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順豐班校企合作探索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筆者所在學校物流管理專業辦學與人才培養為研究對象,對近年來該校與浙江順豐有限公司之間的校企合作情況進行總結與回顧。通過調查問卷對“順豐班”的辦學成效與滿意度進行相關分析,從企業、學校、學生三個層面出發,對基于職業技能培養的“順豐班”辦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策建議,各方應從長遠角度考慮出發,探索深入、有效、穩定的校企合作模式,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跨越式發展,努力實現學校、學生和企業的互利共贏。
關鍵詞:職業技能;校企合作;順豐班;應用型本科院校
0引言
2014年《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文件出臺后,各地方本科院校開始探索其應用型轉型發展之路。人才培養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重中之重的辦學定位。為社會、行業和企業輸送優質人才,是檢驗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準。這就要求高校與企業之間進行充分溝通和交流,形成“人才培養-人才輸送-企業檢驗-反饋優化”的動態閉環。學校、企業和學生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命運共同體”,關系到各利益主體的長遠發展。因此,校企合作成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所關心的熱點問題。針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前已有部分學者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諸如劉崢(2017)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研究,構建了高校、行業企業和政府職能部門共管共建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孫術發(2020)探索了基于“訂單班”培養的物流工程專業本碩一體化、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提出了“三融合、四模式、五持續”的實習基地建設體系。黎其健(2022)對職業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羅寶花(2022)討論了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物流管理專業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盡管當前研究已取得系列成果,但訂單班的合作對象多為職業院校,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實施較少。翁世洲(2021)等人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進行順豐班辦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開設“順豐班”的運行機制與保障條件。因此,本文作為文獻[6]的成果延續與拓展,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物流管理專業的辦學實際情況進行跟蹤研究,在總結校企合作成效的基礎上分析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以期從職業技能培養的視角出發對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參考借鑒。
1順豐班教學改革探索現狀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與浙江順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豐)自2015年起便開始了校企合作,并于2019年正式簽署“順豐班”校企合作協議,開始更深層次的校企合作。為深入了解雙方合作多年的成效,特設置問卷對2019年以來在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模式下的學生展開滿意度調查。調查于2022年4月9日-15日進行,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50份,有效問卷49份,問卷分析相關情況如下。(1)基本情況。在被調查中,男生占34.7%,女生占65.3%,性別比例接近1∶2,與學校女生人數顯著多于男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在所屬年級中,2020屆~2022屆三屆所占比例分別為36.7%、30.6%、32.7%,表明近年來前往順豐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學生人數較為穩定。(2)崗位與實習期。在實習或工作期限上,按學校最低要求完成三個月時長的比例高達46.9%,三個月至半年的比例為30.6%,半年至一年和一年以上的比例分別為12.2%和10.2%,可見“順豐班”合作項目對學生的吸引力并不是很高,愿意長期留在順豐發展的學生比例較低。在輪崗問題上,有65.3%的學生表示在順豐工作期間沒有輪崗機會。在崗位分配上,倉管員、營業員和收派員的比例分別為55.1%、24.5%、18.4%,累計超過98%。(3)薪資待遇。調查顯示,學生實習期工資水平在4500元以內的占比22.5%,4500-6000元范圍內占比49%,6000-8000元范圍內占比26.5%,表明薪資待遇相對可觀,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然而,在較為可觀的薪資待遇下,被調查對象目前僅有16.3%仍留在順豐,其余均已離職,學生對順豐的認同感并不是很強。(4)滿意度調查。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在順豐學習和工作的具體情況,問卷針對技能、待遇、工作環境等9項指標設置了滿意度調查,按很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很滿意五級制度進行評分,結果如表1所示。結果顯示,滿意度最高的選項為“領導對您的評價”和“自身適應能力”,調查結果以滿意為主;滿意度最低的選項分別是“工作時長”“工作環境”和“學到的技能”,調查結果以不滿意和一般為主。
2順豐班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2.1企業層面
