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首都城市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1.1重學生輕教工,重教書輕育人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存在許多問題,如只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忽視了讓教職工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注重理論教學,忽視了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側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教學,校園文化建設沒有長遠規劃,工作不能日常化開展。
1.2多元文化影響校園文化內容
隨著政治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劇,文化多元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多元文化時代的到來也深刻地影響了大學的校園文化。多元文化的社會環境拓寬了人們的視野,給人們帶來了多維的思維方式,強調個性張揚、自我展示,注重技能、追求真知,厭惡空談、崇尚現實,崇尚開放、包容,等等。這些都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視角。多元文化也給校園文化帶來了一些挑戰,校園文化價值觀的沖突加劇,大學生面臨西方文化思想和價值觀的沖擊,思想行為受到了影響。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必須引導校園文化意識的正確走向,因為大學不僅傳播文化,更要選擇、批判、創新和超越文化。在信息時代、物化時代、多元文化時代,引導大學生自覺學習文化意識尤其重要。另外,要加強校園文化的自我建設,弘揚大學精神,包括大學自由獨立精神、科學人道精神、民主開放精神、批評創新精神、獨立包容精神,堅持和而不同建設原則;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開辟新的道路,和諧兼容,重視校際交流與合作;實施多元文化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做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1.3網絡媒體影響校園文化傳播與監管
網絡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校園文化建設面臨負面文化的巨大沖擊。網絡推動了人類行為方式和思維意識的轉變,網絡媒體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以其自身的價值觀念和影響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大學生是網絡新媒體使用頻度最高的群體,網絡文化能夠迅速滲入高校校園文化。網絡文化已然成為高等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網絡新媒體自身的開放、虛擬、交互強等特點使得網絡新媒體呈現出文化多元化及復雜化的特點,各種價值取向與思想觀念激烈碰撞,對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
首都城市型大學因其地處于首都核心區域,各項工作必須講政治,促進社會穩定,從而有其獨特的自身特點,注定其校園文化也有其特殊性。
2.1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要求
校園文化不僅是可塑的,也是內在的。陶行知說過:“鄙人謂教育能造文化,則能造人;能造人,則能造國家。”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引的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遵循黨的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強大的區域特色為學校特點,以服務本地區產業體系建設、城鄉建設為主旨;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終身發展,實現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引領學校文化建設,努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全能型人才。
2.2堅持黨的領導,準確把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旋律
首都城市型大學要及時、認真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貫徹落實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及時傳達學習落實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落實全國高校思政會議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始終貫穿于教育教學工作全過程;加強BBS、微信公眾號、博客、微博、手機APP等宣傳陣地建設,將黨的大政方針和會議精神及時多形式地宣傳到校園各個角落,牢牢把握正確的辦學方向。充分發揮黨委在學校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對學校的全面領導,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2.3以黨建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
重視政治教育是首都高校的特點之一。要不斷加強學校教工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的基層黨建工作,完善黨建工作體系,創新黨建工作機制,打造學校工作的堅強戰斗堡壘。在思想政治引領方面,構建大思政教育體系,把牢意識形態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的領導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校園文化建設十分重要,主要包括社會公共精神和個體內心修養,實現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則需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打造精品文化活動,并且多在校園文化內容的生動性、學生的主動性、師生的互動性上下功夫。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精品文化活動滋養青年學子的心靈,培養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獨立自強的人格品質和優雅上進的精神風貌。高校應精心組織,積極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重點打造精品文化項目,推進高雅藝術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通過精品文化活動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融合,重視文化育人,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藝術化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熏陶。
2.4創新“課程思政”教育模式
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堅持立德樹人,由簡單的“思政課程”向全面“課程思政”轉變。從培養方案、教學大綱以及教學過程入手,找準思政映射與切入點,充分探討和挖掘專業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結合專業特點,體現思政、融入思政,把思政有機深入到專業知識、技能教育中。實現“內容有銜接”“課程有特色”“媒介有多樣”“教師有風格”“專業有品牌”“成果能傳承”的教育模式。
2.5做好校園陣地建設,擴大宣傳教育
通過校園文化理念、校園文化平臺、校園文化陣地、校園文化活動、校歌校訓和學校歷史文化展等形式做好文化引領,多形式有效推進文化育人、師德師風建設,牢牢把握首都高校的校園文化主流。學校要既有校園文化長廊(宣傳欄、宣傳墻),又有校園廣播,大力進行校園文化宣傳多媒體建設。文化長廊(墻)是學校重要的宣傳陣地和對外窗口,文化長廊(墻)要分區管理。比如,用于教務的由教務部管理,用于校園文化宣傳的由宣傳部管理。宣傳部門對宣傳文化墻實行責任制,責任到人,及時更新,展示學校各方面的文化建設內容及國家大事、大政方針。校園廣播是由學校宣傳部門主管、共青團負責日常業務的學生自我宣傳陣地。宣傳部門和共青團要管理好校園廣播的內容,嚴格管理人員,廣播內容要提前審批,確保校園廣播發揮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宣傳作用。
2.6重視學生班級文化建設
教室是學校教學的重要場所,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教室環境布置與班集體建設是學校宣傳的前沿陣地。墻壁文化不僅要能營造學習氛圍、圖文并茂,還要凸顯學生的自我教育功能,由學生自我設計,班主任指導,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班集體建設是班級隱形文化的核心。班主任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培養、指導班團委加強班集體建設,營造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健康向上、快樂和諧的良好班風;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學校還要開展班級評選表彰活動,增加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班級凝聚力、向心力,學生從愛自己的班級開始,升華到愛集體、愛祖國、愛社會主義。
3結語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所大學的一項長期的戰略性工程,學校師生要在學校黨委領導下,進一步深入學習、思考和謀劃,勇于開拓創新;充分發揮師生主觀能動性,從校園文化內容、模式、陣地建設、活動形式方面對校園文化建設進行分析與思考。要做到師生共同參與,推動學校文化建設不斷創新,為學校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4(5).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
[3]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教社政〔2004〕16號).
[4]沈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J].江蘇高等教育,2015(2).
作者:郭玲娜 單位:北京聯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