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村旅游景觀新型發展模式初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鄉村振興戰略和全域旅游規劃發展背景下,從政策導向、新興旅游市場的格局變化和景觀規劃設計等角度,通過對重慶鄉村旅游景觀發展要素分析,研究鄉村旅游景觀動態鏈接和地域化協同發展方式,提出“生態+”和“文創+”的旅游景觀新型發展模式,探索能實現鄉村旅游產業鏈、經濟鏈、文化鏈和景觀生態鏈有機結合的新型發展道路。
關鍵詞:重慶;鄉村旅游景觀;發展模式;景觀要素
在“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戰略等政策推動背景下,新興旅游市場的格局正在調整變化,鄉村旅游景觀的發展模式正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同時也給鄉村的發展帶來了機遇。鄉村旅游景觀的發展不能趨同于城市旅游和風景名勝區旅游的發展道路,也不能僅依靠自然生態資源和鄉土文化形態,而是要探索一種能實現產業鏈、經濟鏈、文化鏈和景觀生態鏈有機結合的新型多向模式,為鄉村旅游景觀的可持續循環發展探索道路[1]。
一、重慶鄉村旅游景觀發展要素分析
鄉村旅游景觀的發展依賴于那些植根于鄉村區域的景觀要素,重慶鄉村的區域景觀價值要素主要分為以農業為代表的自然生態類和以地域文化為代表的旅游文創綜合類[2]。自然生態類的發展途徑除依靠景區資源和“企業+農業”景觀要素外,更重要的是挖掘深層次生態景觀要素,把“原生+”作為發掘鄉村旅游景觀的主要方向,例如原生自然、原生農耕和原生農業等景觀。依托重慶區域鄉村自然優勢,進行持續性和保護性自然資源開發,發展了一批又一批成熟的鄉村旅游景觀建設項目,如潼南區崇龕油菜花景觀、永川黃瓜山梨花花海、酉陽疊石花谷等景觀區。旅游文創綜合類是把巴渝文化要素作為景觀元素,結合旅游市場的文創需求而構建成具有區域文化特色的綜合類別,如酉陽桃花源、武隆仙女山懶壩旅游區等。
二、重慶鄉村旅游景觀動態鏈接發展模式研究
(一)一點輻射的形態模式:鄉村旅游景觀與特色古鎮和特色旅游小鎮建設相結合
重慶作為中國西南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分布在主城周邊的各式特色古鎮,更是巴渝文化的一個典型縮影,如中山古鎮、酉陽龔灘古鎮、榮昌萬靈古鎮、合川淶灘古鎮和北碚偏巖古鎮等。隨著旅游市場格局的不斷變化,重慶各大古鎮趨同的景觀旅游發展模式也遭遇到瓶頸。新興旅游市場的特色小鎮模式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把國內外特色小鎮旅游模式與鄉土古鎮相結合,開拓新型小鎮旅游特色,如英國巴斯休閑特色小鎮、日本岐阜縣八幡。古鎮和特色旅游小鎮的結合建設要按旅游城鎮的風貌進行規劃,拓展古鎮建筑景觀資源,找到區域自然文化景觀要素與市場的契合點,從旅游景觀規劃角度不斷升級,轉型為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古鎮,舊貌換新顏,使新型特色小鎮本身就成為旅游吸引物之一[3]。依托特色小鎮發展周邊鄉鎮特色民宿、旅游商業(如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旅游紀念品和體驗式旅游消費等),形成以特色小鎮為基點,一點輻射帶動周邊鄉村旅游景觀的發展模式。重慶2020年至2035年全域旅游規劃也重點提出發展特色小鎮和特色街區具有世界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全域旅游精品項目。
(二)多點互聯的形態模式:鄉村旅游景與城市旅游相結合
鄉村旅游不能理解為是一種純粹的農業景觀資源開發,而要與區域內外及其它旅游資源和旅游景點的開發結合起來,借助已有旅游景點,特別是與重慶城市旅游相配套,來增強對外吸引力[4],在重慶提出2020年至2035年全域旅游規劃發展背景下形成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旅游景觀新格局。鄉村旅游景觀需要城市旅游的帶動。近幾年重慶主城區旅游發展興盛,作為“網紅”旅游城市,利用其成熟的旅游模式和配套資源,主打主城“1小時經濟圈”旅游,并向周邊鄉村旅游依次輻射,從旅游產品、景觀資源和旅游配套等各方面形成優勢互補的多點聯動形態模式?!?小時經濟圈”是城市和鄉村近郊游的連接過渡圈,承載著城鄉旅游的互聯互通。“1小時經濟圈”又稱為“1小時交通圈”,指重慶主城區城郊區間范圍內交通一小時可通達覆蓋的21個區縣(江津、潼南、長壽、合川、綦江、銅梁、大足、榮昌、永川、雙橋、璧山、萬盛、南川、涪陵等)。打造連接鄉村與城市的鄉村旅游景觀延伸帶,利用城市與鄉村的資源優勢發展形成一個具有明顯聚集效應、具備競爭優勢的“次鄉村旅游景觀區”?!按梧l村旅游景觀區”是城市游和鄉村游的區域融合體現,是在“1小時經濟圈”區域劃分下衍生出來的鄉村旅游景觀區域概念(如圖1)。作為兩點互通的鏈接基點,“次鄉村旅游景觀區”應更大力度地從區位優勢出發,以“一次鏈兩主”的區位優勢來吸引兩點的游客群體,發展完善特色鄉村民宿、特色農家餐飲和停車交通服務等相關配套設施,特別是著力打造具有市場特色和鄉土特色的旅游景觀產品項目,把景觀優勢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發展為吸引帶動周邊區域鄉村旅游的紐帶和橋梁[5]。該區域要從多方面進一步強化鏈接鄉村與城市,作為多點互聯形態模式的主要應用區。
三、重慶鄉村旅游景觀地域化發展模式研究
