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隱患對策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由于電動自行車具有“便捷、環保、經濟”等特點,成為很多民眾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但近年來,因其導致的火災事故頻頻發生,給社會公眾的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造成了較大影響。本文圍繞在規范電動自行車發展中如何提升其消防安全水平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標準化
1引言
電動自行車主要以“蓄電池”為輔助能源,由“控制器、電機、蓄電池、轉把閘把”等多個操縱部件相組而成,因為騎行方便、操作簡單、綠色環保等特點,優勢愈發顯著,但存在的消防安全問題日益突顯。面對現狀,我們應高度重視,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措施,加強引導管理,防患于未然,促進其健康發展。
2電動自行車發展面臨的消防安全難題
2.1電動自行車配套充電基礎設施配備不完善
電動自行車日常使用的過程中,由于缺乏集中停放的公共空間及充電場所、充電設施,導致隨意停放、充電不規范等現象突出。特別是老舊小區人員居住密度高、空間狹小、通道狹窄,許多設施未能配備到位,到了夜晚,電動自行車隨意存放,堵占消防通道與公共疏散出口,飛線充電現象更是屢見不鮮,低樓層人員會將電動自行車推入樓梯間內充電,高樓層則取下電池帶入到室內進行充電,帶來嚴重的風險隱患。有的小區即便安裝了充電柜、充電樁等設施,因區域使用空間有限,無法從整體滿足用戶的充電與存放需求。特別是快遞行業,外賣員、快遞員會在休息時間將電動自行車蓄電池集中放置在同一地點或在出租屋內充電,消防安全風險隱患大。
2.2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水平不高
因受眾面寬,涉及居民自用電動自行車的監管困難,特別是用戶在自家住宅內充電,監管部門很難發現和進行管理,加之部分基層社區、物業企業對違規停放、充換電行為不履職、不盡責,管理不到位,導致火災隱患很難排除[1]。電動自行車在生產、銷售、使用、停放、維修等環節的消防安全監管,需要屬地政府、工信、市場監管、公安、消防、住建等部門協調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根治消防安全隱患,有效減少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但是在抓落實中存在工作邊界盲區,由于治理難、見效慢等原因,在消防安全綜合執法、聯合檢查、專項整治中基層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具體工作流于形式,治理成效不明顯。
3具體解決對策
3.1明確原標準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建立新標準
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防護的標準化建立是對原標準加以改進,在原《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中,并沒有對充電器防火性能以及阻燃性能做出規定,也沒有對充電線路、電池輸出端的斷路保護裝置方面有明確的要求,對于電氣性能方面,如非正常工作、熱失控、高低溫、延遲切斷的標準都沒有明確的標準,這些都可能帶來消防隱患,引起火災事故。另外,原標準也沒有對電動自行車的質量方面有明確的規定,導致一些電動自行車裝置過多的電氣元件帶來消防隱患的問題。對此,在2021年電動車新國標文件里的GB17761-2018《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之中,有了更加完善的安全要求,明確了充電線路、電池輸出端的斷路保護裝置的設置規定,以及非正常工作、熱失控、高低溫、延遲切斷等性能問題的判定標準,并規定了電動自行車質量不超過55kg的要求標準。原標準中雖然規定了電動自行車使用的電線以及各接插件耐熱阻燃材料及絕緣電阻的要求,但是沒有規定主回路、電源連接器方面的抗燃性能。而在新標準中對于這些漏洞都做出了改進,清楚明確了主回路、電源連接器方面的抗燃性能要求。最后,原標準中也沒有針對電動自行車塑料零部件的阻燃性能要求,這也埋下了消防隱患,塑料材料一旦燃燒還會釋放毒害氣體,在消防事故中增大疏散難度。對此,國家出臺了QB/T5417—2020《電動自行車用塑料零部件通用技術要求》,針對塑料零部件制定了完善的阻燃性能要求,實現了這方面的改進。總之,2021年電動車新國標文件有效改進了以往標準中存在的消防安全問題,建立了全新標準,在其他關于電動車材料方面,國家近年來也相繼出臺了針對性的技術改進要求,完善了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標準。相關行業要加快貫徹新標準,消防部門也要以新標準為要求定期開展檢查,禁止不符合消防安全新標準的電動車投入使用。
3.2健全電動自行車消防管理法規體系,提供消防安全的法治保障
