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古箏藝術發展及京劇文化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古箏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在傳統藝術形式中,古箏也常作為伴奏樂器出現,獨特的音色使古箏在我國民族樂器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京劇中,古箏是必不可少的伴奏樂器,本文通過對古箏與京劇的碰撞產生的藝術魅力作出分析,研究了古箏在京劇伴奏中的表現力及指法技巧,并對古箏藝術與京劇藝術的融合發展作出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古箏藝術;京劇;發展與融合
自明清以來,京劇藝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歷久而彌新,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成為民間戲曲之首,中國精粹之魂。古箏歷經千百年的傳承,一直是文人雅士的偏愛,實際上古箏的獨奏曲目也極具戲劇色彩,如河南古箏樂派中的許多著名曲目都是唱腔牌子曲等詞牌類曲調,為凸顯出古箏的獨特表現力及古樸高雅的藝術風格,中華民族將古箏作為民族樂器的典型代表,將其歸納為“琴棋書畫”之首。在歷史變遷的過程中,古箏藝術與戲劇文化的融合,使其在京劇的伴奏樂器中脫穎而出,推動了我國京劇的藝術發展,二者的“碰撞”更是顯示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古箏藝術與京劇碰撞產生的藝術魅力
古箏最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成為一種重要的伴奏樂器,在社會名流及文人才子的宴會上,古箏的身影并不少見。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各個階層對“繁榮之景”的追求達到頂峰,而古箏作為一種音色清冽的樂器,受到上流社會的偏愛,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高雅的樂器逐漸與民間文化相結合,開創了更為獨特的曲目,形成了多樣變換的演奏風格。尤其是在南方的地方戲曲中,古箏與洞簫一同演奏,更能突顯出古韻意境。至明清時期,我國京劇形成、發展,古箏作為一種音質特色的樂器與京劇融合,并逐漸成為京劇中重要的伴奏樂器。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之一,在表演方式上獨具一格,唱腔以“皮”、“黃”為主,又被稱為“皮黃腔”,但二者的音色卻存在明顯的不同。所謂“皮”,現又稱作“西皮”,這一形式的表達較為流暢,能夠凸顯出戲曲人物的喜悅情緒;所謂“黃”,現又稱作“二黃”,這一形式的表達較為低沉,能夠凸顯出戲曲人物的哀傷之情。“皮”與“黃”在展現形式上具有明顯的不同,除了這兩種唱腔以外,京劇還有其他表現形式,如“反西皮”、“反二黃”,這兩種唱腔在表現形式上較為凄婉,可根據戲劇的情景變換體現出不同程度的情感變化。京劇的傳統唱腔保存程度較為完整,通過曲調的變化及節奏的調整,京劇又可分為其他板式,如“流水”、“回龍”等。古箏在京劇中的伴奏形式主要以板式的要求為主,在指法上也具有明顯的差異,如旋律復述及固定音型等,古箏的音色可加強和弦的立體音效,其彈奏技巧以“吟”、“揉”、“按”、“滑”、“顫”為主,配合右手的彈奏,相互作用表達音色,而京劇中的伴奏形式也分為獨奏、隨腔唱和等多種,且京劇的音域較廣,音色明亮、清脆,既可以從高昂的音域部分降為凄婉低音,又可從哀轉久絕升為高亢之語,音域的切換隨著京劇的唱腔而變化,切換相對自由。古箏的伴奏與唱腔之間需要密切的配合,通過和弦等形式豐富京劇的音域,并與其他樂器完美協作,達到京劇伴奏中的立體效果。而古箏的表現形式在高低音的轉換中也相對自如,既有低沉悲壯、又有蒼勁有力,單手與雙手兩種彈奏形式使其伴奏更具表現力,能夠滿足戲曲演唱和伴奏的需求,且古箏的音色可以模仿雨聲情境等,具有較為強大的伴奏功能。
二、古箏藝術在京劇中的表現力
古箏藝術中具有流派之分,不同流派之間的曲目及指法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性。而古箏作為京劇的伴奏樂器,也需要根據京劇的流派來變換表現風格,從中也可看出,古箏藝術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及表現力,在京劇伴奏中可發揮重要的作用。京劇從唱腔上來看可分為多個流派,如程派京劇的唱腔較為低沉,藝術風格呈現出悲涼的特點,而程派演出中使用古箏進行伴奏,需要配合唱腔呈現出哀轉的特征來。由于古箏的表現力較強,在表現特點上既可悲涼又可雄渾,因而京劇唱腔使用古箏來伴奏最為合適。