(1)崗位輪換機制不合理。調查顯示,順豐給予學生輪崗的機會不多,這與學生無法在順豐長期工作形成了惡性循環。由于缺乏輪崗機會,學生在感覺工作內容枯燥無聊后便選擇離職,而企業則因為學生無法長期留下無法及時安排輪崗,從而造成了這一不良局面。(2)工作強度大且工作氛圍欠佳。在針對學生離職原因的調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工作強度大,其次是工作環境和氛圍差、對薪資待遇不滿意以及人際關系復雜。可見順豐的工作安排對剛進入企業參加工作的學生而言難以適應,學生認為薪資待遇與工作強度不匹配。而企業文化驅使下的工作環境、工作氛圍與人際關系等方面,也是導致學生離職的重要原因,說明企業對實習生的關心程度不夠,沒有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和解決學生的困難。(3)晉升空間小且難度大。順豐的制度相對規范且等級明確,員工工作內容相對單一,實習生長期從事單一工作容易產生倦怠心理,認為工作缺乏挑戰,而又對晉升不抱希望,便會產生離職念頭。在對已離職學生的調查中,僅有26.8%的學生表示會愿意再回到順豐工作,可見順豐對學生的吸引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2.2學校層面
(1)培養方案與需求不匹配。調查顯示,僅有4.1%的學生認為學校的人才培養能夠很好地滿足企業用人需求,46.9%的學生認為“基本滿足”,49%的學生表示“稍有欠缺”或“不滿足”。在針對學校培養存在的問題調查中,59.2%的學生認為人才培養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對實踐技能側重少,說明學校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轉型仍有待進一步提升。(2)知識體系不夠全面系統。46.9%的學生表示學校的課程安排與實際工作需求技能不符,導致無法很好地勝任企業崗位需求。38.8%的學生表示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擇業觀教育缺失導致學生眼高手低,說明學校不能僅僅教會學生知識,還應從擇業觀、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合理規劃其職業生涯。(3)教學安排缺乏靈活性。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地方本科院校往往是采取“3年學校知識教育+1年企業實習”的教學安排方式。在校期間,學生對企業缺乏了解,因而其學習往往缺乏明確的目標和針對性,無法有效地選擇性學習對適應社會和職場更加重要的相關技能,對社會的認知大多來自老師和高年級同學的經驗分享,學習存在較大的被動性。2.3學生層面(1)缺乏正確的職業認知。調查顯示,學生普遍對穩定且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體制內”的工作更感興趣,如中小學老師、事業單位或公務員等。此外,在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和擇業中,多數學生面臨“不愿意從基層崗位做起”的難題,認為本科大學生自然應該從事管理崗位的工作,這種認識誤區使得學生更容易拒絕需要從基層開始鍛煉的工作崗位。(2)擇業期望與能力不匹配。學生一方面期望高薪和工作環境良好的工作,一方面又不愿意為此付出實際行動。針對需要從基層崗位做起的職業崗位,學生在主觀情感上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卻又無法勝任更高級別的管理工作。眼高手低的扭曲心理使學生在學習和擇業上產生沖突和矛盾,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個人的綜合競爭力。
3推動校企合作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為了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推動人才培養內涵式發展,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搭建人才培養平臺,從各方立場出發為人才培養做出應有貢獻,從而推動新形勢下的校企合作高質量發展。
3.1企業層面:以最大誠意為校企合作讓利
(1)企業作為人才培養的成果使用者和直接受益者,理應以高度的責任感推動聯合人才培養進程,將校企合作視為個性化培育企業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徑。(2)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主動承擔實踐類課程,以課程形式為學生提供培訓服務,讓學生對崗位需求、晉升渠道、企業文化等有進一步認識,避免出現認知誤區。(3)為學生提供不同崗位的輪崗制度,避免學生長期在同一崗位產生枯燥感與抵觸情緒,讓學生在輪崗過程中增進知識和了解。(4)預留一部分專項資金用于校企合作,設立獎助學金對優秀學生和貧困學生進行獎勵和資助,對見習、實習、頂崗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交通費用等予以報銷。以此增強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為人才培養“進得來,留得下”奠定基礎。
3.2學校層面:對標企業需求改進人才培養模式
(1)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將訂單班計劃植入人才培養方案,使人才培養過程更具連貫性和穩定性。應適當增加實踐教學比例,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更好對接企業崗位需求。(2)調整教學計劃,轉變以往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相對割裂的狀態。將企業實踐教學穿插在常規教學環節中,提前讓學生了解企業崗位需求,以便學生更早明確學習目標,針對自己的短板查缺補漏。(3)對學生擇業觀進行正確教育和引導,引導學生加深對物流行業和職業的認知與認同,對物流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并愿意為更好勝任相關工作而努力學習,提升職業技能和綜合競爭力。
3.3學生層面:腳踏實地練就真才實學以服務社會
(1)學生作為人才培養的對象和產品,應借助訂單班契機,提前確定職業規劃,以進行更有針對性地學習。(2)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腳踏實地認真學習。在工作中,愿意從基層做起,將理論知識與職業技能深度融合,形成對整個企業和行業的認知,以便于未來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
4結束語
校企合作作為新形勢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應用型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立足于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和浙江順豐在校企合作中的實際探索,總結了校企合作的辦學現狀及學生滿意度,深入剖析了當前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為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聯合培養質量提出了幾點對策建議,以期校企合作在未來可以更加行穩致遠,使學校、學生和企業實現三方共贏。
作者:孫婷 翁世洲 朱春燕 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