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消費金融業務客戶身份識別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FATF第四輪互評估結果驅動下,國內反洗錢監管形勢日趨嚴峻,人民銀行反洗錢執法檢查不斷深入,高額罰單頻出,反洗錢處罰標準逐步與國際接軌,“重處罰、雙問責”已成為新常態。從處罰原因分析,“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為反洗錢行政處罰的主要原因。作為監管處罰的主要指標,客戶身份識別在反洗錢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消費金融公司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也應當開展客戶盡職調查并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
一、消費金融行業客戶身份識別的難點
第一,非面對面業務對技術參與識別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消費金融線上業務飛速擴張,其中大量交易均是以非面對面形式開展。這種形式脫離了時間、地域的限制,由通信、網絡服務商等第三方提供服務支持,所有的信息傳輸和儲存均是以電子介質進行。由于交易時客戶無需與工作人員直接接觸即可辦理業務,主要依靠客戶注冊的信息和驗證資料完成交易,注冊及交易過程人工審核少、時間短,增加了金融機構開展客戶盡職調查的難度,洗錢風險相應上升。第二,掌握實際控制人和交易背景識別困難較大。在客戶的實際操作中,金融機構憑登錄名、密碼、密鑰、證書等來識別“客戶”,但“客戶”是否是賬戶所有人,還是實際控制人或受益人等,均無從識別。若賬戶被他人控制,賬戶資金往來的真實交易背景調查更無從談起。通過這種方式,只能保證賬戶資金的進出履行了形式上的授權,但并不能保證賬戶資金進出是賬戶所有者本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因此,持續識別、重新識別受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操作比較困難。第三,人工識別存在局限性。相對來說,線下展業人員普遍缺乏反洗錢專業知識,對客戶身份識別了解不夠深入,對客戶身份識別的操作僅停留在核對及登記身份證件的形式審查上,缺乏持續識別、動態管理客戶的自覺性和敏感性。另外,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為不同洗錢風險等級的客戶提供無差別的金融服務的情況較為普遍。在合理懷疑的情況下,部分營銷人員未要求客戶提供進一步的證明材料,一方面擔心詳細詢問客戶信息造成客戶流失,另一方面擔心因客戶投訴為工作帶來麻煩,導致無法做到全方位了解客戶情況。第四,客戶身份信息質量待提升。在市場需求旺盛的前提下,主要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穩步增加,多數消費金融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正增長,部分公司利潤增幅較大。龐大的客戶群發展既為消費金融行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同時也為金融機構充分掌握客戶身份信息帶來了挑戰。主要體現在,客戶端人為操作失誤導致錄入信息錯誤,或在業務存續期間沒有識別客戶信息缺失并進行補錄更新;識別手段缺失導致信息真實性難以提高,如客戶提供非居民身份證件開立賬戶或辦理業務,核驗證件的手段有限;系統設計缺陷導致信息不準確,如職業選項不全,地址輸入簡化,或不按統一格式錄入,后續難以對客戶信息進行匹配和精確調查等。
二、依靠科技手段識別和防范風險路徑
一是采用先進的技術控制措施。針對業務特性,采用更為嚴格和復雜的客戶身份識別技術,如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指紋識別、聲音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在客戶支用等環節,綜合各類相關信息,做好非面對面業務的客戶身份識別和風險控制。二是加強信息交叉驗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賦能的作用,做好相關系統之間的信息交互,通過多個渠道,多個維度,進行交叉驗證,以確保客戶信息真實有效。三是強化信息管理能力。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對各類數據進行解析、清洗、整合,確保客戶信息更加精準的前提條件下,推動信息實現及時共享。四是打通系統交互斷點。隨著發展模式不斷變化更新,渠道種類日益豐富,參與合作的主體將面臨更為復雜的業務流程,必須配置強大科技基礎設施,聯通各信息系統,將反洗錢系統和核心業務系統對接,將反洗錢系統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合,由核心業務系統接收整合后的預警信息,及時對相關賬戶止付、凍結,避免客戶資金損失。
三、互聯網信息交互視閾下客戶身份識別
框架——以杭銀消費金融公司為例為解決客戶身份識別的難點,互聯網科技結合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持續賦能交互技術,通過貫穿業務全流程,加強大數據管理、關聯驗證等,為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提供有效支撐。以杭銀消費金融公司為例,從交互框架結合交互邏輯、技術運用等方面進行分析。