楊派的京劇善于用唱腔特色來表現人物性格,且非常形象,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楊派京劇以沉穩的發聲和吐字令人難忘,楊派的京劇風格在老生表演中非常常見,在京劇中具有“十生九楊”的說法,正是印證了楊派的唱腔特色,即細膩而含情,婉轉的發聲技巧可將人物的喜怒哀樂形象表達出來,使用古箏進行伴奏,需要配合唱腔的藝術形式,松弛有度地配合京劇演員的氣息,保持京劇藝術形式中統一的韻味。古箏在歷史的發展中,彈奏技巧也存在變化。由于古箏具有較為獨特的音色特征及富有張力的合奏特點,在京劇的各類流派中,無論何種唱腔及故事,古箏都能呈現出一種最為適宜的方式去配合不同唱腔與藝術形式,推動劇情的情感發展,表達戲劇人物情緒的變化。而京劇伴奏中除了古箏這一樂器之外,還有二胡等樂器,兩者在京劇伴奏中都是主要的樂器。不同樂器具有各自獨特的音色特征,可為京劇演唱創造良好的氛圍,并在人物的情感表達等方面烘托環境,若缺少這些民族樂器,京劇舞臺就會缺乏自然感。為達到理想的舞臺效果,各種民族樂器和古箏樂器的配合越出色,越能在音樂伴奏方面體現出層次感,營造立體且豐滿的藝術表達效果,故古箏及二胡等樂器在京劇伴奏中缺一不可。如京劇經典曲目《杜十娘》中的對白,使用古箏獨奏的表演方式,為杜十娘的悲憤之情平添悲涼氣息,而古箏獨特的音色也如同畫筆一般,細膩地描繪了杜十娘內心的感情與情緒,令京劇的觀賞者在觀看此劇目時,對杜十娘的悲慘遭遇感到無比同情,劇中的古箏獨奏更是催人淚下。
三、古箏藝術在京劇中的指法注意事項
(一)合理安排指法順序彈奏古箏是民族樂器中的彈撥樂器,對彈奏者手指的靈活度及配合度要求較高,前后指法的銜接需要有章可循且十分嚴密,如此才能前后搭配,避免出現斷音及錯音等問題,使古箏演奏更為完美。彈奏過程中根據曲調以及情感表達,合理安排相應的指法順序,使其更加準確并且貼近人物性格特點。古箏的彈奏應按照自身的規律進行,如“托,劈,抹,勾,撮,搖”等指法,配合左手“按,揉,吟,滑,顫”,雙手相互配合,遵循彈奏規律才能最大程度達到“手指”與“琴弦”完美結合。彈奏者需要在日常勤加練習,使彈奏、韻味、感情三者不斷融合,在正式演奏的過程中運用自如,使曲目彈奏流暢與舒適。
(二)左手技巧應有韻味節奏感古箏彈奏的技巧需要以既定的指法為主,而京劇伴奏中,由于古箏常與其他樂器共同伴奏,則涉及到古箏與其他樂器的配合問題,需要演奏者在彈奏的過程中,基于自身的指法技巧,顧及到其他樂器的配合,既要以規定的指法為主,又要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合理變化,使古箏彈奏與其他樂器配合協調。尤其在處理“4、7”按音的上滑音、下滑音、顫音等左手技巧時,要避免只演奏技巧本身,根據曲調旋律以及唱腔韻味加以相應變化,推動人物性格特色的發展,貼近類似聲腔的表達,使彈奏更加具有韻味的節奏感。左手技巧的韻味感,通過不同的力度處理,不同的技巧控制,可以在快慢之間相互轉換,情感表達更為準確。
(三)嘗試不同指法的彈奏組合彈奏者手指間的配合順序是影響古箏彈奏效果的主要因素,不同類型的指法組合所營造出的音樂效果也有所不同,故在彈奏古箏時,彈奏者應對指法的順序進行排列,并預先練習,加強手指配合的熟練度。手指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各手指共作統一動作最為容易,不按順序的動作就需要預先排列和練習,才能更加輕松的完成演奏,并呈現出良好的表現效果。古箏演奏者需要在日常勤加練習,通過不斷重復的練習,熟練掌握各種彈奏指法,嘗試不同指法的彈奏組合,結合京劇唱腔特色,不同的情感表達使用不同的指法組合,最大程度的展現古箏在京劇伴奏中較強的表現力。
四、結束語
古箏藝術在京劇伴奏樂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由于京劇的藝術表現形式隨著時代的變遷出現了創新,古箏的強大表現力及高跨度音域也為京劇的表現形式增添了藝術色彩。而京劇中的古箏藝術與日常的古箏演奏也存在明顯的不同,京劇中的古箏演奏具有獨特的文化韻味,京劇的文化魅力也為古箏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古箏藝術與京劇文化更好的融合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尚靖雅.古箏藝術在京劇中的發展與融合[J].樂器,2015,(12):36-37.
[2]尚靖雅.從<惜•姣>看古箏在新創京劇音樂中的發展空間[J].樂器,2015,(10):48-50.
[3]李軍.京劇樂隊中的特色樂器——古箏[J].樂器,2010,(11):54-56.
[4]張夢嫻.淺談傳統戲曲音樂元素在箏樂藝術中的存續[J].黃河之聲,2018,(01):47-48.
[5]張磊.淺談何占豪古箏作品的民族元素[J].北方音樂,2020,(06):30-31.
[6]江晶.古箏演奏中的音樂表現力提升研究[J].北方音樂,2020,(06):34-35.
[7]王倩楠.古箏藝術在京劇中的融合發展探析[J].藝術評鑒,2017,(13):62-63.
作者:楊陽 單位:中國戲曲學院附屬中等戲曲學校