(一)原生景觀“生態+”新型模式:鄉村旅游景觀與地域特色生態結合
在重慶鄉村旅游景觀開發中應注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問題,保護性開發原生態旅游資源,防止旅游開發造成環境生態污染和資源破壞,加強與生態資源鏈條的有機結合,堅持在鄉村旅游景觀資源開發中“保護原生第一,開發原生第二”的原則,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道路?!吧鷳B+”是以存在于鄉村的原生自然和人工生態等資源為旅游基點,以旅游民宿、餐飲和農業莊園模式開發等為依托,從景觀規劃角度建設新型生態產品項目,開發具有生態旅游特色型的景觀模式。“生態+”模式下的鄉村旅游景觀需要從三個方面研究探索:即“生態+景觀空間優化+旅游配套完善+鄉村經濟轉型”?!吧鷳B+景觀空間優化”,通過景觀生態有序開發,不斷進行本土景觀生態修復,形成景觀生態良性循環,優化鄉村旅游景觀空間;“生態+旅游配套完善”,圖1“次鄉村旅游景觀區”區域概念示意圖原生鄉村旅游可持續需要相應的旅游配套與特色生態景觀項目,滿足不同類型游客的住宿、餐飲、交通和產品等消費需求。“生態+鄉村經濟轉型”,通過鄉村景觀產品項目提升,在保留純真原味鄉土生態基礎上從旅游景觀層面把鄉村原生態風貌進行拓展升級,依托周邊的景觀資源、產業分布和經濟發展類型等進行綜合旅游規劃,進而推進本地區鄉村旅游的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可持續循環,探索綠色生態旅游經濟發展的轉型新模式。
(二)人文景觀“文創+”新型模式:鄉村旅游景觀地域特色與文化結合
在重慶鄉村旅游開發中,重要的是以巴渝鄉土文化為核心,提升鄉村旅游產品的文化品質。加強重慶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于改變國內鄉村旅游產品結構雷同、品質檔次低的狀況。在鄉村旅游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從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幾個方面進行研究,使重慶鄉村旅游景觀和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藝術格調。如發展成熟的重慶酉陽桃花源風景區,發掘自然與文化因子,特別是契合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中游客向往的“遠離塵世喧囂、步入秦晉田園風光、回歸綠色生態”的理念,把秦晉歷史文化、重慶土家民俗文化、酉陽自然生態文化、天坑溶洞地質奇觀等整合于一體,運用現代化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和策略重點打造,形成景觀品牌效應帶動了周邊鄉村旅游的發展,可見文創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拔膭?”模式下的鄉村旅游景觀需要從“文創+旅游景觀設計”和“文創+旅游產品設計”兩個設計層面研究探索?!拔膭?旅游景觀設計”即以景觀設計為主體,結合當地鄉土文化和民間藝術,如重慶鄉村地區的特色詩歌繪畫、神話故事、謠諺山歌、川江號子、舞蹈戲曲等文化載體結合旅游市場需求,融入景觀規劃理念從總體規劃布局、分區節點設計、專項設計和旅游策劃等方面打造新型文創旅游景觀模式。缺失了鄉土文化特色,就失去了鄉村旅游景觀的發展方向;缺失了景觀設計創意,就失去了融入旅游市場的機遇,所以如何提煉文化,將來轉換為景觀規劃設計元素,并創造新的景觀格局,是未來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方向。“文創+旅游產品設計”是在鄉村旅游景觀發展的初始階段就要從市場需求挖掘文創產品,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模式,從旅游產品設計層面要注重原創性和文化特色性。從原生自然和鄉土文化等角度,把現有的特色文化進行提煉,融入地域周邊文化因素,以文化為基點,以市場為依托,以設計為手段,以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為目的,從產品類型、產品功能、產品形象和產品藝術等方面打造消費具有地域特色產品,促進鄉村旅游景觀與地域特色文化結合[6]。
四、結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和重慶2020年至2035年全域旅游規劃發展背景下,重慶鄉村旅游景觀的發展不僅植根于廣闊的鄉村土地,更重要的是發掘植根于人類生存土地之上的各類景觀要素。全城旅游規劃是“點—線—面”的有機結合與鏈接,鄉村旅游新型模式的發展離不開原有景觀資源點,通過對鄉村旅游景觀動態鏈接發展模式研究,從旅游景觀宏觀層面探索一點輻射和多點互聯的形態模式,即鄉村旅游景觀與特色古鎮、特色旅游小鎮及城市旅游相結合。從微觀層面提出兩種新型發展模式:原生景觀“生態+”模式和人文景觀“文創+”模式。從景觀空間優化、旅游配套完善和鄉村經濟轉型結構層面提出“文創+旅游景觀設計”和“文創+旅游產品設計”兩個設計層面,探討關于重慶地區鄉村旅游景觀的發展方向。結合區域資源、地方政策和旅游市場發展,尋求一條鄉村旅游產業鏈、經濟鏈、文化鏈和景觀生態鏈有機結合的新型模式發展道路。
作者:張振興 單位:重慶外語外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