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實踐論文:市域循環農業實踐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蔡鵬程 劉飛翔 蘇琦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
基本思路
針對龍巖市農村環境的污染現狀,建立以沼氣工程為紐帶的規模養殖場模式可以較大程度的改善生態環境。按現有飼養量估算,龍巖市全年畜禽糞尿年產生量約為564萬噸,其中豬223.0萬噸,牛242.1萬噸,羊3.0萬噸,兔44.1萬噸,其它51.8噸[4]。面對如此龐大的畜禽排泄物可以建立以沼氣工程為紐帶,進行畜禽糞便綜合處理和利用的模式,既建立大型沼氣池以畜禽糞便發酵沼氣,沼氣用作生活能源和發電,沼渣、沼液作為果樹、茶樹和蔬菜的肥料,也可以通過使用人造溫室和新型的沼氣供熱設備,解決傳統農膜的“白色污染”問題。這種模式的好處是結構科學,操作簡單易懂,節省生產和生活能源,既解決了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污染,凈化了環境,又為種植業提供了有機肥,減少了化肥農藥以及薄膜的使用[5]。同時政府要積極引導進行綜合利用,提倡農牧結合,種養平衡一體化,從源頭及生產過程中減少排放,減少治理成本,提高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
實踐探索
發展循環農業的主要地點在農村,因此只有讓農民明白其科學道理和經濟效益,才能提高農民發展循環農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為此,應加大循環農業的推廣力度,普及資源綜合利用的科學與法律知識,增強農民合理利用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6]。從經濟、自然、社會、生活的多角度和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行業協會主體多主體,對循環農業的知識進行多層次的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參與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積極性,培養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價值觀,使循環農業的治污理念深入人心[2]。同時,各級政府管理部門也要有責任感和危機意識,把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保護農村環境的重要舉措來抓,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建立明確的目標管理機制,保證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2提高發展循環農業的科技水平
龍巖市應在農村的循環農業發展方面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大力建設一批先進的綠色技術科研基地,努力培養農業科技人才,積極建立農業清潔生產、廢棄物資源化、生態產業鏈等綠色循環技術體系。把龍巖市的政府、生產、學校、科研部門的力量聚合起來,搞好技術研發,加大對生態農業生產、生態健康養殖和農牧結合、新能源利用技術、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循環經濟發展中延長產業鏈技術、“零”排放技術、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處理技術、廢棄物重新利用處理與工業污染防治的成套技術等等相關循環經濟技術的研發,形成完善的資源節約、能源梯次利用、資源回收利用的技術體系。
3創新農技推廣體制,強化服務體系建設
創新農技推廣體制,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為主的多元化農技服務組織,優化農技推廣隊伍結構,形成一套完整的農業技術研究、推廣和普及的網絡體系,并建立一套激勵機制,激勵技術人員創新和農民采用生態農業技術。鼓勵、引導各類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以多種形式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在龍巖市建立發展循環農業示范村,發揮示范村的帶動作用,加快農業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步伐,全面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同時,加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積極提供新品種供應、新技術推廣、統一耕種收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等服務,充分發揮市、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蠶桑總站、農經管理總站、畜牧獸醫局和鄉鎮級農技推廣機構在服務農業農村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