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展現語言藝術的現代文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的首要因素。作為整體的文學有兩個大的構成系統(tǒng),一是反映生活、抒發(fā)情感的意,二是結構形式,這兩部分共同組成文學。傳統(tǒng)觀點認為,“文以意為主”,語言是文學的載體,辭章是次要的?,F代文學理論則過多地討論文學的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系,在二者之間總是對抗多于統(tǒng)一。文學語言較之普通語言二者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也有迥然不同的差異。作為普通語言的強化,文學語言超越了生活,進入文學實質,成為文學難以割舍的一部分。正因為這樣,我們在接觸到文學語言的時候,就進入了文學作品所描繪的世界,從字里行間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心理狀態(tài)。因此,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所要表達的感覺和情緒是融合在形式里的,二者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東西。人類的心理與語言相互促進、相互發(fā)展。文學語言以文學的實質形式出現,表現的是人類的思想與情感,從語言中人們看到文學所要表達的內容。人類的思想因語言的豐富、細膩而不斷地改進、優(yōu)化,而優(yōu)化的思想又對語言有了更多的、自覺的創(chuàng)造與追求,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F實生活不斷地衍生出新的詞匯,新的詞匯反過來影響生活。中國的現代文學語言的發(fā)展也是這樣,從西學東漸后出現的翻譯詞匯和新造詞匯,到學者、政治家對白話文的嘗試,接著是“五四”時期對白話文的提倡,到后來白話文的最終定型成為文學主流,文學的發(fā)展與語言的進步密不可分。從明朝末期起,西學傳入中國,但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并沒有受到重視與關注。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文化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西方書籍的翻譯在中國也興盛起來,各種翻譯詞匯的涌入使中國人民接觸到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在人們的思想上也引起了極大的震撼。變法思潮首先在政治領域引領了語言的變革,學界開始初試文言文向白話文的轉變。白話、文言二者并行的語言觀出現在晚清這一特殊的歷史階段。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白話文得到大規(guī)模的提倡,最明顯的就是標點符號的使用。
分歧、爭論、交鋒,每一個微小的變化都會引起學界同人們關注,變與不變同樣關系到民族身份的焦慮。晚清時期的“言文合一”為五四“文學革命”提供了基礎,新文體的大量輸入,新詞語的大量使用,對晚清時期白話文做了彌補。五四時期文學觀念的變革才是晚清時期所沒有的。晚清時期的白話文僅僅是作為啟蒙大眾的工具,五四時期確立了“白話文為正統(tǒng)”的觀念,白話文名正言順地取代了文言文,魯迅、胡適、錢玄同、錢鐘書等人對白話文成為現代文學最主要的書寫文字功不可沒。進入當代,我國開展了文字改革和漢語規(guī)范的活動,對文學作品中語言的運用有不同程度的規(guī)范。此后的韓少功、于堅、賈平凹等人共同繼承開拓了中國當代文學語言本體論。
二、文學語言的藝術特性
如果把文學作品比做是一幅生動的圖畫,是人們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集中體現,那么文學語言就是畫筆,是傳達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手段。為了滿足文學審美的需要,語言的形象性和表現力就占據了突出的地位。文學語言指向的是自己自身的內在,它可以天馬行空任由作者想象發(fā)揮,不需要與生活現實相符,可以傳達出作者的感情、感受就可以了??梢哉f文學語言的審美藝術性把它區(qū)別于生活語言、科學語言,這也是文學語言最顯著的特征。
(一)文學語言的形象性
文學語言的形象性,與科學語言有著明顯的不同。首先,科學著作的主要手段是判斷推理和邏輯論證,其特點是高度的思辨性。這一特點就決定了科學語言的抽象性。而文學語言的主要手段是形象的描繪,其特點是感性、具體。因而文學語言要能夠繪聲繪色、逼真描繪現實生活,要能使讀者在讀到作品時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情感、情緒。其次,科學語言的特點是邏輯性,是把客觀世界當做理性的實體來看待。因此,科學語言具有嚴密、嚴謹的特點。而文學則不同,每個讀者在閱讀作品時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文學所要傳達的信息因讀者的理解而有差異,這就是文學語言所發(fā)揮的作用。它給讀者帶來的是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方面的體驗。形象性是文學語言的總特征。
(二)文學語言的間接性
