的開展,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地方特色文化的興趣,加強傳統文化知識的普及,夯實必要的知識基礎。4、推進學生社團建設。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中極其活躍、多元性很強的模塊,是課堂教學之外的“第二課堂”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知識領域的擴展、文化情操的陶冶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場所。學生社團活動趣味性較強、可參與度高、加入門檻低,使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過程變得更為簡單快捷。借助學生社團可以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詩詞朗誦、民間故事演講、書法比賽、傳統剪紙技藝展示、攝影比賽、辯論賽、社會實踐活動等,吸引更多學生關注地方特色文化,通過活動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地方特色文化,達到培養興趣、普及知識的目的。5、拓展地方特色文化傳播渠道。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憑借自身的低成本、互動性強、傳播較快等特點,成為當今媒體傳播的主要渠道。高校學生對信息技術接受能力很強,新興媒體對學生的影響程度已經超越了傳統媒體,運用新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將成為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突破點。可以借助新媒體多樣的傳播形式將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新媒體教學手段,以其形象化、立體化的方式多層面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核心內容,增強知識的趣味性。可以邀請相關領域專家開展線上論壇或者制作相關專輯;創建地方特色文化網絡博物館,普及文化知識;搭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網站,進行相關書籍、服飾、特產的銷售;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學生喜歡的傳播方式,在社交平臺上進行短視頻播放、發起話題討論等,提升地方特色文化學習的參與度。6、加強社會實踐體驗。在地方特色文化傳承過程中,地方高校可以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到文化基地、博物館、歷史遺跡等地方做志愿服務。高校可以組織學生到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創業的企業進行參觀與交流,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了解傳統文化價值,增強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做到知行合一。對于一些地方非物質遺產的傳承,因其較高的技術含量,需要進行師徒制教學,則更需進行實踐深入體驗。除了外出進行參觀了解外,可以在校內建立地方特色文化的實踐基地,邀請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人或者相關領域專家進行現場傳授與示范,這樣的實踐教學更易被學生所接受與認可,達到更好的地方特色文化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濤.地方高校在傳承與創新地方文化中的有效路徑與方法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3(04).
[2]衣俊卿.大學使命與文化啟蒙[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7.
[3]尹思琪.地方高校弘揚地方傳統文化策略[J].中國冶金教育,2018(03).
[4]申曉輝.地方高校弘揚地方傳統文化研究———以河南三所地方高校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5]鐘卓良.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的探討[J].紅河學院學報,2019(02).
作者:吳陽陽 單位:鄭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