聚焦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新技術,制定實施先進適用的行業標準、企業標準[2],完善標準法規和消防安全信用機制,建立行業自律機制,提高標準門檻要求,促進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標準化體系化逐步健全。標準法規體系作為其電動自行車產品行業的頂層設計,是提升自身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流通監管、規范化發展等各個環節的根本遵循。針對其火災風險特點,借鑒機動車召回制度,研究符合電動自行車行業的消防風險管控措施,鼓勵地方出臺《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對電動自行車的生產、銷售、維修、停放、充換電和消防安全等環節做出明確規定,對其實施全流程管控模式。強化在生產、銷售、使用等環節的監管,明確行業主體責任,完善部門監管依據,加大對違法違規不合格電動自行車廠家的懲處力度,遏制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為行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3.3強化充電配套設施建設,完善電動自行車充換電使用需求
結合各地實際,出臺電動自行車停放與充電設施建設的利民惠民舉措,根據不同小區的位置空間和居民車輛存放與充電需求,改善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人車同屋”的現象。相關部門應聯合街道、社區做好日常管理,協同完成“充電設施”與“集中停放場所”的建設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剛性措施要求單位和企業加強集中停放點和充電區域消防設施建設,盡快修建出集中充電和停放場所,落實充換電安全保護措施,將消防風險降到最低。針對新建小區在建設初期,將系列安全舉措納入設計施工范疇,在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內安裝配套的電子監控設備,早期預警滅火設備,如感煙火災探測器、簡易噴淋等設施,一旦發生火災,及時發送預警信號并及時滅火,避免火災蔓延。
3.4齊抓共管電動自行車應用,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標準化水平
在推動壓實消防安全責任全鏈條上,社區與物業應強強聯手,深入開展電動自行車樓道治理清理工作,消防救援機構、公安派出所以及綜合執法部門應全力支持、配合,與社區、物業合力做好消防管理工作,嚴格排查電動自行車亂停放、亂充電的情況。鼓勵在現有充電設施與存放場所安裝監控設備以及智能識別系統,通過技防加強對電動自行車的使用進行全方位監督。探索推行電動自行車消防管理APP,對其實名制管理信息登記,按照小區、快遞企業等進行分類登記管理,定期巡查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的使用與維護情況,避免出現物業、單位擅自改動基礎設施的現象。落實電動自行車管理消防安全責任制,讓用戶規范使用、規范充電、規范停放,一旦發現違法行為,采取相應懲戒措施,有效降低火災發生的概率。
3.5強化消防宣傳教育培訓,增強公眾整體消防安全意識
針對電動自行車火災特點,利用各類新媒體開展其使用、停放消防安全教育,引導公眾正確購買、使用電動自行車[3],并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報道電動自行車火災或有特殊典型教育意義的火災案例,使人們深刻了解火災的沉痛嚴重代價和對我們生活的威脅,起到警鐘長鳴作用。針對社區居民群體,在小區分區域設置消防安全提示標牌,提示居民關注電動自行車入戶、入樓道充電的安全風險。結合快遞、物流等行業特點,對快遞工作人員開展針對性的消防培訓,普及消防安全常識,掌握火災撲救處置要點,規范電動自行車的停放、使用行為。同時,發動社會廣泛關注電動自行車火災防范,增強民眾主體意識,形成民眾監督,參與到消防安全治理中來,消除違規停放充電等隱患行為,提升公眾防范火災的能力,減少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為人們營造安全、放心的生活環境。
4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讓人們在工作、生活中放心安全的使用電動自行車,避免出現火災事故,我們應從多角度出發,科學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治理,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強化部門綜合監管,加強公眾消防安全教育,增強火災防范意識,對電動自行車工藝設計、質量安全和使用維修進行嚴格管控,切實提高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標準水平,為人們安居樂業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侯賽軍 單位:葫蘆島市消防救援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