1客戶身份識別框架及內容
杭銀消費金融公司利用互聯網信息交互開展客戶身份識別主要分為三個機制,即事前驗證,事中驗證,事后驗證。事前驗證主要是在對客戶進行授信前,對客戶自主錄入的信息進行驗證;事中驗證主要是結合用戶基本信息、展業人員活動軌跡以及布置的風險策略進行驗證;事后驗證主要是對客戶行為進行特征提取后予以監測,同時配合貸后風險管控機制進行持續跟蹤。事前驗證。用戶在注冊后,需要通過手機App中的OCR掃描功能錄入身份信息。信息錄入后,后臺會向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核查。若核驗通過,則會調用人臉識別功能,對用戶進行核身。通過曠世face++、騰訊云SDK將其與公安部門預留人臉信息進行比對,確保當前用戶身份真實準確。此外,還可以在用戶綁定銀行卡的流程中,通過銀行卡四要素鑒權的方式進行身份識別。用戶身份驗證完畢后,會對用戶手機設備生成設備特征值并保存到手機上。根據特定的算法,確保在不讀取用戶手機硬件特征碼的情況下也可以判定用戶設備的唯一性。事中驗證??蛻艚浝硇枰褂脤S玫臓I銷手機完成整個進件流程。通過水印和額外的簽名核驗算法等技術,可以確保圖片拍攝的有效性,進而確保用戶身份真實可信。同時,在客戶經理展業的時間段,營銷手機會間隔上報坐標信息,后臺通過定位匯聚形成營銷的行為軌跡。通過軌跡的坐標和時間,結合水印相機打標的水印信息,可以回溯整個展業行為,定位排查可疑風險,確保營銷行為真實可信。在三方數據方面,杭銀消費金融公司通過積極拓展合規數據源,以脫敏的方式獲取用戶身份的可信度指標。通過以上三個環節交叉印證,確保用戶身份真實可信、營銷行為真實可信、職業信息真實可信,最終完成對客戶整體的身份識別。事后驗證。隨著對隱私保護的重視,最新的手機系統一般都不允許或者無法獲得硬件特征碼,通過公司自研的設備指紋算法,能夠在不獲取硬件特征信息的情況下,自行生成隱藏ID,當用戶使用的設備有切換時可以及時發現而不用獲取硬件特征權限?;谠O備指紋,可以清晰地識別出用戶切換不同設備的情況,切換次數過多、短時間內在很遠距離連續登錄,或是短時間內多個用戶在相同地點支用引發風險聚集,都會觸發后臺風險策略介入攔截,具體策略包括實時計算變量、離線變量計算、風險聚集感知等。當用戶修改密碼、支用風險過高、支用金額過大時,以及人臉識別時間過期,都會要求用戶重新做人臉識別,來完成用戶真實身份的二次確認,進而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
2主要特點
杭銀消費金融公司客戶身份識別整體框架的事前、事中、事后驗證機制具有如下特點。一是技術覆蓋全面。該機制通過區分線上、線下不同業務場景客戶身份識別的異同點,統籌進行規劃。采用多項先進技術,如圖像AI識別、人臉識別、OCR識別、設備指紋識別等,還創造性地將“隱”水印、LBS軌跡管理與客戶身份識別相結合。同時,針對用戶單位名稱不規范以及更新不及時的情況,通過LevenshteinDistance算法機型模糊匹配,大幅提升了客戶身份信息可信度。二是多信息源整合及快速數據處理能力強。在整個業務周期中,涉及多種類型數據要素,包括圖片、坐標、時間、名稱(模糊)、三方數據源等。不同的要素需要不同處理方式進行提煉加工并進行處理比對,如身份證照片、人臉識別關鍵幀圖片、合影照都有用戶人臉圖片,需要進行交叉比對。用戶單位名稱因行政原因進行的調整,會導致多信息源返回數據存在偏差,需要通過模糊匹配進行風險識別。此外,不同數據源的數據經過加工后會生成大量的變量,如對人民銀行征信數據進行加工后會生成幾千個不同的變量供決策系統參考。上述這些信息要素容量較大、并發程度較高,杭銀消費金融公司配置了超過200臺ECS虛擬服務器,可支持風險自動決策在秒數級別完成精準運算,很好地支撐了業務發展。三是科技領域人力資源投入較高。人才密度是衡量企業技術實力的關鍵指標,擁有規模龐大、配置完善的科技團隊,對驅動業務良性發展至關重要。杭銀消費金融公司在科技、風控、策略等領域投入大量人力資源,占公司員工總數的48.4%。四是創新研發力度強。因為企業對自身技術創新管理能力有限,大部分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往往難以形成戰略性和核心技術的開發和管理。為避免上述情況,杭銀消費金融公司以高質量專利創造活動為抓手,增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競爭力的核心。截至2021年,申請并獲得五項專利?;ヂ摼W信息交互技術的創新,在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擴大消費規模、促進消費升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傳統金融產品與移動互聯網相結合,大幅增加了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便利性;二是基于交互數據多維度交叉驗證優勢,解決消費信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對風險管控起到強有力的支撐。未來,仍需在科技領域投入研發資源,進一步打破“信息孤島”,在合規框架內,強化各渠道間信息互信共享。密切跟蹤大數據、區塊鏈、生物識別、云計算等新型技術的更新迭代,深入研究金融科技與反洗錢領域,特別是客戶身份識別環節的連接點,打造更加安全、可信、高效的智能生態環境,推動反洗錢工作質效提升。
作者:劉辰熙 李丹萍 徐曉東 單位:杭銀消費金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