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音樂中學生音律節奏感培養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音樂學科是美育教學的重要課程,課程實施要落實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通過音樂知識、能力訓練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這里,學生能夠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前提是懂得音律節奏,具有一定的音律節奏感。
一、音樂學科音律節奏教學的重要性
音律節奏感是小學階段音樂學習的重要內容,是學生音樂傾聽、視唱的基礎,更是學生感受鑒賞藝術和表現創造能力的前提。在注重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小學音樂教學中,要加強音樂節奏基礎知識的學習,采用多樣教學策略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音律節奏感和素養,為學生音樂深度學習、審美鑒賞能力提升等奠定基礎。另外,小學音樂教學要落實《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要以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為宗旨。而音律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更是音樂生命的源泉。可以說只要音樂存在,也就有相應的音律與節奏以一定的形態存在。因此,學習音樂要注重音律節奏的基礎知識的習得,要能夠靈活運用,感知音符、休止符、節拍、重音、速度等不同組合而成的節奏變化及呈現的魅力。這些節奏對小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但是也是需要他們掌握的。
二、小學音樂課堂音律節奏教學的認識
音樂是一門審美藝術學科,這門學科的學習主要有音樂基礎知識、演唱歌曲和聽賞歌曲等。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我們既要研究教材中有關音律節奏的內容,也要研究學生音樂學習特點和能力。顯然,因為音律節奏的重要,教材中有關節奏的內容較多,低年級的拍手、拍腿等動作與表演的學習和訓練;學習音符、用打擊樂器為音樂伴奏;學習帶節奏的朗讀歌詞和“豎笛”等樂器;學習和訓練隨音樂打節拍,對進行曲、奏鳴曲的節奏感等訓練。小學階段的學生整體上看是活潑好動的,但注意力、探究力等是不夠持久與深入的,學習智力發展是“運動———感覺”型的。如此,他們對音律節奏的學習具有不愿意去記憶一些看上去枯燥的樂理知識,不愿意深入思考歌曲的音律節奏的特點。于是,雖然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音律感和節奏感,要引領學生通過音律節奏對音樂作品內容進行領會、感悟和欣賞,但是,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是淡化音律節奏的深入學習,學生也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過對教學實踐和課堂觀察,一些音樂老師的課堂教學沒有注重創新,突出音樂素養的培養,如聽賞歌曲只是放歌聽、聽音樂,而音樂之美在何處,其節奏的構成如何等不分析、不講解;多是讓學生反復聽,然后進行演唱學習和練習。如此,節奏知識、節奏感的培養沒有有效落實。
三、音樂課堂學生音律節奏素養的培養
音律節奏是學生音樂學習的重點,是音樂審美能力的核心。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既要重視音律節奏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重視學生感受音律節奏能力的訓練。
(一)加強音律節奏知識學習,具備音律節奏認知力
因為音律節奏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音樂教材上有較多與音律節奏有關教學內容。這里,我們要重視學生課堂的參與,引導學生通過身體語言和身體動作等去感知體驗音律節奏,能夠通過哼唱等認知音律節奏。如在《乃喲乃》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音符do、mi、sol,了解八分、四分和二分等節奏。可以讓學生跺腳、拍腿、拍手來認識、感知do、mi、sol等音符,學習并運用柯達文手勢及肢體律動來加強音律節奏的學習。再如在《瑤族舞曲》的學習活動中,我們先和學生一起學習這首瑤族歌舞的背景知識,認識瑤族歌舞、歌唱的特點。然后在第一部分的學習中,我們讓學生在主題把握之下,傾聽“優美動聽”“矯健活躍”音樂下的節奏特點和差異,提高學生的音律節奏認識和感受能力。
(二)加強音律節奏知識的實踐,提高音律節奏表現力
音律節奏的學習不能紙上談兵,我們要讓學生進行一定的音律節奏方面的實踐活動。在我們現在使用的教材中,有不少音律節奏的教學內容,需要學生參與實踐獲得。如《爺爺故事多》的教學,主要是通過聽、唱、動等形式感受革命歷史內容歌曲的情緒、風格,教學中主要讓學生參與“音樂律動”“歌表演”等綜合性藝術學習和表演活動來學習和感受音樂。在《爺爺為我打月餅》的學習中,我們要為學生準備鋼琴、磁帶、錄音機、打擊樂器等,在雞、鳥、喜鵲、蜜蜂、蝴蝶等動物的聲音模仿中,我們先是傾聽感受,然后再傾聽和欣賞。用木魚敲擊節奏來模仿小雞的“嘰嘰嘰”,用鼓敲擊節奏來表現小鳥的“吱吱”等等,讓學生嘗試實踐,在聽、看和動手中認識音律節奏。之后,我們讓學生隨琴,用啦哼唱歌曲旋律,按節奏湊詞,并輕聲模唱歌詞;體會節奏,感受歌曲的情緒。在學生對這首歌曲的節奏有所認識和把握之后,創設音樂創編活動,讓學生們小組學習和合作,以架子鼓、打擊樂伴奏和歌表演的形式進行學習和實踐,提高學生的音律節奏的把握和表現能力。另外,學生音律節奏感的培養,還要充分挖掘教材,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肢體語言的運用中,認識節奏及表達,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旋律和節奏的記憶、感受和理解。并讓學生養成音律節奏學習的方法。如《校園的早晨》學習中,讓學生傾聽歌曲,整體感知歌曲的情緒;能夠感受出前半部分的歡快、跳躍和后半部分優美連貫的音樂特點。在歌譜學習中,我們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音律節奏及表現,如問:“沿”后面的休止符應該怎樣唱呢?是換氣呢,還是聲斷氣連呢?教師可以范唱,讓學生分辨,體會其中的節奏感。總之,音樂教學中要將音律節奏感作為教學的重點,要認識到小學生音律節奏學習的特點,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重視學生積極參與的節奏體驗實踐活動,通過反復的音律節奏知識的復習鞏固和訓練,讓學生的音律節奏感意識、能力增強,提升審美能力和素養。
作者:管靜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