文學語言是傳達作者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它與舞蹈、音樂、電影、繪畫等藝術作品不同,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直接感知,文學通過語言來傳達作者的思想,讀者通過閱讀文字,加上自己的想象、聯(lián)想、生活經驗,來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藝術形象。這也是文學語言與科學語言的不同,科學語言講求的是準確性,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會產生歧義、歪曲原作的理解,而文學語言則不同,它通過文字給讀者帶來的是不同的情感體驗,每個人的生活閱歷、想象能力都有著差異性,因此,即使同樣的作品在不同人看來也會得出迥然不同的結論。在現代文學語言中,作者在寫作過程中追求一種陌生化效果,即使對象變得陌生,讓讀者在閱讀時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此在閱讀中理解也有所困難,這也讓讀者讀來不是索然無味,更增加了讀者的探索精神。
(三)文學語言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文學語言的又一重要表現。科學語言重在理性、客觀的描述,它不需要過于華麗的辭藻去表現,而文學的主要功能就是表現作者的情感,表達作者的主觀態(tài)度,只是在表達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手段有所不同,在現代文學語言中,形式可能也會參與到作者的情感表達中。例如,老舍先生說過:一篇作品有一篇作品的情調,語言須為配合作品的情調而生,或悲哀,或激昂。例如,我們要想表達悲哀的語境,那么就要選擇那些低沉、哀傷的字,句子的長度也能增加悲壯的氛圍,讀者讀來需緩慢,這樣悲情的感覺就呼之欲出。反之亦然,抒情性作品表情達意更加直接、明顯,而與之相對的敘事性作品,我們可能要花工夫去體會、捕捉作者的情感脈絡。要想得到作者所表達的意,我們不能只局限在文章內,而應該體會文章的言外之意。就像閱讀海明威的作品,我們要能把握住他的“冰山理論、,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僅僅是冰山的七分之一,剩下的就要我們自己去體會。
(四)文學語言的個性化和自由化
語言的個性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就小說看來,小說成不成功與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F實主義作品強調人物和環(huán)境的典型化,人物語言也成為典型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譬如我們所熟知的《紅樓夢》里,王熙鳳的出場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文學史上,也有很多典型的人物,比如說到吝嗇鬼,我們就會想到潑留希金,想到葛朗臺,想到嚴監(jiān)生,這些都是個性化的人物形象。其次,作家的寫作風格也極具個性化。比如魯迅的沉郁含蓄,郭沫若的浪漫奔放,茅盾的嚴謹細膩,很多作家的寫作風格已經是我們所熟悉的了,聞其文便能推知其人。文學語言離不開人類的語言系統(tǒng),但它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語言本身而言是自由的,但作為文學語言也有著它的身不由己,文學語言要告知讀者的不僅僅是文本以內的,更多的是要讓讀者去體會文本之外的言外之意,而語言之外的就是各種權勢話語。這里的權勢話語,是因為其壓抑文學語言的獨立性,扭曲語言的本意,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兩點,語言本身的符號性和文學表現的歷史性。作家和讀者都是生活在現實中的活生生的人,也必須受到現實的約束,因此文學語言的自由性受到挑戰(zhàn)。
(五)文學語言的音樂性
音樂性是和形象性、情感性融合在一起的一種語音形式特征,體現在豐富、和諧的節(jié)奏和韻律上,這種節(jié)奏能使作者的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能給讀者造成強烈的感官效果,尤其在讀現代詩時。以我們所熟悉的戴望舒的《雨巷》為例,詩歌具有韻律美,詩中多數押ang韻,讀來朗朗上口;詩歌具有反復美,ang和ou交替出現,巧妙地運用了聲樂練習中的練聲方式,符合語言的音樂性;詩歌富于節(jié)奏美,長短句的交錯出現,短促中流露出旋律美,長句富有深情,短句則更顯節(jié)奏感,整首詩高低交錯,抑揚有序,讀來朗朗上口,給人留下余韻無窮之感。
三、結語
語言的發(fā)展對人們思維方式的轉變起著很大的作用,現代文學語言的形成和定型與之密不可分。文學語言與生活語言、科學語言雖有聯(lián)系,但更多的是區(qū)別,文學語言所具有的藝術特征是其他語言所沒有的?,F代文學語言在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使其能更好地實現文學的藝術性,讓讀者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情感深意。要想較好地閱讀、欣賞文學語言,唯有正確、深刻地理解和領悟其中的情感表達,只有這樣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促進現代文學語言的發(fā)展。
作者:王韋皓 單位: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四川商務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