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社團文化建設與創新培養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目前,隨著國民素質的提升,高職院校的學校文化建設也越來越顯著,在廣大學生之間形成了顯著的影響力。培養新時代文化建設思維,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以及文化建設能力,有助于促進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提高教學的影響力。
一、引言
國家高層領導提出,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導向的高校教育,需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教育責任感,為教育事業開天辟地。而高校社團的力量就在于對某方面的人才匯聚優勢,以“團結、友愛、文明、和諧、自由、平等、誠信和友善”至上的合作理念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以團體的形式進行合作,正好弘揚了我國社會主義價值觀。得益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影響,以及學生文化建設,高職院校的學生素質較高,但因社團文化建設由學生自發組織、自發形成,因此在文化建設方面,又存在一些局限性。本篇文章立足高職院校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從高職院校學生社團以及社團文化的表現形式進行展現,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提高社團建設的能力,促進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完成。
二、高職院校的社團重要形式
高職社團,是高職學生課余生活的主要場地,是營造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的主要成分。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社團形式較為豐富,一方面匯聚了學校大量對本社團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另一方面是學生中具備相關職能的綜合性社團,比如學生會等,由學校內部的各個年級組成。較為常見的社團,比如常見的安全、衛生、紀律、住宿等相關部門,彼此部門之間相互融合,為學生的日常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外,學校目前還有一些常見的公益性的組織,比如紅十字會、志愿者、心理、戶外、汽車等相關的協會。除此以外還有較多的組織,比如舞蹈、魔術、愛心、書法協會等。社團的種類較為繁多,有社會科學類的,有學術類協會、比如英語、演講、辯論等相關的協會。除此以外,還有乒乓球、足球、籃球等等,舉不勝舉。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之大計是人才的培養和教學形式的創新[1]。首先,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基于高職院校內人才的篩選,是對高職院校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視。通過對文化人才的培養,可以增強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的發展力度。另外,社團文化的建設側重于允許學生對思維的發散、表達自我觀點、張揚自我個人。當代社會人才的表現形式更趨于多元化,而且個性的自由發展是創新人才發展的前提,喪失個性的人才培養,很難凸顯人才的智慧。當代社會的人才創新,是立足當代社會而充分面向未來發展。需要具備以下幾大因素:以創新為核心的特長與能力發展;以創新思維與創新意識為中心發展個性;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積極的人生理想與奉獻精神。學生的社團文化建設,則是所有社團創新元素實現的必經之路。相對開放、和諧自由的社團文化,可以充分的釋放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社團是不同的社會思想、社會意識與社會形式的融合。不同社團之間的相互融合可以促進社團的發展以及人才素質的提升[2],有利于校園人才的輸送。社團文化建設對創新人才培養,首先是一種導向價值。由于社團文化包含豐富的教育目的,因此能全面而充分的影響學生的個性思維形成。各個社團的活動需要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選擇和創立目標,并且不斷的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擴大、豐富校園文化的建設,促進學校社團文化的提升。學校內各社團開展的活動需要學生有正向選擇和創新目標,并培養為此目標不懈努力的創新意識和高度的責任使命,更好的發揮高職學生的才干。再者,就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集體榮譽意識。以豐富的社團文化為載體,一方面,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素養。社團的形式多樣,可以組織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建設,與此同時,更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的競爭意識與創新精神。最為重要的是,意識的品質優化與升級。社團是學校生活中最為鍛煉學生個人集體意識與思維創造力的陣地,不僅僅培養了學生的堅韌性,更增強了學生面對磨礪的勇氣,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素質。
四、高職院校的社團文化創新人才培養策略
(一)加強社團內部文化建設從某方面來說,一個社團組織,代表著一種文化領域,有其對應的文化知識與學習材料。因此,在基于高職學校人才自發組織形成社團的前提下,已經經過了初步的人才篩選。而興趣作為最好的老師,對學生能力有了初步的認可[2]。部分學生在進入自己感興趣的社團之前,已經有了較長時間的投入。比如,舞蹈社團、書法社團,意味著高中階段,學生已經開始在相關的舞蹈與書法方面,進行深究學習,奠定了初步的理論基礎和技能學習,因此要想發揮同一興趣學生的最大價值,需要學生從實際出發,在社團內部,優化組織構架,讓每位學生都能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水平,發揮自身的潛能。另外,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內部的文化學習,比如相關的舞蹈、書法政策,最新的教學視頻和研究方向等,將社團內部的學生培養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人才,在時代許可的范圍內,進行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外延的擴張,以此促進學生的能力的提升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二)加強社團之間的配合與交流高職院校里社團雖然是獨立的存在形式,但是同樣具備互相兼容性。因此,在社團的創新意識培養方面來看,要盡可能的從社團之間的鏈接方向進行過渡,確保社團與社團之間有激烈的競爭意識的同時,增強社團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任何人才和組織都不是脫離群體單獨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幫助的。因此,人才的創新需要借鑒當前的跨界思維與跨界趨勢,進行互相融合。社團文化建設需要社團發揮各自的優勢,進行能力與組織之間的轉化,為學校學生的課余生活輸送更為有價值、意義非凡的活動主題,增強活動社團的多樣性,促進學校人才的培養。
(三)促進高職院校之間跨學校的交流合作以高職院校中較為常見的社團即志愿者社團來說,這些學生大多數具備良好的品格與社會責任感,服務意識較強,而這些學生大多數都有良好的服務心態,以利他心為榮,并且有了為他人服務的理念與經驗,那么如何將此社團的優秀人才,轉化為學校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呢?即需要通過優秀人才的能力進行輸出。因此在人才創新培養方面,就需要以改革開放的思維和政策,讓學生加強與其他學校人才的交流與合作,進行思維碰撞和社團文化建設,確保學生提高自身的知識面,豐富干枯的認知思維,從而實現思維創新。為學校發展注入新的活動,以便于將社團打造成為社會發展與能力結合的人才培養策略。
(四)定期在社團內部組織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雖然在社團創立以及活動組織有序開展的過程中,會呈現出較好的趨勢。能力較強的學生會擔任相應的管理角色,但忽略了組織成員的發光體。因此,在活動組織的環節,要在組織內部定期的由成員為大家進行培訓學習。讓每個人身體內部的潛能都能得到及時的發揮和運用。而且組織成員定期培訓的意義在于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社團成員在豐富自己的培訓內容時,會對相關的資訊以及材料進行搜集,便于學生進行知識創新。高職的學生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讓自己散發光芒,成為集體的焦點。因此在活動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給予每位成員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機會越多,鍛煉越多,自身能力與觀點輸出的機會就越多。
五、結語
社團文化的建立需要以人才為核心,人才的培養是需要發揮以生為本的教育主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校社團的特色進行延伸,以專業技能特長為維度進行擴散,以此增強學校生活的實踐性,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更好地為學校社團的發展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武立勛.加強研究生學術文化建設,促進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研究生,2012:46.
[2]王瑜.高職化學與生物技術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75-78.[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126-129.
作者:陳晨 單位:山東省聊城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